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舍弟诸葛亮 > 第800章 三日天子

舍弟诸葛亮 第800章 三日天子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3:59: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建安十八年,八月初八,雒阳皇宫。

这天或许也是建安这个年号最后一天被使用了。

因为就在曹真被赵云周瑜合力全歼的当天,曹操正在雒阳皇宫内,举行改朝换代的登基大典。

一切都很草率,也不成体统。

一堆繁文缛节忙活到午后,本就已经中风过一次的曹操,身体几乎都撑不住了,回到御座上就累得直喘气。

说来也是可笑,因为这一世的曹操,马上就要丢掉邺城了,他的魏公封地也大部分被刘备夺取——整个魏郡,除了邺城,其他都已经丢了。冀州其他地方,也丢得差不多了。

而原本历史上整个冀州都是刘协给曹操这个魏公的封地,还搭上了司隶的河内等地,一起给魏国。

曹操有了稳固的魏国班底,后来曹丕称帝时才能直接沿用魏的年号和原本治理人马。

如今这一切都快丢光了,所以曹操称帝的时候,自然也不好意思再称大魏。否则刚登基魏地的基本盘就彻底丢完,他还哪来的脸面做皇帝?

最终,曹操只能草草选了“秦”的国号,以契合自己将来短期内能稳住的地盘。一切都显得那么仓促、那么草台班子。

当然这个秦字,也不是一天两天内拍脑门决定的,前前后后倒也花了一个多月决策时间。

但哪怕是一个多月,对于这种大事来说,也够仓促了。

曹操最初定下秦字的时候,很多人反对。

之前反对他篡汉称帝时,就跑了一大批文官,这次为了反对他这个不吉利的国号,又稀稀拉拉跑掉一小批。

那些跑掉的人,都是觉得秦太不吉利了,虽然曹操未来占据的确实主要是秦地,如果雒阳丢了,他也肯定要逃到长安去建都。

但秦可是被汉灭了的,你改个秦,不是让刘备再灭你一次么?

那些讲究吉利、迷信、相信天命图谶的人,都因此动摇,这才跑了不少人。

可曹操别无选择,他是深思熟虑后这么决定的。

当时曹操还找理由反复劝说众人:“秦乃是亡于楚,并非亡于汉。所谓不吉一说,简直无稽之谈!而且朕如此抉择,也是为了扫除大汉至今的积弊,恢复古法中值得借鉴的善政。

先汉之时,文景用黄老,昭宣用王霸道杂之,皆成治世。后来自明章以来,纯以儒术治国,明章二帝重太学,以天子之尊亲临讲学,掌握天下学术正伪。

但明章之后,天子多年少不治学,以至民间世家掌握注经之权以牟利,这才有了后汉之倾颓,直至今日!朕如今要革故鼎新,扫除积弊,自当矫枉过正,复古加入法家之政!以秦为国号正得其宜!”

曹操这番话,自然没能打动太多人,该走的还是选择了走。

但他的话逻辑上也不无道理——这种想法,其实有点类似于后世五代十国时取国号的逻辑了。

后世五代十国的时候,就是因为军阀混战,“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最后抢到皇位的新君,只能越改国号越古,以显示“当今天下乱成这样,就是因为乱臣贼子太多,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所以要恢复前代的长治久安才有希望”。

梁唐晋汉周五代,其实就是越追越往前,只有朱温的梁是自己想的,李存勖的唐就是要恢复朱温之前的大唐,到了石敬瑭只能再恢复唐之前的大一统朝代晋(晋虽然只统一了52年,但也算是统一,而且比隋久,加上隋毕竟是直接被唐灭的)

再往后刘知远的后汉就是要比晋更早,到了郭威就只能叫后周了。而赵匡胤的宋,最初时其实是古代商人的后裔,理论上赵匡胤都算是追溯到商朝了。

这种追迹更古的朝代来建国号,显示自己的政治正统性来源更久远,在乱世当中也是常有的想法,算是充分利用了乱世中人心思定、怀念过往。

只能说曹操如今形势烘托到这个份上了,他没得选,恰好发现这个矬子里拔高个的选项。

这个选择既和他的地盘相吻合,也和他要加强法家之政的理念吻合,哪怕国号上不吉利一点,也只能如此了。

而在曹操选定这个国号后,跑掉的也多半都是那些真正有道德操守的大臣,或是纯粹的腐儒之臣。相比之下,曹操用唯才是举令找来的那些有才无德的法家人才,其实并没怎么跑掉,反而依然愿意继续做官捞好处,能混一阵就混一阵。

毕竟空出来那么多高官显爵的位置,原本这些底层人才是想都不敢想的。

就算明知道很有可能做不久,先过过瘾也好。说不定将来被迫投诚刘备的时候,还能因为“之前做过比较高的职位”而换取到更好地待遇呢,否则刘备说不定听都没听说过自己。

至此,曹操统治集团算是彻底转型清洗成了一个法家的军师政权。跟儒家道德粉饰已经没半毛钱关系,不演了。

不过这种法家军事集团,跟之前袁术或者董卓的情况还是很不一样的。

袁术那是压根儿没有纲领,又要既得利益,要躺在儒学世家门阀的功劳簿上,最后稀里糊涂一团烂账。

董卓则是没有政治层面的路线,他不像曹操读了那么多书,做事缺乏理论支持,也不懂什么法家不法家,统治成本不够了就直接抢。

曹操好歹还是有纲领的,他只是不演了,彻底走法家路线了,严刑重赏,考核严厉,仅此而已。

……

登基当天的繁文缛节非常多,曹操一直忙到深夜,才稍稍清闲下来。

“这便是天子的感觉么,跟往常似乎也没什么不同?好像还愈发众叛亲离了,就这么几天,朝廷里又少了那么多人。一个个都藏起来,等着刘备来呢!真当朕不知道!”

曹操一个人静静坐了一会儿,心中充满了自嘲,完全看不出称帝的喜悦。

不过,这也是他第一次在私下的场合,自言自语称朕。

还别说,这个字似乎真有一种魔力。尤其是曹操这种意淫了多年但始终不敢走出这一步的人,真把这个字说出口的那一瞬间,有一种多年老便秘畅通了的快感。

他长长地吁出一口气,便吩咐左右宫女服侍他就寝。

曹操当丞相的时候,相府里,魏公府邸里,美女一贯如云,用的内侍也都很小心谨慎。不过终究和宫女、宦官是不太一样的。

今天他用的宦官,大多是之前伺候刘协遗留下的,主要是宦官的生产流程比较麻烦,来不及了。也正因为这些人不熟,所以曹操也不让他们做太近的事情,只让在外围粗使打杂和上传下达。

宫女则可以大批大批从相府往皇宫里调,全都是老人,知根知底。因此登基之初,曹操把后宫的一切贴身生活私事都交给宫女去办。

因为今天太累了,曹操被伺候着擦洗后,很快就眯了过去。两个跟他通过房的宫女轻轻给他揉捏了一会儿太阳穴和肩颈腰腿,听曹操的呼吸渐渐平稳下来。

经验告诉她们皇帝这是快睡着了,于是很熟练地悄咪咪停手离开。

正在此时,宫门外远处,微微传来一阵非常轻的脚步声,居然是负责总揽司隶防务的曹仁亲自来求见。

那刚刚给曹操揉头颈的宫女立刻礼貌地虚拦了一下,把人带远一点,才压低声音说:

“陛下已经歇息了,曹将军若没什么万分火急的大事,可能留到明日再说?”

曹仁显然是有紧急军情,所以才能深夜通传入宫。当下也顾不上太多,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痛惜叹道:

“溃兵回报,周瑜在成皋渡河了,还击败了回援的子丹!”

那宫女也不敢怠慢:“既如此,将军要进就进吧,不过陛下已经睡着了,应该也不会连夜派援军吧?非要在陛下登基之日说如此噩耗么?”

宫女也没阻拦,只是把里面的实情转述了一下,让曹仁自己看着办。

曹仁咬着牙想了想,似乎也没那么迫切了。现在还不知道曹真生死,也不知道成皋是否陷落,只是知道野战溃败了。

就算让曹操立刻知道,他又能如何?曹操是绝对不可能再派兵出城反击的,那样就是在给敌人送战果。

刘备现在巴不得曹军别死守雒阳城,而是派更多人出城打野战,那样刘备能在地形更公平的环境下歼灭更多曹军。

而且曹军现在正是人心惶惶,思想混乱的时候,这种军队打守城战还不容易崩,野战是很容易哗变的。

今日之战曹真的部队溃得那么快,人心浮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既如此,且让陛下睡个好觉,明日再说吧。”曹仁思前想后,最后叹息着放弃了,准备明天一早再说。

反正这一夜什么也做不了。

……

殊不知,最近惊吓劳累不断的曹操,早就严重神经衰弱了。

神经衰弱的病人,哪怕年纪大了,听觉总是特别灵敏,一丁点响动就容易惊醒。

外面的轻微响动,虽然很快就平息、远去了,但还是让曹操很久睡不着,加上他的多疑,几乎是硬醒着眯了半夜,直到四更天才睡着。

偏偏曹操还要强,不想显得自己不豁达,如惊弓之鸟一有动静就惊醒。他见外面没人非要夜里来报,就安慰自己肯定不是很大的事情。

结果因为睡着得晚,第二天却睡过头了,直到辰时才起,然后趁着洗漱的时候,不经意问起昨晚似乎有响动。

伺候他的宫女也连忙说了曹仁来访,但听说陛下睡着后就走了。

曹操故作惊愕,问了究竟有什么事情,身边人也都转述了,还立刻派人去通知了一早又回来等候通传的曹仁。

曹操听完后,又惊又怒:“周瑜小儿,真是一日都不让朕安生!偏偏挑在朕登基大典这天,登陆袭取成皋!朕十几万大军都放在孟津和小平津!

如此大事为何不早报!朕要亲自领兵去救子丹!值此国难之秋,自当上下一心,朕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将领的!”

旁边服侍的人连忙都跪下认罪,而曹仁也很快进来了。

他当然不至于在外等候一夜,曹仁是回府睡了一觉,一大清早又来的。

而时隔几个时辰,曹仁显然也得到了更详细的情况,见到曹操,便不由哭丧着禀报:“陛下!已经确信,子丹是殉国了!死于赵云之手!

今日一早,城门刚开,外面又有我军败兵逃回,带回了最新的情况!虎牢关已经丢了!成皋荥阳两座县城也丢了!”

曹操听了,不由一阵摇晃,连旁边的宫女一时都没扶住,幸好曹仁眼疾手快一把拉住他。

曹操稳定了一下心神,才咬着牙喝骂:“如此大事,为何不连夜禀报朕!朕若是知道,自然会亲提大军去救援子丹!

朕又不是没兵可用!孟津、小平津一线十几万人,还不足以先趁周瑜立足未稳,把他那一部人马先灭了!再跟刘备决战!”

曹操这番话,说得曹仁一愣,但很快反应过来,陛下这是在邀买人心,稳住将士。

昨晚就算出去救,曹真也已经死了,什么都改变不了,只是曹真的死讯今天早上开城门后才传进来罢了。

但曹操只能这么演,当年公孙瓒就是被袁绍围在易京楼,遇到外面的部将被围攻他都不救,还说“若救一人,其余人也都指望去救,不肯靠自己的力量死战了”。

公孙瓒这番论调是明明白白记载在史书里的,可不仅仅是演义。最后历史结果也证明了,公孙瓒在那种情况下不救,部将们就一个个投降袁绍了。

曹操今天无力救,但他必须演得自己跟公孙瓒不一样,演得他很尽力。

发泄过后,为了扩大影响,曹操也不由大怒着喝骂了一声:“当年汉室之所以倾颓,就是因为坏在妇寺干政!我如今近侍虽不用宦官,但妇人如何能与闻军政、阻塞言路?来人,把昨夜当值阻拦子孝的宫女斩了!悬守宫门,以儆效尤!”

曹仁听了这话,都不由一哆嗦,但已经猜到了堂兄的真意。

这是借人头显示陛下的“逢困必援”,给将士们吃定心丸呢。

这种话,在宫里私下说说,起不到多少鼓舞的作用,所以要借一颗人头,勾起外人好奇,问起这个故事,就可以自然而然传达曹操有多“团结下属”了。

“陛下饶命啊!”那宫女也不知道昨晚只是说了句“陛下睡着了、就算没睡着也不会半夜派援军吧”,结果就把脑袋丢了。

曹操看左右犹豫,并不立刻动手,似乎是在等他会不会再补充一道“刀下留人”的圣旨。

毕竟眼前这个女人,虽不是什么妃嫔,但好歹也是陛下睡过的,外人不敢乱杀。

曹操一咬牙,也懒得再下旨,直接抽出自己的倚天剑,一剑把宫女剁了。

这可是他登基后,下达的第一道杀人的旨意,怎么能不作数呢?

“好啊,一个个,听到朕的旨意,都还敢犹豫?这次念在是初犯,也就罢了。再有下次,犹豫者与获罪者同罪!”

大秦皇帝曹操让手下杀人,杀慢了也是一种罪!

旁人战战兢兢过去把人头割了,按要求挂到宫门口,果然很快就引来围观。

雒阳城内虽然人心浮动,但不少人看到这一幕、又问明缘由后,也稍稍安下心来。

看来皇帝曹操还是言出必践的,各部将士只要死战,哪怕被围了,他都会全力救援。

谁耽误了他救援,他就把罪魁祸首杀了给被围的将士出气。

看这架势,雒阳城应该能守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