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秘密使命 > 正文 第二百零四章 蛛丝马迹

秘密使命 正文 第二百零四章 蛛丝马迹

作者:虎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0: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贫民区。

杜威和李亚新转了一圈,快到中午的时候,又来到那顶帐篷前,被他涂改的画依然没变,没有人再留下任何暗号。

是陈卓没有看到,还是他已经离开这里了?

杜威暗自揣测起来。

如果陈卓没有看到还好说一些,但若是他已经离开,那么事情就复杂了。

作为一名特工,在离开前消除所有踪迹属于常识,这种接头暗号更是首要销毁的内容,没有消除的原因只有两个可能,要么事态太过紧急来不及消除,要么就是已经落难了。

当然还有第三种可能,陈卓叛变了,暗号是故意留下的陷阱,不过这种可能几乎不用考虑,如果真是陷阱的话,附近不可能没有人监视,昨晚杜威就已经暴露了。

而这,绝对是杜威不想见到的。

李亚新不知道杜威正在思索陈卓的安危,笑着指着熊猫说道:“陈先生你看,不知道谁又把熊猫的身体给涂黑了。”

“是啊。”杜威不动声色地回道。

“我再去看看里面有没有人吧,问问是谁画的。”李亚新提议道。

其实他不说,杜威也想让李亚新去问下,现在倒了省了找理由。

见杜威同意了下来,李亚新来到帐篷前,在外面问了两声。

里面居然有人,帐篷门被掀开,一个老妇走了出来,还没有说话先咳了几声:“有什么事吗?”

“是这样的,我们看到你的帐篷上画了一只熊猫,不过这个熊猫好像画错了,我不知道是不是小朋友画的,就冒昧过来,想要告诉他真正的熊猫应该是什么样。”李亚新解释道。

“哦,你说那个画啊,我们也不知道是谁画的,那块补丁是我们捡来的,捡来的时候,上面就有画了。”老妇人说道。

闹了半天是个乌龙,陈卓根本不在这里!

听完李亚新的翻译,杜威有种要吐血的冲动,自己昨晚白忙活了一场。

“你问下她,在哪里找到的这块补丁。”杜威说道。

李亚新向老妇人询问过后,告诉杜威:“她只记得是码头那里,具体位置记不清了。”

杜威点了点头,说道:“记不住就算了,我们再转转吧。”

即使杜威比较相信李亚新,这个时候也不能表现得太过刻意,在贫民区转到中午,才说道:“这里差不多了,我们去别的地方吧。”

“杜先生想去哪里?”李亚新问道。

“码头吧,了解下以色列对沿海的封锁情况。”杜威看似很随意地说道。

李亚新自然没有异议,带着杜威前往码头。

如果陈卓是个谨慎的特工,发现写有暗号的帆布丢失不见,肯定会选择第一时间离开这里, 杜威找到第二个暗号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不过杜威还是想试试,他并不企望能够找到暗号,而是希望能找到陈卓曾经在这里的蛛丝马迹。

说是码头,但这里并没有什么货运,有的只是几艘破烂的渔船,也看不到多少人。

“只有这么几条船吗?”杜威问道。

“现在是白天,渔船都在外面捕鱼,这些应该都是待维修的。不过,就算其他渔船,状况也好不哪去。”李亚新解释道。

杜威点了点头,目光在码头上睃巡,看到有几个盖着帆布的箱子,和帐篷上的补丁没有什么区别,想来那个老妇人就是从这里找到的材料。

确定材料的来源,杜威便如同之前一样开始了调研工作,在李亚新的翻译下,和码头上的渔民交流。

他向渔民询问的都是关于以色列封锁沿海方面的问题,还有他们对巴以和平的想法,把渔民的话全都很正式地记录下来。

“亚新,你帮我问问他们,之前是不是也有外国人来采访调研,他们对我们这些人都是什么看法?”

杜威提出这个问题听起来很正常,李亚新也没有怀疑,向渔民问了起来。

“外国记者倒是有不少来的,但是像这位先生这种调研,我们倒是第一次遇到。至于看法嘛,我们并不觉得他们能帮助我们什么,我们是被世界抛弃的人。”

渔民的语气带着点点忧伤,他的表情却很平静,似乎已经过惯了这种生活,给人种逆来顺受的感觉。

“记者们经常来吗?都是哪个国家的?”杜威问道。

“还可以吧,几乎每个月都有,美国的,法国的,德国的……哪个国家的人都有,”渔民突然拍了下头,“对了,前些天还有个华夏的记者,在这里住了好几天呢。”

杜威眼中闪过一道亮光,表面上却笑道:“我可不是华夏人,我是加拿大籍。说起华夏来,似乎很少向加沙派记者,听你这么一说,我对他还真有些兴趣。请问他是什么时候来的,现在还在吗?”

“大概十天前来的,现在已经不在了,都走了四五天了。”

渔民回忆道:“那个华夏记者人很不错,还跟着我们一起出海捕鱼,要亲眼见证以色列是怎么封锁我们的。本来他说要这里住上十天半个月,回去好好写份通讯,让华夏人知道加沙人民的苦难,结果那天回码头后,突然说接到上面的通知,有个重要新闻去采访,就匆匆忙忙走了……”

时间能够对得上,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那个所谓的华夏记者肯定就是陈卓了,他应该是发现暗号丢失,这才匆匆离去的。

杜威心中暗暗叹一声,晚来了一步,如果他们能够再早些来,就能找到陈卓了,现在却不知道去哪里能找到他。

“重要新闻?他有没有具体说是什么重要新闻,或者告诉你们他去了什么地方?”杜威表现得很感兴趣的样子。

“那我就不知道了,当时他坐的哈雷姆家的船,也许和哈雷姆说过吧,你可以去问问他们,不过他们出海了,要到傍晚才能回来。”渔民说道。

“好的,谢谢你。”杜威微笑地说道。

“杜先生,你对那个华夏记者很感兴趣?”李亚新好奇地问道。

“是有点兴趣,”杜威点了点头,“你要知道,华夏记者很少会报道海外的事,当然也不是没有,但是加沙这种地方,他们很少会涉足。所以我在想,这是不是华夏想要插手加水问题呢?如果华夏插手的话,又会对巴以和平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他这番话完全是从一个国际问题学者角度说出来,可谓滴水不漏,就算是摩萨德听到了,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更不要说李亚新了。

“那我们在这里等哈雷姆家回来,向他们打听下那个华夏记者去了哪里?”李亚新问道。

“嗯,虽然不一定能打听得到,但是我想他们在一起那么久,也许会听说些什么。现在时间还早,我们去采访下其他人。”杜威说道。

两人在码头上采访起来,一直逗留到傍晚,出海的渔船陆续回港。

李亚新打听到哈雷姆的船,带着杜威走了过去,哈雷姆正在向下卸鱼,两人便在旁边等候。

能看得出来,哈雷姆的收获并不大,大大小小的鱼加起来,也就几十斤的样子,很快就卸完了。

有专门收鱼的商贩,哈雷姆与他们讨价还价了半天,最终把鱼卖给了他们,但是看哈雷姆的表情,似乎对这个价钱并不太满意。

他正点着手里不多的钞票,听到有人问道:“请问你是哈雷姆吗?”

哈雷姆抬头望去,看到一个巴勒斯坦人还有个华夏人,问道:“我就是,你有什么事吗?”

“是这样的,这位是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杜博士,他是研究巴以问题的专家,想要采访你一下。”李亚新介绍道。

“加拿大?我看他长得倒像是华夏人。”哈雷姆说道。

“没错,杜博士是加拿大籍华人。”李亚新解释道。

“我现在很忙,没有时间。”哈雷姆的眼中闪过精明的光芒,用手刻意地点了点手里的钞票。

李亚新有些不知所措,杜威却立刻会意,笑着对李亚新说道:“告诉他,我可以给他报酬。”

“真是给巴勒斯坦人丢脸!”

李亚新这才明白哈雷姆是什么意思,他很想一怒走之,但是杜威已经同意付费,也只好把话翻译过去。

果然,听到有报酬可拿,哈雷姆的脸上立刻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说道:“你问问他,他愿意付多少钱?”

“你想要多少呢?”杜威笑着反问道。

“嗯,一百美元!”哈雷姆说道。

“太不像话了!杜先生你是来帮助我们的,他却向你索要钱财,这种贪婪的人,不要答应他。”李亚新怒道。

“放心,不过是一百美元而已,如果他真的知道那个华夏记者来的目的,对我研究很有用。”

杜威笑着拍了拍李亚新的肩膀,从口袋里拿出一百美元递了过去。

哈雷姆迫不及待地接过钱,在手里晃动了两下,听到钞票传来清脆的声响,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

“谢谢,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我绝对知无不言。”哈雷姆说道。

“我听说,有个华夏记者跟你出了几天海,我想知道他来加沙的目的。”杜威开门见山道。

“还能有什么目的,就是采访咯。然后把我们的悲惨,拿回他的国家,去赢取眼泪和钞票,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哈雷姆说道,一副看穿世事的表情。

“我对这个人很感兴趣,我认为他的采访可能会影响到华夏对巴以问题的政策,所以想知道的更多些,你能具体说说吗?”杜威微笑地问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