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高仿汝窑

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高仿汝窑

作者:疯神狂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4:19: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陈文哲点头,想要收藏一件汝窑,自然是很难的。

真要说起来,现在国内的所有国宝帮,都是宋代五大名窑的忠实粉丝。

他们就是因为太喜欢了,才会被骗。

陈文哲也不例外,但是他的技术水平高, 很难被骗。

而想要骗陈文哲,你怎么也要仿制的好一点吧?

可要想仿制宋代五大名窑,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吗?

不说其他,只是一个汝窑,就可以让你欲仙欲死。

汝窑瓷存世量太少,公认的更少,你要想收藏一件, 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老李此时也开口道:“陈老板认为,汝窑瓷的存世量, 能有多少?”

陈文哲一愣,他虽然知道,但是他不知道老李为什么会问这个?

而且他的猜测也被证实,这群人还真的就顺理成章的,把话题,再次转移到了汝窑之上。

反正他对这一点,也很感兴趣,自然也就不会藏着掖着。

陈文哲对于汝窑瓷器,可以说了解很多。

自然也就清楚,现在被国内那些专家所肯定的汝窑瓷器,并不多。

北宋汝窑瓷器,目前已经确定的件数,只有67.5件。

现在汝窑器传世的作品,大约分布在故宫博物院17件、弯弯故宫博物院23件、大海博物馆8件、英伦达维得基金会7件。

这些博物馆收藏的数量比较多,还有霓虹现存4件、漂亮国现存5件。

这都是两件以上的,收藏品只有一件的是津城博物馆1件、粤省博物馆半件、香江收藏家罗桂祥1件、英伦私人收藏1件, 总共计67件半。

这是公认的,被所有人都承认的汝窑器。

其实汝窑的官窑瓷器,实际上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

民间收藏的有记录的汝窑瓷器,就有150件左右,包括新李坡的、漂亮国等地藏家都有。

按照最新统计,目前存世的汝瓷,应该在300-500件之间。

这个存世量放在20年的烧造历史中,肯定是不多的。

很多人受之前65件这个数字的约束,不敢突破,认为其他人说的汝窑瓷,都是赝品。

其实现在不管是博物馆,还是民间新出土的,一定早就突破这個数字。

最近这几年又新出土了一些东西,很多东西因为过去的书本上没有,专家根本不敢认。

比如元青花,民国之前国内都没有人相信有这种瓷器。

还有最近一些年出土的元青花博陵第款,之前也是从来没有见到过的。

还有秘色瓷,以前没有确切记载,只有在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确定的文献资料,证实了地宫之内的几件瓷器,就是传说中的秘色瓷。

这时你会发现,原来传世的文物之中, 也有秘色瓷。

只不过现代人不知道秘色瓷到底是什么样子,自然也就没法证实那就是秘色瓷。

所以,你没见到过,不承认,那名历史上就真的没有这种东西吗?

汝窑瓷,或者说宋代五大名窑瓷器,都是这种情况。

现在一些人说存世的汝窑瓷器,除了那60几件以外的,都是民窑,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谷嘞

汝窑的烧造时间的确很短暂,但也不至于存世只有60几件,真正的存世量应该还是蛮大的。

但问题是,现在的鉴定界比较混乱,没有鉴定的标准,也没有权威的组织,因此出现了很多问题。

不管社会上怎么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后民间的收藏,还是会得到认可的,因为这是客观事实。

其实想一想就知道,汝窑在宋代都是珍宝啊!

这样的东西,只要烧造出来,就很难被毁。

就说元代宋之后,元代的贵族就不稀罕瓷器了?

他们更加稀罕,也更加珍惜瓷器,要不然元青花是怎么来的?

众所周知,汝窑的烧造时间十分短暂。

在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中,由宋徽宗赵佶亲自督造的汝窑,被当之无愧地誉为五大名窑之首。

后来因靖康之耻下的宋金战火,而失传断代,烧造时间仅二十多年。

在当时,汝瓷成品的烧制和验收严苛至极,稍有瑕疵即砸碎深埋,专供皇室,不许民间私藏。

因此,宋代汝官窑瓷器的存世量极少。

但是,这个极少,是相对来说的。

烧了二十年,数字还是比较大的,要是保存完善,那么就算是到现在,汝窑瓷的真正存世量,也应该是特别大。

因为这种等级的瓷器,不管是谁得到,都会当做传家宝,小心珍藏。

要是保管的好,也许上千年下来,也不会损毁几件。

当年烧制的数量,肯定不少,如果在加上损毁的少,那么流传下来的汝窑瓷到底会有多少?

这是陈文哲的观点,说清楚了,他看向两位老人,他们还没有什么特殊表现,武三已经是一脸欣喜。

这看的陈文哲有点摸不着头脑,他认为汝窑瓷器传世的数量很多,武三为什么会高兴的?

陈文哲的脸色变得比较怪异,难道武三这家伙,手里真有一件?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要是可能,这些家伙的运气,也太好了吧?

虽然不太敢相信,但是陈文哲越想,越感觉可能是真的。

“陈老板,想什么呢?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今天遇到了知己,怎么也要深入的交流一下。”老周笑眯眯的道。

老李更加直接:“既然提到的宋代五大名窑,不如我们继续交流一下?真品得不到,仿一件也是可以的嘛?”

“对,能仿出来也是本事啊!”武三笑的一脸兴奋。

“要想仿汝窑瓷,这还真不容易,只是那份古朴,就不容易仿制出来。”老李已经开始出谋划策了。

真正的汝瓷都有什么特征,这一点没有人比陈文哲更加清楚。

就像老李说的,传世汝窑器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造型古朴大方。

其次才是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

这一点陈文哲最是清楚,因为他更加知道,汝窑瓷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

“要是想要高仿汝窑瓷,最少也要仿制出它的六大特征吧?”

没等陈文哲有所表示,老周就开始提出自己的观点。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