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瑾安抚了关羽的部曲,确保他们“人人有仗打,人人有功立”后,
那些急求进步的猛将们,也就不再焦躁,能平下心来静静等待。
大家放宽了心态,这场接风宴最终也就人人尽兴。
连素来不爱饮酒的高顺,都颇受激励喝了好几盏。至于关羽和其他将领,那就更是酩酊大醉,被扶回去好好歇息。
此后三日,关羽带来的援军,陆续集结休整,适应襄阳附近的气候水土。
刘备也给这些新来的援军,都拨足了粮秣鱼肉,确保士兵们顿顿吃饱,在战前把士气和状态都磨合到最好。
为了供给军队尽量新鲜的肉食来源,刘备军的快船在汉水里往来拖网游弋,尽情捕捞,把水军的轻快小船都尽量利用上了。
每日汉水河面上都是千舟拖网,百舸争流。拖回一石石的新鲜肥鱼,配上军中储备的咸菜一起炖成汤羹,给士卒加餐。
这种场景,被对面蔡瑁派出的哨船侦知,闹得蔡瑁也是心惊肉跳,总觉得刘备的水军莫非要有什么大动作了。
蔡瑁不敢自专,当然要把情况上报。曹仁听说之后,倒是非常稳健,对此并不以为意。
“区区水军战船调动,有什么好担心的?襄、樊各城互为犄角,且汉水在襄、樊一带水道狭窄。
只要陆上险要都握于我军之手,就算刘备的水军比你稍强一些,也翻不起浪来!”
曹仁如是给蔡瑁鼓劲,让他别自己吓自己。
蔡瑁无奈,也就只能继续观望。
……
不过,短短三四天之后,随着刘备的水军持续频繁调动,曹军的哨探斥候也不断传回新的情况。
曹仁和于禁、贾诩也终于多疑了起来。
七月十二这天傍晚,曹仁便忍不住召集于禁、贾诩问策。
其中于禁是特地从城南的岘山大营赶回来的。
另外,作为荆州降将首领的蔡瑁,也难得被曹仁邀请,一并参加了军议。
人到齐之后,曹仁也不客套,直接拿出几封细作带回的情报,询问贾诩:
“听说关羽的援军,已到了四五日。之前我们都估计,关羽抵达之后,刘备肯定会安心固守,因为时间站在他们那边。
朝廷投入到荆州战场的总兵力,虽比刘备仍有相当优势。但刘备还有益州的援军没能来得及赶到。
再给刘备拖一个月,等益州兵也到了,到时候他的战力会更强,也更有可能发动反攻。
但现在看来,刘备似乎并不打算等益州兵抵达,光是一个关羽赶到,他就急于反攻——这又是为何?其中莫非有诈?”
面对主帅的疑问,于禁没敢立刻回答,他也不擅长揣测这种事情。
贾诩则是接过己方细作刺探得的情报,反复验看,试图从中找出些蛛丝马迹。看完之后,他才持重地说:
“按派往宜城的细作所探得情报,关羽抵达后这几日,似乎颇为其麾下部将不平。认为刘备这几年都不许关东诸将主动进攻,难以建功立业。
如今好不容易大战在即,前有刘琦降将黄忠机缘抢功,后有张飞的益州兵赶来分功,关羽想恳请单独出战,为手下人争功,倒也说得过去……”
曹仁跟关羽以及那些当年吕布麾下的降将,都是挺熟的,闻言不由回忆起来,试图想明白这事儿到底有几分可信度。
毕竟当年曹操跟吕布也是打死打活了好几年,曹仁作为曹营第一本家名将,跟吕布、张辽、高顺都交手过好几次。
回忆了半天,曹仁还是有点不敢相信:“关羽和高顺,有那么熟的交情么?高顺不过吕布麾下降将。
要说关羽是为了他自己争功求战,我倒相信他做得出来。但为高顺出头,未免有些太多管闲事、仗义出头了。”
见主帅质疑,贾诩一时不知如何反驳,也就沉默不语。
倒是刚才没想到该怎么说的于禁,刚刚被贾诩启发了,似乎打开了些思路。
此刻见贾诩词穷,于禁灵光一闪,冷不丁分析道:
“将军,末将以为,此事倒也不奇怪。试想关羽已经身居高位,他被刘备表为卫将军,还有什么可升的?便是刘备自己,也不过是车骑将军,与关羽只在一线之间。
所以,以关羽的傲气,就算他要争功,也不该为自己争,就是为手下人争的。
退一步讲,就算高顺曾是吕布降将,那又如何?张辽也是吕布降将,但张辽和关羽的交情,将军也该有所耳闻。说不定高顺沉默寡言,但这几年对关羽勤勤恳恳,令行禁止,关羽就欣赏他了呢。
而且……还有一点,不是我恶意揣测关羽,但人孰无私心?按细作回报,此番关羽来援,带了不少部将,其中就包括长子关平。
听说那关平原本没什么大功,最近四年跟着关羽又无仗可打,如今终于有大战的机缘,关羽必然想提携亲儿子。
但他这人又拉不下面子,不好意思为儿子捞立功战机捞得太明显,那当然要再扯一个非亲非故的部下,好好提携一下。再把提携关平的事儿,顺势夹带其中……”
于禁一番人情世故的话,也算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但没想到,这番话的效果,却是比预想的更好,也比贾诩刚才那番实事求是的分析更令人信服。
曹仁似乎一下子就想通了关羽的行为逻辑、内心动机。
对啊!他自己升官升够了,不用嫉妒黄忠了,但他还想给自己亲儿子铺路啊!
哪怕是天下名将,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也成才?
曹仁自问,他要是有机会提携儿子曹泰立功受封,那他肯定也会殚精竭虑做局的啊。
而且,原本的历史上,曹仁晚年就是这么做的——曹仁晚年,也就是曹丕篡汉之初,魏军从合肥进攻孙权的濡须。
当时孙权派来守卫濡须口的大将,乃是朱桓。曹仁原本已是一世英名,但是在那一战中,他轻敌冒进,不听蒋济的劝说,其实说白了就是想给儿子曹泰铺路、帮曹泰立功,把最出彩的攻坚任务交给儿子负责。
最后曹仁败于朱桓之手,羞愧得大病一场,回去就病死了。
所以,凭曹仁这种想给儿子铺路的性格,一听说关羽也有这个性格弱点,他立刻就相信了。
哪里还会去想“关羽为高顺争取立功机会,其实是为了掩饰他想给关平立功机会”这种说辞,究竟是真相,还是敌军故意散播的流言?是不是敌人故意诱导他这么想的?
诸葛瑾七真三假的烟雾弹,很快把曹仁、于禁都迷糊得云里雾里,哪怕是贾诩,也未必能看出破绽。
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谁让诸葛瑾太了解曹仁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
不过,让曹仁相信,关羽和黄忠确实生出了不睦,确实想争功冒进,这也只是诸葛瑾计划的第一步而已。
就算信了,暂时也不会表现出什么不良影响。
眼下,曹仁就已经信了这一点,但他还没想好,具体如何利用刘备军内部的争功冒进心态。
为此,他不得不再请教贾诩:“文和,你倒是说说,既然刘备军内部争功冒进,各为己利,我军又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可以利用么?”
贾诩不由皱了皱眉头,仔细想了一会儿,才审慎地说:“这些如今也只是风闻罢了,暂时没什么可利用的。主要还是得等关羽、黄忠先有举动,我们才好见招拆招。
依我之见,就算敌军抢着发动新的攻势,我军也不能处处严防死守,宁可逐次抵抗,疲敌耗敌,纵敌深入,再择机集中兵力,削弱其一部。
刘备的兵力,如今已不比我军弱太多了,如果他们拧成一股绳北上,是绝对不能与之一战的,只能继续坚守。
但如若关羽和黄忠确实互相不服、不能配合,选择分兵而进。则我军可以集结主力,待敌军有破绽可抓时,选择性击破其中一部。
对于另一部敌军,则是以少量兵力,坚壁清野拖住即可。如此方可徐徐削弱刘备,重新拉开两军的兵力,寻求最终的翻盘。
而且,如今丞相正在筹划册封魏公之事,这也已经到紧要关头了。听说陛下让钟元常起草的第一封册封魏公的诏书,已经被丞相谦辞。
想必半个月之内,这些流程就能走完。到时候,丞相要受封魏公,必然要亲自回一趟许都。这时候,我们可不能冒进。”
贾诩帮着曹仁梳理了一遍事情的时间点,曹仁也深以为然,听得频频点头。
如前所述,刘备和关羽会师的时候,曹操正在运作“趁着灭刘表的军功正在巅峰期,赶紧升为公爵”的事儿呢。
这也是大事,必然会导致曹操阵营把更多精力放在后方、内部。对应的,前线必须稍稍收敛一点。
曹仁想明白前因后果,终于定下最终方略:
“那就先看看关羽、黄忠究竟会如何冒进吧,第一阶段,我们就静观其变,节节抵抗,以收缩保存战力为要。等敌军露出破绽,果有机会,再集中兵力寻求反击!”
曹仁已经决定了,只要关羽或者黄忠,第一阶段选择的攻击目标不是太致命,自己就不去强行救了。
不自量力硬救,只会白白消耗曹军的兵力。之前于禁、徐晃两次败仗,已经丢掉了四万军队,朝廷经不起冒险了。
适当放弃不太重要的外围阵地,收缩防线消耗敌人有生力量,也不失为一条权宜妙计。
……
曹仁和贾诩,渐渐接受了诸葛瑾散播的流言,也相信了关羽派系和刘琦、黄忠的派系存在争功冒进的趋势。
只可惜,对面的刘备和诸葛瑾,并不能第一时间感受到敌人的中招。
随着关羽部做好了出击的准备,临战前夜,刘备找诸葛瑾私下喝酒宵夜的时候,还在闲聊担心这个问题。
“子瑜,你觉得这几天放出的风声,真起到效果了么?”
说这话的时候,刘备跟诸葛瑾同榻对坐,榻中间放着一张小几,摆着几道烤肉烤鱼,一大壶酒。刘备还亲自拿着酒壶,给诸葛瑾斟酒。斟完之后,刘备还忍不住赞叹一声,
“亏你怎么想到的,为了烘托云长贪功求战之心,居然还暗示平儿立功心切,向父亲请战,闹出这些风波。”
毫无疑问,把关平也拉进“关羽贪功冒进”这个局里,正是诸葛瑾的神来之笔。
那天接风宴上,诸葛瑾仓促应付关羽时,还没想那么细。
但是以他的智商,回头冷静下来后,夜里复盘思索了一番,很快就把白天的思路更完善了一下,有了这一招神来之笔。
面对主公的赞叹,诸葛瑾总不能说“谁让我看过史书,我知道历史上曹仁最后的一世英名,就是为了捧儿子才葬送的。所以我觉得,把云长也塑造成一个为了捧儿子不惜代价的形象,才最容易让曹仁相信”。
所以,诸葛瑾只能是笑而不语,表示山人自有妙计,主公只管看着便是。
“此计能不能成,过几天便见分晓了。我相信,第一阵的时候,曹仁不会坚决抵抗的,仲达又擅长攻坚,鹿门山必然可以轻取。
不过,等到仲达赢了第一阵,云长派坦之为主将,进攻鱼梁洲时,曹仁必然会觉得坦之是我军的软肋,从而坚决反击。到时候,便是我军破敌的良机。”
刘备抿了一口烧酒,悠然神往地叹息:“那孤就拭目以待了,相信这次一切依然能如子瑜所料,也不知后世史书,会如何记载如此神算、算必有中。”
……
次日一早,关羽的部众做好了全部出击前的准备。将士们整顿齐备,便在高顺的带领下,登船出击。
关羽亲自在宜城码头,给先锋高顺践行。
这次,他带来的五万多援军,先拨了三万人给高顺,让高顺带着攻取鹿门山。
鹿门山的曹军并不是非常多,曹军嫡系部队不足万人,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蔡瑁麾下降军。而且山寨不像城池那么难攻,以高顺的攻坚能力,给他三万人已经足够了。
再多的话,一来部队容易疲惫,后续难以留足生力军打出第二个攻击波次,会影响到继续进取鱼梁洲。
二来么,鹿门山战场的地形,也展不开那么多人,属于白白浪费。
当然,关羽在部署的时候,还是有一些小细节,跟诸葛瑾战前粗略估计的推演不太一样——关羽虽然也打定了主意,让高顺主攻第一战,再让儿子关平有机会表现第二战,以勾引敌人到时候反击。
但是,关羽并没有如诸葛瑾所料的那样、让关平在第一战时直接打酱油。而是让关平现在就跟着高顺学习,在攻打鹿门山的时候,就作为高顺的副将多历练历练,热热身。
当然,为了防止被人说自己护短、提携儿子,关羽在鹿门山之战时,并没有给关平任何直属的兵权,只让关平事事都听高顺指挥即可。
出战之前,关羽亲自给高顺斟了三碗酒,交待道:“仲达,这次就看你的了。主公为了让曹仁相信我军内部存在派系争功,还特地吩咐了:
我们要和黄忠的部曲公平竞争,同一天分两路出兵北进。是黄忠先攻下山都县,还是你先攻下鹿门山,就各凭本事了。
你拿下鹿门山后,如若疲敝需要休整,也没关系,我会另让平儿担任主攻、率领养精蓄锐的余部后军,进取鱼梁洲。”
高顺平时喝酒很少,但壮行酒肯定得喝,他连干三碗,拱手承诺:“卫将军放心!末将定不辱命,区区鹿门山,三天之内必然攻下!”
说罢,高顺上船启航。
数百条刘备军战船,浩浩荡荡逆流北上。
经过半天多的航行,驶不过四五十里,就在汉水北岸登录。
如前所述,宜城到襄阳,一共也就六十多里路。只是汉水河道曲折,全程并不是走直线的。
在鹿门山一带,因为东岸的山体阻挡,汉水先往西折、绕过了鹿门山,再往东折返。所以哪怕直线距离只有三十多里,算水路航程就有四五十里了。
高顺的进攻,当然早就被河面上的蔡瑁水军哨船发现。
但前几天,刘备军船只也经常数百艘数百艘地出动,最后蔡瑁部的哨船却发现、敌人只是在打鱼,也就没有过多戒备。
所以这一次,蔡瑁的哨船就有些懈怠,开始时依然当刘备军是在打鱼。直到高顺逼近鹿门山附近的码头,开始尝试登录,敌军才反应过来。
说不得,这又是一次“狼来了”类型的试探,试探久了,敌人就麻痹不以为意了。
因为曹军的反应迟钝,自然也就错失了对高顺“半渡而击、趁敌军上岸立足未稳、歼敌于滩头”的机会。
不过事实上,就算曹军反应够快,有这个胆子,他们也未必能在滩头击败高顺就是了。
说不定还会送人头,高顺方面最多也就是陷入一场苦战,最终结果不会有什么改变的。
……
高顺顺利在汉水东北岸站稳脚跟,占领了码头小镇,并且让部队整队列成阵势。
做完这一切后,他就打算开始攻打山上的营寨。
鹿门山上的曹营,距离汉水还是非常近的,其中一座小山头,距离河岸还不足百步。
从山包上往下抛射的弩箭,尤其是床子弩,甚至能封锁河面东侧的部分航道——
也正是因为鹿门山的这个地利特征,历史上蒙元军队在襄阳之战时,才特地强攻下鹿门山,以求掐断南宋军队从汉水补给襄阳。
刚才高顺的船队通过这段河面时,也被山顶上的敌军放箭攒射了。不过高顺此战选取的战船多是有顶棚的,至少也是艨艟,并没有用小型的走舸。
加上船队通过时,还特地让舱内的士卒顶盾戒备,把船舱的射击孔都堵上,所以曹军的放箭并没有造成多大的威胁。
只有那些床子弩射出的铁羽箭实在强劲,只要命中了,多半能射穿舱板,造成一定的伤亡。幸好曹军床弩的数量不多,高顺部硬撑着顺利通过了那段河面。
高顺本人是外地来的,对这儿的地形特征不熟。站稳脚跟后,他很快拉来作为随军向导的参军,让对方帮着现场指示进攻路线。
有些东西,在地图上只能草草概述。这个时代的军事地图,地形描绘得不够详尽。
哪怕有诸葛瑾开挂,但如果没有足够充分的实地勘测,也不可能把重要战场地形都做成沙盘。
所以很多时候,最终还是要依赖现场指示。
高顺便对着旁边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不耻下问:
“向参军,你也曾久居鹿门山,你倒是说说,这攻山路线,究竟该如何规划。”
那年轻参军对高顺拱了拱手,便开始详尽阐述:
“禀将军,属下以为,鹿门山临汉高峻,北有凹谷,可自北而南,循山势逐步仰攻。
不过,也要提防曹军沿仰攻的谷道两侧设伏夹击,因此推进时绝不可贪快冒进。
将军还可留下一部预备,一旦曹军被北侧主攻之兵吸引,前去设伏夹击,则西峰大寨必然空虚。
在下知道另外一条极为隐僻的小路,可以攀援绕上西峰。只要峰顶空虚,便可由此奇袭。只需如此如此……”
年轻参军侃侃而谈,高顺顺着他的手势指点看去,倒也一目了然,很快就对具体进攻计划心中有数了。
高顺不由表扬了几句:“果然对鹿门山地势了如指掌,年纪轻轻能做到这样,将来也必是知兵之才,机会难得,既然随军参赞军机了,就好好多看多学。”
“谢将军指点,属下定然用心。”年轻参军连忙谦逊表态。
原来,此人就是武昌县令向朗的侄儿,名叫向宠。
向朗论年纪,是徐庶的师兄,比诸葛瑾还年长好几岁,如今都三十好几奔四了。
他侄儿向宠,比他年轻十几岁,也有二十好几了,如今正是立功之年。
向宠借着叔父的关系,四年前就得以在刘备军中任职。
不过他走的是武职路线,从基层做起,过去四年关东没什么战事,所以哪怕有叔父帮衬,他也只是做到一个屯长。
此番高顺需要一个精通鹿门山附近地理的参军,向朗推荐了侄儿,说侄儿也从小跟着自己在鹿门山居住,向宠才得到表现机会。
参军只是一个临时性的职务,并不代表品秩。因为向宠还没立功,所以诸葛瑾只是先临时提拔向宠为曲长。
等他此战确实帮着高顺立功了,自然能够服众。如果功劳够大,再升一级也不是不可能。但如果连带路都带不好,那他也不好意思当曲长了,该降回去还得降。
能者上庸者下,这很公平。
高顺靠着向宠的规划,很快做好了攻山前的部署,各军依照他的调度,各自进入了攻击阵位。
还有些需要隐藏实力的预备队,就继续龟缩在码头小镇里,甚至继续藏在战船上,等天黑之后再说。
高顺这次是带了关平为副将的,所以他选择了自己带领主力,走北面山谷正面仰攻强攻。然后把一部分善于攀援的丹阳兵交给关平,作为第二阵的埋伏,还把向宠留给关平做向导,见机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