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风谍 > 第五百零七章 发善心伸援手

风谍 第五百零七章 发善心伸援手

作者:深蓝的国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12: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能够淡漠生死的人终究是少数,这个任务做选择的时候决不能勉强,需要百分之百的心甘情愿,否则很容易会被南造云子识破。

陈明翔等得起,两年多的时间都忍耐了,也不差这一个月的时间。

当然,这两年也是对周国骏小组的考验,他也在观察这些人,能不能加以重用,担负起更大的职能。

让他感觉到欣慰的是,到现在为止,小组的成员都没有发现异常,这两年的苦心没有白等。

陈明翔刚回到社会局的办公室还没二十分钟呢,郑同辉却来了,西装上仍然带着《新闻日报》的证件,这也代表这家报社,没有遭到日伪的查封。

日军进入租界的同时,对新闻媒体实施了大规模的查封行动,《申报》、《新闻报》、《大美晚报》、《正言报》等九家租界报纸遭到了查封,三十多家民营电台遭到封闭。

《申报》和《新闻报》归派遣军的报道部长管理,变成了日伪引导舆论的工具,几家外国电台归汪伪政府宣传部下属机构所有,继续对外播音,至于内容那就不用说了,肯定是要给日伪歌功颂德的。

“老郑,我还一直为你们《新闻日报》捏把汗呢,这次日军进入租界,新闻媒体机构可是损失惨重,看来你们没有受到什么影响。”陈明翔说道。

孙瑜馨作为秘书,为客人端来了茶水,眼神和郑同辉稍微一接触,就迅速的躲开了,陈明翔回到办公室,正是她打的电话。

她的任务是借助陈明翔的掩护,刺探日伪方面的动态,可让孙瑜馨感觉郁闷的是,来了这么长的时间,陈明翔很少在社会局办公,都是她整理好资料送到中行别业等待审批。

仿佛是为了避嫌,陈明翔和她之间除了工作,别的闲话基本没有,完全是上下级的关系,现在社会局流传一个说法,莫果慷能当陈恭波的家,她孙瑜馨能当陈明翔半个家。

“这也很正常,我们《新闻日报》在公共租界众多的报纸中,只是一家规模很小的民营报纸,在沪市的发行量并不大,而且言论也不尖锐。”

“平时版面都是文学作品和广告,社会新闻版块针对日伪的消息,都是转载别的报纸,所以这次没有遭到日伪的查封,他们也需要一些小报纸装装门面。”等孙瑜馨离开办公室掩上门,郑同辉笑着说道。

“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说吧,这次找我到底什么事情?”陈明翔问道。

他和地下党的接触非常少,没有什么重要的问题绝不碰头,沪市变成这个局势,他猜测着地下党可能需要帮助。

“你也看到沪市的现状了,天天都有饿死的人,很大一部分是尚在襁褓中的婴儿,情景简直是惨不忍睹。”

“根据上级的指示,我们在沪市地下组织的大力协助下,发起了一次募捐活动,为穷困的流浪家庭和那些老弱病残购买粮食。”

“这个时候就不计较好坏了,什么大米、玉米面、高粱面、豆子面等等,只要能让人饿不死,就达到了目的。”

“钱呢,我们募集了一点,可日伪封锁了沪市的交通要道,外面的便宜粮食进不来,而城里的粮行价格太高,募捐来的资金买不到多少米面,这件事只能请你来帮忙了。”郑同辉说道。

陈明翔听到这句话顿时大为意外,他知道地下党的处境也不好,缺衣少粮的情况同样适用于他们,可在这样的局面下,地下党居然还要想着沪市的难民,这就是非常珍贵的品质了。

“偷偷摸摸的搞,或许会惹出不必要的麻烦,市政府的陈恭波喜欢收买民心,你们联合一些有影响力的慈善人士,给社会局打个申请报告,我以社会局的名义,在过年期间举办一次‘亲善活动’,这样就不会遭到排斥了。”

“日军刚占领公共租界,眼下人心不稳,他们也得考虑到这一点,毕竟沪市对于日本,是一个为战争提供资源的重要基地,表面上的一点小恩小惠,他们是不会拒绝的。”陈明翔说道。

地下党只能以民间的形式救助难民,不但规模小,而且很容易遭到日伪方面的干扰。而陈明翔以官方名义操作,规模肯定会大得多,日伪方面还得配合,这就是两边的差别所在。

“能这样操作那当然更好了,我马上就去联合那些慈善人士给社会局打申请,明翔,你可是为沪市的父老乡亲,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举!”郑同辉简直高兴坏了。

“你的《新闻日报》要随时跟进,大肆为陈恭波和社会局吹嘘,必须要做出这个态度来,让陈恭波心里舒服一些。”陈明翔说道。

“这点小事你放心,地下党做事情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死板,特殊情况下要做特殊的举措,如果靠着吹捧陈恭波就能救助更多的老百姓,我天天给他写赞美的文章都没问题,父老乡亲的生死才是最重要的,这和原则不犯冲突。”

“另外呢,我还有个事情想请你帮助,沪市的粮价太高了,我们很多同志的家里都断了米,组织上也没有多余的经费,你能不能给想想办法?”郑同辉说道。

地下党的经费就没有富裕的时候,以前都是勒紧裤腰带支援抗战,为根据地采购各种作战物资。

可是随着沪市的局面日益恶化,法币开始大面积贬值,地下党的成员们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大米市面价格居然达到了每石两百法币,已经突破了同志们的承受能力。

苏省的省委和沪市的市委领导同志,不得不向物资采购小组请求援助,毕竟他们的工作就是干这个的,渠道可能多一些。

可物资采购小组的领导也没有别的渠道,只能再次要郑同辉联系陈明翔,求得他的帮助,缓解眼下的困境。

“我写个条子,你到茂昌米行以一百三十元的公粜米价格,提取五十石大米先吃着,不够了再来找我,谁问起来,就说《新闻日报》是社会局的独家采访报纸,这是我的赞助。”陈明翔倒也没在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