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 第535章 风云际会群雄起(下)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535章 风云际会群雄起(下)

作者:剑从天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0:37 来源:平板电子书

乌程侯孙坚,江东人士,小霸王孙策的父亲,其家族世代在吴地繁衍,乃当地豪族。

但是,吴地的豪族在中原的高门眼中那自然是屁都不是。

故而,孙家数代人的顶点便是本地吏员。

而孙坚已是其中翘楚,连续三任都在周县做到了县丞。

若非是黄巾之乱中遇到了朱儁,被其提拔,他恐怕这辈子都要被按死在地方小县上了。

然而,朱儁之所以提携孙坚,不过因为他自身也是寒门借特殊时代上位的惺惺相惜罢了。

能让孙坚一路升至长沙太守,已经是朱儁所能做到的极限。

但是寒门跃居高位,势必惹人红眼。

他的顶头上司荆州刺史王睿便一直在找他麻烦。

袁术在得知此事后当即哈哈大笑:

“多大点事吧。”

“你们去告诉他,只要他愿意依附于我,为本将军打仗,那四世三公的袁家便是他的后盾。”

“区区荆州刺史,他自处便是!”

“只要他干得好,拿下京师,我表他豫州刺史!”

袁术的话音刚落,主簿阎象立刻心领神会,随即派遣使者快马加鞭前往长沙,向孙坚传达袁术的意愿。

而又数日后,长沙太守孙坚便响应了讨董的召唤,成为了最远的会盟诸侯。

而他干的第一件事却并非讨董,而是趁着大军北上,兵进荆州的机会,趁势逼死了荆州刺史王睿.

而比起袁绍、袁术、曹操孙坚等人果断,幽州牧刘虞和南阳太守张谘的表现就非常的微妙了。

比如刘虞,他坦然的接受了董卓大司马和襄贲侯的受命,但对于命其讨伐苏曜辽东老巢的要求却置之不理,而苏曜和卢植的讨董号召他也不发兵参与,只是口头表示支持后就默默的在幽州继续种田,一副置身事外的模样。

而相比于远在幽州的刘虞拿了好处不干活的选择,近在咫尺的张谘是左右为难。

他站在府邸的书房中,手中紧握着两份截然不同的诏书——一份来自董卓,命令他出兵讨伐苏曜;另一份则是苏曜与卢植联名的讨董檄文,邀他共襄义举。

“太守,时间紧迫,我们必须尽快做出选择!”主簿纲纪再一次出言提醒道。

张谘叹了口气,缓缓放下手中的诏书:

“规正啊,我实在是难以抉择呀。”

“董卓权倾朝野,既对我有提携之恩,又代表着朝廷的名义,于情于理我都应该响应朝廷号召。”

“然而董卓却是趁乱逼宫,窃据大权,得位不正,惹得京师百官近半弃官而走,绝非能成事之辈。”

“连卢公这等公正廉明之人都遭他迫害,我又怎能助纣为虐,自绝天下人心呢?”

“太守既然看得如此明白,那为何还要犹豫啊?”

纲纪一脸的无语:

“如今双方书信送来已过数日,您距京师近在咫尺,倘若作壁上观,他们任意一方得胜后恐怕都不会让太守好看的。”

张谘闻言,眉头紧锁,神色忧虑。

他没想到这南阳太守之位竟如此烫手,初来乍到便是立刻身处这场政治风暴的中心,任何选择都可能决定自己的命运:

“规正,你说的我何尝不知。”

张谘叹了口气,继续说道:

“只是这董卓势力庞大,兵强马壮,坐拥雍凉二地,又有西凉铁骑为后盾,着实难以撼动。”

“而那冠军侯虽然勇猛无双,但毕竟势单力薄,仅有区区千余人马,如何能敌得过董卓的大军?”

“太守此言差矣。”

纲纪摇头反驳道:

“冠军侯虽兵力不多,但他向来是以少胜多,百战百胜。”

“董卓虽强,却失道寡助,天下诸侯和士人对其多有不满,加之卢公在士林中的威望,苏曜的号召力远非董卓可比。”

“我南阳乃天下第一大郡,此时响应讨董,堪称雪中送炭,事成之后,大人封侯拜相指日可待啊!”

张谘闻言,陷入了沉思。

这个前景是很诱人,但是张谘这些时日已经多方考察过了。

南阳虽号天下第一大郡,人口众多,但兵士久不知战,在前些年的黄巾之乱时损失惨重,前任郡守都被那贼首张曼成斩杀。

若非是朱儁等人率朝廷援军救援,南阳郡府宛城当时就要被攻破了。

故而如今的南阳,尚在战后恢复阶段,而他刚刚调任过来,屁股都没捂热,本地将校名字都没认全,贸然响应讨董,发兵救援,能发挥多大作用很成疑问。

而那苏曜偏偏又在距京师如此近的要命位置,一旦惹怒了董卓,被急攻而破,那他偷鸡不成蚀把米,怕是也要遭个大的了。

“太守,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纲纪急的跺脚:

“如今形势紧迫,我们不能再犹豫不决了。”

然而太守张谘仍旧犹豫不决。

就这时,一位中年名士站了出来:

“既然太守如此多顾虑,依我之见,我等不如就暂时保持中立,静观其变,待局势明朗之时在做抉择好了。”

张谘一看,此人正是近来新投到他手下的门客娄圭娄子伯,便点了点头,略有头疼道:

“我也有此打算,可是又担心得罪他们两方,到时不好交代”

“此事倒也不难。”

娄圭谋划道:

“伊阙乃京师南方之要冲,董卓绝不会长期坐视苏曜占领此地。”

“我等只需尽快发兵伊阙,大张旗鼓,但暂且不亮明旗号,只是暗中联络两方。”

“对朝廷的命令,我等只言大义,模糊目的,不承认也不否认,给他一种我们是站在朝廷一边的假象,让他放心进攻伊阙。”

“而对冠军侯和卢公,我等应明确表达善意和支持,但同时放缓行军步伐,步步为营,也不急于加入战团。”

“待那伊阙之战有个眉目,若冠军侯等人能抗住董卓的攻击,挫敌锐气,事有可为时我们便可加速进军,高举讨董大旗,行雪中送炭之举。”

“若是苏曜抗不住董卓攻击,丢了伊阙,向南逃窜,咱们或将其擒获交予朝廷,或收缴其残兵,由太守接过讨董大局,到时不管如何抉择,主动都在太守掌中。”

张谘闻言,眼前一亮,他没想到这个刚刚投来不过月余的娄子伯竟有如此见地:

“子伯妙计,咱们就按此办理。”

“不过此计需前线将帅临机应变,不知咱们这南阳之地,又有谁可担此大任呢?”

没错,张谘并不打算亲自带兵。

虽然作为一方诸侯,如此大事不该假手他人。

但是张谘对自己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文人出身的他对军事了解不多。

南阳本地情况他还没摸清楚,根本不是带兵出征的时机。

故而,这就需要一个可独挡一面的可靠之人率部前去了。

而说到这里,纲纪和娄圭几乎异口同声的报出了一个名字:

“军司马文聘,可担此大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