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在清代,“金瓯永固”杯不再是饮酒的酒具,而是祈祷国土永保、江山万代的象征。

“金瓯永固”,但大清的江山并不稳固

对于乾隆帝而言,“金瓯永固”只是一厢情愿的美好想象。

在他最后一次督造完成“金瓯永固”杯后不久,大清的命运突然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从1797年开始,起义此起彼伏。

刚开始是白莲教,再就是浙闽沿海的起义。

当时的起义军屡败清军,东南海疆从此不再安稳;

更加让人咋舌的是,1813年北方爆发天理教起义。

当时的部分天理教徒,在太监接应下冲进皇宫,随之一场血腥屠戮进行开来;

这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乾隆盛世,一般人都不会知道,当年的盛世到底有多乱。

从此也可以看出来,这份盛世到底有多少是吹出来的。

承平百年,到了乾隆中期之后,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如火如荼。

这让乾隆的继任者嘉庆帝,忙得焦头烂额。

从此,煌煌康乾盛世,真正走入末路。

大清的“金瓯”,也日益动摇起来。

及至列强长驱直入,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大半个华夏……

不过,也许乾隆不是一个好皇帝,但是他确确实实是个好玩家。

他在位的时候,做了很多顶级艺术品。

还是说杯子,他最出名的应该是我们熟知的乾隆十二花神杯。

这个陈文哲彷过,自然不会现在还做。

但是,除了这十二件一套的杯子,在乾隆时期,还有一套十二件的作品。

那就是乾隆年制十二金钗杯,十二金钗都知道,就是以这十二位美女为纹饰的作品。

这样的作品还有不少,像是十二金钗粉彩对瓶等等。

陈文哲先做了一套茶杯,这种更容易制作,因为每只茶杯上只要一个人物就好。

等做完了十二件,陈文哲立即又做了一对对瓶。

两只瓶子做起来也不难,因为它足够大,只不过因为人物布局的关系,反而制作更加困难。

这一对瓶子高约45cm,最大肚宽约23.5cm。

表面积也算足够大,能够尽情的在上面创作。

这一对瓶子,是以乾隆《粉彩霁蓝釉描金花卉大瓶》为创制蓝本,将“重工粉彩、霁蓝描金、塑形凋刻三大工艺于一器。

采用频临枯竭高岭土,还有粉彩独特釉料配方。

加上72道工序,纯手工,依照御窑烧制苛刻标准完成。

《十二金钗》粉彩瓶,将“黛玉葬花”、“妙玉奉茶”、“湘云醉卧”、“宝钗扑蝶”、“李纨教子”“元春省亲”等这些经典场面。

与“探春远嫁”、“巧姐纺织”、“迎春掩卷”“熙风弄权”、“惜春作画”、“可卿梳妆”巧妙融于一对瓜棱瓶之上。

她们形态各异,百媚再生。

陈文哲以精细入微的笔触,描绘出十二金钗的经典艺术群像!

将我国古典仕女的妩媚、娇柔、丰腴、清丽、冷艳、亮丽表现得淋漓尽致!

将金钗之美、画面之美、装饰之美、工艺之美的东方艺术之美演绎到极致!

其上画作,精细之处,刻画入微。

豪放之处,潇洒飘逸。

雅而不素,粉而不俗。

粉润柔和而不失澹雅,栩栩如生而不乏意境,尽显康乾盛世之粉彩绝美瓷韵。

这样的粉彩瓷,肯定更加漂亮。

但是,之前陈文哲已经做过很多粉彩瓷器,他现在做的是青花。

所以,做完这一对对瓶之后,他就再次转为了青花瓷的制作。

而乾隆青花瓷杯之中的精品,还有不少,像是乾隆青花龙纹“公道杯”。

公道杯这种东西,现在古玩市场上很常见。

这种东西,就是以稀奇来搞个噱头,专业骗人的。

可是这东西在古代,可真是不简单的东西。

公道杯最早作为酒器,出现在元代和辽代。

公道杯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的酒就会全部漏掉,而这种器具是为了治理贪酒的人;

现代的公道杯,又称之为匀杯、公杯、茶海,已经是茶席上重要的器具;

古代流传下来的公道杯,一般杯中央会立一老头或龙头,体内有一空心瓷管,管下通杯底的小孔;

管的上口,相当于老人胸前的黑痣高度(或龙颔)。

头体下与杯底连接处留有一孔,向杯内注水时,若水位低于瓷管上口,水不会漏出;

当水位超过瓷管上口,水即通过杯底的漏水孔漏光。

这种漏水杯,汉族民间称“公道杯”,系根据物理学上的虹吸原理制成。

公道杯盛酒最为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到了现代,为了进一步发掘陶瓷传统工艺技术,现代景镇的陶瓷艺人们,对“公道杯”实行了大胆的改进。

原来的杯子龙头角度朝下,装饰单一,且盛水超过杯子容量的70%时,所盛之水便全部漏光。

经他们反复试验改进的“公道杯”,龙角朝上,用青花、粉彩装饰得五彩缤纷,美观之至。

且盛水容量也由原来的70%,上升为90%。

现在的“公道杯”驰名中外,可称得上是一种陶瓷高级艺术珍品。

1982年,工人日报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公道杯’轰动霓虹”的报道,指出此杯深受外商青睐。

现在,凡是去瓷都观光的游客,见到这种珍品都是赞不绝口,皆为“公道杯”所倾倒。

公道,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天下是大家的,公平、客观、合理,尊重事物本来的面目是最基本的法则。

这样的思想不仅在社会的日常生活中,也反映在文学、戏剧当中,还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器物里。

相传明朝初年,朱元章宴请文武大臣。

他斟酒时,特意给几位心腹大臣,倒得满满作为奖赏。

而对平时喜欢进谏说直话的大臣,他只倒得很浅。

没想到事与愿违,被奖赏的那几位大臣滴酒未能喝到,其他人反而享受了御赐美酒。

事与愿违,洪武皇帝十分不解。

后来他才知道,宴席上的酒杯是御窑厂研制进贡的奇巧玩意儿,名叫“九龙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