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玄幻 > 在唯心时空驰骋的大巫 > 第十九章 大巫讲班上的故事

第十九章 大巫讲班上的故事

呵呵,慈姑姑不用生气。他们笑他们的,我们不要理睬。去华南师大看看?

去咯,一直想比较一下华南师大与陕西师大。

慈姑姑等会,你到底是西北师大还是陕西师大呀?

慈姑姑笑了,说侄子硬是个孩子,每次写信给她,地址对,但学校名称都写的西北师院中文系77级一班。她录取在陕西师院,现在升格为陕西师大,没叫西北师大,有历史原因。有个西北师大在兰州。她家在西安的房子,她一走就让人占了,小春妈妈可能感到惭愧,考上陕西师院后去那边看了一回,小春妈妈避而不见,爸妈回来才要回来。占有那户人家开始强硬,爸妈请了当权的战友,开着军车过去,指挥士兵强行搬迁。居委会来人,一看爸妈,立马喊那人滚蛋。爸爸事后说,出来后,这次最解气,感觉自己当年为打天下的努力没算白费。现在将小院收拾得有氛围,弟弟与灿灿有机会去看看咯,给你们一个炕住。

在华南师大转了一圈,然后三个人在外面小店吃的西安面食。

从华师返回时,大巫对慈姑姑说,姑姑最好是要在毕业前将婚姻确定下来。现在大学还有不少优秀的大龄男孩,选择起来相对容易。要不我帮慈姑姑介绍我一个师兄给你?跟姑姑一般大,让下放给耽误了。

慈姑姑又笑了。说小春单位上一位同事的妻子在中大做员工,天天回来讲畏侄子在中大的事。侄子班上有一个三十六岁的女同学吧,从前象祖姑娘一样做初中老师,准备了三年才考上。女儿跟侄子同年的,在什么卫校读书。让侄子喊岳母娘,对不对?

有个同学是这么大。她恢复高考三年后才考,原因是她家人前面不让她考,离了才考,或说为了考试才离了。她前夫这样做可以理解咯,岳母娘长得真可以算是美女,她前夫现在是当地村支书,结婚时是大队民兵营长,退伍回来的,如果岳母娘参加考试去读大学,谁也不能保证婚姻能继续。

传说现在中大一个恢复回校的教授,明显有喜欢岳母娘。

呸,上慈姑姑当了,真喊上岳母娘了。这同学叫龙佳琪,娘家父母和两个哥哥都被法办了。龙姐不是下放知青,她是16岁高中毕业,因为是另类分子子女,二十年前遣送回原籍。特殊年代,一个十六岁的小姑娘只身回到举目无亲的祖籍地,根本无法生存,幸好长得对得起人民群众,就被前一年退伍回乡的民兵营长相中了,听岳母娘自己说第二天就结婚了。可能是年龄小,二十岁才生下女儿。反正她让班上的女生记住,没长开不能结婚,其中的苦楚只有自己知道,说出来就是下流。这些都是岳母娘自己在班上讲述的。岳母娘老家韶关仁化县的,我们回神农要经过她家。还有一个儿子读初一了。

入学时评助学金,我们是基础20块,另三块钱分三等一块去评,最高一等是九块,最少一等是一块。她想评到最高那个等级,在讲自己情况时讲得酸楚的泪水流淌,我便说我的助学金全给大姐。她在讲自己的不容易时说,儿子她不用管,但要负责女儿的生活。女儿在卫校读书,去年开学前想置条新连衣裙都不敢答应,硬是没个能力,送女儿到校,给五块钱给女儿做零花钱,自己再来中大报到,下车身上不到一块钱了,是碰见我在校园为班上迎新,看出她没吃饭,带她去小吃店吃碗米粉才恢复体力,那天的确是这情形,身上脏得对不起中大校园,又是大巫同学陪她去校园商店置了洗漱用品和两条三角,两个罩罩,送她到学校分配的寝室,洗漱出来才有大学生的自信。

我在神农火车站时,三姑婆和小姑婆,还有小姑爷都单独给了我红包,还有一个小姑婆的好友,给了一个五千大红包,我只肯象征性取几张,那莲姑婆硬不答应,小姑婆只好帮我又去买个布包专门装着这红包。对了,还有一个从前做经理,现在做乡长的人给了一个一千红包。在株洲转车时,我将这些全放装衣服的军用装备包里。

迎新那天我就将小姑爷的那只红包花了一些。那天听岳母娘这样一说,真的内心难受,有时候贫穷是隐私,说出来可能是勇敢,更可能是无奈。

岳母娘应该是无奈,评助学金时我便带头说,同意给龙姐评一等,大家都附和咯。下会后,就带岳母娘去学校商场,给她女儿置了两条连衣裙。她回到班上跟大家说了,大家便这样开我玩笑咯。她这样公开说是有目的的,主要是后面帮我洗衣服,其他男生不好让她帮忙。原来在神农不觉得,到这儿跟同学一深入接触,发现社会上有些家庭的苦,我们根本不能理解。

班上报到第一早的男生,河南人。第一天我喊他跟我一块陪奕姐晚餐,他找些客观理由搪塞不去,我以为他不放心放在寝室里的行李。结果他是坐火车来的,路上带了一袋子馒头当干粮。六只咸蛋,吃了两只,第二天要给我吃一颗,我当时也没多想,就吃了,看他还有,又向他要了一颗,然后带他去餐馆吃中餐。熟悉后,他告诉我,每餐有馒头吃已经很幸福了,咸蛋哪能一餐一颗吃,一颗至少要吃两天。顺着话题,他讲了自己读小学、初中和高中的生活情况。真的比我们神农苦多了。灿姐姐清楚咯,当年我们在小学食堂里吃,虽然肉少,但蛋呀,鱼呀还是多,特别是男老师有时候运气好,从河里弄了不少鱼时,厨师都是给我打一满碗的鱼,饭也能吃饱咯。那厨师伯伯真是个好人,每次都说我是长身体的时候,都要往我饭上单独多淋些盐汁。

灿姐姐就笑了,说畏畏是王子,完全不知民间疾苦。我们家的生活好,畏畏你能吃得饱,吃得好,是有理由的。一是家里在外工作的人多,好多是高工资,定期有钱汇回家。二是家里五个奶奶,她们的口粮根本吃不完,因此畏畏管够。加上在部队的家人能寄回些军粮票,大太奶奶就时不时去粮站买一包面粉回来。三是奶奶会当家,菜园又大又打理得好。每年喂一群鸭子,鸭子长大了自己去寨边的河里觅食,每天能生不少蛋,因此畏畏从小吃蛋不发愁,奶奶还让我带盐鸭蛋去学校,午餐给畏畏加菜。四是巫家老寨有几块山没有充公,山上有油茶,每年请老寨人帮忙摘油茶,能打不少油,油水就足。五是她在学校吃饭,学校有个小农场,解决了粮食问题。她下放在八队,八队分的口粮全结余了,八队队长是大姑婆的侄郎,每年将她的口粮带人送到家里。六是弟弟在巫家寨上了人口,但户口却是城镇户口,每月都有口粮指标,队里每年也有口粮分。加上,巫家寨寨内的田只上了二十八亩产量田,多余的田等于是队里的私田,粮食不用上交,每个人口就口粮分得多。家里还能供应三姑婆和小姑婆家一些。否则奶奶们每年能蒸那么多酒?对了,还有庵子里每年也会送些粮食给家里。慈姑姑将庵子里几丘田打理得好,产量高。她们三人顶多是一天两顿,还吃得少,茶油呢一个是家里送过去,二个是那些信众有送,因此她们三人的油水不缺,偶尔还油炸些零食。

呵呵,少年真的不知愁滋味了。难怪大太奶奶每年要带奶奶在巫家老寨住一段时间咯,原来是去那边打理茶山哦。还有八队的那姑夫,每年分两次开拖拉机给我们家送粮食,都是糯谷,冬天来还给我们家带一袋红薯,我以为是买回来蒸酒的呢,原来是姐姐的口粮呀。一般是带保管员过来,奶奶会打发点什么给他们。如外面寄来的旧女孩衣服什么的,旧军装什么的。

慈姑姑便说畏侄子命好,没吃过苦头,她当年从西安去神农,在长沙下火车身上只有五块钱了。晚上只好在火车站坐了一宿,饿了就喝开水。

第二天买了去神农的汽车票,才敢买两只大馒头,早餐吃半只。在路上完全饿得不行了,又一点点地吃了半只。到神农下车,看到你们四太奶奶和你们奶奶,才敢将另一只馒头四口吞了,晚上在你们桂韵姑婆家,硬是自己主动说,想吃四块大腊肉,你们小姑爷说,说明慈姑娘完全是饿了,让我想吃几块吃几块,饭呢别贪,吃撑了不好受。当时投奔神农巫家时,全部家当只二十块钱。办完手续,身上只有十二块钱。

大巫对慈姑姑说,从慈姑姑刚才的话看,慈姑姑从前认识四太奶奶和奶奶。对了,四太奶奶说,姑姑爸妈是含冤入狱的,怎么判这么重呀?

慈姑姑说,你们这两个奶奶在洛阳与西安都见过,再一个准备投奔前,写的信里有她的两张照片,她们肯定能认出自己。至于爸妈的事,侄子不要问。可以说是冤,也可说是不冤。当年没有枪毙算幸运。爸妈下次可能会来广州玩,到时侄子直接问咯。他们最希望有人将他们的经历写成小说发表在杂志上。估计侄子问的话,他们会讲最真实的内容和内幕。爸妈如果给畏畏钱,不管多少都接着,他们补发工资了,有钱,给点给侄子应当。

对了,姑姑、姐姐,跟你们讲个事咯,这次回去,大太奶奶讲漏了嘴。暴露了家里的一个秘密。慈姑姑的两个师傅,其实是伯祖父的两个夫人。可能大师太是伯祖父的原配妻子,小师太是大师太的丫环,伯祖父结婚时,将丫环也收做了二夫人。

慈姑姑说她也有怀疑。她在庵子里时,听见过你们奶奶喊她们大嫂大二嫂。她们也喊过你们二太奶奶婆婆。但不好理解的是,桂刚伯伯是革命先烈,史书上有记载的,咋不敢公开这关系呢?

大巫说可惜不敢问,否则硬是要问一下。如果是的话,要接两位奶奶过广州住一段时间。这样我让奶奶接回神农,在广州置别墅才有意义。中秋节前我去接大太奶奶与二太奶奶时,顺便接她们来,看肯不肯,肯的话,猜测正确。

慈姑姑说,当年一见到你们四太奶奶,回到巫家寨,你们四太奶奶便将户籍手续要了去,告诉我落户她负责,不要去什么大队,她想办法让我去庵子里修行,等待时机再决定如何走。开始不习惯餐餐吃米饭,家里就时不时送馒头或菜包子。

大巫问慈姑姑,当年怎么想到投奔巫家寨呢?

慈姑姑说,爸妈让军警押走时,出门前都说了一句,妮子,如果过不下去了就去神农巫家寨,报我们的名字就会接纳你。本有个哥哥,大我十岁,在学校出事走了。

大巫呵呵一笑,说慈姑姑可能是自己的亲姑姑。这关系我还没理清,理清了我再找慈姑姑爸妈证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