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舍弟诸葛亮 > 第790章 孙权撞沉御舟,天子易溶于水

舍弟诸葛亮 第790章 孙权撞沉御舟,天子易溶于水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3:59: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建安十八年,五月底的一天。

大汉都城雒阳,最近一直笼罩在一片压抑的氛围中。

前线的战事进展很不利,也让曹操又添了不少白头发。

人的总精力是有限的,他对雒阳朝中隐患的提防,也不得不放松了些。

于是,这天一早,皇帝刘协终于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后天,也就是六月初一一大早,丞相终于恩准他出城去北邙山,祭奠已故数月的皇后伏寿。

这个消息让刘协很振奋,他知道,耿纪、韦晃等忠臣,终于和大宗伯联络上了。

勤王讨逆的大军,到时候就会尽力接应的。

只要自己能从北邙山骑马逃去成皋、在成皋城西的洛水汇入黄河处,登船进入黄河。

再顺流而下抵达虎牢关以北那段黄河河面,就极有可能顺利逃出了。

刘协不由有些失眠。

这最后两天,他一边要检查各种准备工作,避免出纰漏。

按说为了确保后续骑马赶路时跑得足够快、别出意外,他肯定得好好休息,养足精神。

但实际上,刘协一方面是兴奋、紧张得完全睡不着。另一方面,他也担心自己说梦话,被曹操派来的近侍、宫女、妃嫔听到,或是看出异常,导致功亏一篑。

他和耿纪、韦晃组建的这个逃亡团队,毕竟是个临时拼凑的草台班子。

这些人连军队都没掌握过,就靠着一群家丁、家奴帮衬做事。

会不会泄密?会不会出现什么疏漏?为逃亡计划准备的马匹是否足够温顺、又能跑得快?

准备的船够不够快?够不够低调?船夫是否可靠?既能确保绝对忠义,划船手艺又要好、还要确保体能足够充沛,能快速顺流几十里不停歇,不能被追兵追上……

从护卫,到骑马,到划船,每个阶段的要求,几乎都是“既要又要还要”,每一方面都不能松懈。

所以最后两天,刘协彻底失眠了,满眼血丝,体力精力都得不到恢复,但只能硬撑。

而偏偏曹操在这前后,还加强了对刘协的试探和控制。

曹操倒是没有用强硬的手段,他只是安排女儿曹节这几天好好陪着刘协,看看刘协对曹节是否温柔。

曹操本人不会去过问这些事情,但他自然会让自己其他已经出嫁的女儿,也就是曹节的姐姐,去跟曹节沟通这些私房话,如果发现异常,就要直接上报。

……

五月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刘协计划出城去北邙山祭奠的前夜。

被刘协虚与委蛇温柔对待了数日的曹节,正在后宫中接待来访的亲人。

来访之人,正是她那位历史上后来被魏国封为清河公主的姐姐曹茱——也就是原本历史上应该嫁给夏侯楙,而这一世实际嫁给了孙权那位。

看得出来,曹操对于立皇后的事儿,非常上心,为了防止女儿被皇帝虚与委蛇欺骗应付,曹操还特地找了自己女儿当中,婚姻经验最丰富、最年长的一个,来跟妹妹复盘家常,确保万无一失。

就为了这点事,曹操还在十几天前,特地派人去许县前线传令,给了许县守将曹仁一封亲笔密令,要求曹仁放孙权回雒阳。

反正许县战场那边,能不能守住,主要是靠曹仁和曹真,也不差一个孙权。同时,由于各条战线恶化得都比较厉害,曹操也需要抽调将领到别处填线。

比如,因为关羽在兖州进展得很快,濮阳都丢了,陈留郡靠近虎牢关虎牢关的几个县也丢了,只剩下陈留县本身,还有中牟等地还固守着。

原本曹操根本不需要留名将镇守虎牢关,当时虎牢关还算是大后方。现在虎牢关已经重新变成前线了,随时可能暴露在刘备军的兵锋之下,自然要抽调将领专门防守。

既然这次把孙权从许县调回来了,那就顺便把程普也一起调来,等孙权在雒阳城内述完职办完差事后,就可以去虎牢关前线守关了。程普则不用回雒阳,直接去虎牢关就行。

而孙权回雒阳的时候,自然也会带着他的妻子曹茱一起回来。

然后曹茱就能以“因为军务跟着夫君一起回雒阳,自然要顺便进宫探望一下妹妹”的名义,帮着曹节看看刘协是否有异常。

曹茱的突然入宫探亲,一度让本就失眠神经衰弱的刘协,愈发神经衰弱、担惊受怕了。

曹节毕竟已经跟他有了肌肤之亲,成了事实上的夫妻,还容易帮着他遮掩一点,被爱情冲昏头脑。

但曹茱这个大姨子,对刘协是没有半分滤镜的。妹夫是否有欺骗妹妹,日常言行有没有虚与委蛇、应付作态,都是很容易被看出破绽的。

最后这两天,刘协度日如年,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被发现破绽,只是硬生生熬到了六月初一,然后一大早就火急火燎移銮驾出北城,直奔北邙山而去。

这条路,二十三年前,十常侍杀害何进那一夜、袁绍袁术进攻皇宫时,刘协就走过。

当时还是陈留王的刘协,和兄长少帝刘辩,就步履蹒跚地逃到北邙山,最后又被接回去。

如今,他终于又重走一遍老路了。

刘协出宫之前,曹茱自然也不好再缠着妹妹,也提前出宫了,然后就去了父亲曹操那里,聊聊家常。

曹茱倒不是故意要挑唆告密,她来父亲这儿,就只是说些家务事的。

但曹操擅长把家务事变成国事,天下事。曹茱一句无心之言,落到曹操耳朵里,都能老奸巨猾地分析出很多干货来。

跟长女聊了一会儿后,曹操就意识到不对劲了。

另一个女儿曹节,可是从来没在自己面前,说过“陛下这几日魂不守舍,夜夜睡不着”等等细节的,显然曹节不想和父亲说起这些生活细节,怕给夫君压力。

历史上曹节也是挺向着刘协的,曹丕篡汉时,她还抨击了兄长的大逆不道之举。但是曹节对于姐姐却没有那么多担心,也不怕把闺阁之间的隐私告诉姐姐会有什么问题。

谁知最后,曹茱却转了一道弯,告诉了曹操。

曹操天性多疑,虽然没有抓住任何证据,但光凭刘协这几天神神叨叨夜夜失眠的情况,他本能地就觉得不对劲。

如今皇帝已经出城,事情紧急,曹操又是从长女这儿临时听到的这些风闻消息,不想事情闹大,也就一事不烦二主,立刻吩咐曹茱,去把她夫君孙权找来。

孙权是自家人,而且现在让曹茱通知孙权是最快的,也最适合介入这件事情。

不过一炷香的工夫,孙权就火急火燎来到丞相府拜见曹操,曹操也立刻下令,给他额外点了一千骑兵,让他跟着皇帝一起去北邙山祭拜伏皇后,一路上盯紧一点,皇帝有什么需要鞍前马后伺候的地方,都长点眼色。

因为孙权和刘协,现在算是连襟了,孙权娶的是曹操的大女儿,刘协娶的是稍微小一点的那个女儿。

让孙权跟着刘协去,那不算是监视,只能算是连襟之间互相帮衬,很合理。

至于这一千骑兵,看起来不算很多,但也绝对够用了。因为刘协出宫出城,本来就是有一大群人保护的,这一千虎豹骑只是额外再加的。

孙权得令后,很快就带着骑兵队,追着已经出宫的刘协队伍,尾随北上。

……

“陛下!不好了!情况似乎有变!曹操明明已经放陛下出城,但又突然下了一道补充命令,说让曹家的平辈女眷,多来几个,一起参加祭奠皇后的典礼。”

刘协前往北邙山途中,原本走得好好的,也不敢突然玩失踪,总想着安安分分人畜无害再多行军那么几十里,直到非图穷匕见不可的时刻,再猝然发难加速逃离。

这样才能缩短必须狂奔的里程,也能让曹贼尽量晚反应过来。

逃走的时候,刘协甚至让某个愿意当替死鬼的心腹近侍、换上他的天子袍服假装自己,拖延时间转移敌人注意力的办法都想好了。

但是,还没到北邙山,他就得到了这条额外的噩耗,耿纪突然告诉他,曹操又派了别人追上来。

刘协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多来几个女眷,似乎也无关紧要?”

耿纪却急得暗暗跺脚:“多来几个女流,自然是不要紧的,但是跟随曹茱一起来的,还有孙权!还额外带了虎豹骑!

孙权算是陛下的连襟,这种场合,让他也参加,似乎于礼法也没什么不对,也就没有理由阻止了。一旦孙权赶到,处处和陛下同行止,陛下还如何遁逃?”

“孙权!”刘协听到这个名字时,顿时就恨得牙痒痒。

曹操是伏皇后的长辈,他不会来祭拜伏皇后的,而且伏皇后事实上就是他毒死的,他也不想触这个霉头。

但孙权就不一样了,他是刘协的连襟,又是新皇后的姐夫,在祭奠旧皇后这个“辞旧迎新”的节骨眼上,孙权来得很合理。

刘协没想到,自己的逃亡计划,居然有可能坏在孙权这个认贼作父的鼠辈身上,顿时有些六神无主。

草台班子逃亡,抗风险能力还是太差了。

“那怎么办?”刘协慌神之下,和耿纪韦晃紧急商议了一下。

最终也只能决定,紧急动手,去北邙山途中,直接找机会休息一下、调包潜逃。

而伏寿的祭奠仪式,也不可能走完流程了,那样太耽误时间。

……

刘协和耿纪等臣子商议后、紧急调整的这个计划,很快就得到了实施。

从雒阳往北,一直到北邙山的这条路,并不是全程都在原野和丘陵行进的,半路上也有一座县城,叫做平县。

雒阳北部沿着黄河,有两个关键的渡口要津,分别叫小平津和孟津,其中“小平津”就是因平县得名的。

所以刘协中途要休息,倒也不用特地扎营,只要让随行护卫在平县城外的荒野中就地休息一会儿,而皇帝本人可以借故进城歇息。

如今正值农历六月初,天气炎热。

皇帝表示不耐正午的暑热,要进平县午休,过了最热的点再赶路。这也非常合理,并没有被随行的监视武官怀疑。

而孙权此时还没赶到平县,也就无法阻止。

刘协就借着“进平县县城午休避暑”的机会,完成了掉包,实际上跟随耿纪、韦晃等一小撮精干护卫,换上快马,换了不起眼的衣服,直接溜了——

当然,这里所谓的精干护卫,也都是耿纪、韦晃蓄养的家丁罢了,只不过这些家丁都是重金培养的,已经接近死士,武器也尽可能精良。

刘协没法携带传国玉玺,就只能另外带了一些贴身收藏的、可以勉强证明皇帝身份的信物。这也是非常必要的,否则他就算逃到刘备那儿,一线接应的普通将士也认不出他来。

或许是因为正午确实炎热,刘协在巳时末刻要求午休,整整休了一个午时,都休到未时过半了,也就是超过了下午两点,负责看护他的随行武官,也没有怀疑皇帝的去向。

只当皇帝一直在平县县衙里午睡呢。

最后还是未时三刻都过了,也就是介于下午两点半到三点,天气明显凉快下来了,皇帝还没想继续走,曹操派来的扈从武官才越来越狐疑。

也正是到了这个时候,从雒阳后续赶来的孙权,带着一千虎豹骑抵达了平县,问明了皇帝的所在。

孙权本就是带着曹操的疑虑来求证的,听说皇帝一直在午睡,孙权也起了疑心,于是就以皇帝连襟的身份求见。

刘协留下的心腹还支吾了一阵,最后被孙权看出不对劲,就强闯了刘协午睡的行在,最后发现只剩一个替死鬼当替身。

“不好!陛下逃跑了!快追!你们是怎么看着陛下的!陛下说午休不能打扰,你们也不紧盯着点!”

孙权眼看大事不好,赶紧带着自己那一千虎豹骑,还有之前的随驾护卫,一起往东边和北边追去。

但是刘协已经靠着睡午觉的借口,提前跑出去一个半时辰的时间差了。这个时间差比刘协和耿纪一开始预期的要短不少,但也够狂奔出几十里地了。

只是,刘协一行不能堂而皇之走官道,走最明显的大路,因为这一路上,都有曹操控制的县城和军事据点,遇到有军队把守盘查的地方,刘协一行还得绕路,以避免过早暴露行踪。

这一切,也都会拖慢逃跑的速度。

相比之下,追兵是可以肆无忌惮走最快最好走的路,一路直线狂奔的。

而当孙权下定决心追的那一刻,他也很快面临了好几个难题,首先就是不知道皇帝往哪个方向跑了,孙权必须自己当机立断做出判定。

“孙将军,我等该往哪里追?要不要分兵?”下面的部将和随扈军官都焦急热切地看着他。

孙权终究还是很有搞内斗的天赋,飞快想了一下后,就决定分兵,四平八稳确保每一种可能性都堵死。

只听他果决地说:“陛下逃亡,最有可能往东北直插黄河岸边,走孟津渡坐船撤退,或许他们有船在孟津接应!尔等原随扈兵马,全部往孟津方向急追!

尤其是你们当中的骑兵,要先行直插孟津!如果到了孟津找不到,就留一半人守住渡口,其余人分别往上下游、沿着黄河河岸搜索。

而除了孟津方向,陛下也有可能沿着北邙山荒僻之处,一路往东,去成皋方向。但他们只是骑马的话,到了成皋以西的洛水河口,就渡不了河了,最终肯定还是要找船。

我亲领一千虎豹骑,沿北邙山往东搜索,一直搜到洛水河口,还有,一路上但凡遇到朝廷水军,我们也要征用,让他们分出战船沿着河、洛巡航。

陛下不可能指望从虎牢关正面出关的!所以他要逃走,要么走黄河直接到下游,要么就是渡河到对岸的河内郡。河内郡虽然眼下还在朝廷控制之下,但河内与魏郡之间,毕竟没有如虎牢关那般无路可绕的雄关。

刘备的骑兵有可能绕过县城、渗透到河内郡各县之间的原野上。”

还真别说,孙权这番揣测,虽然没有抓住重点,但真的非常全面,基本上把刘协逃跑的全部可能路线,都覆盖到了。

代价只是让追击的军队,兵分好几路,战力有所削弱。但考虑到刘协身边就没几个死士,哪怕孙权分兵,任何一路依然有一千人以上,只要交手了,刘协是肯定跑不掉的。

……

孙权就这样兵分数路,严防死守撒网追捕。

而刘协毕竟是养尊处优的皇帝,不可能跟六百里加急的信使那样没日没夜策马狂奔。雒阳要到虎牢关,全程有二百里,不可能不休息一口气跑到,哪怕只跑到成皋,也有一百里出头。

更重要的是,哪怕耿纪、韦晃提前准备了换乘的马,这队骑士可以一人三马换着骑。

但孙权的信使,却是可以沿途遇到驿站就直接换体力完全养足的新马的,从长途奔驰的马力耐力来看,孙权实在是完胜。

就这样一个跑,一个追。双方都是一夜没睡,一直到了第二天白天。

最后刘协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跑马跑得大腿都磨出血,骑马的人都口吐白沫了,才堪堪躲过了在成皋被孙权直接追上的命运。

孙权的虎豹骑抵达成皋以西的洛水河口时,一番巡逻,就看到几艘可疑的小船,原来是刘协刚刚弃马登船,准备顺流而下了。

孙权不能确认船上的是不是皇帝,但他已经传令当地封河,非朝廷水军的战船,不得在河面上出现。

哪怕是当地的渔民,只要违反今日的封河令,敢有片板下河的,也会被直接射杀。

所以孙权让将士们齐声呐喊,要求那小船立刻靠岸,否则就放箭了。

那几艘小船却完全不肯停船,反而死命划船,加上又是顺流而下,船速颇快。

孙权无奈,只好对着那些小船放箭。

这些船都是走舸,没有船舱没有舷樯,自然不能挡箭,但船上还是有好几个死士架起盾牌,围在几个要人身边,给他们死命遮蔽。

孙权的箭雨并没能射死船上的要人,但是也射死了好几个没人保护的划桨手,小船的船速也不得不慢慢降低了。

而孙权提前通知的曹军巡河战船,在发现这一带情况不对后,也终于渐渐追了过来。

……

“陛下!我们暴露得太早了!怕是撑不到周瑜的水军来接应了!都是臣等害了陛下!”

“反正被曹贼追上之后,臣等必然会死,陛下不如就把臣等当成董承,只说是臣等挟持了陛下,想要去投刘备,以换取官职富贵。如此曹贼有了台阶下,应该也不至于弑君。”

耿纪、韦晃等人说出这番忠义之言,倒也不是说他们真的忠义到了那么夸张的程度。而是他们也知道,只要被追上,他们自己肯定是都得死的,曹操不会听他们解释。

这种情况下,无论如何自己都要死,那顺带着保一下皇帝,留个青史美名,也算是不白死了。

然而,刘协却被这番话,说得羞愧无比。

当年他卖了董承和董贵人,现在他又是靠伏寿之死才换来离开雒阳城、前往北邙山的机会。

如果在这里再被抓回去,还要出卖这些忠义之士,说自己是被他们劫走的,刘协觉得自己太丢人了。

这种日子过了那么多年,当然要硬一把,哪怕鱼死网破。

“朕绝不再向曹贼屈服!朕回到了雒阳,就算一时不死,等到雒阳城破之日,曹贼会不杀朕?

就算不杀朕,真到了那一刻,他也会逼着朕再去长安!朕已经发过誓不再迁都长安!不会屈服于第二个董卓!

与其到时候死得窝窝囊囊,不如今日死得轰轰烈烈!在曹贼手上又活过十八年,朕活够了!你们只管继续顺流而下,除非曹贼敢直接在这黄河之上弑君!”

耿纪等人见皇帝这么决然,也被激起了豪气,今日之事,无论如何,只要大汉存续下去,他们都能被作为忠义之士记载,那就陪皇帝再一起轰轰烈烈一下好了。

而且刚才在确认船上有皇帝、而且水手纷纷被射死后,孙权也停止了放箭——孙权也不傻,他可不想惹上“直接放箭射杀天子”的大罪。

孙权这人是很能明哲保身的,他绝对不会像成济那样被人完全当枪使。

所以船上人少了、没有足够的人竖盾遮蔽刘协,他也就不放箭了。

只是要求战船堵截,把小船拦下来,活捉哦不是“活请”对方。

刘协坐船顺流而下,越来越绝望,知道自己距离虎牢关还有太远太远,绝对超出了五十里。周瑜的水军要突破虎牢关以北的河面封锁线抵达这里,肯定是来不及的。

不过,就在最后时刻,刘协也突然看到了一丝意外的希望。

“陛下快看,北岸有大群骑兵冲到了岸边,在跟追击的船队对射!难道是太尉的骑兵抵达河内郡了?”

刘协也不敢断定,但看双方打起来了,他也果断决定赌一把,同时把宝剑捏得紧紧的。

如果有诈,如果黄河北岸和曹军战船对射的骑兵,也是曹操的人,双方只是在演戏,那么自己上岸之后,就要亲自挥剑搏杀了,且看曹贼的骑兵敢不敢在战场上当众弑君。

而孙权派出的拦截战船,原本也是怕伤到皇帝,追击得有点投鼠忌器,一直没找到机会跳帮接舷,怕撞翻了皇帝的小船。

现在突然看北岸出现了打着“左将军赵”旗号的敌军大群骑兵,而皇帝居然让小船拼命往北岸靠。

孙权的拦截战船终于慌了,拼死做出各种危险拦截动作。

眼看刘协的船都快到浅水区了,追击的大船要拦不住了,一艘大船不顾搁浅死命往小船正前方横插而过,要拦住其去路。

但那艘拦截的大船,因为吃水更深,在横截的时候船底一侧已经触底了浅滩,船体也就被河床的阻力反弹回来。

原本打算拦头的角度,直接变成了撞腰,一头把刘协的坐船撞翻。

刘协挥舞着宝剑,直接落入了滔滔黄河之中。耿纪韦晃等人也一并落水,根本无法救援。

但不管怎么说,孙权手下的这个“危险驾驶”动作,算是实现了目的。

在刘协靠上北岸、登陆得到赵云保护之前,硬生生把皇帝坐船撞翻在黄河里,阻止了皇帝跟赵云的会合。

而赵云也是很无奈,他在最后阶段根本不敢朝着撞皇帝坐船的敌船放箭。

因为双方已经距离很近了,朝敌船放箭有可能误伤皇帝的坐船。

偏偏敌船还是有船舱的艨艟,而皇帝坐船是没船舱的民船,皇帝坐船对箭雨的防御力反而更低。

谁让赵云的骑兵不能下河呢,皇帝在河里遇难,实在不能怪他。

如果是皇帝已经上了岸,那赵云就算拼死拼活肯定也能保下皇帝,绝对没说的。

而且事实上,直到刘协落水的那一刻,赵云甚至都还不能确认,那艘船里的人究竟是不是皇帝。

他前几日接到的接应命令,只是大致告诉了他接应计划,让他带着骑兵、绕过河内郡的坚城,直扑黄河北岸搜索。

但皇帝并没有跟他正式接上头,一切也只能暂凭赵云自己的猜测行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