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官窑标准器

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官窑标准器

作者:疯神狂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4:19: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崇祯瓷器的图案花纹,除庙宇供器仍多龙纹等传统图案外,多见人物故事、山水、罗汉图、白兔、松竹梅、花鸟等,多用窗格纹作辅纹。

崇祯后期开始,至清顺治末,配合画面的题字多见用隶体书写。

崇祯年间,霓虹的定烧器有各种茶具、餐具和香盒等。

其图案画面,亦有完全按霓虹风格绘制的。

这些器物中有部分有“五良大甫(夫)吴祥瑞造”款,霓虹称为“祥瑞”瓷。

除了青花,崇祯还有五彩。

五彩瓷又有单纯的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种。

青花五彩瓷的民窑风格,则以山水、人物、白兔、飞鸟、桃果、梅石、花鸟等图案为主。

突出青花,红、绿色调明显。

单纯釉上五彩则特别强调绿、黄两色。

多见人物故事图,盘底跳刀痕明显,有“天下太平”篆书方款。

现在有着明确记载的有一件,号称明代崇祯“官窑标准器”。

这是一件上拍的瓷器,当时宣传时说,全世界仅存6件。

这是一件“明崇祯五彩海水龙纹盘”。

这种罕见款识的五彩海水龙纹盘,已知全世界存世只有6件,自然极为珍贵。

所以,各大博物馆都将它视作崇祯时期的官窑标准器。

这件器物的纹饰以釉上红、绿、黑、黄及孔雀绿彩所绘。

盘心为一正面龙纹,由波涛中跃至云际,龙脊鳍作锥状。

四周辅以波涛海水怪石江崖环绕,外壁绘二龙戏珠、火焰、杂宝纹。

盘心绘云龙纹,龙呈正面像,趾爪锋利,盘虬有力。

其鬓须拂动,气势凛然,画面线条流畅,涂绘准确。

存世六件中,四件分别藏于英伦大威德基金会,法兰西吉美博物馆,神都故宫博物院,大海博物馆。

第5件原为瑞国私人收藏,曾参加1935-1936年英伦“华夏艺术国际展览会”。

后经德意志纳高拍卖,2013年神都荣宝拍卖,现为华夏私人藏家所有。

第6件来源于佳士得纽约拍卖,在2010年3月26日被拍卖。

之后,2010秋神都荣宝再次拍卖。

此类器物传世稀少,但是只要出现,因为十分珍贵,所以会被特别对待。

这样一来,反而不可能是假的,因为鉴定的人很多,所以断代精确。

这样才会被各大博物馆,作为崇祯时期官窑的标准器,要不然会闹笑话的。

其实崇祯的瓷器鉴定起来并不难,因为崇祯瓷一般为釉闪灰青,光泽度不强。

制作较粗的器底有填砂痕,底釉发青,胎釉之际无橙黄色。

多见酱口,底有跳刀痕。

青花色泽部分发灰,国外留存的大量青花出口瓷,色泽明快。

有的有指捺般水印纹。

大约在崇祯十年以后,至清顺治十四年以前,有以隶体书写题字。

毕竟不是什么顶级珍品,所以现代仿制的不算多。

就算有一些人仿制,也仿制不出这么差的官窑瓷器。

不要以为顶级瓷器难仿,其实品质差的官窑瓷,更是有着独有的很多特征,更加难仿。

这就跟考试考满分难,但是考零分也同样很难是一个道理。

崇祯青花瓷不是什么精品,陈文哲也只是仿制几件有款式的名瓷,用来展出。

其他,他可没有太多兴趣。

青花瓷最鼎盛的时期,只有三个朝代,也就是元明清。

到了清代,青花瓷达到最鼎盛的时期。

直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青花才逐渐走向衰退。

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

要仿清代青花,清初顺治时期就不能不研究一下。

清初顺治(1644—1661)朝,时间不长,但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为后来康熙时期的巅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顺治青花器,主要有几方面的特点,主要是器型较少。

当然,一些常用的器型,还是有的。

主要有炉、觚、瓶、大小盘、碗、罐等。

胎体总的来说较粗糙,大器如炉、大盘、觚等胎体厚重。

小器如小盘、碗等胎体则较轻薄。

但也有个别器物胎质细腻、致密的,可见糯米状。

底釉多白中闪青,有的还略显泛灰,釉层稀薄。

青花料应是浙料和石子青两种并用,致使发色有的青翠、有的青蓝。

其中炉的青花发色多显青翠,其它器物的发色多显灰蓝。

纹饰多见花鸟、山水、洞石、秋草、江上小舟、怪兽、瑞兽、芭蕉、云气等。

大盘喜欢在口沿处画一青花线圈,再在圈内画主体纹饰;

小盘多在盘面一侧画一片梧桐叶,另一侧书“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等相近的诗句。

瓶、觚、罐等大器,也喜欢用青花线作纹饰的分隔。

画法以勾勒、平涂、渲染、线描相结合。

绘画笔调随意,虽然比晚明时工整,但仍未见康熙时的严谨、细致的作风。

画面布局较丰满,尤其是大盘、罐、瓶、觚等类器物。

开始出现皴法和浓淡色阶的变化,但尚不成熟。

瓶、觚等多平砂底。

盘、碗、罐等底部多见缩釉点,底足粘砂较常见。

碗的底部,多跳刀痕。

民窑器多、官窑器少,而且有年款的器物甚少。

这个的情况跟明末的崇祯瓷器差不多,建国初期也是到处动乱,民不聊生哪还有心思发展瓷器。

但是,到了下一个皇帝,可就不一样了。

顺治之后是康熙,康熙朝时间跨度长,器物类型丰富,工艺水平高超。

此期使用浙料和珠明料,青花发色前期较灰暗,中期以后青幽翠蓝、明快亮丽。

画法早期以单线平涂为主,气势粗犷;

中期以后则勾勒、渲染、皴法等并用,绘画精细,并以青花色阶(即所谓“青花五彩”)而备受推崇。

纹饰题材多样,有山水人物、龙凤花鸟、鱼虫走兽、诗文、博古等。

其中最具时代特点的是冰梅、耕织图、刀马人、双犄牡丹等。

还有就是图案,留白边较其他朝明显。

康熙时期的瓷器,胎致密细白,呈糯米糕状。

釉硬,与胎结合紧密,见桔皮或棕眼,早期白中闪青,中期以后亮白。

器型除日用器外,观赏瓷大量增多,典型器有盖罐、凤尾尊、花觚、象腿瓶、笔筒等。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