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舍弟诸葛亮 > 第797章 主公之豁达,当过于刘恒

舍弟诸葛亮 第797章 主公之豁达,当过于刘恒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3:59: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盏茶的工夫之后,一个刚刚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就被带到了刘备面前。

因为之前赵云的那几句揣测,刘备在见到真人之前,就生出了先入为主的想法,总觉得来人该是一个悍勇无比的猛士。

如今的黄河两岸,尤其是温县和孟津之间,两军各自有十几万人沿河驻扎。刘备军前阵子又刚刚发起过一次南渡攻势,被曹操半渡而击打回来了,眼下的河防又该是何等严密?

能从对面突围跑出来的,那得是什么样的人?

尤其这一世的刘备,过得比历史同期顺太多了,少了那么多颠沛流离,连赵云也没机会去长坂坡七进七出救阿斗。对面那个来人,在两军封锁线之间救出刘熙,这事儿绝对能“追迹”平行时空的长坂坡了。

结果见到真人之后,刘备发现居然是一个还算清瘦的文弱书生,顿时就大吃一惊。

“你是何人,莫非是剑术名家,出手如电?如若不是,你又如何突出曹营,把山阳王这样的重要人物带到孤这里?”

刘备愣了一下后,很快注意到对方手臂下垂的姿势,很像是握惯了佩剑的——当然此时此刻对方手上肯定没剑,带上来之前早就卫队搜走了。

刘备自己就是剑术名家,很熟悉经常佩剑者的垂手姿势,便忍不住如此揣测。

而对方的回答,立刻令他大跌眼镜。

“在下……曹植,家父便是欲行篡逆的……魏公。所以,我才能骗过巡河守将,趁人不备找借口窃船渡河。”

“曹植?”饶是刘备久居上位,涵养已经很好,也很沉得住气,听到对方自报家门时,依然跳了起来。

这就不奇怪了,原来不是靠武力突围的,而是靠着身份轻松骗过巡防将领,偷过黄河。

刘备不可置信地上下打量了曹植几眼,还忍不住走近前去,最后和参观动物一样绕着曹植走了一圈。

旁边的马超也忍不住紧了一下握剑柄的手,倒是赵云只是眉头一拧,随后松开,并无其他异常。

诸葛兄弟则是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你不怕孤处决你么?到底有何诡诈!”刘备回到自己位子上,也不想直接为难一个后生晚辈。

“并无诈,我只是为了搭救山阳王,顺便不得已投诚。”

曹植很坦诚,把自己此行的两个目的,排了一下优先级,强调投诚只是不得不为,主要目的还是前一个。

如此一来,他的话听起来可信度也稍稍高了几分,至少没一开始表现得那么离奇。

刘备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不由稍稍信了一两分,这才继续耐着性子问:

“那你为何非要救山阳王?”

曹植叹了口气:“家父欲行篡逆之前,我力谏他不可如此,太尉已兵临河内,与雒阳只隔一条黄河。虽然先帝意外溺亡了,但这节骨眼上篡逆,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风光不了几天,便会被太尉扑灭,还徒增两军伤亡,也让曹家的罪孽更重了。

当时,我提出的替代方案,便是请家父选立先帝之子山阳王为君,但家父否决了这个计划。

我想着,如果是寻常诸王,年幼无害,将来也未必会被害。但山阳王毕竟是已经被人建议过立为天子之人,事有不谐,将来必遭反噬。大丈夫做事不可连累旁人,是我劝谏家父立他,事情不成,那就是我害了他,自然要有始有终,救人脱险。

不过,天下虽大,如今只剩曹刘两家,山阳王脱出家父掌握,自然会落入太尉之手。他是先帝之子,我也不知道落入太尉之手,对他究竟是好是坏。但我已别无选择,只能是赌这一把,赌太尉宽仁,不至于为了继承天子之位,就让他不明不白死了——我今日来,并无外人知晓。

外人最多知道我借故逃离了曹营,可有没有安全抵达太尉这儿,旁人还不知道。如果太尉想灭口,想省点事儿,现在就把我和山阳王杀了,一会儿天黑之后,把我俩尸首绑上石头丢进黄河,天下也没人会知道——哦,最多有太尉旁边这四位心腹文武知道。但是相信以太尉之得人心,这四人肯定不会说出去的吧。”

曹植通篇都是惊世骇俗的大实话,一点都没带怕的,说到最后,还自然而然地指了指诸葛兄弟和赵云马超。

四人当中,马超的气度涵养是相对最小的,看这个清瘦的年轻人明明身负大罪,还敢对着他们这些身居高位的指指点点,顿时大怒。

要不是刘备就在面前,他都要使出出手法剑术直接把这厮秒了。

“主公!此贼无礼太甚,居然如此揣测主公,末将请为主公诛之!”

刘备看了一眼马超,并没有说话,只是抬手制止。马超见状也立刻拱手站回原位,并不敢多话。

“激将法,想要激主公自恃仁义之名,不敢做出那种事……”诸葛兄弟脑中,则不约而同闪过这么一个念头,但他们也都没说出口。

这种话,说出来就扫了刘备面子,还是保持沉默比较好,让刘备自己决断,这样也不尴尬。

刘备见环境一下子静下来了,也下意识顾左右看了一眼诸葛瑾,又看一眼诸葛亮。

虽然二人没说话,但刘备都知道他们没说出口的话到底是些什么话。

没办法,都共事十八年了,从建安元年到建安十八年,彼此思维作风都太熟了。

刘备得到了诸葛兄弟无声的精神支持,清了清嗓子,自信而豁达地点评曹植:

“你这孺子,说是无所畏惧,其实也不过是一求名,二求生罢了。此番来,看似不畏刀斧,但实际上,多半是想着‘如果本来就非死不可,那还不如死前得个义名’。

能做到不让别人因为自己的劝谏而牵连,而且这个被捞出来的人还是山阳王,传之后世史笔,还不得被写成敢作敢当的奇男子?

如果求名之余,还能顺便求个生,那就更好了,所以你敢赌孤不凌弱小,也不屑于觉得山阳王有什么威胁——被孤猜中了吧。”

刘备这番话,让原本昂然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姿态的曹植,也重新收敛了起来。

至少原本那副无所谓的淡然、从容,已经随着刘备的点破,消散了七八分,取而代之的是再次患得患失起来。

因为刘备真说中了。

曹植此番来,除了父亲让他来,他自己也愿意来,一个关键就在于他知道“如果不去,将来也会死”。

所以哪怕今天撂狠话、说大实话,敢捅破天去,最多也就是比原本早死一会儿,但好处则是有可能留下史书名节,将来后人提起他时,更觉得他轰轰烈烈。

这就好比如果一个明朝的大臣,明知非死不可了,但死前可以骗一顿听廷杖并且保证写进史书的话,那就干呗,反正稳赚不赔。

曹植没想好怎么辩解,最后一咬牙,还是不辩了。

“太尉果然有识人之明,在下的心思,还有家父的心思,都被太尉看透了,既如此,今日无话可说,反正人我已经带到,想来太尉是不屑于担心山阳王了。”

刘备没有再回答,而是哈哈大笑起来,似乎是不屑再自证。

最后,还是诸葛瑾站出来说话,帮刘备圆回了场子。

当然,他可以保证,自己想说的话,绝对是符合刘备需求,也符合刘备本心立场的。

只是刘备自己或许都没他想得那么透彻、那么逻辑清晰,所以需要嘴替帮他解释清楚。

“曹子建是吧,你的文名,我倒也略有耳闻。今日之举,实在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太尉之海量,便是与当年孝文皇帝相比……文皇帝尚且不惧吕后安排的人,太尉又岂会担忧曹贼安排的人。当年那些变故,也不过是周勃、陈平枉做小人罢了。”

刘备和曹植、诸葛亮,听了诸葛瑾这句话,同时都是眼前一亮。

这话说得太妙,太漂亮了,一下子解开了这个死结,还把道理都说透,也确保了双方的互信。

这句话,没点历史功底的人乍一听或许反应不过来,但这几人都是反应的过来的。

当年汉室诛诸吕的时候,周勃夺军,扫除产、禄,尊立了文帝——这段历史不用多讲,前几年陈琳还在官渡之战前的讨曹檄文里,开头第一段就引用了,所以时人都熟得不能再熟。

周勃立了刘恒之后,还干了什么呢?就是把惠帝遗留的两个儿子,说成是吕氏派人掉包进宫的,其实是吕氏的血脉,然后杀了,以绝后患。(当然汉朝的官方宣传口径,始终是称这几个孩子完全没有惠帝血脉,纯是吕家血脉)

这事儿是不是汉文帝刘恒指使的,没有铁证,不好定论。到了刘备这个时代,怎么揣测这些历史问题的都有,也不可能彻底统一人心。

但诸葛瑾刚才那番话,却是在表态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刘备在这一点上,比刘恒还豁达,而刘备身边的重臣,也都比周勃更加见识远。

诸葛瑾说了这句话,就等于是给曹植吃个定心丸,也是对天下人展示自信:刘备当然不会否认山阳王刘熙有先帝刘协的血统,这一点上不会跟刘恒周勃那样去否认。

但同时,刘备也不会否认“先帝存世诸子的母系,都是曹操推荐安插过来的人,所以这些人都是跟国贼勾结的产物”。

这个逻辑,想通了其实也很好理解。

因为凡是真正死忠于大汉,要抗拒曹贼篡汉的后妃,确实都被曹操杀了。十三年前杀了董承家的董贵人,今年年初又杀了伏皇后。

伏皇后和董贵人为刘协生的孩子,也都被曹操杀了。

曹操还想在伏皇后死后,把自己的女儿立为刘协的皇后,只是事情还没办成,刘协就不堪其辱试图突围逃跑,被截杀死在半路上。

所以完全可以推测,刘协那四个能活下来的儿子,其母都是曹操派系的人,是曹操授意的。这些人的母系都跟国贼有瓜葛,怎么能立?

所以,刘备完全不用怕!

诸葛瑾把这句话挑明,也是彻底为刘备“既不用清洗先帝诸子,又可以直接合法继位为大汉天子”扫除了法理障碍。

值此乱世,小宗入大宗以安天下,本就是非常之时的必须。再叠加了先帝活下来的几个儿子是武装篡逆、弑君之贼的党羽所生,不能立很正常!

当年幕后支持他们的母亲上位的人,就是他们的杀父仇人!这些人一辈子都只能生存在这种扭曲撕裂的痛苦之中,让他们当个富家翁供着就不错了,也是为了他们好。

而诸葛瑾能说这话,也要感谢曹操确实“配合得好”——当年周勃、刘章(朱虚侯)和刘恒能那么干,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吕后活着的时候,就杀过刘盈一个儿子。

吕后是先后立了两个小皇帝的,前一个小皇帝年纪稍长知道自己亲生母亲是被吕家害死的,想要将来亲政后报复吕家,被吕后斩草除根了。有了这个恶例,周勃才能顺势而为,说“真正的惠帝亲骨肉被吕家忌惮杀了,吕家只信任他们自己安插的人,所以后面几个儿子不是惠帝的种”。

否则吕后不先杀第一个,周勃凭空这么说的话,就更不可能有人信了。

而今天曹操呢?他可是杀害了刘协至少三个儿子,而且是把凡是伏寿和董贵人生的全弄死了,完全没例外。

这样一来,能在刘协后宫活下来的儿子,谁敢说不是曹操的党羽生的?不跟他一条心的能活下来么?

曹植也是聪明人,听诸葛瑾短短几句话,引经据典,又以古类今,剖析异同,一下子就把刘备不用忌惮先帝诸子、还能顺利称帝的法理依据,给找明白了。

曹植不由彻底叹服,心中震撼暗忖:

“世人都说诸葛司徒远见卓识,古今无双。今日一见,方知盛名无虚。那么短的时间内,他就找到了彻底解开这个死节的办法,还说得那么堂堂正正,刘备有如此才智卓绝的圣贤辅佐,我曹家灭得不冤……

难怪先帝就因为十八年前听了他一番义帝项羽刘邦之论,到了最后生死关头,竟如被神谕诅咒,心甘情愿轰轰烈烈去当了义帝。也难怪父亲到了最后生死关头,也如被神谕诅咒,心甘情愿轰轰烈烈去当了项羽。

此人真是太擅长从历史上为当今之人找统治合法性、正统性的依据了,而且还如此精妙恰到好处……”

可惜曹植不是现代人,他不知道“历史宏大叙事”之类的专业术语,也没看过尤瓦尔赫拉利那句“智人超越尼安德特人,是因为智人有讲故事团结更多个体的能力”。

否则他一定会觉得,普天之下最擅长做这种事情的,必然是眼前这位诸葛司徒了。

此人往往随口几句话,就可以奠定一个朝代此后数百年的统治合法性来源、奠定正统论的官方历史叙事口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