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舍弟诸葛亮 > 第677章 旱地行舟,断敌后援

舍弟诸葛亮 第677章 旱地行舟,断敌后援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3:59: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关羽和张飞总结了初次全面强攻未果的教训,继续秣马厉兵、查漏补缺,为慢慢收紧曹仁的绞索而努力着。

此后十几日,樊城这处攻坚战场,双方的对抗烈度也稍稍下降了些。

关羽没有再浪费人命进行蚁附,只是一边打造器械,一边填护城河、制造更多进攻路线。一边勾引曹仁的投石机和床子弩出手,然后用己方性能优良得多的投石机反制。

双方不停地进行着技术兵器的消耗对抗,战场的节奏也渐渐跟八年前的官渡之战相似起来。

当初曹袁之间也是这样凭着高台、投石机、地道、围营长堑,反反复复见招拆招对抗了好几个月。

关羽和张飞想不到决定性的破局招数,这也是无可奈何的。

时间很快来到十月下旬。

关羽进攻受挫的消息,也渐渐传回后方的宜城。樊城攻坚的主要痛点和难点,也渐渐被梳理得越来越清晰,送到了诸葛瑾手上。

虽说没抱多大期望,但关羽还是本着有枣没枣打一杆的心态,试试看万一司徒能再想到妙策呢。

刘备和诸葛瑾,都看到关羽张飞送回的战报。

摸清前线将士的难处后,刘备也非常热切地请诸葛瑾再想想办法。

“曹仁的投石机和强弩,始终能得到源源不绝的补给,他背后可是曹贼拿整个许都的军资在支撑。云长益德跟他拼消耗,也不是很赚——子瑜可有妙策,阻断曹军对曹仁的增援?”

这场仗,已经从夏天打到了冬天。

诸葛瑾也已经丢下了折扇,改为抱上了银霜兽炭的手炉取暖。

他摩挲着温热的青铜,脑中过了一遍历朝历代古今中外对付航道封锁的战法,渐渐就自然而然想到了1453年奥斯曼人对付君士坦丁堡的伎俩。

历史上,拜占庭人在最后一战时,可不就是用铁索和暗桩暗礁,封锁了金角湾的航道。

让热那亚人能源源不断给君士坦丁堡城运进来军需补给和援兵,但奥斯曼人的战舰却没法进来拦截。

最后,奥斯曼人选择了旱地行舟,在陆上修了一道竹子滑竿轨道,然后人力生拉硬拽把四百条战舰拖进了金角湾,偷袭了防守方的热那亚舰队,最后把君士坦丁堡的所有补给路线完全切断。

如今,曹仁堵住了汉水和白河的河口,樊城又刚好扎在河口咽喉之处。

难道,刘备军也要在白河沿岸修一道至少几里路长的竹竿滑轨,然后把一部分船陆路运进去?会不会太靡费人力了?

诸葛瑾原先觉得这样太浪费,如果可以快速解决樊城,最好还是别用这种旷日持久的大工程,太劳民伤财了。

但是现在看来,关羽和张飞围困樊城已经一个半月了,从全面强攻开始算起,也有二十天了。

再加上,樊城之战还关系到于禁那边是否依约投降,关系到刘备阵营能否快速打脸曹操、把曹操自封魏公积攒起来的威望快速打掉。

这么多重收益迭加在一起,让诸葛瑾也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些代价是否值得了。

诸葛瑾心中暗忖:“要不……还是试试?说不定成本也没想象的那么高,历史上奥斯曼人运的是大型海船战舰,当然劳民伤财。但我现在只要运些艨艟走舸,难度不大,说不定也不用太高规格的滑竿轨道,稍微铺几根竹竿,就能把船拉过去了……

实在不行,本该先考虑在樊城上游,组织人手就地造船的。不过哪怕是走舸,要想造出来至少也要个把月,除非是直接造木筏,倒是可以在数日内完成。

不过曹仁也非常狡诈,战前已经把樊城和新野之间、沿着白河的大树基本上砍光了,根本没留给我军。我们要是从更远的地方砍树运过来造船,至少要把大树拖运好几十里,这个工作量还不如拖运现成造好的小船了。

而且造船耗时一久,蔡瑁的水军肯定会发现,他们沿白河日常搜索,一旦发现异常,就能将我军的造船企图扑灭在萌芽。如今也拖到冬天了,再指望筑堤拦水、水攻削弱蔡瑁的水军,也一样很难实现,冬天枯水期蓄水太慢了……”

诸葛瑾心算估计着工程量,同时也比照排查着其他备选项,最后发现没有更好的选择,“旱地行舟”这个念头也就越来越炽烈了。

历史上,刘备军在南阳郡跟曹操相抗那些年,倒也打出过“博望烧屯、白河用水”的经典战例。但那个“白河用水”,是在赤壁之战前夕,是在初秋,季节天气条件允许水攻。

如今这个情况,水攻的窗口期,已经在之前关羽水淹鱼梁洲时用掉了。最适合水攻的时节已经过去,自然不能再胶柱鼓瑟。

所以,确实是没有其他选项了。

梳理完一切,诸葛瑾也不想再一味求稳耗着了,刘备阵营如今也有这个家底,稍稍搏一把。大不了真劳民伤财了,拿下樊城、宛城后再暂缓一下攻势,继续积蓄实力——

当然,如果在南阳进一步削弱曹贼主力后,有机会再威胁一下许都的话,那诸葛瑾也绝对会劝刘备再竭尽全力搏一把的,争取拿下许都后再喘息。

不过这一切都还想得太远了,反正这次北伐想直接干掉曹操,那是不现实的,只能说是决定性地扭转曹刘之间的实力对比。

就算打得好,按诸葛瑾估计,下限是打掉曹操的威名、夺取整个南阳郡,拿下樊城、新野、宛城。

上限么,就是如历史上关羽差点做到的那样,逼得曹操迁都。

为了这些看上去很美好的远景,搏大一点就大一点吧。

刘备见诸葛瑾始终一言不发,沉吟了那么久,刘备也不催他。

刘备知道,子瑜肯定是在做一个很大的决定,涉及到的资源非常多,所以才会如此犹豫权衡。

也不知过了多久,诸葛瑾终于有了觉悟。

他放下捂手的铜炉,让近侍取来地图,然后比划了几下,又闭目回忆着白河口南岸的地形,最终说道:

“我倒是有一个法子,看似有些异想天开。但也正因为异想天开,曹仁或许不会提防。只是会靡费很多人力钱粮。”

刘备一听就来了精神,连忙鼓励:“子瑜但说无妨!只要能击破曹仁,人力、钱粮都是可以筹措的。”

诸葛瑾便用扇骨一指地图,在白河口南岸、绕开河口山嘴,划了一条线,然后解说道:

“白河与汉水河口处的地形,也都很熟了,绕开这处山嘴,其余都是泥沙冲积而成的平缓之地。我军或许能多伐粗竹,形成滑道,然后把走舸等小船从陆路运过去,绕过樊城,在樊城上游重新放下河。

另外,我军之前占据了湖阳县,湖阳县地处白河支流唐河的支流上,敌军虽然在湖阳失守前就收走了全部船只,但只要城中还有房屋未拆,我军便可就地取材,把梁柱扎为木筏、上运石料,顺流而下。

然后只要我军能暂时控制住白河河面,就可以在唐白河口也模仿曹仁自沉战船堵塞航道的办法,把新野和樊城之间的水路堵了。到时候无非就是我们用不了,敌人也用不了,等战事结束,再重新疏通便是。

而且一旦我军能堵塞河道,那么两端堵口之间的那段水路,反而有可能被我军所用。大不了多两次车船装卸的手脚,多费些辅兵民夫人力,如此一来,后续哪怕直接进攻新野,粮道也能畅通不少。”

诸葛瑾高屋建瓴地把他的设想和盘托出。

刘备全程基本上没能提出任何质疑,虽然诸葛瑾后续说了很多细节,也确实很有道理,但刘备根本没听进去——

因为诸葛瑾这番话,光是开头部分,就足够刘备花很久时间去消化了。“旱地行舟”这个概念,就足以让刘备烧脑懵逼,他哪里还顾得上后面的细账。

想了半晌,刘备才能老生常谈地拿出些传统法子,请诸葛瑾也考虑考虑:“这……靡费钱粮人力倒是好说,但此法自古闻所未闻,会不会太草率了?既然想要破坏和截断航道,用其他法子可行么?

贤弟不是向来擅长水攻,之前还刚刚帮云长策划了水淹鱼梁洲。能不能再试试堆筑围堰蓄水、或者在河道浅滩之处多设暗礁?”

对于刘备这些下意识就能想到的传统做法,诸葛瑾刚才脑中就已经全盘推演过了,也觉得确实不行。

所以此刻,他自然能应声对答如流,一一跟刘备解释。

为什么不能完全指望水攻?因为季节天气不对。

为什么不能从零开始现造船?因为时间太长会被蔡瑁发现从而破坏。

自古以来,北方政权南下,为什么非得走白河转汉水打襄阳?或是走淝水转濡须水打合肥?

不就是因为、北岸的军队没法到了长江边上再现造船嘛,所以不得不在长江的北岸支流里把船造好了,再开进长江。

因为任何长期造船、施工的项目,在萌芽阶段都是很脆弱的。如果你还没有大成,就被敌人发现了,敌人集中优势兵力过来破坏,你指望刚刚造了一丁点的战船抵抗,那是绝对会被干掉的。

哪怕南北调个头,南方诸侯北伐,指望到一个新的水系里现场造船,那也是不现实的。

哪怕有周瑜、陆议这样的水战名将,如果指望现造,而对面的蔡瑁以已经成型的水军压过来,照样可以把周瑜、陆议压死。

在绝对的兵力差距面前,再名将也没用,这是自然规律。

刘备也算是知兵的,所以刚才那些问题他只是一时没想明白,才会有此一问。诸葛瑾稍一解释,他就理解了,也就没再纠结:

“那一切就按先生之意去办即可,要多少钱粮人力,尽管调度。”

不过,刘备刚才那番探讨,也不是完全没价值。真理越辩越明,刚才诸葛瑾也略受了一些启发,便随机应变又想到两个补充变招:

“主公方才所言,虽不能直接应用,但也略有启发,或许能用来改进我刚才的部署。比如,虽然时近寒冬,白河水枯,无法实施水攻。

但我们也可以假装摆出要筑坝拦河、蓄水淹敌的姿态,以麻痹曹仁、蔡瑁,让他们以为我们要水攻,但其实我们的施工目的是旱地行舟、转移战船。

毕竟旱地行舟的施工,也会闹出不少动静,也可能被敌军察觉从而提防。我们找一个不值得提防的昏招作为表象,任由敌军刺探,真实目的却隐藏其下,更容易随机应变。比如还能再如此这般掩饰……”

诸葛瑾思路大开,又随便说了几个不疼不痒的小阴招,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总之就是想方设法尽量骗。

刘备都听得一愣一愣的,自忖就算是听了用计人的解说,自己都糊涂了好一会儿,才听明白子瑜真正要做的是什么。

若是敌人,还不得云里雾里?

刘备大喜,连忙表态诸葛瑾尽管施为,怎么骗都行。

……

跟刘备取得了共识后,诸葛瑾很快开始准备实施自己的方略。

当然,他也得跟前线的关羽再最后沟通一下,毕竟有很多人力和资源的调用,需要关羽的配合。

至于张飞,暂时就没必要知道那么多了。

关羽也正为强攻樊城不力的事儿焦躁呢,听了诸葛瑾的全盘计划后,立刻给予了全力配合,让关平和田豫带兵负责施工。

短短十几日内,刘备军就双管齐下,一边在围城营地外勘测择地修滑道,准备搬运小型战船。一边在樊城上游寻找港汊水文合适的地方,假装堆筑围堰,似乎是打算蓄水。

另外,还在围堰附近增设石头暗礁,阻截航道。

不过,这些伎俩,很快就被樊城内的曹军发现了,瞒不了多久。

因为曹仁最多每隔十天八天,频繁的话可能也就三五天,就要从后方调运过来一些援兵和物资。

只要曹军的水军和运输队经过,肯定会发现刘备军的施工企图的。

哪怕水军没有经过,曹军从后方新野等地派来的骑兵斥候,也会沿着白河河道搜索敌情,确保樊城方向无恙。

别看前线围城战打得激烈,其实曹刘双方这阵子的斥候战也一直没停过。关羽张飞也会分出骑兵搜索拦截,搜杀后方新野等地来试探侦查的曹军骑兵。

过去的一个多月里,双方的骑兵斥候战始终各有死伤,拼得非常卖力。双方这才能维持住一个微妙的情报平衡,彼此都能大约知道敌人在干什么。

所以,到了十月下旬的一天,关羽部的诸多小动作,还是被曹仁基本侦知了,为此,曹仁也付出了百余斥候骑兵和十几条小船的代价。

曹仁发现不对劲后,立刻召见了贾诩和蔡瑁,一起前往重病的郭嘉休养之处商议对策。

人一到齐,曹仁开门见山,把形势之严峻挑明了:

“关羽强攻樊城未果,又不能突破我军对白河口的暗礁封堵,近日竟在樊城上游、也就是樊城和新野之间,择了两处水流浅缓之地,往河中投放大石为礁。

只是关羽缺乏战船,没法自沉大船直接封锁航道,只能靠石头堆,这才进展缓慢。此外,还听说他还在设置暗礁之处上游,另寻港汊支脉围堵分水——诸位以为,关羽究竟有何图谋?又当如何破解?”

曹仁问完,就看向贾诩和郭嘉。

贾诩率先抢答了那个相对容易回答的问题:“所幸关羽以礁石断行,进展缓慢。将军可速令蔡将军以水军出击,破坏关羽的施工,令其半途而废。

这种深入敌后断航的企图,自古兵法也不是没见过,对于阻断有水路后援的坚城,确实有一定用处。但坏就坏在施工缓慢,只要趁其未成便半途破坏即可,还能白白消耗围城方的兵力。”

蔡瑁原本只是在一旁看戏的,没想到贾诩居然把麻烦引到他头上了,蔡瑁也是郁闷不已,心说当初还是咱设法帮你贾老贼从襄阳捞出来的呢,你这厮怎么不知恩图报?

要知道,一个多月前,蔡瑁逃来樊城时的借口,那就是“护送贾诩北归”,他蔡瑁自己以及其家眷,那反而都是顺带的。

蔡瑁还以为,经过那次狼狈为奸的逃命合作,贾诩能给他点面子呢。

谁知遇到要打水战的场合,还是先把他推了出来。而且还是这种蔡瑁自己看来“暂时可打可不打”,需求并不迫切的战斗。

不过,蔡瑁也没办法拒绝,这可是正儿八经的作战任务,说不出口呐。

曹仁很快看向他,希望他主动表态。

蔡瑁知道躲不过,便垂头丧气应承:“末将愿领水军出战,反击关羽。不过……既然关羽还在设置暗礁之处上游,另筑围堰拦水,是不是还要提防关羽水攻?

若是我军战船出击后,关羽突然毁堰放水,我军战船都在下游,很容易被冲得自相翻撞,不可不察啊!”

蔡瑁还是有点水军常识的,也熟悉周边的地理环境。他知道如果上游放水,下游的战船很容易被冲毁。

尤其白河河道不算很宽,没什么地方腾挪,哪怕船本身不被浪打翻,但如果彼此相撞,出现混乱,损失也绝对不会小。

曹仁不懂水战,听了蔡瑁诉苦的这些困难,他一时也不知如何抉择,只好再看向贾诩和郭嘉。

贾诩刚才已经抢答简单题,也稍稍卖了蔡瑁一把,一示自己跟蔡瑁并无私交、并无私下利益输送。

所以此刻曹仁再问,贾诩就已经眼观鼻鼻观心,但同时眉头紧锁假装在深思熟虑认真对待。

“方才子孝将军刚刚问策,我便推蔡瑁出战,想必也不会有人怀疑我之前为了撤回汉北、跟蔡瑁勾结了吧。既已点到即止,倒也没必要再为难蔡瑁了。以奉孝之智,他肯定也能想出对策和反驳的。”贾诩心中如是暗忖,明面上并不表露。

场面很是沉默了一会儿,因为贾诩没发表评价,最后还是重病重脑子转得慢的郭嘉,勉为其难为双方开解:

“蔡将军所虑,虽然有些道理,也确实谨慎,但难免如惊弓之鸟。依我看,关羽或许正是水计用多了,尤其之前鱼梁洲刚刚水淹过我军,所以他狂妄自大,想再依葫芦画瓢一次。

却不知,时移则势异,如今已是入冬,不比此前秋雨霖漓。他就算蓄水,能蓄多少?还能再用一次水淹之计不成?

依我看,他很有可能只是为了引水另蓄,降低白河主流的水量、水位、好让他的暗礁断航之策更容易实施。毕竟白河水位下降,他需要堆填的暗礁深度也就更浅了,填下去的大石、铁锥也更不容易被水流冲走。”

蔡瑁其实也隐约知道这些道理,但他就是不想冒险出战,所以刚才才说了那么多理由。

现在被郭嘉戳穿,说他是在瞎担心,蔡瑁也无可奈何,只能最后病笃乱投医地随便补充几问:“那如果关羽真是打算筑堰蓄水、事实水攻呢?”

郭嘉对此倒是很有把握:“冬季水量不够,他就算强行水攻,威力也不足为惧,而且他若是真那么做了,我军也可以另用他法,将计就计破之……让他反受其害!”

郭嘉这句话,绝对不是吹牛,他是真有这个能力反破这种强行硬上的税计——只可惜,关羽本来就没打算用水计,那只是演的表面企图罢了。

但郭嘉身在病榻,无法亲自上前线观察,了解敌情细节,一切全靠躺在床上听汇报,他做出这样的判断,也不能怪他。

再聪明,也要靠实践和观察的支持,才能做出精准正确的判断。

郭嘉当下便侃侃而谈、娓娓道来,把他的破解之法,大致说了一遍。

总之就是把蔡瑁的担心怯战全部堵死,同时也真心为蔡瑁支了一些招。

蔡瑁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出战了。

而一直装作智谋不如郭嘉、反应迟钝的贾诩,在见大局已定后,又装作才刚刚想通的样子,帮着查漏补缺道:

“郭军师方才所言,甚为有理,我也获益匪浅。不过蔡将军顾虑的敌军在交战时放水冲船、扰乱我军船阵的可能性,也不得不防。

愚以为,此番我军破坏了关羽的拦河工地后,或许能略微调整一下水军部署,比如,把一部分水军北移到白河与淯水交汇的新野县驻扎,以后从上游威胁关羽的施工营地。

如此,哪怕关羽下次不死心,再来堆筑暗礁、围堰,蓄水降低白河水量,阻断通航,我们就从上游新野出击,将其破坏。就算关羽到时候放水,因为新野的水军占上游之利,关羽也淹不到我们,反而会淹死他自己。”

曹仁、郭嘉、蔡瑁一听这个补充意见,顿时眼前一亮,三方都觉得贾诩说得实在太对了。

要防止被水攻淹没冲击,最好的办法不就是绕到上游去吗?自古哪有从下游淹上游的道理?

而且,因为贾诩是憋到最后,才不经意说的,所以也没人怀疑他这是又想不立危墙之下了。

也不知这老毒物的嗅觉为什么这么灵敏,但他总觉得,眼下继续跟着曹仁困守樊城,似乎已经不如退守新野、帮樊城维持后路来得更安全了。

贾诩什么实质性的变故都没看出来,也没证据,但他就是有这种不让自己处于险境的嗅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