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 第422章 昂贵的知识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422章 昂贵的知识

作者:剑从天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0:37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作为与苏曜相处不短时间的卢植等人,都基本清楚了这位冠军侯的为人。

那小子,从来不做没意义的事情,是个庆功宴上说完正事,吃了饭就能直接拍屁股走人的主。

这一次,趁着陛下出巡祭祖,他悄默默的让人在京师里搞出这么个大宝贝,现在还主动跑来献宝。

那定然是必有所图。

不得不说,这些人精们还是相当敏锐的。

苏曜自然不会白白献礼。

“陛下明鉴。”

陈质如实道:

“虽然这苏侯纸现在已经是成品,但这活字印刷现在却还只是个初样,尚有改进空间。”

“君侯本想将其完善再献于陛下。”

“然而,如今君侯远赴辽东,归期不定,未防误事,以使明珠蒙尘,便在之前传信于我等,在这初样做好后将此技术献于陛下,期望能得到朝廷支持,以使此技得以推广,早日造福天下。”

“哦,你说这只是初样?”皇帝惊讶道。

他看了看手上精巧的木块和精美的书籍,完全看不出门道来。

他自然不知道,这印刷和造纸术都乃是苏曜通过经验值点出的项目。

就像昔日学习医术技能一样,本着实用主义精神的苏曜,其实最初并没有很着急点出这两项建设类的项目。

但是,在苏曜结束并州之行,回京的路上,随着队伍人员的复杂化,苏曜约发的感到这些大兵头们的军纪难以约束。

同时也考虑到自己一直没有合适的行政班底人手,苏曜便起了先从军队中普及教育的打算,起码基层人才要能够保证自给自足。

当时的军纪宣讲员便也是在此思路下设立的。

然而,比起直接让违纪者巡回宣讲军纪,在军中的教育普及却并不顺利。

如果说师资问题,他还能靠队伍中少数世家子如王凌,卫明陈质等人来兼职解决,那没有教材和易用的纸张就是最令人头疼的问题。

彼时,仅仅是为了让军中几百人的精锐部队们明白怎么写的名字,他们就只能以木棍或武器在地上比划。

毕竟,以珍贵的简牍必须要用来记录重要的信息,而蔡侯纸虽然简易粗糙,但在并州甚至找不到一座造纸厂来,就更别提书店了。

苏曜在这个世界见过唯一的书店,还是要等到来到了京师洛阳,在太学门口才有那全天下唯一的书店。

那简牍书卷的价格,直接让他看了咋舌。

虽然知道商店卖的东西都是一個字贵,但这价格,说句抢钱那是一点都不过分。

既然如此,那就自己造好了。

正好当时一路剿匪,攒下不少经验的苏曜便直接奔着活字印刷就点了过去。

而其前置技术,恰恰就是造纸术,可以为未来的领地建设解锁造纸工坊。

然而,当点完技能后,苏曜却发现了一个颇为坑爹的地方。

技能和项目解锁了,但是只给讲了原理和一个超链接百科说明,并不能让他原地读秒造个厂出来,具体怎么做,还要从头找人。

坑爹呢不是!

当时,正忙于主线,马上要随皇帝祭祖的苏曜自然也就顾不上那么多了。

趁着那一阵天天闭门在家的日子,他便正好喊来亲信陈质,把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他。

而陈质也幸不辱命,虽然他并不是一等的内政人才,但世家子的出身也算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更关键的是,在洛阳这里,有着大量优秀的工匠人才。

他只要把苏曜告诉他的思路如实的给匠人们讲解,即可按部就班的实现目标。

造纸术也好,印刷术也罢,对这个时代来说,他的基础技能都已经点亮,并不像很多机械和工程科技一样有着很多严格的要求。

所谓苏侯纸,实际上,就只是把蔡侯纸和佐伯纸的工艺合二为一而已。

没错,就这么简单而已。

时人仅仅是欠缺了一点尝试,或者说抱残守缺,才使得科技在现实世界中晚了几百年出现。

只要打破思想的藩篱,洛阳的造纸工们马上就将其复现了出来。

而印刷术,更是由刘宏主导亲手点亮了前置。

在那长达八年之久的熹平石经的雕刻中,洛阳的工匠们已经把雕版手艺练了出来,他们能够在石头上雕刻拓印,比之唐朝时才点亮的雕版印刷科技,欠缺的不过是一张好纸而已。

只要纸墨的标准达到了要求,而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之间,除了印刷的效率外,并不存在难以攻克的基础技术。

不过是把整块整块的雕版变成一个个可调整的活字方块而已。

发明创造,便是如此,当基础科技满足后,其诞生往往只是一个灵光一现的思想改变。

而就是这样的思想,有时候却需要等上数百年的时间,甚至有的民族或国家终其一生都无法实现。

如今的苏曜,便是通过系统的力量,直接跳过了弯路。

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初样的打造。

是的,几个月的时间。

这也是苏曜在得知洛阳这边工艺进度后,决定将其献出的原因。

即便有了系统的加持,即便有了洛阳成熟的工匠。

但是,活字印刷与造纸工艺,对于个人或者说对于他这样新晋崛起的权贵来说,还是面临了诸多的困难。

洛阳的造纸厂乃是官办作坊,他们无法批量使用只是其一。

最关键的是,活字印刷,远比苏曜想象中的还要耽误时间,成本也非常高昂。

虽然活字印刷有着只要制造好一个个模板,后续可以随时调整等诸多优点。

但是,汉字的数量决定了其首次制版的工程量之浩大根本不是个人之力能够完成的。

比起英文只需要制作二十六个字母,汉字的数量则是数以万计,比之就如天文数字一般。

即便仅考虑常用字也有三五千个。

若是以寻常的印刷商的力量,仅制版一次就要耗费数年之久。

这也正是后世当雕版印刷成熟后,中国的活字印刷无法得到普及的关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