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茶的工夫之后,一个刚刚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就被带到了刘备面前。
因为之前赵云的那几句揣测,刘备在见到真人之前,就生出了先入为主的想法,总觉得来人该是一个悍勇无比的猛士。
如今的黄河两岸,尤其是温县和孟津之间,两军各自有十几万人沿河驻扎。刘备军前阵子又刚刚发起过一次南渡攻势,被曹操半渡而击打回来了,眼下的河防又该是何等严密?
能从对面突围跑出来的,那得是什么样的人?
尤其这一世的刘备,过得比历史同期顺太多了,少了那么多颠沛流离,连赵云也没机会去长坂坡七进七出救阿斗。对面那个来人,在两军封锁线之间救出刘熙,这事儿绝对能“追迹”平行时空的长坂坡了。
结果见到真人之后,刘备发现居然是一个还算清瘦的文弱书生,顿时就大吃一惊。
“你是何人,莫非是剑术名家,出手如电?如若不是,你又如何突出曹营,把山阳王这样的重要人物带到孤这里?”
刘备愣了一下后,很快注意到对方手臂下垂的姿势,很像是握惯了佩剑的——当然此时此刻对方手上肯定没剑,带上来之前早就卫队搜走了。
刘备自己就是剑术名家,很熟悉经常佩剑者的垂手姿势,便忍不住如此揣测。
而对方的回答,立刻令他大跌眼镜。
“在下……曹植,家父便是欲行篡逆的……魏公。所以,我才能骗过巡河守将,趁人不备找借口窃船渡河。”
“曹植?”饶是刘备久居上位,涵养已经很好,也很沉得住气,听到对方自报家门时,依然跳了起来。
这就不奇怪了,原来不是靠武力突围的,而是靠着身份轻松骗过巡防将领,偷过黄河。
刘备不可置信地上下打量了曹植几眼,还忍不住走近前去,最后和参观动物一样绕着曹植走了一圈。
旁边的马超也忍不住紧了一下握剑柄的手,倒是赵云只是眉头一拧,随后松开,并无其他异常。
诸葛兄弟则是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你不怕孤处决你么?到底有何诡诈!”刘备回到自己位子上,也不想直接为难一个后生晚辈。
“并无诈,我只是为了搭救山阳王,顺便不得已投诚。”
曹植很坦诚,把自己此行的两个目的,排了一下优先级,强调投诚只是不得不为,主要目的还是前一个。
如此一来,他的话听起来可信度也稍稍高了几分,至少没一开始表现得那么离奇。
刘备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不由稍稍信了一两分,这才继续耐着性子问:
“那你为何非要救山阳王?”
曹植叹了口气:“家父欲行篡逆之前,我力谏他不可如此,太尉已兵临河内,与雒阳只隔一条黄河。虽然先帝意外溺亡了,但这节骨眼上篡逆,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风光不了几天,便会被太尉扑灭,还徒增两军伤亡,也让曹家的罪孽更重了。
当时,我提出的替代方案,便是请家父选立先帝之子山阳王为君,但家父否决了这个计划。
我想着,如果是寻常诸王,年幼无害,将来也未必会被害。但山阳王毕竟是已经被人建议过立为天子之人,事有不谐,将来必遭反噬。大丈夫做事不可连累旁人,是我劝谏家父立他,事情不成,那就是我害了他,自然要有始有终,救人脱险。
不过,天下虽大,如今只剩曹刘两家,山阳王脱出家父掌握,自然会落入太尉之手。他是先帝之子,我也不知道落入太尉之手,对他究竟是好是坏。但我已别无选择,只能是赌这一把,赌太尉宽仁,不至于为了继承天子之位,就让他不明不白死了——我今日来,并无外人知晓。
外人最多知道我借故逃离了曹营,可有没有安全抵达太尉这儿,旁人还不知道。如果太尉想灭口,想省点事儿,现在就把我和山阳王杀了,一会儿天黑之后,把我俩尸首绑上石头丢进黄河,天下也没人会知道——哦,最多有太尉旁边这四位心腹文武知道。但是相信以太尉之得人心,这四人肯定不会说出去的吧。”
曹植通篇都是惊世骇俗的大实话,一点都没带怕的,说到最后,还自然而然地指了指诸葛兄弟和赵云马超。
四人当中,马超的气度涵养是相对最小的,看这个清瘦的年轻人明明身负大罪,还敢对着他们这些身居高位的指指点点,顿时大怒。
要不是刘备就在面前,他都要使出出手法剑术直接把这厮秒了。
“主公!此贼无礼太甚,居然如此揣测主公,末将请为主公诛之!”
刘备看了一眼马超,并没有说话,只是抬手制止。马超见状也立刻拱手站回原位,并不敢多话。
“激将法,想要激主公自恃仁义之名,不敢做出那种事……”诸葛兄弟脑中,则不约而同闪过这么一个念头,但他们也都没说出口。
这种话,说出来就扫了刘备面子,还是保持沉默比较好,让刘备自己决断,这样也不尴尬。
刘备见环境一下子静下来了,也下意识顾左右看了一眼诸葛瑾,又看一眼诸葛亮。
虽然二人没说话,但刘备都知道他们没说出口的话到底是些什么话。
没办法,都共事十八年了,从建安元年到建安十八年,彼此思维作风都太熟了。
刘备得到了诸葛兄弟无声的精神支持,清了清嗓子,自信而豁达地点评曹植:
“你这孺子,说是无所畏惧,其实也不过是一求名,二求生罢了。此番来,看似不畏刀斧,但实际上,多半是想着‘如果本来就非死不可,那还不如死前得个义名’。
能做到不让别人因为自己的劝谏而牵连,而且这个被捞出来的人还是山阳王,传之后世史笔,还不得被写成敢作敢当的奇男子?
如果求名之余,还能顺便求个生,那就更好了,所以你敢赌孤不凌弱小,也不屑于觉得山阳王有什么威胁——被孤猜中了吧。”
刘备这番话,让原本昂然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姿态的曹植,也重新收敛了起来。
至少原本那副无所谓的淡然、从容,已经随着刘备的点破,消散了七八分,取而代之的是再次患得患失起来。
因为刘备真说中了。
曹植此番来,除了父亲让他来,他自己也愿意来,一个关键就在于他知道“如果不去,将来也会死”。
所以哪怕今天撂狠话、说大实话,敢捅破天去,最多也就是比原本早死一会儿,但好处则是有可能留下史书名节,将来后人提起他时,更觉得他轰轰烈烈。
这就好比如果一个明朝的大臣,明知非死不可了,但死前可以骗一顿听廷杖并且保证写进史书的话,那就干呗,反正稳赚不赔。
曹植没想好怎么辩解,最后一咬牙,还是不辩了。
“太尉果然有识人之明,在下的心思,还有家父的心思,都被太尉看透了,既如此,今日无话可说,反正人我已经带到,想来太尉是不屑于担心山阳王了。”
刘备没有再回答,而是哈哈大笑起来,似乎是不屑再自证。
最后,还是诸葛瑾站出来说话,帮刘备圆回了场子。
当然,他可以保证,自己想说的话,绝对是符合刘备需求,也符合刘备本心立场的。
只是刘备自己或许都没他想得那么透彻、那么逻辑清晰,所以需要嘴替帮他解释清楚。
“曹子建是吧,你的文名,我倒也略有耳闻。今日之举,实在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太尉之海量,便是与当年孝文皇帝相比……文皇帝尚且不惧吕后安排的人,太尉又岂会担忧曹贼安排的人。当年那些变故,也不过是周勃、陈平枉做小人罢了。”
刘备和曹植、诸葛亮,听了诸葛瑾这句话,同时都是眼前一亮。
这话说得太妙,太漂亮了,一下子解开了这个死结,还把道理都说透,也确保了双方的互信。
这句话,没点历史功底的人乍一听或许反应不过来,但这几人都是反应的过来的。
当年汉室诛诸吕的时候,周勃夺军,扫除产、禄,尊立了文帝——这段历史不用多讲,前几年陈琳还在官渡之战前的讨曹檄文里,开头第一段就引用了,所以时人都熟得不能再熟。
周勃立了刘恒之后,还干了什么呢?就是把惠帝遗留的两个儿子,说成是吕氏派人掉包进宫的,其实是吕氏的血脉,然后杀了,以绝后患。(当然汉朝的官方宣传口径,始终是称这几个孩子完全没有惠帝血脉,纯是吕家血脉)
这事儿是不是汉文帝刘恒指使的,没有铁证,不好定论。到了刘备这个时代,怎么揣测这些历史问题的都有,也不可能彻底统一人心。
但诸葛瑾刚才那番话,却是在表态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刘备在这一点上,比刘恒还豁达,而刘备身边的重臣,也都比周勃更加见识远。
诸葛瑾说了这句话,就等于是给曹植吃个定心丸,也是对天下人展示自信:刘备当然不会否认山阳王刘熙有先帝刘协的血统,这一点上不会跟刘恒周勃那样去否认。
但同时,刘备也不会否认“先帝存世诸子的母系,都是曹操推荐安插过来的人,所以这些人都是跟国贼勾结的产物”。
这个逻辑,想通了其实也很好理解。
因为凡是真正死忠于大汉,要抗拒曹贼篡汉的后妃,确实都被曹操杀了。十三年前杀了董承家的董贵人,今年年初又杀了伏皇后。
伏皇后和董贵人为刘协生的孩子,也都被曹操杀了。
曹操还想在伏皇后死后,把自己的女儿立为刘协的皇后,只是事情还没办成,刘协就不堪其辱试图突围逃跑,被截杀死在半路上。
所以完全可以推测,刘协那四个能活下来的儿子,其母都是曹操派系的人,是曹操授意的。这些人的母系都跟国贼有瓜葛,怎么能立?
所以,刘备完全不用怕!
诸葛瑾把这句话挑明,也是彻底为刘备“既不用清洗先帝诸子,又可以直接合法继位为大汉天子”扫除了法理障碍。
值此乱世,小宗入大宗以安天下,本就是非常之时的必须。再叠加了先帝活下来的几个儿子是武装篡逆、弑君之贼的党羽所生,不能立很正常!
当年幕后支持他们的母亲上位的人,就是他们的杀父仇人!这些人一辈子都只能生存在这种扭曲撕裂的痛苦之中,让他们当个富家翁供着就不错了,也是为了他们好。
而诸葛瑾能说这话,也要感谢曹操确实“配合得好”——当年周勃、刘章(朱虚侯)和刘恒能那么干,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吕后活着的时候,就杀过刘盈一个儿子。
吕后是先后立了两个小皇帝的,前一个小皇帝年纪稍长知道自己亲生母亲是被吕家害死的,想要将来亲政后报复吕家,被吕后斩草除根了。有了这个恶例,周勃才能顺势而为,说“真正的惠帝亲骨肉被吕家忌惮杀了,吕家只信任他们自己安插的人,所以后面几个儿子不是惠帝的种”。
否则吕后不先杀第一个,周勃凭空这么说的话,就更不可能有人信了。
而今天曹操呢?他可是杀害了刘协至少三个儿子,而且是把凡是伏寿和董贵人生的全弄死了,完全没例外。
这样一来,能在刘协后宫活下来的儿子,谁敢说不是曹操的党羽生的?不跟他一条心的能活下来么?
曹植也是聪明人,听诸葛瑾短短几句话,引经据典,又以古类今,剖析异同,一下子就把刘备不用忌惮先帝诸子、还能顺利称帝的法理依据,给找明白了。
曹植不由彻底叹服,心中震撼暗忖:
“世人都说诸葛司徒远见卓识,古今无双。今日一见,方知盛名无虚。那么短的时间内,他就找到了彻底解开这个死节的办法,还说得那么堂堂正正,刘备有如此才智卓绝的圣贤辅佐,我曹家灭得不冤……
难怪先帝就因为十八年前听了他一番义帝项羽刘邦之论,到了最后生死关头,竟如被神谕诅咒,心甘情愿轰轰烈烈去当了义帝。也难怪父亲到了最后生死关头,也如被神谕诅咒,心甘情愿轰轰烈烈去当了项羽。
此人真是太擅长从历史上为当今之人找统治合法性、正统性的依据了,而且还如此精妙恰到好处……”
可惜曹植不是现代人,他不知道“历史宏大叙事”之类的专业术语,也没看过尤瓦尔赫拉利那句“智人超越尼安德特人,是因为智人有讲故事团结更多个体的能力”。
否则他一定会觉得,普天之下最擅长做这种事情的,必然是眼前这位诸葛司徒了。
此人往往随口几句话,就可以奠定一个朝代此后数百年的统治合法性来源、奠定正统论的官方历史叙事口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