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风起宁古塔 > 第一百三十七章 月下独酌

风起宁古塔 第一百三十七章 月下独酌

作者:浪子边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0: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佟维兴都把路给铺好了,他自然是要走在上面。

常超得令,便快步来到一旁的书桌之上,把贾平安昨天晚上写好的诗词给拿了过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一首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跃然于纸上。

娄通闻见之便感觉到眼前一亮,那边贾平安还在开口说着,“离开昌都近一年时间,现在乍一回来,便略有所感,于昨天晚上写了这首回乡偶书。”

“昨天晚上写得?”娄通闻问了出来。同时他也看感受了一下纸张上的墨迹,的确很新,这便默然点头。

“常超。”贾平安又喊了一声,跟着对方点头表示明白,又是一首诗出现在了娄通闻的面前。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上一首回乡偶遇,算是感概之做。

这一首游子吟,就带着一点感恩之意了。

借此机会,贾平安也是开口说道:“此次得圣恩回到昌都,平安心中极为感激,便借此有感而作。倘若这一次有机会可以参加六国诗会,,当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好,好。”接连看到两首品质不错的佳诗,娄通闻的眼中是越来越亮。

“常超。”

就在此时,贾平安又喊了一声。

跟着,又是一张写满了字迹的诗词出现在娄通闻的手中。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的月下独酌,这算是质量极佳的诗作,也是贾平安拿出的一个杀器。

前两首是应景,其中有感叹有感悟,未必就一定要多牛。但这第三首却是一定要振聋发聩才可以。

贾平安就是要借此诗震一震娄通闻,让他知晓自己的厉害,为自己成功的获得诗会资格下上一注。

“这...这...好诗,好词。”娄通闻果然被震到了,整个人忽一下子就由椅子上站了起来,再不似看到前两首诗时的那份镇定。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

暂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时行乐。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酒醉以后各奔东西。

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整首诗翻译之后的意思娄通闻看明白了,自然就识得这是一首好诗。尤其是那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其意境更是让他深陷其中。

拿着月下独酌,娄通闻深醉其中,还是贾平安连说了几声之后,这才回过神来。“这都是你写的?”

刚说完了这句话,娄通闻就有些后悔了。

诗词可不是生意,尤其是可流传千古的诗词更是如此。

若是换成自己做出这般的好诗,那是绝对不会卖的。凭此,那是完全可以提升自己地位的事情,有了地位,多少银子拿不到?去卖诗,那可是最下乘的事情。

贾平安没有回答这句话,只是呵呵笑了笑。

就是这一笑,让娄通闻感觉到有些脸红,他发现自己问了一个非常愚蠢的问题。

为了化解这种尴尬,娄通闻主动的说道:“贾公子,这三首诗我可以拿走吗?你放心,我拿它们是要给那些大臣们看,如果不出预料的话,你是拥有入选参加诗会的资格地。”

“当然可以拿走。写出的诗不就是为给大家看得嘛。”贾平安知道事情成了大半,便很大方的说着。

这一次六国诗会可是涉及到宣国脸面的大事。

这是可以最短时间出名的一种方式,里面自然也就会有各种利益的平衡。这也是为何贾平安从宁古塔到昌都,要一走半个月的原因。

并没有根基的他,不能出现的太早。尤其在八贤王给他写了密信,和他说过六国诗会只是调他入京的一个理由,让他不必太再意,他就看出怕是这位并不想自己太过出名。

换成自己也是一样,并不会希望自己的合作伙伴太过强势。

八贤王并不支持这件事情,若是他太早来到昌都,谁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会不会好事变坏事?

为了以防出现不可控的情况,贾平安便在六国诗会召开之前,才突然出现,并突然出手。打的就是让一些人措手不及。

唯如此,八贤王才会没有了阻拦的机会。

唯如此,才可以保证自己拥有参会的资格。

娄通闻不知晓贾平安的这些想法,被允许之后,他拿了三首诗就离开了贾宅,直奔皇宫而去。

宣国很多重要的衙门,都是在皇宫之内,再不济,也都是距离皇宫不远。这也是宣文宗控制朝臣们的一种手段,大家都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做事,就不怕他们会搞出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来。

娄通闻入皇宫,直奔之地正是礼部衙门。

脚步可谓是匆匆而来,入了礼部,找了一个官员打听了一下后便直奔议政大殿而去。在这里,一众朝中重臣们正在商议着参加六国诗会的最后人选。

太子李康睿、首辅庄周放、次辅杜文渊、礼部尚书吉中直、翰林院祭酒龚知贤、京兆尹袁意如等人正在大殿之中而坐,此刻也正为了最后一个参会人员的名额争得是面红耳赤。

眼看着还有六天六国诗会就要开始了,可是现在,连三名参赛人中的名单都没有备齐,为了这件事情,一早上太监大总管布达春就来了一趟,表示出了皇帝对此事的不满。

皇帝不高兴了,那今天无论如何事情也要定下来。

“我不同意。”大殿之中,龚知贤的声音响了起来。“乐晓堂几个是什么样的水平,想必大家都是知晓的,把名额给了这些人,他们在诗会中根本就发挥不了什么作用,这不是要眼看我宣国在天下人面前出丑吗?”

说着话的龚知贤,还有意把目光从礼部尚书吉中直的身上扫过,那眼神之中带着明显的一种蔑视之意。

其实他更不满太子,就像是这个叫乐晓堂的人,其父正是礼部右侍郎乐存发,那是有名的太子党一员。此人不能说是不学无术吧,有一个当侍郎的父亲,从小也跟着一些文坛大家学到了一些东西。但要说以那点水平想要参加六国诗会,明显不够格,实力差之太远了一些。

但人名还是被报了上来,还是被礼部尚书吉中直给报上来的,这分明就是徇私舞弊,分明就是在卖人情嘛。这对于一心只是追求学问,眼中揉不得沙子而言的宣国大儒龚知贤,自是死活看不上,就给点了出来。

吉中直脸有些发红,乐晓堂的事情,他做的是有些欠妥,但先是下属找到了自己,跟着太子又找上门来,你让他怎么办?

朝堂之上,讲究的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嘛。

今天我提携一下你的晚辈,明天有机会了,你提携一下我的晚辈,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可祭酒龚知贤却给当面说了出来,这不就是在打脸吗?

明知如此,吉中直却也说不出什么。无它,无论是资历,还是论名气,他都远远不如龚知贤。当初礼部老尚书致仕的时候,第一人选就是人家,是龚知贤只顾研究学问,没有当尚书的意思,他才捡了一个漏地。

面对这样处处比自己强的人,吉中直还真没有胆量与其硬刚。更不消说,这件事情原本他办得就有失偏颇。

吉中直没有反驳,但这些话听在了太子耳中,却是让他有些不喜。

说起来,龚知贤曾经当过他们这些皇子的老师。那个时候,他也是其学生,在那个时候,他太子的身份就没有放在人家眼中。

但凡是书背错了,又或是什么地方没有做好,龚知贤罚起他来,那是丝毫的不留情面。可是让他大大丢了脸。

为此,他不止一次的找母后,甚至还去父皇那里告过状。

只是龚知贤的名头太盛,宣国大儒的身份就摆在那里,便是父皇都十分欣赏,礼遇有佳,最终还是不了了知。

但从那之后,太子却是在心中给这个龚知贤记恨上了,想着等有一天自己继承了皇位,那这个老东西是必须要让其致仕。

现在看到人又跳了出来,礼部尚书吉中直却是连屁都不放上一个,太子不满之下,这就主动开口,“老师,有了翁木柳和杜温起两人,我们宣国已然立于不败之地,这第三人选嘛,其实换谁上去都是可以的。”

“怎么可能是谁上都可以?太子难道是要小瞧天下人吗?还是你认为,我们宣国这一次定会大胜,没有对手了?”龚知贤是半点没有给太子面子之意,对方这一开口,他便直接给顶了回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