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舍弟诸葛亮 > 第650章 不是子瑜迟到,只是云长早到

舍弟诸葛亮 第650章 不是子瑜迟到,只是云长早到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3:59: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曹操在许都和宛城那边运作乘胜封公、落袋为安的同时。

南边的江夏郡一带,七月初的时候,刘备军却在忙着庆功和会师,以及为下一阶段的战略反攻,做着谋划和筹备。

在连续击败了于禁和徐晃后,曹军被迫偃旗息鼓,转入防守。刘备军也乐得如此,所以双方之间的战线对峙,也出现了十多天的沉寂。

曹军需要收拢残兵、调治伤员,重新调度配发军需。

刘备军也需要时间消化战果、改造俘虏、整顿军纪。

六月的最后几天,关羽从扬州带来的五万援军,终于逆流抵达了江夏郡的武昌县。

因为刘备本人身在宜城前线坐镇,武昌城里并无足够位高权重的文武接洽。

最后具体负责给关羽接风的,只是新任的江夏太守顾雍。

顾雍走水路坐船出城、顺流数十里,前出到鄂县迎接关羽。还携带了大量的羊酒,犒赏大飨士卒。

关羽来的路上,并不了解江夏这边最近的人事变动,所以看到顾雍时,还稍稍有点意外。

他便问起江夏这边的近况,尤其是关于前线战事的,顾雍也一一为他解惑。

过去三年,顾雍在江夏郡,一直都只是担任副职,以顾雍的资历,这显然是低配了——

顾雍当年也在刘备平吴的过程中立过不小的策应之功。他作为陆议的姑父,当初在陆家势力不济时,给陆议提供了不少支持,才让陆议得以跟随诸葛瑾、带兵夹击孙家。

江东平定时,顾雍直接就是大郡的太守了,后来调到江夏,反而只能担任副职,按说是不合适的。

不过,刘备的爵位是武昌侯,封地就在武昌县,刘备也把这里作为他的统治核心,江夏郡的地位,在南方各郡中比较超然,这里的太守自然也要高配。

三年前,刘琦半投靠了刘备,而刘琦一直占着江夏太守的坑位,这是没法挪的。顾雍也就只能一直顶着副手的头衔,实际处理江夏郡刘备控制区内的政务。

直到最近,刘表死了,刘琦的位置也高升挪窝了,江夏太守正式空了出来,顾雍总算转正了。

至此,顾雍才算是在刘备手下做到了“第一太守”。

这些人事上的曲折,没什么好多说的。

顾雍简明扼要说了一下之后,很快就把话题重新切换回了军事上。

向关羽解释了过去的大半个月里,曹仁、于禁因为中了诸葛司徒的诱敌之计、被司徒抓住了心理层面“路径依赖”的弱点。

反向复刻了当年乌巢之战的套路,最终在当阳惨败而退,损兵至少三万有余。

除此之外,徐晃也进攻上庸失利,损兵折将七八千。

关羽一边听,一边频频捻须点头。

对于诸葛瑾的谋略,关羽向来是不意外的,他跟诸葛瑾已经合作多年了。

这些计谋,都是诸葛瑾能轻易随机应变使出来的。

不过,倒是黄忠和霍峻的表现,着实让关羽震惊了一下。

主要是关羽这些年一直主持关东大局,也没入过川,对于刘琦麾下那些将领的能力,完全不了解。

“这黄忠、霍峻竟有如此将才?那为何在刘表、刘琦麾下时籍籍无名?是了,定是大哥知人善任,子瑜又神机妙算,这才化朽为奇,能让顽石化作璞玉……”

关羽略一脑补,就把功劳归功于大哥的用人和子瑜的谋划,认为黄忠、霍峻定然是执行计策执行得到位,才给他们捞到了立大功的机会。

关羽这人,素来傲气,情商也不是很高。心中对他人有了成见,也不会藏着掖着不说。

于是他心中这么想,一边跟顾雍喝着酒,一边就随口把自己的见解说了出来。

顾雍不好反驳,只能持重地表示:自己并不知兵,等关将军亲自见到主公,再当面请教,一切自见分晓。

不过,顾雍的这番表态,却被关羽以及他带来的部将们,解读为“顾雍有道德操守,不愿意背后议论他人”。

这也很正常,毕竟历史上顾雍就是个沉默寡言、言必有中的人。

跟着关羽一起来的高顺、关平、田豫,心中纷纷暗忖:真是被黄忠、霍峻捡到了个大便宜。要不是主公当时手头确实无人可用,怎么会让他们去执行司徒的妙计?

肯定是因为司徒的妙计太过神妙,以至于随便派个阿猫阿狗去、只要严格执行司徒的命令和部署,就一定能赢。

肯定是这样的!

不知不觉间,关羽麾下将士,对诸葛瑾智谋的信赖,普遍又无形提升了一个档次。

后续决战还没开打呢,这支援军的士气就额外高涨了几波。

如果能够像打游戏一样数据化的话,原先士气90几的,现在估计都110了吧。

……

关羽和他的五万大军,在武昌稍稍歇息休整了两三天,很快便从长江转入汉水,继续北上。

在武昌停留的这两天,也不仅仅是为了休息,更是为了换船——关羽来的时候,还是带了几艘老式大型楼船的,但大型楼船派到汉水内作战,就不是很合适了。

汉水的宽深远不如长江,水流速度却更快些。大型楼船不够灵活,乘坐这些船的士兵,就要在武昌换船,以便于后续的水战。

经过五天的航行,关羽的先头部队,终于抵达了宜城。

因为船队蔓延很远,后军可能还要再航行两三天,才能陆续抵达。

离宜城还有好几十里,关羽便已心情忐忑,甚至一早凌晨就醒了,睡不着就一个人在甲板上晃悠。

天色刚刚微明,他就开始练刀发泄,把青龙刀舞得呼呼生风。

如今的关羽,已四十七岁。严格来说,刘备入川后、关羽负责关东防务的这三四年里,他已经过了个人武艺的最巅峰期。

人过了四十五岁,哪怕战场经验会继续越来越丰富,武艺的肌肉记忆也会越来越纯熟,最终臻于炉火纯青。但是体能的下降,终究是不可避免的,这是自然规律。

当然,五十多岁以前,这种体能的下降,主要还体现在耐力层面,对于爆发力影响不大。五十多岁之后,连爆发力也会慢慢衰弱,尤其关羽这种红脸血压高的,一旦爆发过猛,很容易自身出现后遗症。

历史上,他六十多岁时跟庞德交手,没能在战场上杀掉庞德,很多看官便觉得庞德武艺有多么超卓。但其实这里面也有庞德遭遇老年关羽的捡便宜因素,血压高的人,年纪大了之后状态尤其容易波动。

“唉,四年不曾亲自动刀、身先士卒了。益德、兴霸在蜀中建功立业,我却荒废蹉跎,不知此番大哥能给我安排多少战机……”

关羽拄着刀杆,迎风捋髯,不由把心中所想,自言自语出声。

关羽正在沉思,身后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声音诚恳地宽慰道:“父亲何必多虑?伯父对父亲的信赖,古今再无可比,父亲既然来了,伯父必然会把最大的功劳留着、等父亲建功。”

关羽不用回头,也知道这是关平在说安慰话,不由笑道:

“你这孺子知道什么?你伯父如今已是太尉,兼并诸宗室方伯,率天下义士共襄讨逆盛举,也要给新降之人和年轻后辈机会,为父武艺已不如四年前了。

倒是你,自从当初东海之战、你随我与夏侯渊鏖战,从此再未立功。那次我军好歹斩了臧霸、孙观,但也不是你斩的,这次可要抓住机会,好好表现。”

关平连忙表决心:“孩儿自当奋力为国,建功立业。不过父亲也不必多虑——伯父连黄忠都能委以重任,最后歼敌数万、击溃于禁,父亲何必言老?”

最后这句话也算是说到关羽心里了,他不由自主露出得意的一笑:“那是自然,我说不如四年前,那也是跟自己比。要说跟天下其他人比……呵。”

父子互相宽慰着,船队也一路北上。

很快,顺着汉水上游方向望去,天际线处就出现了一座码头小镇。船队越驶越近,渐渐能看到码头上军容壮盛,大展旌旗,显然是刘备亲自来码头迎接了。

关羽的心情颇为激动,又有些莫名的忐忑。一时站在船头,也不知说些什么。

他当然知道,大哥能到码头相迎,已经是尽到了礼法允许的最大尊重。

毕竟这不是在武昌。武昌那边,顾雍坐船出迎数十里,那也是应该的,因为顾雍的官职地位都比关羽更卑微。而刘备已拥天下半壁。

不过,从私交来说,关羽潜意识里也察觉到,大哥似乎不是很急切想见到他。否则,不至于一切都按照尊卑礼法来。

自从大哥把心思花在入川、以及跟曹贼的汉中之战上以来,整整三四年了,他们都没有见过。大哥倒是很放心,关东诸事,让自己和子瑜,一武一文商量着办。

这究竟是纯粹的信任,还是夹杂着两三分疏离,关羽自己也想不明白。

好在刘备也没给他时间多想,船很快靠岸了。

关羽高大威武,在水上重心没那么稳健,只能等旁人把接舷搭板放稳才下船。

刘备也迎到搭板前,搭了一把手,扶着关羽的臂膀。

“大哥……有三四年不曾见了吧。”关羽原本想说些别的套话,不过事到临头还是本能反应压过了大脑预先想好的词儿。

刘备另一只手拍了拍他手臂:“二弟,别来无恙?愚兄入川三年多,全赖二弟和子瑜撑持,关东诸州,才一切安妥。

你们这三年,虽无赫赫之功,却也应了《孙子》: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汉室不衰,你们始终是首功。”

关羽对刘备,素来是不担心“日远日疏”的,但毕竟是三四年没见,多少有点忐忑。

直到此刻,刘备说出这番话来,关羽也是忍不住迎风泪目。好在此刻的江风也确实给力,能够给人充分的借口,只推说被吹迷了眼。

刘备哪里能不知道关羽在想什么,又顺着往下低声解说:“今日不曾乘舟远迎,倒也不是为了朝廷礼法所碍——你我兄弟,还谈什么朝廷礼法?

只是原本今日约了时辰,子瑜也要从当阳那边赶来,一起迎接贤弟。没想到贤弟到得早了,为兄两头走不开,只好在码头相候。来,便先开席为贤弟接风,边喝边等便是。”

刘备几句话,既开解了“未能以尊迎卑”的礼法违碍,又表达了“我心里是想去远迎”的,关羽心中叹服,愈发再无芥蒂。

原来自己面子这么大,还没到之前,大哥和子瑜就商量好了要一起来迎接自己。是自己太急切,开船开得快了,结果比子瑜还早到,大哥才只能在码头多等一会儿。

关羽得意,被刘备拉入席后,不免多饮了几杯,很快就脸色愈发涨红,头上都冒出热气来。

他俩喝了有大半个时辰,详细叙说了这三四年里的日常见闻、分享琐事。镇子外头,才又蹄声猎猎,似有一队骑兵赶到。

关羽喝得有点多,没能出门相迎,只是硬撑着站起身。

倒是刘备饮酒有度,而且他长臂擅撑,往地上一摁就能原地起身,当下立刻跑到门口,就看到一个折扇华袍的三十出头文士倜傥而入。

诸葛瑾远远看到刘备,就先“啪”地把折扇一合,拱手笑称:“倒是我来晚了,云长不曾怪罪吧。”

关羽这时也跟了上来,站在刘备侧后,对诸葛瑾一拱手:“子瑜守时得很,是某思念大哥,来得早了。早知昨日便不该摧水手们那般卖力。”

诸葛瑾微笑点头:“云长这是立功心切,急于求战呐。”

关羽被诸葛瑾这么一搅和,也不否认,只是笑着含糊了过去。

一众人重新入席,刘备也特地下令,让其他跟随关羽来的高级将领,也能一并饮宴。于是高顺、关平、田豫,以及刘备这边的陈到,都纷纷入席。

关平辈分低,只能坐在最后面,偶尔还要起身给刘备和关羽倒几轮酒,关羽也没阻止。

诸葛瑾和关羽,一个坐刘备左侧首位,一个坐刘备右侧首位,相对而饮。陈到坐在诸葛瑾次席,田豫又次席。

关羽喝了两杯,便专挑对面的陈到询问:“听说前些日子,叔至以区区数千兵马,连破章陵、随县,来,且满饮此爵。”

陈到连忙逊谢,喝了一爵,随口解释:“我这些许微功,算不得什么。章陵小县,地僻民少,也不是什么兵家必争之地。

当时只是为了执行司徒的计策,让曹军误以为我军主力侧重于东线。好让曹仁、于禁放下戒心,在西侧编县、当阳一带冒进,效法乌巢烧粮之策,最后才被黄老将军在当阳设伏大破之。”

关羽就等着这句话呢,当下就顺势装作为陈到忿不平,转向刘备询问:“大哥,我记得叔至跟随你也有十几年了吧,在初到徐州时便相从了,如今也不曾升到四安将军。

当阳之胜,与章陵、随县战场也是一体的,都是子瑜神机妙算,方能有此大胜,非战将人力可致。何不……”

关羽想说“何不给叔至也趁机加官”,但这话容易越俎代庖,所以他最后还是停住了。

关羽这人只是傲气,并非贪权。刚才说这番话,也是兄弟重逢稍微喝得有点多了,开始打抱不平。如果完全清醒的状态下,他是绝对不会说的。

刘备又哪里听不出来,二弟这是对黄忠、霍峻突然立大功快速升迁,有些不忿了。

好在刘备在用人方面的基本功,向来扎实,始终能一碗水端平。当下他立刻露出惊讶之色:“云长你还不知道么?孤已经给叔至加过官了,只是不如黄老将军那般隆重。”

“那倒是我一时不察……”关羽一愣,连忙略表歉意。

刘备立刻轻轻揭过这个话题:“无妨,云长所言本就有理,孤无则加勉便是。子瑜之策,也确实向来神机妙算,谁执行都能打胜仗。

之前你们不在,只有倚重黄老将军能者多劳。如今既然都到了,人人有份。子瑜每有一策,都会轮着让你们执行,到时候谁能建功,就各凭本事。”

刘备话音刚落,连关羽都郑重起身,离席先谢了。

高顺、陈到、田豫、关平自然更不能免俗。人人都把“执行诸葛司徒计划的机会”,视作了建功立业、封妻荫子的金钥匙。

这阵仗,倒是搞得诸葛瑾自己紧张起来了。

他不由自主心中暗忖:“我的计划什么时候这么吃香了?唉,没办法,时代变了啊。原先主公微末之时,都是一支兵力掰两半花。

人人都有重任,每个武将都得人尽其用,才能勉强确保战胜。现在已经人才济济,只要把扬、益各州的援军集结起来,谁上都有可能破曹,难怪抢得这么厉害。”

诸葛瑾一边反思,一边已经感受到大家灼灼的目光盯着他,竟难得有些局促。

关羽谢完刘备,立刻端着一个酒爵来到诸葛瑾面前:“子瑜!大哥可是说了,之前是我们没到,让黄汉升他们这些荆北旧将,暂时撑持。

如今我们到了,何愁无将无兵可用?子瑜你但凡有什么策略,尽管说来,我的人自会当先破敌!”

诸葛瑾有点尴尬:“其实现在也不是很急……之前诱敌烧粮、反伏兵歼之,我军已经占了大便宜了。现在曹贼怯战,必然不会再轻出,我再怎么用计勾引,也是无效。

既然后续是我攻敌守,时间站在我军这边,我们又何必操切呢?再等大半个月,等益德也到了,我军兵力更加壮盛,到时候再总攻不迟……”

关羽一听就急了,借着酒劲分说:“怎么我没来之前那么急,我一来就不急了?不行,我军也得在益德抵达之前,折腾点动静出来。

实在不行,曹军不敢出战,我军就抢攻便是!反正子瑜你欠我一个战机,黄忠能赶在我到之前先立一功,我也要赶在益德来之前也立一功,不然这事儿不算完!”

关羽脸色通红,已经喝多了难以晓之以理。诸葛瑾被纠缠了一会儿,又看刘备也是微笑不语,只能先随口打发:

“也罢,已有一策,倒也不是不能考虑,在益德抵达之前,先折腾点动静……”

听诸葛瑾终于松口有策了,关羽酒也醒了,连忙回去做好,垂手端坐听讲。

诸葛瑾不由一愣:卧槽?你到底喝没喝多?就是诓我拿存稿出来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