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舍弟诸葛亮 > 第763章 高歌猛进,直捣邺城

舍弟诸葛亮 第763章 高歌猛进,直捣邺城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3:59: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或许张郃这人,也算是命中注定的吸箭体质吧。

兜兜转转挣扎了那么久,还在东光县又扛线拖延刘备军的讨伐进度,为夏侯惇多争取了一个多月。

但最后事到临头守不住不得不突围时,终究还是撞上了伏兵的箭雨。

可以说他这番忙活,实在是动静不小,意义不大。

看似拖了那么多时间,其实拖掉的都是临近年关、最天寒地冻难以进兵的时段。最终对诸葛瑾的冀州攻略计划,实际上也没造成多少阻挠。

此时此刻,被三四支神臂弓的强劲弩箭射中,张郃直接被废掉了一臂一腿,半边身子浑身是血,彻底失去了战斗力。他的战马中箭很多,很快倒地不起,也彻底断了张郃逃生的可能性。

原本的历史上,他死于诸葛连弩,这一世,却改成了死于诸葛瑾发明的神臂弓,一种改良的强力单兵踏张弩,也不知算不算历史的惯性吧。

他是沿着漳水河岸从东北往西南撤退的,赵云的伏兵刚好伏在漳水南岸的一片丘陵背坡后面。所以张郃经过的时候,左翼遭到了伏兵猛击,所有的弩箭也都是从左边射来的,左腿左臂左腰肋全都中箭了。

赵云在山坡上,虽然看不分明远处的张郃到底什么情况,因为天色还比较暗。不过赵云凭着他丰富的战场经验,靠着听喊杀声也能听出敌军陷入了绝对的混乱,应该是遭遇了重大变故。

本着敌人既然已经被打崩,可以多抓点活口俘虏,赵云很果断地下令停止放箭,然后才亲自带着一群精锐骑兵沿着高坡冲杀下去。

见到有人不下跪投降的,赵云也不废话,直接照头就是一剑,或是长枪背刺捅死。

战场上实在是太混乱了,这种时候指望光靠喊话让敌人投降,肯定是做不到的。但是配合上冲杀的直观威逼,迫降效果就要好得多,也快得多。

赵云一番冲杀,除了沿途少数被刺杀的敌兵,其余左右两侧捡了命的敌兵遭此震慑,纷纷跪地投降,丢下武器,或抱头鼠窜。

赵云一路杀到张郃的旗阵边,那儿还有数百骑张郃最后的心腹卫兵,依然在乱战顽抗。

这些人毕竟是多年来被张郃以恩义钱粮喂饱的嫡系亲卫。汉末的时候,大将身边的私兵始终是最死硬的,哪怕局面再不利,也有为主将效死的,就好比烂船还有三斤钉呢。

只要张郃没断气,这些人就还有奔头,总要挣扎一下。

赵云随手挑落数人,径直杀到张郃面前二十步,这才勒马停住。

张郃已经被亲卫护着换了马,但浑身是血,根本无力拼杀。

赵云冷冷喊话,让他直接投降,可以饶他一命,也放过他身边的士兵:“张郃!你虽是当年官渡祸首,但我主是大度之人,你对不起的是袁公,我主也犯不着跟你一般见识。立刻放下兵器,回去疗伤,说不定还能撑过这口气。来人,绑了!”

赵云一挥手,身边就有部将带着几个亲卫,拿着绳索就要策马上前捆绑重伤的张郃。

然而,张郃却不愿意窝窝囊囊死去。

他很清楚自己已经受了致命伤,其中两支弩箭已经力贯铁甲、伤及脏腑,就差吊着最后一口气了。现在投降,抬回去止血包扎,最后也是一个死,还丢了轰轰烈烈的名头。

不过张郃也懒得浪费力气解释,就假装伤重不支伏在马鞍上,静静等着赵云派人来绑他。

眼看赵云派来的部将和亲卫,策马走到他身边不足十步、然后下马取绳,张郃忽然瞅准机会,用尽浑身余力猛然抽出佩剑挥砍,要临死拖两个垫背的。

“听说当年吕布在许都宫中挟持天子,伤重濒死还假装不支、骗得曹纯近前,临死反杀了一个!至今还有轰轰烈烈之名!可惜我张郃,今日却拖不得赵云垫背,只能拖几个无名之辈……”

这就是张郃喘息动手之前,心中闪过的最后念头。他回忆起了十二年前吕布的遭遇,倒也很想临死搏个勇名。

然而,就在张郃奋力抬起身体抽剑挥出时,一支羽箭精准地飞来,直插在他咽喉上。

张郃顿时瞪大了眼珠,浑身力气也很快被抽离,佩剑无力地自然垂落。剑刃虽然刮在了那个拿着绳索想绑他的敌军部将肩甲上,却没有足够的力量破甲,只是吓得对方一趔趄。

赵云拿着弓,就在张郃二十几步外冷冷盯着他呢,始终没有放松警惕。

赵云可不是曹纯那样的莽夫,他要谨慎得多,没那么容易让敌人捡漏。

那个差点被张郃反杀的部将,也是吓得愣了一会儿,然后才猛力抽刀剁了几下,把张郃首级剁了,这才松了口气,喘着粗气跌坐在地。

倒不是他要拿尸首出气,而是这一幕实在太吓人了,原本觉得对方已经将死之人没力气了,突然还来这么一下,要不是赵将军谨慎,自己说不定已经被临死之人拖了垫背。

在这种鬼门关走了一遭回来的人,当然会神经过敏,必须多砍几刀确保张郃彻底死了,免得再出现医学奇迹导致自己被反杀。

赵云等手下部将把张郃首级剁下来后,这才上前,用点钢枪挑了一下尸首,翻看了一下情况,这才默然点了点头:

“看来之前这两根射断肋骨的弩箭,已经造成致命伤了,他也是知道自己活不了,才想死得轰轰烈烈一点。也罢,不和死人计较了,他倒是想学吕布,拖回去葬了吧。”

赵云跟张郃对峙了多年,他内心倒也尊重对手。

他很清楚,张郃只是站队问题上不可能回头,因为袁谭已经在刘备这儿了。刨除这一点,单看军事上的努力程度,张郃已经尽力了。

既然对方确实战死了,那就给他个体面,对外宣扬就说他力战到了最后一息,别的没什么好说的。

赵云麾下的将士们很快照做了,而张郃留下的那些亲卫见了这一幕,也彻底泄了气,直接全部投降。

……

此后数日,赵云带着军队先后接收了东光县和修县,把渤海郡境内最后这两个被曹军占据的县城恢复过来。

也正是到了这一刻,整个渤海郡才算是正式被完全收复。周瑜这个“渤海太守”的差事,才算是能完全履行其职权。

时间也很快进入了农历二月中旬,随着河北大地上大范围的积雪差不多都消融了,往年这时候,冀州的数百万百姓,也该进入春耕季节了。

但是建安十七年的这个二月,河北平原注定是安生不了了,部分郡县被影响春耕、秋天可能会严重歉收,也是没办法的了。

因为战斗既然打响,就必须速战速决,尽量快速推进,不可能给百姓春耕让路。

刘备阵营的高层,最多也就是战前就做好心理准备,今年对河北地区免征税粮,让百姓争取能靠往年余粮拆借活下去,实在不行到时候再稍稍赈灾。

二月中旬,当战事再次变得激烈时,常山郡、中山郡、河间郡、渤海郡、乐陵郡、平原郡全境,都已经落入了刘备阵营手中。

冀州一共十二个郡,这六个基本上不会被影响春耕,春耕前就已经恢复了秩序,拿得非常稳。

魏郡、赵郡和广平郡,基本上也不会太受影响,因为那三个郡是邺城周边一圈的核心地带,今年上半年肯定可以稳稳捏在曹操手上。

那是夏侯惇本人直辖镇守的基本盘,夏侯惇肯定不会因为战局不利,就坐视自己的核心地盘荒废生产、影响到打持续战争的潜力。

还别说,正史上的夏侯惇,虽然战斗力实在拉胯,远不如演义里吹得那么神。

但不吹不黑,确实得承认他在搞地方建设,屯田养兵、恢复生产秩序等方面,都还挺有一手的。

以夏侯惇之能,今年春夏两季,他至少能稳住那三个郡的生产秩序。

不过,最麻烦的就在于清河郡、巨鹿郡和阳平郡了,这剩下的三个郡,刚好夹在刘备和曹操两大阵营争夺的缓冲区内,春耕季双方之间爆发的战斗,也基本上在这片地方上演。

可以预想,至少这三个郡,今年的生产会受到极大破坏,百姓遇到战乱都会逃亡,必然要耽误农时。

二月中旬,诸葛瑾指挥赵云进攻巨鹿郡,马超和周瑜进攻阳平郡,太史慈进攻清河郡。

刘备阵营的大军,兵分三路平推。

夏侯惇因为兵力不足,只能龟缩防守冀州的西南三郡,中间那些容易被穿插包围的平原地带,只能是任由诸葛瑾来去。

一方面,实在是因为张郃、高览的全军覆没,给曹军上下带来的冲击太大了。河北将士很多都闻风丧胆,觉得再打下去也守不住。

张郃死的时候,被赵云的部将应激把首级剁了,这颗首级自然也会充分利用,以石灰腌渍之后,传檄各地,动摇曹军守将、官员的决心。

加上之前高览的首级也被传示过不少地方,这哥俩的脑袋死后净用来干这些事儿了。

曹操任命的清河太守、巨鹿太守,全都没有顶住诸葛瑾的攻心压力,在被包围后,分别于一两个月内,没有等到救兵,就投降了。

诸葛瑾也充分给了他们时间,并不急着强攻,全靠穿插包围、围点打援,把一个个因为无援而绝望的城池拿下。

另一方面,夏侯惇显然也猜到了诸葛瑾会这么干——确切地说,是夏侯惇身边的荀攸,猜到了诸葛瑾肯定要这么干。

所以荀攸才劝夏侯惇,注意保存有生力量,有序撤退、节节抵抗,千万别在第一线死守到底、千万别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

夏侯惇一开始还不冷静,觉得这样太憋屈了。

而荀攸苦口婆心跟他分析:“前将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今丞相要保住河北、朝廷要保住河北,最后一丝希望就是你手上的兵马。

冀州中部三郡完全无险可守,也无咽喉要道可断。那些城池守或不守,根本不影响诸葛瑾进兵,也断不到诸葛瑾粮道。三郡每一座城池都可以被诸葛瑾绕过去、然后围而不打。

我军在那里重兵死守,只会导致被包围后各个击破。若是我用兵时,只要进攻一方有绝对占优的兵力,就可以围着不打,不断深入敌境,分隔各县,最后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郡守、县令因为不明形势虚实,动摇投降的。

我军还是确保把主力收缩回邺城周边这圈郡县,等诸葛瑾顿兵坚城之下,师老兵疲,我军再徐徐集结援军,或能有一线转机。”

荀攸这番话说得很丧气,比当年官渡之战的时候还丧气。但他也非常诚实,所以夏侯惇相信如果按照荀攸说的去做,肯定真能有一线转机。

虽然仅仅只是一线,那也比必输无疑好。

最终,夏侯惇就是听从了荀攸的劝,在守清河、巨鹿三郡时,尽量收缩着打,每座城池都是拖时间为主,避免有生力量被大规模成建制包围。

百姓能撤走也尽量后撤一些,以至于冀州中部三郡,很快又迎来了一波人口锐减。

曹军时间仓促,也不可能把大部分人迁走,可是稍微迁走当地两三成人,甚至更少一些,还是有可能做到的。

这个过程中,百姓无辜死伤也不少,比如要是预计迁走三成人,可能只有两成能走到目的地,还有一成不是路上死了就是逃散了。

但曹操阵营的高层也知道,未来的局面东部可能就无险可守,曹家的希望都在关西。能够往河洛、并州、关中重新充实一些人口,对于曹家的持续战争潜力就有帮助。

这一步,竟跟当年董卓的行径,有了那么一两分相似。

其实有一说一,当初董卓统治期间,虽然导致河洛彻底残破被废,但关中地区,其实是迎来了一波上升期的,一直到董卓被王允杀的时候,关中的人口和农业生产,都是超过桓灵时期的。

毕竟河洛地区近两百万人被迁走、好歹还有超过一百万活着到了关中,哪怕董卓治长安那两年里,稍微再折损二三十万,至少还有七八十万的大头结余。

只是后来李傕郭汜又残暴治理和内战了整整六年,这才把董卓给关中运去的新鲜血液彻底耗干了,还倒欠了很多。

这一次,曹家在关东逐步失守的过程中,如果还是往西迁民,只要别内部再出李傕郭汜这样的人,至少能确保迁过去的人力维持很多年,还能开枝散叶,只是过去的路上很苦,损耗很大。

对于夏侯惇这样的收缩企图,诸葛瑾很快就意识到了。

所以在夺取清河巨鹿三郡的时候,他也有尽量让赵云和马超把穿插包围圈撒得大一点,穿插切割得深入一点,尽量截断夏侯惇迁民的魔爪。

双方斗智斗勇,一个要抢人,一个要拦截,着实拉锯了几个月。

最终这一战从二月份打到五月份,直到盛夏麦收时节,战线才算是稍稍稳定下来。诸葛瑾终于以尽量小的代价,把清河、巨鹿三郡彻底吃下。

整个过程中,敌我双方都没付出多大伤亡,没有大规模成建制的有生力量歼灭。主要是在打运动战、圈地战,曹军则是尽量拖延时间。

随着夏季冬小麦收获节气到来,诸葛瑾知道再往前都是硬骨头了,都是邺城周边的曹军最核心领土,再没有穿插切割的操作空间。

诸葛瑾这才让部队重新放缓,再次休整调解,以备后续打硬仗。

夏侯惇也趁着这三个月,疯狂加固邺城、馆陶等地的城防。并且多征乡勇,还把迁移下来的清河、巨鹿三郡青壮百姓强征入伍,紧急操练,试图抵挡赵云马超太史慈的攻势,利用邺城存粮极多、不怕长期持久战消耗的优点,跟诸葛瑾做最后的死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