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 第759章 我,大将军,打钱!(合章5K8)

大婚次日,尚书台内,太傅卢植对苏曜直言不讳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之情。

卢植的语气中带着丝深深的疲惫。

这当然不是因为他大清早的,天刚亮就在这里蹲苏曜一直蹲到了接近黄昏,对女皇和大将军两人的新婚生活有什么不满。

而是他对苏曜这种甩手掌柜的行为仍然还难以适应。

老实说,卢植没想到苏曜放权会放的这么彻底。

对于朝政,苏曜就只是简单的发出了几个指令。

一曰改制,二曰科举,这都是之前既定方案。

而三嘛,竟然就是直接开口要钱,让他们保证军费,还有各种支出。

除此以外,苏曜可以说是毫不过问,直接都丢给他们现行领导班子负责。

这家伙,可把卢植给愁坏了。

之前几日,女皇登基加苏曜大婚,他不好来扫兴,今天见苏曜诸多事了,当即便杀入宫中,直接堵人堵到了现在。

“有这么严重吗?”

大汉朝廷竟然要破产了?

确实,卢植所言绝不是危言耸听。

财政问题,永远是王朝灭亡的诸多主要原因之一,大汉王朝同样不可避免,甚至表现的更加严重。

西汉末年,社会矛盾尖锐,王莽改制引天下大乱,在光武中兴过程中,大量社会人口死于战火缓解了人地矛盾,终于又给大汉续命了近二百载时光。

但是,由于制度并未有任何更改,反而刘秀更加对世家大族们更为倚重,地方土地兼并激烈,加之汉羌战争旷日持久,当时间进入东汉中晚期后,大汉王朝的财政危急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最终,桓灵二帝想出的办法便是卖官鬻爵,以延缓财政窟窿的爆炸,导致王朝覆灭。

甚至到灵帝时,不但卖官,甚至只是官员升迁都必须交钱。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慢性自杀的政策。

也正是在这一政策的推行下,大汉官员缺官情况日益严重,大量清流官员没钱升官,宁可弃官而走。

为此,皇帝又在宫中创办集市,到各地索要贡品,然后亲自邀请那些世家大族中的有钱人,来购买这些贡品,以取代效率越来越低的买官卖官政策。

不得不说,这个政策还是小有成效的。

毕竟皇帝邀请你来宫中买东西,谁敢不买呢,就是强买强卖怎么了,只要你还要当官,那你就要给我掏钱!

于是乎,在这般搞钱政策组合拳打下去后,大汉朝廷的财政危机得到了一些缓解,恢复了部分昔日惨败鲜卑,几乎损耗殆尽的中央军规模。

但是,事已至此,皇帝可以说已经完全撕下了脸面,得罪死了那些身为王朝统治根基的世家大族。

然后,黄巾起义就轰轰烈烈的来了。

在漫长的天灾人祸下,华夏大地瘟疫横行,流离失所的百姓揭竿而起,发出最后的吼声。

虽然他们在各地诸侯与世家的联手绞杀下惨败收场,但这场起义无疑给了大汉中央沉重一击。

汉灵帝为了平息黄巾之乱,向地方放权,准太守州牧等募兵自保。

而同时,十常侍之乱与董卓暴政接踵而来,各地的地方政府很快就借着种种名义,逐渐断掉了对中央的贡赋义务。

如今虽然董卓已死,但毫无疑问,他留下的这个千疮百孔的窟窿已经全被苏曜继承。

“卢太傅,具体的情况如何?朝廷的财政赤字到底有多大?”

听到苏曜的话,卢植叹了口气,沉声道:

“大将军,如今朝廷的财政赤字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自黄巾之乱以来,地方贡赋逐渐断绝,朝廷收入锐减。”

“而董卓乱政期间,更是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导致民不聊生,国库空虚。”

“如今虽然大将军您快速收复了关中,并未对当地造成太大破坏,但是接下来登基大典和大婚仪式的开销,还有开仓放粮、赈济灾民、重整军队、犒赏三军等费用,朝廷的财政已经是陷入了绝境。”

“考虑到接下来还有重整官制和举办科举考试等各项支出,咱们别说熬到秋收了,今年夏天恐怕就过不去了。”

苏曜闻言点了点头。

对于财政问题,他心里还是大概有数的,这也是接受大汉朝廷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这其中,卢植没有提到的还有一个大头,那就是供养皇室的宫廷开支和朝廷百官的俸禄。

昔日曹操在迎回汉帝,接受了汉帝国朝廷后,由于凭空多了这么大一笔开支,为了弥补财政的不足,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专司盗墓取财,贴补军饷,以至于后世考古有言“汉墓十室九空”。

如今,如此一个巨大的窟窿落在了苏曜头上,怎么解决也就成了他接下来要面对的头等难题。

对此,面对苏曜的提问,卢植首先道:

“大将军,依老臣之见,如今朝廷财政困窘,当务之急乃是开源节流。”

卢植沉吟片刻后,缓缓说道:

“所谓开源,便是要增加朝廷的收入来源,眼下朝廷可从几个方面入手。”

“其一,也是最重要的自然还是重新恢复并加强对地方赋税的征收。”

“如今各地诸侯割据,对朝廷的贡赋多有拖欠,大将军可派遣得力官员前往各地,督促各地太守州牧等按时缴纳赋税,确保朝廷有稳定的财政收入。”

苏曜闻言,眉头微皱。

他深知,各地诸侯如今已渐成尾大不掉之势,想要他们乖乖缴纳赋税,恐怕并非易事,不是派几个官员就能搞定的。

眼下他能够控制,并且稳定交税的地盘也就是两京司隶除了河东河内外的几个郡县,辽东虽然也能保证控制,但是路途遥远,本身也非富裕之地,不要朝廷的转移支付就不错了。

见苏曜不言,卢植自然也很清楚,这并非是什么见效快的事情,很快他便提出了第二个建议:

“其二,便是发行新币,整顿货币流通。”

卢植继续说道:

“如今市面上货币混乱,董卓乱政期间更是大肆铸造劣质钱币,导致通货膨胀严重。”

“故而,大将军可下令铸造新币,规范货币流通,同时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货币的发行和管理,以此增加朝廷的铸币税收入。”

这话说的苏曜心中一动,发行新币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在后世,许多王朝都通过发行新币来整顿货币流通,增加财政收入。

不过,这也需要谨慎操作,否则一旦引发货币贬值,将会引发更大的混乱。

同时,虽然卢植没说,但苏曜很清楚,铸币需要用到大量的铜,而根据他多年的游戏经验来说,目前他的控制区内并没有什么主要的铜矿产地。

“太傅所言虽好,但这些恐怕都是很难短期见效的政策吧。”

苏曜摸了摸鼻尖,皱眉问:

“想靠这些政策在短期内解决朝廷的财政危机,恐怕根本是做不到的吧?”

卢植闻言,微微点头。

这两项政策乃是治本之策,而眼下支出用度极大,根本等不及这些政策见效,故而,目前唯一的办法就只有节流了。

“节流?”苏曜顿了顿,“那太傅是想从哪里入手呢?”

“大将军,节流之道,虽非长久之计,但眼下却也是无奈之举。”

接下来,卢植洋洋洒洒一大堆,结果无非是节省皇室用度,削减宫廷开支,精简后宫人员,缓发官员俸禄,暂停讨伐战争等等。

“这其中,尤其是眼下将推行的官制改革还有科举考试活动,不但举办活动将耗费大量钱财用以招募人员、采购物资和资助学子,同时,还将大幅增加本就沉重的官僚开支。”

“故而,以老臣之见,依当前财政状况,官制改革与科举考试,应当推迟至明年秋收之后,待朝廷财政有所好转再行举办为宜。”

苏曜闻言目光微微一闪。

若不是因为他通过系统面板,对朝廷如今的财政状况有一定了解,他恐怕都要怀疑是不是这些官员们又在搞事,想推迟甚至中止他的改革。

“官制改革与科举考试乃是今年朝廷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科举一事,乃是女帝登基前我们向天下学子许诺的大事,岂可轻易更改?”

“如此失信于人,岂不是自毁民心社稷?”

苏曜语气坚定,目光如炬地看向卢植。

卢植叹了口气,荀彧赶忙劝道:“大将军,太傅并非有意阻挠改革与科举,实在是朝廷财政困窘,难以支撑啊。”

确实,这并非有意阻挠,眼前的困难是实打实的。

“官制改革可以逐步推行,但是科举考试却必须要照常举办!”

苏曜一甩手,斩钉截铁:

“人手不够,就动员学子和百姓们做志愿者,物资不足,就找商人们募捐周转。”

“用荣誉激励学子和百姓,对商人则允许承包部分项目,给他们留出广告位宣传。”

“如此天下第一学术盛事,我就不信没人会动心!”

苏曜的话听得卢植等人微微一愣,没想到竟然还有这种方法。

“大将军此计甚妙!”

卢植抚须赞道:

“动员学子和百姓做志愿者,既能不花朝廷一分钱就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又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实乃一举两得。”

“商人募捐和承包项目,更是高明之举!”

荀彧听得也是大为赞叹:

“科举考试乃是天下大事,商人地位低微,只是许其参与其中就能让很多人大为动心,就更别提让他们承包项目,给一个向天下学子宣传自家商号的机会了。”

听到众人的赞叹,苏曜哈哈一笑。

这当然能解决问题了。

这可是现代国家解决奥运会开支庞大的重要办法。

甚至,要不是因为科举考试的严肃性,苏曜都想通过卖赞助权等方式来大捞一笔。

不过嘛,不着急。

第一次科举盛会,先给那些观望的人一点示范。

当他们发现那些主动参与盛会的商家通过活动赚的盆满钵满的时候,下一次再办其他活动,苏曜就不会让他们免费参加了。

解决了科举考试的问题,接下来的财政困境苏曜也已然找到了些别的办法。

“拍卖会???”

“没错,就是拍卖会。”

苏曜微笑着点头,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

“卢太傅,荀侍中,你们可曾想过,这世间有多少人为了争夺一件稀世珍宝而不惜倾家荡产?”

卢植和荀彧闻言,皆是微微一愣。

虽然这个时代并不存在什么拍卖会,但是富豪们斗富攀比,为心头所爱一掷千金一事已不是罕见。

同时,汉代典当在民间已非常普遍,当时司马相如曾把自己穿的袍子拿到集市上阳昌家里去赊酒,等有了钱以后再去把它赎回来。

所以他们只是一瞬间,便大致明白了苏曜的意思:

“君侯是想典当宫廷珠宝吗?”

卢植沉吟道:

“这固然可解些许燃眉之急,但孝灵皇帝时为应对黄巾之乱,已大量变卖了宫中珠宝,眼下恐怕已没有多少东西可供变卖典当了吧?”

苏曜听了微微点头。

确实如此,经历了诸般大乱,洛阳皇宫中早就没什么珍藏可供变卖了。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讨董之后,以及平定洛阳世家世界叛乱和覆灭弘农张氏让他又有了不少缴获。

最近的日子里,甄氏商号一直在帮他进行售卖变现,但是成效缓慢。

故而,苏曜才想到了拍卖行来。

一方面,通过讲故事,搞噱头,增值变现部分手中高级藏品。

另一方面,盛大的集会能够吸引大量有钱的世家和豪商们云集洛阳,带来充足的人流加快普通战利品变现。

最关键的是:

“除了宫中的收藏和咱们之前缴获的战利品外,我们还可以向各地的诸侯、世家大族征集宝物。“

“他们手中必然有不少珍藏,只要我们给予足够的利益诱惑,相信他们会很乐意拿出来参与拍卖。”

“而咱们则只需要成立一个皇家拍卖行,从中收取部分保管费与佣金,那这就是一个可以长期经营,稳赚不赔的买卖!”

苏曜的话让卢植和荀彧眼睛一亮,他们没想到苏曜竟然能想出如此巧妙的办法来解决财政危机。

“大将军此计甚妙!”卢植抚须赞叹道,“通过拍卖行,我们不仅能解决眼前的财政困难,还能为朝廷带来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

荀彧也点头附和:“没错,此计既能彰显朝廷的权威,又能吸引天下富豪汇聚洛阳,为朝廷带来繁荣与商机。”

苏曜微微一笑,继续说道:“而且,拍卖行还能起到一个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凝聚人心,彰显朝廷的威严与实力。”

“哦?此言何解?”卢植好奇地问道。

苏曜解释道:“试想,天下富豪为了争夺珍宝,纷纷汇聚洛阳,这本身就是对朝廷的一种认可与尊重。而我们通过拍卖行,不仅能展示朝廷的财富与实力,还能借此机会加强与各地诸侯、世家大族的联系。”

“更重要的是,拍卖行还能成为朝廷的一个宣传窗口,通过展示朝廷的新政与成果,吸引更多的人才与资源汇聚到朝廷麾下。”

卢植和荀彧闻言,皆是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们深知,苏曜此计不仅解决了眼前的财政危机,更为朝廷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将军高瞻远瞩,此计真乃神来之笔!”卢植由衷地赞叹道。

荀彧也点头说道:“此计若能成功实施,必将为朝廷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与昌盛。”

苏曜微微一笑,说道:“既然诸位都无异议,那我们就立刻着手准备拍卖行的事宜吧。”

“遵命!”卢植和荀彧齐声应道。

接下来,苏曜便与卢植、荀彧等人一起,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拍卖行的事宜。

他们首先成立了皇家拍卖行,由苏曜亲自担任行长,负责拍卖行的整体运营与管理。

然后,他们开始向各地的诸侯、世家大族征集宝物,并发出邀请函,邀请他们前来参加拍卖行的开业典礼。

同时,苏曜还命令甄氏商号在洛阳城内大力宣传拍卖行的消息,吸引更多的富豪与商贾前来参与。

不久之后,皇家拍卖行便在洛阳城内隆重开业。

开业当天,洛阳城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虽然由于天下并未安定,远方的豪商没多少前往洛阳。

但仅仅中原与关中出于好奇与观望态度前来的世家和商贾们就足以让这第一届拍卖会圆满举行。

将拍卖行挤得满满当当,人声鼎沸。

华丽的展厅内,各式各样的宝物琳琅满目,从珍贵的古董字画到稀有的奇珍异宝,无一不令人目不暇接。

这些宝物多是苏曜从之前抄家那些叛乱世家们所得,还有部分是卢家、甄家、荀家、钟家等世家们从家中带来的藏品。

他们有的是真心为了拍卖,有的单纯只是凑个热闹,标上一个夸张的价格,只是想展示下自家的宝贝。

结果,却没想到,苏曜使人为这些精美藏品编写出了一个个夸张离奇的故事,使其身价倍涨,还真的有人一掷千金。

“没想到这些世家们还真是财大气粗啊!”

在拍卖会二楼神秘的贵宾席上,前来凑热闹的小女帝看的是咋舌不已。

她看着下方激烈的竞价场面,心中暗自惊叹。

原本以为,大将军搞出的这场拍卖会能够解决一小部分财政危机就已经很不错了,却没想到竟然会如此火爆,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期。

尤其是有一件她小时候被父皇赐予的玉簪,根本看不出什么出奇。

但是,在苏曜的美化下,那竟然成为了一件拥有神秘玄学力量的宝物,引人竞相追捧。

“真是……太夸张了。”万年公主,也就是如今的大汉女帝,捂着小嘴,一脸惊讶地看着下方竞价如潮的场面。

那原本只是她幼年时皇帝父亲随意赏赐的一件小玩意儿,在她的记忆里,除了样式精致外,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然而,在苏曜的安排下,经过拍卖师的精心包装和渲染,这根普通的玉簪竟然被赋予了神秘的力量,成为了拍卖会上的一件焦点。

“大将军这故事编的,连我都差点信了。”女帝轻笑一声,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

她虽然贵为女帝,但毕竟年轻,对苏曜这种别出心裁的赚钱手段感到既新奇又好笑。

“不过,效果倒是出乎意料的好。”女帝喃喃自语,目光紧紧盯着下方的竞价者。

那件被她遗忘在角落里的玉簪,此刻正以惊人的速度攀升着价格,最终被一个富甲一方的豪商以天价拍下。

“看来,咱们这大将军不仅武艺高强,这赚钱的本事也真是一等一的厉害啊。”

女帝对身边红儿轻笑一声,心中对苏曜的敬佩又多了几分,心中思念尤深。

思念,没错。

在这边洛阳拍卖会顺利举办的时候,根本闲不下来的苏曜已经又一次踏上了征程。

想要稳定洛阳朝廷的财政困局,那不是投机取巧搞些攒钱小活动就能解决的。

真正根本的问题还是要恢复朝廷对地方的控制,把应收的税费都收上来才行。

于是乎,在安排好洛阳的事情,保证暂时老家炸不了后,苏曜立刻就带着王凌和仅有两百人的锦衣卫,直奔河内而去。

他的目的很简单,就一句话:

“我,大将军,打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