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走进不科学 > 第六百六十七章 绝不可能!(感谢暖阳巨打赏的白银盟!)

此时此刻。

看着面前这只活蹦乱跳的大公鸡,徐云的脸色顿时变得有些莫名了起来。

众所周知。

在1945年的8月6日和9日。

富有工匠精神的霓虹人用生命验证了一个无可反驳的真理:

在核爆的中心区域内,没有任何生命准确来说是动物可以顺利成活下来。

为此他们付出了广岛和长崎至今都没有百年老店的代价,令人泪目.JPG。

这个道理经过切尔诺贝利、福岛核泄漏事故的辅助验证之后,已经成为了一个铁律——除非你是传说中的体育生。

这次实验核弹的辐射量虽然不大,但在距离的增持下,辐射射线的量级还是非常可观的。

换而言之.

这只鸡很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只在近距离核爆辐射中存活下来的动物。

并且从它目前的血液检测结果判断,这只鸡哥多半还不是那种过段时间就会突然嗝屁的情况

而就在徐云思索之际。

他的耳边忽然响起了陆光达的声音:

“小徐,你怎么看?这只鸡的情况算常见还是少见?”

徐云顿时一怔,不过很快便理解了陆光达的意思:

陆光达是在问他后世有没有相关理论或者案例可以解释这个现象呢。

于是他很快摇了摇头,说道:

“陆主任,我说一句不算夸张的话.这已经不是少见不少见的事儿了。”

“这种案例就是绝对性的孤本,过去没有、将来数十年内恐怕也没什么概率见到的情况。”

听闻此言。

陆光达的瞳孔顿时微不可查的一缩,一句话脱口而出:

“小徐,莫非你也没法解释这个现象?”

徐云摇了摇头,这个情形后世确实没有任何理论可以解释,

陆光达又问道:

“那么猜测呢?”

“猜测啊”

徐云皱着眉头想了几秒钟,不确定的道:

“猜想我估摸着也没唔,等等?!”

默然。

徐云的脑海中划过了几道记忆碎片,过了一会儿,只见他的眼神微微一动:

“陆主任,如果您指的是没有明确理论作为支撑的猜想的话我倒是有那么个解释。”

“什么解释?”

徐云抬头看了他一眼,缓缓说道:

“这只鸡体内的DNA中.存在有一种类似核能自养菌的编码,能够让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不发生失活!”

上头提及过。

在所有的核爆或者核泄漏事故现场,人类都从未发现过任何动物存活。

但另一方面。

除了动物之外,有些微生物还是可以在大量核辐射的照射下活下来的。

比如说斯坦福大学和北卡罗莱纳大学的研究团队就发布过一篇论文,他们发现1.7毫米厚的一层球孢枝孢菌以阻挡2.17±0.35%的辐射,同时可以在在只有核辐射作为能源的环境下进行增殖,doi是/10.1101/2020.07.16.205534。

在当时检测的样本里,球孢枝孢菌的230万个碱基对只有32个发生过一次以上的突变——这个比例基本上可以说是不受辐射影响了。

同时在一些物理冲击波和温度都不是很高的核泄漏现场,还有少数植物可能顺利存活。

比如海对面的摄影师伯纳德·霍夫曼就在1945年的时候,在广岛爆心两英里的位置上发现了一株活着的银杏树。

也是迄今为止爆心周围唯一一个有图片证据的存活样本。

以上那类微生物有个特殊的名称,叫做核能自养菌。

它们通常以黑色素吸收电离辐射并茁壮成长,算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菌种。

不过需要解释的是。

这类核能自养菌并不能让放射性核素更快消失从而解决辐射的问题,它们只是能利用电离辐射、并且比人的细胞更擅长承受电离辐射而已。

就像赣省人比粤省人更加爱吃辣,但是你指望赣省人把辣椒全吃光显然也是个臆想

用辐射合成生物阻挡电离辐射需要人为大量培养并堆积,在地球上还没有谁在实验室外如此做。

当然了。

徐云提及核能自养菌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认为那只鸡的体内就存在核能自养菌——想要让这么大只鸡承受核辐射不死亡或者突变,它体内最少要有一半以上的空间塞着那些核能自养菌才行。

徐云的想法指的其实是

这只鸡体内的某些DNA结构中,会不存在与核能自养菌相同逻辑的底层代码?

这个想法并非天马行空,其实是有一篇论文.或者说事件支撑的。

《Science》杂志在2008年的10月曾经发表过一篇论文,DOI:是10.1126/science.115449。

在这篇论文中。

实验组对辐射合成细菌Candidatus Desulforudis audaxviator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了两个异常之处。

一是这种合成菌可以在铀矿周围生存,通过分解水分子,产生自由基。

接着自由基会去“攻击”周围的岩石,与它们产生硫酸盐。

这种细菌最终利用硫酸盐来合成ATP也就是三磷酸腺苷,即负责细胞能量储存的核苷酸。

那也是人类第一次发现能够利用核能生存的生态系统。

至于第二个异常之处嘛

则是实验负责人加兰特将这些细菌引入了小白鼠体内,最终发现这些细菌的自由基会与小白鼠体内的MC65细胞进行结合,从而令小白鼠产生一定程度的抗辐射性。

当时加兰特用4000伦琴量级的光线对培育了一周的14只小白鼠照射了一分钟,最终有三只小白鼠顺利存活。

别看14剩3这个结果好像有点少,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非常可怕的比例。

毕竟

那可是4000伦琴啊。

一般来讲。

除医疗检测之外,一个人一年之内所能够承受的非自然辐射的上限为1伦琴,我们在医院拍CT所接受的辐射量大概为6-8伦琴。

一万伦琴的环境下人体被照射一分钟就会死亡,而4000伦琴量级的光线对小白鼠照射一分钟却有三只小白鼠存活.这个数值的恐怖可见一斑。

不过遗憾的是。

那三只小白鼠在实验完成后半个月便全部死亡了——不是因为辐射病,而是细菌感染导致了器官衰变。

同时很诡异的一点是

从那之后,《Science》上便没有再出现过核能自养菌引入小白鼠体内的相关论文。

业内有些人认为这种研究方向没什么意义,毕竟后世防辐射的手段其实已经很丰富了。

核能自养菌可以自养的核心原因在于破译DNA编码,接着从小白鼠到人体又是个壁垒深厚并且涉及到伦理的问题,所以便没什么课题组研究这个方向了。

但还有一些人则看法不同。

他们认为各个国家都在偷偷搞相关研究,只是成果一直没公开罢了。

毕竟核聚变可是未来的核心能源,涉及到核辐射并且如此异常的事儿,怎么会没国家重视呢?

就像当年泰勒和乌拉姆发完T-U构型的论文后就被收编一样,这种关键性的研究肯定是不会对外公开的。

同时论文发布者加兰特的情况,也被持第二种看法的人视为了一个证据:

加兰特在发表论文之前是一位知名的生物学家,当时他的H因子高达87,比徐云的老师、华夏科学院院士的田志刚还高出10呢。

而在发完论文后的十年里,加兰特只发表了7篇无关痛痒的论文,H因子只提高了1点。

要知道。

H因子和围棋的八段九段概念一样,属于到死都不会降级的情况,只可能升高不可能降低。

所以围棋中哪怕你赢的是58岁的九段老太太,也依旧可以视作巅峰战绩。

换而言之。

加兰特在发表了那篇论文之后,整个人的发展轨迹有些被腰斩了。

这显然是有点不对劲的。

毕竟加兰特的资源和地位在那边,十年时间或许搞不出什么突出成果,但无论如何也不至于泯然众人。

就像一位华夏科学院院士,不管怎么样都不可能混的跟普通教授一样平凡.

因此在徐云穿越来的后世。

持第二种看法的人还要比第一种的更多一些,其中还包括了徐云本人。

毕竟这事儿和阴谋论没啥关系,自身的疑点确实比较多。

而眼下.徐云便想到了这种可能。

如果是这只鸡因为某些原因,体内拥有了核能自养菌的编码逻辑并且没有感染风险

那么在物理冲击波被阻挡、温度不算特别高的情况下让“鸡体”存活,似乎还是有一点点可能性的。

“DNA编码”

听到徐云做出来的解释,陆光达不由皱起了眉头:

“小韩,如果我没记错的话,DNA编码不是在几年前就被破译出来了吗?似乎叫什么三联体碱基吧?”

“破译?”

徐云抬眼看了看陆光达,神秘的摇了摇脑袋:

“陆主任,早着呢。”

陆光达所说的破译是指八年前被乔治·加莫提出来的三联体密码子,这位搞物理的学者在看到了Nature Letter的相关论文后,跨专业的提出了【核苷酸序列当中的四种碱基决定了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组成】的猜想。

他推测如果一种碱基或者两种碱基组合决定一种氨基酸的话,不足以与当时已发现的20种氨基酸匹配,所以最有可能的发生的情况应该是三种碱基组合来决定一种氨基酸。

这样的话,可以形成64种三联体组合。

如果三联体密码子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跟三联体密码子碱基的组成顺序无关的话,那么三联体碱基的组合会减少到20种。

接着去年年中,在Crick的撺掇下,布伦纳、雅各布以及梅塞尔森这三个家伙聚到一起证实了mRNA的存在。

随后尼伦伯格在今年年初提出了UUU编码phe的结论,与这个结论一同公布的还有一份很可靠的实验结果:

尼伦伯格在无细胞体系中添加了可溶性RNA,发现这种RNA可以极大地提升含有标记氨基酸插入的新合成蛋白的量,并且蛋白合成量和ribosomal RNA添加量成比例。

接着他又向该系统/mL添加了10ug polyuridylic acid也就是多尿苷酸,这非常显著地刺激了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插入新合成的蛋白中,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多尿苷酸不会影响其他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插入新合成的蛋白中。

最后尼伦伯格证实,向无细胞体系添加多尿苷酸,反应产物是聚苯丙氨酸,由此推断UUU编码phe。

于是从今年年中.差不多就是徐云穿越前的两个月开始吧。

国际生物学界便有很多人在哔哔他们已经破译了生物密码,于是陆光达这种跨专业的生物白痴就被忽悠着信了

但实际上DNA这玩意儿在徐云穿越来的后世,都是妥妥的屎山级代码好伐?

虽然科学家已经掌握了基因组序列并且在测序这块一路狂奔,但整体依旧是管中窥豹。

比如至今生物界都不清楚基因是怎么特异表达的,基因又是怎样影响具体性状的——人和我们的近亲黑猩猩绝大部分序列都是相同的,但是却完完全全是两个物种。

诸如ENCODE之类的计划一个又一个列项,但估摸着柯南大结局都不会见到结果。

人类有23对46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几千到几万不等的基因,每一个基因上有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的位点。

合计每个人有约25000个基因(一说30000个),三十亿个位点。

所以现在研究得比较明确的大多都是单基因遗传病,但很多疾病都是多基因遗传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等,所以整体依旧是任重而道远。

视线再回归现实。

由于现场有着许永进存在以及光环威慑的缘故,徐云并没有办法把一些事儿说的太详细。

但陆光达毕竟是华夏近代史上排得上号的聪明人,因此他光从徐云摇头的动作中便看出了很多东西。

于是他当即决定不深究原理上的问题,而是对徐云问道:

“小徐,既然如此那你就直接告诉我吧,这只鸡有没有研究的价值?”

“价值啊”

徐云轻轻的啧了一声,斟酌着道:

“价值肯定是有的,但是短期内我觉得很难看到成果,大概率会是一个很长时间的研究。”

“大概.比袁国粮同志他们的水稻育种还要长吧。”

“要那么久?”

陆光达闻言立马皱起了眉头:

“没有缩短一点的可能性吗?”

徐云看了他一眼,重重摇了摇头。

开什么玩笑.

这只鸡即便存在符合核能自养菌的DNA逻辑,想要正常解析出原理都得要十几年呢。

更别说解析原理后还要确定它是否有实用的领域,那可能短时间就能取得应用成果?

总不可能鸡哥这么只公鸡会自己下蛋,然后孵出来的蛋还有研究价值吧?

不可能的,绝不可能!

如果这事儿能成真,他立马就把那柄老郭老师冯卡门送给他的、号称麦克斯韦用过的、孙俊人啃到了一半被叶笃正抢去啃、叶笃正没啃两口又被钱五师抢走、如今刘渤生啃完送回基地、陆光达啃了两口又落到了赵忠尧嘴里的斧头给当场啃掉!

咦,好像哪儿是不是不太对?——这斧头的定语咋这么长了?

算了,还是不管了,总之这事儿绝无可能!

公鸡下蛋,真以为是葛格呀?

而就在老郭与徐云聊天的同时。

遥远的大洋彼岸。

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同样重重的一拍桌子,下意识的大声喊道:

“不可能,这绝不可能!”

注:

《志愿军》这部电影好看吗,有没有看过的同学评价一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