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特种岁月 > 第220章 炸堤分洪计划

特种岁月 第220章 炸堤分洪计划

作者:严七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10:5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作为鄂北省的人,他是直到

庄严在牌洲待了四天。

这四天里,庄严没日没夜地跟随着舟桥连的冲锋舟出动,一次又一次地救出那些被困的群众。

几天之后,水势有所缓解,集结在牌洲的各路救援部队已经足矣应付整个局面。

庄严所在的三中队和1师的舟桥连收到了来自师部的通知——立即返回S市,参加抗洪抢险。

事后庄严才知道,之所以急着将舟桥连和三中队调回S市,是因为第四次洪峰已经逼近了荆州段。

离开牌洲的那天,庄严的车队路过高炮团的车队,坐在车后的庄严一眼就认出了那天在码头上痛哭失声的那位黄连长。

黄连长在自己的临时驻地旁指挥着连里的士兵正在将物资装车,准备撤离。

坐在领头车里的舟桥连长和黄连长认识,于是停下打招呼。

“黄连长,你们这是准备去哪?”

“我们去赤壁!”黄连长将手里的东西递给旁边的一个士兵,回头对驾驶室里的舟桥连长说道。

看了看庄严这个车队,黄连长又问:“你们去哪?”

“我们回荆江段,咱们部队在那里,第四次洪峰看来快要到了。”舟桥连长说。

黄连长说:“注意安全,保重。”

舟桥连长说:“会的,你们也是!再见!”

说完,俩人相互敬了个礼。

车队继续缓缓朝前开,庄严的车经过高炮团的门口时,老七喊了声:“敬礼!”

所有人在车上立正,向站在门前的黄连长敬了个礼。

黄连长下意识地还礼。

庄严一直看着黄连长,他从这个上尉眉宇间看到了悲伤,却从眼神里又看到了坚毅。

现在,整个长江沿线各段都在水情告急。

正如老七说的,现在还不是悲伤的时候,对于军人来说,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包括庄严在内,所有的士兵都行着军礼,直至看不到黄连长和他的连队为止。

庄严不知道黄连长未来要怎么向自己连里牺牲的士兵家属交代,他不想去想象那时候的情形。

之前野外生存,一中队的刘向东牺牲,他的父母来大队时那种场景,庄严不想再看一次,甚至在脑子里想一下都不愿意。

正当庄严和他的车队往回赶的时候,在荆江段的S市,教导大队的临时驻地里,一个背着军用背囊的少校掀开了大队部的帐篷。

“哎哟!是老汪!”

副大队长张建国看清来人,顿时迎了上去。

“教导员,你不是在休假吗?怎么到这里来了?”

汪成林将背囊往行军床上一放,摘下帽子,对张建国说:“这不是第四次洪峰要来吗?我在老家那里坐不住了,我是真坐不住……”

忽然又问:“老张,给口水喝行不行?”

张建国赶紧从床底拖出一箱矿泉水,拿了一瓶给汪成林。

汪成林坐在行军床上,拧开盖子喝了一大口。

“我坐车做到了J市,那边说来S市区路很多都被水泡了,车都停了,我只好拦了一辆往这边运东西货车,人家见我是个当兵的,也就送到了这边。结果到了附近一看,进来咱们大队这边的路货车也走不了,只好自己步行过来了,可把我累得……”

说着,看了一眼脚上那双泥呼呼的迷彩鞋。

“哈哈哈哈!”张建国忍不住笑了起来,“教导员,不是我说你,你啊,就是在机关待太久了,咱们教导队的军事干部可不会把十里八里地放在眼里,叼根烟都能跑过来。”

汪成林皱起眉头说:“我说你个老张也不用这样损我是吧?没错,我是机关兵出身,当兵在机关,当军官了还在机关,可是你也不能小看我啊,在军校里,我也是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

话锋一转道:“现在咱们大队这边情况怎样了?”

“情况?”张建国还没开口回答,门口的帘子又被掀开。

“哟!是老汪啊!我刚才听通讯员说你回来了,我还不信,于是过来看看。”温志兴将帽子往行军床上一扔,坐在汪成林对面,点了根烟。

“老温,咱们这边负责的江段情况怎样?”汪成林又问了一次。

温志兴说:“我刚去师部开会回来,咱们这边压力大啊,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而荆江最险,又在我们这边的这段,咱们这次全师来了差不多七千人,全部在这里拉开了,据说是军区司陶司令和龚副司令亲自点的将,把我们和塔山部队派遣在这一段沿线,准备打一场硬仗。”

汪成林兴奋道:“行啊!那我是来对了!部队打硬仗,没我这个政治教导员在场,怎么激励士气?”

温志兴问:“老汪,你不是回去联系工作了吗?年底转业了,单位好坏很重要,那可是一辈子的事情,你联系好了?”

汪成林说:“还没,本来我老婆的堂哥是当地的一个局领导,约好了过两天吃饭,昨晚看电视,说第四次洪峰比前三次大多了,荆江段十分危险,我给师部的人打听了下,说你们就在这里,所以我思前想后,还是得来,不来,我怕你们干不好……”

“扯淡,没你汪屠户,咱们教导队都得吃带毛猪了?”温志兴语重心长道:“老汪,我不反对军人要奉献,可是上面都确定你转业了,也就两个月的事,你说你这个半退人员过来凑什么热闹。”

汪成林一摆手:“行了,别跟我扯淡,我来了就来了,你还能赶我走?现在编制名单上,我还是1师教导大队的政治指导员呢!你要赶我走?行,你去师长那里说去,他把我除名,我就没话说了。”

温志兴忍不住咧嘴笑了:“行了行了,没闹到那么严重的份上。我就怕嫂子有什么意见没有。”

“女人什么时候没意见的?当兵那么多年,哪年都唠叨,习惯了。”汪成林说:“就快转业了,下半辈子给她做牛做马补偿还不行?”

又说道:“行了,别跟我打马虎眼了。说说,这场抗洪的仗,你准备怎么打?”

温志兴说:“怎么打?我们没退路,这是一张只能赢不能输的硬仗!跟你说吧,明天开始,塔山团那边的工兵部队就要开始在GA县的大堤上埋设炸药了,足足二十吨……”

他竖起了两根手指。

“根据天气预报,上游的四、贵州等地还会连降大雨,上游的岷江、乌江、沱江、嘉陵江等支流会出现暴雨洪水,汇合之后明天就会经过宜昌段水文点,专家预测,会比前三次大多了,有可能突破历史水位。为了保住武汉,防总那边打算做两手准备,准备在GA县炸堤分红,这样一来,就能降低荆江到武汉一段的水位,保住武汉无恙。”

“炸堤?”汪成林倒吸一口冷气,脸色剧变。

作为鄂北人,他是了解这边大致情况的。

长江一出三峡,便如一条咆哮的巨龙般飞奔直泄而下,一直到枝城才渐渐舒缓,呈现出一种“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原”的空旷意境,也是从这里开始,到Y市的城陵矶,这一段337公里的江段被称之为荆江。

最为致命的是,荆江两岸地势低洼,每逢汛期,洪水都要高出两岸地面,其中北岸为甚,洪水要高处地面十几米!

所以,在这里便形成了一条“空中悬河”,而阻拦这条悬河的屏障便是长达三百多公里的荆江大堤。

故而,历史便沉淀出“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南军政委员会成立了荆江分红委员会,集中了当时的军政领导、社会贤达和水利专家,在这一带建立起一个东西平均宽13.55公里,南北长68公里,面积921.34平方公里的分洪区,有效蓄洪量可以达到54亿立方米。

从地图上看,分洪区的地形就像个葫芦。

当长江遇到特大洪灾的时候,这个葫芦便要开闸放水蓄洪,缓解长江上游巨量的洪水对荆江和洞庭湖造成的压力,确保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的安全。

不过,现在几十年过去,当初被迁移的农民很多却又搬回了蓄洪区里生活。

97年,这里工农业总产值是20个亿,其中生产粮食6亿斤,皮棉36万担,光是上缴利税就达到7000万元,上缴国家粮食1.2亿斤,皮棉25万担。

而现在是八月初,中季稻刚抽穗,棉花也刚吐蕊,正是长势喜人的时候。

一旦炸堤分洪,这意味着要将GA县分洪区里13万户,将近53万人,8个镇,2各乡,4个农林渔场,212个行政村全部淹没!

这种巨大的损失,怎能不让汪成林动容。

“天啊……”

他不由得喃喃吐出了两个字。

“老温,你知道荆江分洪,意味着什么吗?”

温志兴喝着水,勾着头看着地下,说:“我当然知道,我不是傻子,也不是莽汉,我知道分洪意味着巨大的财产损失。不过,防总已经下达了转移群众的命令,我们只有不到3天时间来转移分洪区里的群众,并且还要在这段时期内加高堤坝……”

说到这里,他抬起头:“老汪,我们没有退路。如果工兵连炸堤,我们所作的一切都将是失败的,如果想让他们不炸堤,我们只有一条路,让中央放心,让防总放心,让他们觉得我们可以顶住,选择不分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