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 第797章 安邑城万民欢庆,大将军推限武令

次日,安邑城中,一派欢声笑语的景色。

时过正午,街道上仍摩肩接踵,人流不息。

百姓们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孩童们在街头追逐嬉戏,老人们则坐在门前晒太阳,谈论着昔日的惊险与今日的安宁。

只见城东的粮仓前,那长长的队伍望不到头,百姓们手持户籍,井然有序地领取粮食。

不时有官差敲锣打鼓,高声宣读苏曜的安民告示,引得众人纷纷驻足聆听,赞叹声不绝于耳。

“大将军仁德啊!”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拄着拐杖说话也是颤颤巍巍:

“若非大将军开仓放粮,咱们这些老骨头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是啊是啊,大将军不仅平定了叛乱,还为咱们百姓谋福。”

在老者身旁,一个中年妇女则兴奋的比划着手势:

“我们家那口子,昨天登记,居然说是俺们家有资格领受公田——那可是整整两百亩地呀!”

“我的天呐,多少年都没听过官府发田地了?”

另一个准备去登记申领田地的青年男子惊呼一声。

集结着,他旁边抱着小孩的女子也感叹道:

“等回来咱们有了自己的地,那可必须好好种,多打些粮食,不能辜负了大将军的一番心意啊。”

在街头巷尾,处处都是这样的对话。

安邑城在苏曜一系列安民举措的滋润下,仿若枯木逢春,焕发出勃勃生机。

如果不是街道两旁仍有那未褪去的斑斑血迹与战争损毁的痕迹,那眼前的景象根本无法让人与之前紧张萧瑟的安邑城联系到一起。

只见城中酒肆、茶楼、布庄、粮店全部开业,门庭若市。

尤其是城中那老字号“醉仙楼”,昨日还因战乱而门可罗雀,只能供应稀粥和白水,今日却已是座无虚席,人声鼎沸,热闹不已。

“好家伙,好家伙啊!”

酒店门口,张姓小伙瞪着眼睛看着眼前喧闹的酒肆,拍着大腿惊呼:

“掌柜的,我不过就是去城东排队领了个粮,怎地你这里就大变了模样?”

“昨日叫你上个水都费劲,今天竟然桌桌有酒,真是怪哉。”

“这自然都是多亏了咱们的大将军啊!”

酒店掌柜满脸笑意,迎上前来,一边用围裙擦着手,一边说道:

“别说你不知道,老王我做了大半辈子买卖,也想不到有今天这样子啊。”

“咱们那大将军仁义,不但给老百姓开仓放粮,居然还把那些世家宅邸中的美酒和商品无息赊卖我等商户,让咱们重新开张。”

“唯一的要求,就是让咱们平价供应,别昧着良心赚老百姓的钱。大伙都念着大将军的好,自然也都遵守规矩。”

那掌柜满脸真诚,话里话外都是对苏曜的敬重,再不见一丝昨日风言风语的样子,店中诸位食客也都纷纷把酒高歌,齐呼大将军英明、仁义云云。

张姓小伙被这热烈的氛围感染,也走上前来,要了杯酒,扯着嗓子喊道:

“大将军英明!愿大将军福泽深厚,护我河东百姓岁岁安康!”

他这一嗓子喊出,酒肆里的呼声愈发响亮,声浪几乎要掀翻屋顶。

这阵阵呼声,把在二楼正把酒庆功的司马朗、郭嘉、荀攸和王凌等人听得也是满心激动,纷纷感慨。

司马朗举着酒杯,望向窗外那熙熙攘攘、充满生机的街道,不禁感叹道:

“往昔只觉民生之事繁杂琐碎,难以尽善,如今观之,大将军这一系列举措,竟能在短短时日让安邑城焕然一新,百姓们安居乐业,实乃我等之幸,大汉之幸啊!”

“伯达所言极是。”

郭嘉轻摇羽扇,眼中满是笑意:

“我原还以为大将军只是一个力拔山兮的勇者,却不曾想,他在这为政之事上也有如此经验。”

“推行均田、开仓放粮、清查田亩,桩桩件件皆为百姓着想,这才换来了如今的民心所向。”

“民心既得,这河东之地,乃至整个大汉,何愁不能复兴?”

郭嘉的感叹顿时引来了王凌等人的共鸣,大家纷纷举杯共饮,一时间颇为意气风发。

这一幕,可把荀攸看的是感叹不已,心中直呼后生可畏。

要知道,这司马朗虽出身名门,但也不过就是个刚刚加冠的新人御史。

如今,他居然能如此迅速地跻身都察院高层,担任左都御史副职,辅佐黄琬统领监察司。

这一任命,简直惊掉了包括司马朗本人在内的所有人的下巴。

而那郭嘉,本就是被破格征辟入大将军府,如今更是一跃成为右都御史副职,协助钟繇掌管审计司。

一介寒门,如此升迁,简直闻所未闻!

与之相比,程忠那个归降过来的小县令,被苏曜看中,直接任命为户科给事中,监察户部,不过是个六百石七品官之间的平调,看的倒不是那么扎眼了。

不过当然了,几人升官也不是白升,那都是带着任务的。

司马朗受命彻查三河官场积弊,深挖那些隐匿在暗处、与地方豪强勾结的种种官员,以及那些趁着乱局悄悄积蓄势力,私藏甲兵,扩张武力的世家。

没错,司马朗这次肩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苏曜在实控区,尤其是三河之地优先开展的“限武令”。

此令不但重申大汉朝现行的律法中关于民间私藏兵甲的禁令外,还进一步规定,凡民间私藏的甲胄、弓弩、长矛等重型武器,必须限期上交官府,违者以谋逆论处。

而普通百姓家中仅可保留用于自卫的短刀、短剑和棍棒等轻便武器。

这一政策的推行,自然旨在削弱地方豪强和世家的武装力量,防止他们拥兵自重,威胁朝廷的统治。

同时,也是为了确保百姓的安全,避免战乱时期民间武器的泛滥。

司马朗深知此任务的艰巨,尤其是面对那些根深蒂固的世家大族,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反弹。然而,他也明白,这是苏曜对他的信任和考验,更是他为国为民、施展抱负的机会。

于是,司马朗带着苏曜的手令,开始了在三河之地的巡查。

他首先来到了河内郡的温县,这里是司马氏的祖籍之地,也是他家族的大本营。司马朗知道,若想顺利推行“限武令”,必须先从自家做起。

一进温县,司马朗便召集了族中长辈,传达了苏曜的“限武令”。

这道命令一经传出,整个司马氏家族瞬间炸开了锅。

族中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辈匆匆赶来,将司马朗围在中间。

为首的一位老者,乃是司马朗二爷,只见胡须花白,满脸怒容的训斥道:

“伯达,你这是何意?咱们司马氏在这河内扎根多年,私藏些兵甲也是为了自保,居然却要我们上交?”

司马朗神色坚定,对着长辈们深深一拜,说道:“从祖伯,如今大汉动荡,各地豪强拥兵自重,百姓苦不堪言。”

“大将军致力于整顿吏治,恢复太平,私藏兵甲乃是触犯律法之事,咱们司马氏身为名门望族,更应以身作则,为百姓和其他家族做出表率。”

老者气得吹胡子瞪眼:“你这孩子,怎么如此糊涂!那些兵甲可都是咱们祖祖辈辈攒下的基业,不光是你爹司马防的功劳。”

“如今你说交就交,哪有这么容易?”

“活到现在的世家,哪家没有点当世人杰,你以为就你聪明吗?”

“不说近些年来越来越严重的民变,就说平时里那些家长里短的纠纷和用水的矛盾。”

“倘若我们交了,别人不交,没了自卫手段,有个万一,咱们如何应对?”

“此乃自毁家门之举,是万万不可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