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舍弟诸葛亮 > 第735章 先杀厥机,再灭尉仇

舍弟诸葛亮 第735章 先杀厥机,再灭尉仇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3:59: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位于辽河与松花江之间的苇岭台地,或者说公主岭台地,东西宽度近二百里,南北长度更是足有三四百里。

在一片如此广袤的平坦高地上,想要围堵一支骑兵部队,确保分进合击、同时赶到战场,以汉朝的通讯条件,那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别说汉朝做不到了,就是到了拿破仑时代,也不可能确保做到。不然拿皇在滑铁卢战役的时候,就不会被敌人晃得偏师离场、主力孤军奋战了。

在东方,明末的萨尔浒之战,明军就吃了四路大军没有同时赶到战场的大亏,被奴儿哈赤打了个时间差各个击破。

历史上真正能稳定做到分进合击同时抵达的,至少要拖到米国南北战争,或是德国统一战争。老毛奇算是人类军事史上系统概括外线优势的第一人,他拿出了一套普遍有效的战术,确保了分进合击的同步率。

再往前,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也有,但极少,而且不稳定。

要靠运气和统帅个人的灵光一闪随机应变,不具有大规模复制的可能性。

今时今日,赵云遇到的反汉联军四路齐攻,跟平行时空后来奴儿哈赤遇到的情况,就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以赵云的骑兵战天赋,以及他提前做局赢得的充足情报,他当然能轻而易举,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所以,在明确敌情后,赵云只是简单召集了一场临时军议,然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跟部将和幕僚们商讨出了具体的战法安排。

“诸位,决战在即,今日我们群策群力,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说说应该先打谁后打谁,怎么个轻重缓急。”

赵云并不想直接搞一言堂,所以摆出随和的姿态主动求问。虽然他心中已经有点数了,但机会难得,还是要趁此培养一下团队,锻炼锻炼大家的思考过程。

此番北上,跟他一起来的幕僚和部将包括了田畴、辛毗、徐盛、管统、张著等等,并没有什么名将之才。

田畴是渔阳本地官员,熟悉夷务,被赵云带着随军。其余辛毗、管统都是袁谭的青州军那儿借调来的。徐盛则是周瑜借调来的,徐盛前几年也被周瑜委派平定三韩,很是跟东夷人打了几年交道。

周瑜和太史慈本人,分别需要负责冀州和青州的防务,不能轻动。所以此战他们大多派出些低级部将参与、支援赵云,顺便也是一种锻炼。

就跟同一年诸葛亮在南中对付蛮夷时,也没动用太多名将强兵,更多是给刘璋的旧部练练兵,经过战火洗礼能快速成熟起来。

如今的汉军对于四夷,军事科技和技战术水平都是碾压的。打这种仗最容易得到提高的,就是原先那些和平投过来的诸侯家的仆从军。益州的刘璋旧部是如此,青州的袁谭旧部也是如此。

众将也知道左将军这是给他们机会,所以思索的时候也都非常卖力,绞尽脑汁。

年轻的徐盛跟三韩的东夷人打了好几年交道,而今日之战遇到的敌人里,高句丽人是相对而言最接近三韩土著的。徐盛想了一会儿,便壮着胆子献策:

“禀左将军,末将以为,各路敌军当中,应以高句丽军战力最为孱弱。

而且公孙康、尉仇台居中,如果我们先中央突破的话,敌军首尾都能较快地赶来增援,我军能拖延到的时间差便不会很长,未必能趁这点工夫彻底击溃公孙康。

所以,必须在鲜卑厥机部和高句丽人之间,二选其一,作为首战击破的目标。既然如此,高句丽又最弱,何不柿子先挑软的捏。

只要以最快速度击溃敌军一部,就算其余各路敌军赶到,也必然士气低落,为之胆寒。我军正好返身接战,可获全胜!”

赵云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嘴上却没有表态,显然这个表情只是出于鼓励,而非真的打算执行。

他稍稍停顿了一下,见其他人并没有出面反驳徐盛,才语气温和地说:“想法很持重,也确实能确保胜率,值得嘉许。不过,文向之前应该很少统领骑兵大军作战吧。

如今我大汉铁骑,比之那些武备孱弱的夷狄,已经不知道强了多少。我们要追求的,不仅仅是打胜,而且要尽量赢得更多。”

(注:文向是徐盛的字)

赵云这样明示了之后,帐中其他幕僚和部将,也不得不思考得更谨慎、全面一点。

众人沉默了一小会儿,辛毗首先揣摩明白了赵云的真正意图,加上他也确实略知兵法,于是摆出一副突受启发、醍醐灌顶之状,由衷建议道:

“左将军的苦心,实在是高瞻远瞩!属下思之再三,才想明白其中道理。左将军想必是觉得,高句丽军不但孱弱,而且多为山民,军中步兵较多。

而公孙康、尉仇台本土作战,需要强征大量士卒入伍,也不可能全军骑兵。唯独鲜卑两部,既是远道而来,又是草原上的夷狄,全军都是骑兵。

一旦形势不利,鲜卑人是最容易见状不妙就逃跑的,到时候我军想追杀也难以追上。倒是扶余人和高句丽人,哪怕看到友军败了,他们想立刻跑也跑不掉,这才能被我大汉歼灭得更加彻底!”

辛毗这番见解,在“应当优先击敌两端,而不是击敌中央、避免首尾同时来援”这一点上,跟徐盛是一样的。

显然,他也被徐盛之前那番纯军事层面的解读说服了,所以把没问题的部分直接拿来用,只在政治层面的考量上稍稍做出微调。

既然赵云要的不仅是胜利,更是大胜,辛毗就顺着这个思路解说。反正“击其两端”这个大方向没错,那一共也就两个选项,一个被否了另一个肯定是对的。

辛毗只要琢磨怎么把这个道理说通就好。

这倒是有点类似于后世中学生做证明题,老师已经用排除法,把二选一的答案排除掉了一个错误选项,学生就想办法证明剩下那个选项是对的就行。

而辛毗这番推演,也确实让赵云觉得合理,连被反驳了的徐盛,冷静下来想了想之后,也觉得没问题。

赵云最后又看向田畴,希望熟悉夷务的田畴也发表点意见。

田畴也深知鲜卑人部队的机动性之可怕,顺着这个思路一琢磨,觉得果然应该先废掉厥机。

他便中肯地说:“首战迎击厥机,必能破之。不过素利这个伏子,也会第一时间暴露,后续便不能指望他在关键时刻才露头背刺敌人了,只能是跟我军一起,追击剩余两部敌人。这一点还需提前有所准备。”

赵云点点头,表示他早已有这个心理准备了。大伙儿又群策群力商量了一些细节,最终把计划完全敲定。

赵云最后在营中大犒了一次士卒,当晚杀了一批羊,让所有骑兵都饱饱吃了顿羊肉,然后好好休息一夜。

次日清晨四更就起来严兵整甲,又加餐了一顿昨晚剩下的羊汤和预制的冷面饼,然后启程北上迎击厥机。

羊汤是前一天大犒士卒后,继续放在锅里,小火余烬温了半夜的,四更天起来的时候还热着。面饼是提前做好的,已经死硬死硬,但掰开后在热汤里重新泡发泡涨,就不难啃了。

……

反汉联军原本也是算好了时辰的,约好当天午前一起赶到战场,夹击赵云。

此前厥机和素利还特地放慢过一次速度,因为他们派出的联络信使回报,说高句丽军行动迟缓,有可能比原计划更晚一些赶到——

如果没有高句丽人那次迟缓拖延的话,原本各军都能在今天清晨就赶到战场才对。“午前”这个新约定,已经是延后过一次的结果了。

不过,赵云主动往北机动了,反汉联军的计划也就彻底作废了,只能是随机应变。

早上辰时,厥机距离赵云还有三十多里时,他远远派出的前哨斥候,就发现了赵云全力迎头奔袭而来,赶紧飞马把这个消息传回给厥机和素利。

厥机听说后,顿时心中一惊,他作为辽西鲜卑的蛮王,当然也不是易与之辈,战场嗅觉和本能都挺强,哪怕没读过兵法,他也看出赵云这是想打个时间差各个击破了。

“赵云突然主动向北迎击,这是打算在公孙康、尉仇台和高句丽人赶到之前,就跟我们打一场,不如我们暂且退避,拖延时间?让公孙康和高句丽人能慢慢追上来?”

素利早就想吞了厥机,但他现在还不好发难,否则容易让自己也损失惨重,万一两败俱伤后赵云觉得自己没有利用价值了,坐收渔利,那就不好了。

所以素利想了想,也不好表现得太明显、怂恿厥机无脑莽。最终,他只是貌似中肯地说:

“我军确实没必要提前跟赵云单独决战,是该等友军全部赶到。但是高句丽军中多有步兵,我们和赵云都是骑兵,如果我们两军一个逃一个追,高句丽军和扶余军怕是会被越拉越远吧?

真要是到了那一步,我们逃久之后,如果最终还是被赵云追上,那就完全指望不上援军了。依我之见,略微退避是可以的,但不能一味往后方退避。

我们可以稍稍变向,向公孙康靠拢,而且还可以尝试撤退的时候拉扯赵云。如果赵云追得实在急迫,出现了首尾不能相顾,那我们也不能错失战机。”

素利这番话,深合兵法,厥机听后深以为然,便当即拍板,双方部族都如此调整。

厥机也知道,鲜卑骑兵多是轻骑,就算有甲胄,也多是皮甲,或者有些皮甲重点部位钉缀些铁片。但除了高级将领,鲜卑骑兵极少有全身鱼鳞铁甲的,更不可能有汉人那种胸甲。

所以鲜卑骑兵的机动性,肯定是比汉人的铁骑兵更强一些。

而赵云的军队里,正面硬战最恐怖的就是铁骑兵,一旦赵云被拉扯了,铁骑兵和轻骑兵出现脱节,

那他厥机也不是不能考虑抓住机会、先单杀赵云那支因为追得太快而落单的轻骑兵。

“好,我军也别后撤了,就直接原地向左转向行军,最快速度提前向扶余军靠拢!争取各军一起遇敌!另外,赵云的轻骑要是真敢孤军深入单追我们,我们就返身将其歼灭!先立一个下马威!”

厥机扬着马鞭,意气风发地下令。

旁边的素利也表示,这个决策实在是太英明了,他跟了。

鲜卑人便很快依令而动,就像是后世海军交战、抢占T字横头优势那般。三十里外的赵云,那是尖头直指鲜卑,直愣愣地冲来,鲜卑人却横掠过阵,只顾侧向机动。

骑兵的速度非常快,三十里的距离,不过半个时辰也就赶到了,就这还是缓缓驰马而行,要充分养息马力。

当两军相遇时,厥机很快惊喜地发现,自己追求的“赵云部重骑兵与轻骑兵脱节”的情况,居然都不需要自己去费力争取,就已经显现了。

赵云显然也是发现了鲜卑联军转向,开始向侧翼机动,所以赵云怕夜长梦多,让他的部队加速前进,争取尽快咬住、在厥机和扶余军会师之前咬住。

而这一切的代价,就是赵云的轻骑兵比重骑兵先赶到了战场。

眼看己方来不及会师了,但赵云也有落单,厥机作为鲜卑雄主的凶性也被彻底激发了出来。

泥人尚且有三分火性,何况他一个鲜卑蛮王?不气盛不冲动,那还叫蛮王么?

“将士们,随我冲杀赵云!赵云为了追击我们,竟敢以轻骑先行,他军中除了亲卫,都没几个铁甲骑兵,歼灭赵云正在此时!将士们随我杀啊!素利大人,我和你一左一右,夹击赵云!谁杀得赵云,谁便是三郡鲜卑共主!”

厥机很快拍板,并且亲自厉声大喝下达了命令,还反复叫嚣鼓舞己方士气,同时也顺便跟素利谈了下条件。

然后,厥机就雕弓一招,引着两万辽西鲜卑骑兵直接上了。

旁边的素利,似乎也在整顿队形,但他治军似乎不如厥机严谨,准备起来更加拖沓,好在差得也不算多。

随后,素利也终于带着一两万规模的渔阳鲜卑骑兵,开始了奔袭。

只不过,厥机很快就发现了情况不对。

因为素利的骑兵才刚刚提速,随后就喊出了乱七八糟没听过的口号,旗号也随之一乱,竟朝着友军冲来了。

“渔阳鲜卑已奉刘太尉为主!辅佐左将军杀贼!”

一两万人的渔阳鲜卑骑兵,居然直接在战阵之上,当场倒戈了。不过只是呐喊,声势浩大,实际上并没有多狠地直接冲杀。

但即便如此,一旁的辽西鲜卑军队,也被友军的突然倒戈,吓得阵脚散乱,一时慌作一团。

这倒也不是素利成心保存实力不肯卖命厮杀——因为这种时候,要控制部队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素利为了防止提前泄密,并没有在战前就跟己方基层士兵通气,所以下面的小兵是不知道自己今天最终实际上会打谁、谁才是真正的敌人。

只有军中的中高层将领,才有可能提前知道素利的计划、素利和赵云之间的幕后交易。

而且是越高层才能提前越久知道,中层那些执掌千户牧民的军官,最多也就出阵当天一早才得到消息。再往下,就真只有临战才知道了。

不过哪怕素利没有立刻对厥机的部队造成实质性猛攻,这也已经足够对战局形成决定性改变了。

毕竟,战场的形势,瞬间就从“近四万人的鲜卑骑兵,对战一万五千人的赵云轻骑”,变成了只有两万人的鲜卑骑兵,对战一万五赵云轻骑。

而且这两万鲜卑骑兵,还要随时分出精力提防旁边的友军往自己腰子上捅刀子,士气之低落、混乱,也足以致命。

“只杀厥机!降者不问!归顺朝廷者可得收编!”

赵云也是长枪一招,手绰骑弓,亲自带兵冲阵。

他此战并没有带多少胸甲铁骑,但他自己本人的甲胄还是绝对精良的,身边的亲卫,也有至少数百骑装备了精良的整片式锻钢胸甲,其余部位也都有链甲裙或是鳞甲裙护衬,武器也是最精良的。

这些护卫在行军时,都是跟赵云本人一样,每人配备了三马,还专门有一匹用来驮铠甲,临战前才穿到人身上,所以直到冲锋的时候,马力都非常充沛。

数百铁骑就如同一把切入黄油的滚热餐刀,狠狠扎进了厥机的中军。

厥机的右军被素利牵制,根本不能及时回援。中军单独面对赵云,很快被杀出一个血腥的裂口,而且还在不断往两侧猛然撕开。

精钢打造的马槊和长戟在轻骑群中翻飞,掀起阵阵腥风血雨、残肢断臂,无数的鲜卑骑兵被直接从马背上捅落。

没有双侧金属马镫和高桥马鞍的鲜卑骑兵,根本没有和汉军对冲的实力,只要被近战撵上,就是人仰马翻的下场。

而鲜卑人的马刀,对于赵云的亲卫队根本毫无威胁。

骑枪倒是有点威胁,可鲜卑骑兵在马背上的稳定度根本不是汉军重骑可比的。

战场上每每可以看到鲜卑骑兵的骑枪、明明捅到了汉军骑兵的一体式锻钢胸甲上。冲击的巨力也确实把钢甲的穹状弧度撞瘪、捅得胸甲后方的骑士内伤呕血坠马。

但因为双方的质量和惯性本就有相当差距,而汉军骑兵又有双侧金属马镫和高桥马鞍固定身位,所以哪怕被捅到了,反冲力也非常大,往往把鲜卑骑兵也反冲带下马背,滚落在地。

而如果是汉军骑兵的长兵器捅到鲜卑骑兵,那汉军骑兵是绝对不会被反作用力反噬到坠马的,往往杀敌之后依然一副轻松写意继续冲锋的姿态。

这是兵器技术代差带来的绝对碾压。要怪也只能怪辽西鲜卑人掉线太久了,太多年没跟汉军交战,都不知道汉军骑兵的战斗力到底提升到了什么程度。

连并州、代郡那边,曹休和曹彰都能碾压轲比能、步度根等辈。

何况是辽东这边的赵云呢?曹休能和赵云比么?厥机能和轲比能比么?都不能比,而且厥机还被临阵背刺了。

辽西鲜卑的骑兵,很快就被赵云的疯狂冲杀撕扯,以及贴脸掠阵骑射,杀得四散崩溃。

厥机本人带着亲卫左支右绌,试图突围,却被赵云死死咬住,最终也不免被射杀于乱军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