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臻达顶峰的产物

花釉瓷的烧制成功,说明唐代制瓷艺人,已掌握了调配釉料和复杂的施釉技术。

而唐代掌握的技术,到了现在却失传了。

这样的事情,好似在瓷器烧制过程中,比比皆是。

比如汝窑瓷,比如秘色瓷,甚至是元青花、宣德宝石蓝、宝石红釉,还有成化斗彩等等,都已经失传。

既然遇到了,就要记录在小本本之上,只要有空,陈文哲就打算复烧这种唐代花钧。

现在只是了解一下,肯定没有时间复烧,就算是黄釉,陈文哲都需要等一下,因为他现在做的也不是黄釉瓷。

还是说回黄釉,因为黄釉是单色釉瓷中,级别最高的瓷器品种。

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颜色釉”!

颜色釉,即釉料的颜色。

在制作釉料时,向其中加入某些金属氧化物,或材料作为着色剂。

在窑炉的不同气氛中,由于着色剂的呈色反应不同,烧制出来的釉,也就呈现出了不同的颜色。

如,在釉料中加入铜作为呈色剂,在窑炉的氧化气氛中,利用铜的呈色反应。

铜使釉呈现绿色,由此烧制出了带有绿色釉的瓷器。

如果铜使釉变成了红色,就由此烧制出带有红色釉的瓷器。

这些都是颜色釉,那么什么是黄釉瓷?

黄釉瓷就是将含有氧化铁成分的釉料,施与瓷胎上,利用在窑炉氧化气氛中,铁使釉呈现黄褐或棕红色的呈色反应。

也是犹豫温度不同,就会烧制出黄色、褐色、红色等釉色的瓷器。

具体颜色的呈现,可通过调整釉料中氧化铁的占比和烧成温度来实现。

不说烧成温度,那么就需要调节含量。

含铁量越高,颜色越深!

如酱色釉;反之则浅,如黄色釉。

现在陈文哲做的是黄地珐琅彩,不是系列黄釉,所以,研究明白了黄釉的制作工艺,陈文哲才开始制作雍正黄地珐琅彩瓷。

当然,既然研究明白了黄釉的制作工艺,在完成清三代的精品瓷器仿制之后,他肯定要做一个系列的黄釉瓷器的。

这就跟绿釉、红釉、蓝釉等釉彩一样,而黄釉瓷作为单色釉中最尊贵的品种,自然是值得好好研究的。

黄釉瓷的制作先不说,先说珐琅彩!

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时,珐琅彩得到进一步发展。

珐琅彩瓷,为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将铜胎画珐琅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烧的彩瓷新品种。

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量最大,乾隆以后即少有制作。

乾隆时期,宫中收藏的珐琅彩瓷器,曾集中存放在端凝殿,据档案记载有400多件。

按照清代宫廷档案记载,和珐琅彩瓷器原盛匣之标识,珐琅彩瓷器之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

这种宫廷御用瓷器,每一件都是珍品,因为这些珐琅彩瓷器,是专供帝后玩赏的艺术品,就算是在宫廷之中,都控制极为严格。

整个制作过程,也是精益求精,比如制作它所需要的白瓷胎,由景镇御窑厂提供。

运送到宫廷后,在皇帝的授意下,于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由宫廷画家精心彩绘!

宫廷写字人,题写诗句、署款!

最后入炭炉,经600℃左右的温度,焙烧而成。

整个清三代之中,康熙创烧,雍正发扬光大,乾隆让它成就巅峰。

康熙时期的珐琅彩,因为不如雍正,所以就不说了。

而雍正时期,很多瓷器都属于巅峰。

不是清三代的巅峰,而是全世界有历史以来的巅峰。

其他不说,就说珐琅彩的彩料,就是在雍正之时得到的解决。

珐琅料是一种人工烧炼的特殊彩料,雍正六年(1728年)以前需依赖从欧洲进口。

雍正六年以后,清宫造办处已能自炼20余种珐琅料。

而且色彩种类,比进口彩料更为丰富。

这才使珐琅彩瓷器的生产,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器多以胭脂红、蛋黄及蓝色作地。

还有一类特有的,在宜兴紫砂胎上,画珐琅彩的器物。

典型雍正、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器,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珍品,也是我国古代彩瓷工艺,臻达顶峰时期的产物。

特别是雍正时期的珐琅彩瓷,更是巅峰中的巅峰。

而这,可以说是由雍正的生活、习惯决定的!

雍正皇帝长期住在宫中,从未像康熙、乾隆一样四处游访。

他深居宫中,勤勉治国,只有在闲暇之余,关心瓷器的生产。

但是即便如此,他仍每每亲自过问,当官臣们给出新的陶瓷样式时,他都亲自过目。

在装饰纹样上,雍正皇帝倡导“内廷恭造式样”,并亲自发出了“秀雅”、“细致”的要求。

同时也指定了唐岱、戴恒、贺金昆、汤振基和郎世宁等院画家,为画珐琅器制作稿样。

就是在这些要求之下,或者说是影响之下,让雍正珐琅彩瓷无不美轮美奂。

就珐琅彩瓷的装饰纹样而言,诗、书、画、印四种元素,因鲜见于宫外造作,故堪称之为“内廷恭造式样”的典范。

由于雍正个人的喜好,雍正时期瓷器的样式风格逐渐确定。

粉彩、珐琅彩与墨彩瓷,都具有极高艺术价值。

从传世的作品中,能看到雍正皇帝所追求的极致:

灵巧秀美的造型、精妙入微的画面、柔和典雅的色泽、严谨规范的款识。

从圆明园掠走的珐琅彩花鸟瓶,现在法兰西枫丹白露王宫。

只是从这一件瓷器之上,就可以看出雍正瓷器的精美。

无怪乎清末挑剔的陶瓷评论家,寂园叟慨而言之:“雍正官窑,大小盘碗,白胜霜雪,既轻且坚。上画彩花数朵,每一朵横斜荧拂,袅娜多姿,笔法绝不板滞。花作茄紫蛋黄天青各色,皆非乾隆朝所能几及。”

在发表这番感慨的同时,寂园叟还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他所看到的,雍正官窑瓷器中的极品瓷胎画珐琅:

“填地之白,白如雪,一绝也;薄如卵幕,口嘘之而欲飞,映日或灯光照之,背面能辨正面笔画彩色,二绝也;以极精之显微镜窥之,花有露光,鲜艳纤细,蝶有茸毛,且颈项竖起,三绝也;小品而题极精之楷篆各款,细如蝇头,四绝也。”

不一样画片,同样的美丽,可惜这一件瓷器在法兰西!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