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永乐款识

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永乐款识

作者:疯神狂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4:19: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最后要说到建文帝的下落,明建文帝朱允炆败走皇宫后,下落一直是一个谜。

最近在胡建宁德地区的上金贝村,发现了一个极有王者气势的古墓。

省内外的专家学者认为,建文帝在《靖难之役》兵败,火焚皇宫后出逃,最后逃到了闽东。

而对宁德上金贝村的古墓研究的学者则认为,上金贝村发现的墓葬,有可能就是史学界苦苦寻找了600年的建文帝陵寝。

建文帝在靖难之役后,藏匿民间的传说有多个版本。

至于这座古墓,到底是不是建文帝的陵寝,现在也没法证实。

现在可以确定的是,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结束。

作为皇帝他太过仁慈,有时甚至优柔寡断。

如果让他作臣子,相信他可以爱民如子,两袖清风。

但作皇帝不一样,皇帝注定与鲜血分不开,他要排除异己,他要树立皇威。

如果不能做到这些,皇帝也终将被历史淘汰,建文帝就是这样一个悲剧人物。

那么建文帝之后呢?作为胜利者,朱棣上位之后,他又做了什么?

明永乐朝官窑瓷器的年号款,在现在也是大问题。

还是说瓷器,景镇御窑厂这一时期烧造的御用瓷器,在官窑款识方面较为独特。

比如永乐青花瓷器,一般是没有官窑款识的。

目前仅见有神都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明永乐青花压手杯的内心,有书「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

这是唯一一类,带有款识的永乐青花瓷器。

据晚明谷应泰所撰,《博物要览》记载:「永乐年造压手杯,坦口、折腰、沙足滑底,中心画有双狮滚球……此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也。」

神都故宫博物院藏品,能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

而通过这句话,想要彷制永乐青花器的就应该知道,永乐青花双狮滚球压手杯应该是最有价值的。

但是,想要尽量多彷制一些瓷器的陈文哲,却更清楚,他还可以彷制鸳鸯压手杯、花心压手杯。

不要以为明代有人说哪种瓷器好,流传到现在,它还最好。

就像压手杯之中,鸳鸯图桉的就很稀少。

就算是神都故宫旧藏,都缺少鸳鸯图桉者,如今能够见到的只有明万历彷与清康熙彷。

所以,它就算是在明代的品级之中,不如双狮滚球样式的压手杯。

但是到了现在,它反而因为更加稀少,而更加珍贵。

毕竟都是官窑器,品质差不了多少,之所以有等级之分,也不过是宫廷的主人喜好不同罢了。

当然,里面也有阶级划分的原因,不管怎么划分,狮子都比鸳鸯的等级要高。

【讲真,最近一直用

特点,这类臆造品再经过做旧,就非常容易达到乱真的目的。

永乐官窑款,除青花款识的特殊性外,从传世品来看,在永乐白釉或红釉瓷器的胎体上,还有刻划和模印的釉下暗款。

这样的瓷器,均为「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

字体笔道浑厚圆润,结构严谨。

多在甜白釉瓷器和红釉瓷器的釉下显现,为永乐时期的特殊款识。

需要注意的是,市面上常见一种所谓的甜白釉暗花薄胎瓷器,多刻云龙纹、云凤纹。

器底刻「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也有暗刻「天」字者。

这种白釉薄胎瓷器胎体极薄,犹如半脱胎。

比明永乐甜白釉器、明成化斗彩器、清康熙五彩十二花神杯的胎还要薄。

之前陈文哲做薄胎瓷,就专门研究过这种技术。

而一般这种薄胎瓷,都是胎质细白,用光源透视花纹非常清晰。

有不少藏家将此类器物,误认为是明永乐甜白釉器,这是非常错误的。

其实现在臆造的古董不少,像是臆造的「永乐年制」款釉里红缠枝花卉纹碗。

如果想要收藏,就需要注意几类带「永乐」款的常见臆造品。

一种就是釉里红缠枝花卉纹碗,碗内心书「永乐年制」釉里红篆书款。

这种小碗的釉面,非常光亮!

其实从明代御窑厂的发掘资料来看,永乐时期的釉里红瓷器烧制得还很不成熟,传世品极为罕见。

另一种臆造品常带有「赏赐」「御赐」「钦赐」等词句组成的款识,伪造成皇室的赏赐品。

这对于不了解永乐瓷器特点的藏家,更具有一定的欺骗性。

霓虹大坂市立东洋美术馆,收藏有两件明永乐白釉梅瓶。

瓶肩部用青花书「内府」两字,运笔疏朗,古拙浑厚,为永乐时期的御用器。

国内类似器物,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只有两件。

一件是神都文研所,曾在淀海发掘出土一件明永乐「内府」铭白釉梅瓶。

另外一件是上世纪90年代,神都某藏家在香江收购了一件明永乐「内府」铭白釉梅瓶。

但这两件器物,均无青花瓶盖。

就是因为明代内府曾经出国这样的梅瓶,所以现在市场上,就出现了臆造「内府」款白釉暗龙纹八棱梅瓶。

当今市场上,特别是高端市场上,不能说经常见,但是偶见有类似彷品,还是有很大可能的。

这种彷品,只要稍仔细研究永乐甜白釉和青花发色的特征,是不难分辨真伪的。

新彷器物,还有肩部书白釉「内府」「枢府」等字样的蓝釉、红釉梅瓶,均为臆造器物。

永乐、宣德的青花瓷器,都知道好。

但是,不是极其专业的业内人士,他们根本就不懂,这两个时期的青花瓷器,到底有多高的水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