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七百九十七章 拿走你的银子,冠上我的名字!

倭式城堡的盘旋山道,就是冷兵器时代的噩梦,这是倭国战乱百年的最终产物,也是倭国乱战不休的原因之一。

无论谁想要统一倭国,都必须要面对一个个这样的乌龟壳,每一个山城都需要大量的人命去堆,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人心,才能把山城抹去。

一旦你变得虚弱,那么别人就会趁虚而入,拔掉你守备力量不足的山城。

本就支离破碎的倭国,因为山城的存在,更加支离破碎。

而织田信长、羽柴秀吉给出的办法,就是一国一城,一个令制国内,只能允许一座山城的存在,如果建造更多的山城,就会面临天下大名共伐。

这个政令,在织田信长的辖区并没有实现,因为在统一的过程中,如果自己的地盘也是一国一城,就要面对敌人无穷无尽的骚扰。

唯有统一之后,才有可能做到。

倭式城堡之所以能改变倭国的政治格局,完全是因为倭国的火药、火炮、甲胄数量不足。

面对这样的山城,不想军兵伤亡过大,最好的办法是围而不攻,毕竟山城补给困难,而且山上很难种田,但围城极为昂贵。

围城要倍于敌人兵力,人吃马嚼消耗的粮草,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戚继光下令攻打忠州城,陈大成已经详细的描绘了忠州的易守难攻,并且希望各部做好一定程度减员的准备。

次日的清晨,天蒙蒙亮的时候,弹琴台河对岸,出现了数百条船,将整个江面封锁,沉闷的鼓声,一下又一下的敲动着,惊醒了了黎明。

号角声刺破了天际,大大小小船只向着汉江对岸扑去。

大明的进攻,开始了。

李舜臣带领的两万四千义军开始渡河,他们的目标是最大限度的吸引忠州倭寇的注意力,给侧翼的进攻拖延时间。

戚继光给李舜臣的任务是带着人,攻打弹琴台,吸引倭寇注意,哪怕就半个时辰就可以,让大明军顺利渡河。

只要大明军能在两侧顺利渡江,展开阵型,忠州收复就是一件板上钉钉的事儿,无论发生什么,哪怕是后方的火药全部被炸了,也不妨碍忠州攻势。

大明军全火器作战也就一年多的时间,大明京营锐卒、辽东军经过了极为严格的冷兵器训练。

忠州的倭寇,早就注意到了河对岸的异动。

船只的云集、各种粮草装船、河对面的军兵枕戈待旦,在号角声响起的时候,倭寇也开始了半渡而击,没有火炮,但有各种各样的投石机,涂满了各种油料的石块被点燃,被投石机抛出,飞向了过江的船只。

所有的平底漕船,都是在汉江造船厂制造,本来是顺着汉江运送粮草、火药、甲胄等物,现在用来运兵。

倭国的防御已经非常严密了,并没有因为接连的战败而士气崩坏,一艘艘被点燃的船只,冲向了江边,一名名朝鲜义军跳下了船,扑向了岸边的倭寇。

“杀!”李舜臣跳上了岸,身先士卒的冲了过去。

戚继光放下了千里镜,开始下令,他要求麻贵、麻锦两兄弟,带领两个步营一个炮营,准备渡江,这是额外的部署。

朝鲜义军的表现,让戚继光对自己的将令做出了临时调整,因为朝鲜义军可以稳定占领滩头。

更加明确的讲,朝鲜义军赢得了戚继光的认可和尊重,认为他们的作用,不仅仅吸引目光,可以执行更加深入的作战任务。

朝鲜义军打的没有任何章法可言,没有什么波次,更没有什么阵型,披甲不足一成,没有火器,没有弓箭,甚至有点衣衫褴褛,只有大明朝廷发下去的长短兵。

但如此简陋的装备下,朝鲜义军,士气如虹。

守备弹琴台的倭寇的防御工事,被不要命的打法,接连攻破。

李舜臣的朝鲜义军,根本不在乎自身的伤亡,疯狂的扑了上去,把能用到的一切武器和力量都用上,杀死这些侵犯家园的倭寇,悍不畏死的军队,势如破竹的干掉了倭寇滩头的防御阵地,并且向着纵深扑去。

老子有云: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百姓一旦不畏惧死亡,那么就无法用死亡让他们畏惧了,没能完成复仇的朝鲜义军,恐怕活着比死了还要难受。

或者说,他们早就死了,是仇恨支配着他们身躯,复仇就是他们活着的唯一目标。

要想佯攻可以奏效,就必须把佯攻打出主攻的气势。

李舜臣做到了,佯攻变成了主攻,麻贵、麻锦两位来自宣府大同的军将,带领步营和炮营开始过江,为朝鲜义军压阵。

当大明的火炮摆在了鸡鸣山和大林山脚下的时候,忠州再想支援已经来不及。

忠州也无法支援,因为自顾不暇。

狐假虎威也好,狗仗人势也罢,有了大明步营、炮兵压阵的情况下,朝鲜军的士气再次拔高,倭寇在忠州城外防线,只用了三个时辰,就全线崩溃。

而忠州城脆弱的城墙,根本挡不住大明军的火炮轰击,摇摇欲坠。

鸡鸣山脚下,大明的九斤火炮已经开始火力倾泻,山城的入口,已经在密集的火炮覆盖下,被彻底炸毁。

守备赵吉扣上的兜鍪,他的身后,是三百三十人,三十个队,这是陷阵营,所有陷阵营军兵都是选锋锐卒,冲锋在前,伤亡率最高,赏钱最多,装备最为豪奢。

陷阵营就一个目标,上山。

将山道两侧所有据点拔除,为后续重步兵入城做准备,同时攻入天守阁,彻底瓦解敌人的抵抗意志。

每个步营都有陷阵营,选锋先登的遴选极为苛刻。

首先得穿得起甲胄,陷阵铁浑甲是标准的五尺七寸甲,就是身高要五尺七寸(190cm)才能穿得上这样的甲胄。

身高在五尺七寸以下,连参加遴选的资格都没有。

体重是两百斤,全身甲需要体力,五十三斤的全甲,没有足够的体力,连活动都十分困难,更别说战斗了。

而身高体重,这两项就能把很多京营锐卒涮下去,选锋先登,就是精锐中的精锐。

对于大明京营而言,他们不必考虑身后事,即便是从最功利的角度出发,战死沙场后获得的抚恤金,比当一辈子的京营锐卒还要多。

军兵们都不傻,他们核算过了,陛下给的抚恤金、额外的学堂、可以世袭三代的待遇,林林总总折成银子能有两千五百银,甚至更多,因为讲武学堂的优先录取,那是银子买不到的特权。

而一个京营锐卒,哪怕是从娘胎里开始当兵,干七十年,林林总总收获,大约就只有两千一百银左右。

其实军兵们有的时候觉得,陛下真的不用给那么多,能给全饷,真的足够让人卖命了。

“咔嗒。”

赵吉扣上了兜鍪,他掏出了一枚很小的团龙旗贴在了铁浑甲上,这个团龙旗标只有三寸大小,朱红色,看起来极其沉稳。

三寸团龙旗贴,是陛下发下的,目的是鼓舞,只有在死战的情况下,才会拿出来贴在身上,代表着为大明而战,大明绝不会忘记你的功绩。

三寸团龙旗贴,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没有团龙旗贴的一律是敌人,无论男女老少。

倭国存在着女武士,女武士有一种专门的武器,叫做薙刀,大明京营在平壤之战中,死掉三人之一,步营吕锦林,就是不了解有女武士,死于了薙刀之下。

这是教训,所以三寸团龙旗一出,就代表着山城内不留活口。

陛下发这个东西的意思很明确:前线的军兵不必担忧,一切的杀孽的罪名,都由皇帝所承受,若是有报应,也是报应皇帝,而不是军兵,因为军兵,只是听从皇帝的号令。

三百名扣上了兜鍪的铁浑甲军兵,站在山城入口两百步外,如同一道城墙一样静静地竖立在那里,朝阳的金光撒在了他们身上,熠熠生辉。

激昂的号角声传来。

“杀!”赵吉抽出了自己的戚家军刀,指向了前方的山城,下达了命令后,抬起了脚,缓慢而坚定的迈向了山城山脚下,已经轰塌方的入口处。

大明军的前进,就像是一座城墙在移动,这就是防守倭寇视角中的大明军进攻!

铁炮、弓箭、长短武器,都无法形成有效的杀伤,与其是说进攻,不如说是爬山。

赵吉一抬手,抓住了一把从台阶上伸出的薙刀,用力一拽,拉下一名女武士,干净利索的一刀,划过了她的脖颈,让她脱离了这个罪孽的苦海。

铁浑甲有笼手,就是钢制的手套。

女武士比男武士更加凄惨,她们有的时候,还要提供一些比较特殊的职能,比如在茶室里充当军妓。

就是凌云翼刚入汉城前,看到的那个写着‘大丈夫效命沙场磨长枪;小女子献身家国敞蓬门’,横批是舍身报国的茶室。

对于女武士而言,这地方不亚于地狱,死亡是一种解脱。

陷阵营继续前进,他们脚步缓慢,但一步一个脚印,将沿途所有的据点,一一拔除,破门的方式也不叫简单,就是硬撞,一个助跑,将木质的铁门撞开,然后将里面的人杀死。

有的时候,遇到带有地窖的地方,就会点燃柴火扔进去,有人露头就踹下去。

重步兵进攻是比较缓慢的,向上仰攻、山道再加上防御工事,本来每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伤亡,但重步兵们一步一个脚印,用了足足六个时辰,大明军才成功的爬到了山顶,把鸡鸣山给清理干净了,而大明军的战绩是零阵亡。

相比较鸡鸣山的轻松写意,忠州战场就非常血腥了。

麻贵反复强调,让李舜臣约束朝鲜义军,等待火炮轰击压制守城倭寇,打开突破口后再进行冲锋,否则都是无谓的伤亡,朝鲜义军听了,但开始冲锋的时候,所有的波次全部乱了。

朝鲜义军一窝蜂的冲上了倒塌的城墙,付出了惨痛的伤亡后,攻陷了忠州的外城。

忠州之战的第一天,弹琴台、鸡鸣山、大林山、忠州外城,被大明军攻破;

第二天,忠州城、后山、释宗寺告破;

第三天,南山山城才被攻破,南山山城的抵抗最为激烈,甚至击退了一次大明军的进攻。

倭寇搞到了一种猛火油柜,可以喷出丈余火舌来,大明军第一次进攻不知道有这种东西,死伤惨重,付出了四名选锋锐卒殿后,才撤出了战场,退下来后,反复试探最终确定,这种猛火油柜极为稀少。

又经过了几轮火炮轰击之后,大明重步兵才攻破了南山山城。

最后整个南山山城被大明一把火烧的干干净净。

“戚帅!急报!汉城、杨平、骊州,一共十三个火药库被倭寇的细作袭扰,损失了超过十五万斤火药!”一个墩台远侯,急匆匆的冲进了天子山万福塔大营中军大帐,奏闻了一条急报!

本来庆祝忠州大捷的将帅,闻之无不面色巨变!

这得亏是打的快!

否则,正在酣战之际,传来如此噩耗,士气会如何?战场的格局会走向什么方向,尚未可知。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大明军这次倾尽全力,连陷阵营都出动了,以忠州的地形而言,对守军实在是太有利了。

如果不能快速攻破,大明军就只能缩回骊州,再从长计议。

“幸好,现在倭寇是大溃败,无法组织反击。”陈大成心有余悸的说道。

戚继光看着众人笑着说道:“没事,损失不算严重,前线还有四万斤的火药,后方还有十一万斤火药,即便是固守,也能等到后勤补给。”

戚继光、陈璘,陆海军主帅,都非常清楚,蓬莱黄氏从来都不只是一个皇帝出宫游玩的幌子,蓬莱放着三十万斤火药,只要有需要,三五天之内,就可以补充到汉城来。

而且,打完了忠州城,前线大军依旧有四万斤火药,省着点用,能霍霍几个月的时间了。

大明军探索全火器作战,不是离了火药就不能作战了,相反离开了火药,大明军依旧对倭国是碾压的态势。

当然,大明军的火药,一直是过饱和的。

戚继光很重视后勤,即便是倭寇酝酿已久的突袭,并没有造成致命伤。

“恐是内外勾结所致。”李如松面色凝重的说道:“火药库的防备素来森严,倭寇别说炸了,他找都找不到。”

“火药库的位置是如何泄露的?防备森严的火药库,是如何被人混进去的?这些都需要仔细调查。”

大明军高度依赖火器,自然对火药的防护十分周密,这事儿要是没有内鬼的勾结,绝对不可能做成。

“交给凌总督就是。”戚继光面色凝重的说道:“我们要进行内部审查,正好趁着进攻的间隙,找一找是不是存在内鬼。”

感情上,戚继光不能接受大明军出现了叛徒,但领兵作战,要将一切隐患排除。

凌云翼非常生气,后果非常严重,在短短五天的时间里,凌云翼派遣了自己手下客兵、带着辽东军一万人,抓捕了五万多人,严加审讯,但凡是能够接触到火药的人,连年过七旬的老人都不放过。

挨个过关!

凌云翼之所以发这么大的火儿,不是心疼那点火药。

陛下有的是火药,十三处被炸毁,十五万斤火药放了烟花,不可怕,凌云翼怕是随军的商贾、驿传,他们泄露的消息。

这代表着大明内部出了问题,真的搞出了不可接受的乱子和损失,建议绞肉机战法的凌云翼,就有了不可推卸的罪责。

但调查的结果,让人出乎意料之外,是朝鲜人干的。

确切地说,是朝鲜文武两班的漏网之鱼,伙同倭寇组织了这次行动。

一应案犯人犯,全都送到了大明京师,包括了十七名汉人在内,这十七名汉人,全部来自辽东,他们是被波及此案之中的嫌疑犯,他们参与到了其中,但跟这件事只有一点瓜葛。

距离忠州大捷过去了近月余的时间,来自松江府的神仙酒力拔头筹,获得了天下第一酒的美名,六月十七日这天,朱翊钧收到了来自朝鲜的捷报,忠州大捷和一堆的案卷。

郑和当年在锡兰抓了锡兰国王,也是把锡兰国王父子,带回大明,防止皇帝以为他郑和胡作非为。

把重大案件交给朝廷来审理,可以避免无穷无尽的麻烦,尤其是言官那张嘴。

“按照奏疏而言,这十七名辽东军兵,也仅仅是跟这些文武两班余孽认识而已,这也要抓?”朱翊钧看完了奏疏,面色凝重的问道:“缇帅,审过了吗?”

赵梦佑俯首说道:“审过了,确实仅仅是认识的关系,没有任何银钱的来往,三人负责招募力役,运送粮草,这力役招募,这些文武两班的余孽有些人脉,能帮上忙。”

“实在是没想到他们如此胆大妄为。”

北镇抚司审理出了一份新的卷宗,这十七名辽东军兵,连小时候偷看女澡堂这种事都交代了,没有收受贿赂,不存在任何主观故意,是为了完成力役招募。

“十七名辽东军兵或多或少有点贪腐,最多的贪了近二百两银子的财货,但都跟火药无关。”赵梦佑告诉了皇帝,这十七名军兵,也不是很干净,仗着自己辽东军的身份,在朝鲜,拿了不少的银子。

但不该拿的没拿,比如火药运输这种大事。

“有人命官司吗?”朱翊钧询问道。

赵梦佑摇头回答:“有十二人有首级功,最多的一个军兵斩了七名倭国,没有草菅人命的案子。”

朱翊钧将所有的案卷看完,笑着说道:“那就放了吧,也别回辽东了,宁远侯的脾气可不好,丢了这么大的人,怕是要杀了他们,送吕宋,给国姓爷当总督府牙兵吧。”

“缇帅,你说,这次火药焚毁,就真的没有大明势要豪右参与吗?”

赵梦佑思索了片刻,还是摇头说道:“目前所有证据和口供表明,没有大明势要豪右参与其中。”

“陛下,东南战火绵延千里,二十余年,造成的伤痛,可不仅仅是东南沿海,还有北方。”

“当时朝廷不得不分出人力物力,在东南平倭,导致西北和俺答汗的冲突里,只能防守,不能进攻,某种程度上,俺答汗带领的北虏和倭寇,形成了对大明的南北夹击,让大明应接不暇。”

赵梦佑四十多岁了,陛下不是过来人,但赵梦佑亲身经历过,他知道,那时候,大明风雨飘摇岌岌可危,一副要完的颓废景象。

那时候,已经是人心启疑了。

哪怕是再忠诚的臣子,心里也会犯嘀咕,大明国祚是不是已经到头了?

这也是张居正能够发动万历维新的主要原因,大明真的太糟糕了,糟糕到大家都认同变法,来让秩序继续延续。

大明万历维新,最大的受益者,仍然是旧的势要豪右、乡贤缙绅们,他们本身都是老财,在万历维新中,获得了更多的财富。

新兴资产阶级里,有七成本身就是势要豪右,比如松江府孙克弘一家,那都是传了千年的世家。

这些传了几百年几千年的世家,哪有那么容易就灭亡?

他们见风使舵的本事极强,适应能力极强,大明风向变了,闻着味儿就去发财了。

“陛下,先生到了。”一个小黄门走进进来奏闻。

“宣。”

张居正也是为了这十五万斤火药焚毁案来的,从结果上来看,大明等同于额外损失了十五万斤火药,夺下了地形对倭寇极为有利的忠州地界。

张居正来之前就已经把这些案卷看完了,他面色郑重的说道:“臣以为,这件事和势要豪右没有多少瓜葛。”

“真的要点,打断万历维新的进程,那也是点天津塘沽港的火药,那边现在还有一百三十万斤的火药,把前线那点火药炸了,没什么用。”

“更像是朝鲜旧廷余孽和倭寇联手,为了逼退大明军进攻忠州,铤而走险和殊死抵抗。”

张居正觉得,陛下料敌从宽这种谨慎的态度是极好的。

但陛下这料敌从宽,有点太宽了。

“这些文武两班、倭寇等案犯,送解刳院做标本吧。”朱翊钧给了处置结果,如果后续调查,没有新的决定性证据出现,三次复奏后,这些人,结局已定。

“倒是这次的朝鲜义军的表现,让朕刮目相看。”朱翊钧拿起了戚继光的捷报,这次忠州大捷的主力,不是大明军,而是朝鲜义军。

朝鲜义军总计阵亡了四千五百人,只有两万四千人的义军,在阵亡4500之数的情况下,依旧没有溃散,反而一鼓作气拿下了忠州。

而大明军一共阵亡了七人,陷阵先登六人,京营锐卒一人。

“勇气可嘉。”朱翊钧给这一批义军朱批了四个字,褒奖他们作战的英勇,他们或许只是为了自己作战,但朱翊钧作为皇帝,还是要褒奖和恩赏。

“在李昖手里,三十天就能把整个朝鲜丢了的朝鲜军,在李舜臣手里,能够虎口拔牙,陛下,战后,李舜臣还有他率领的这些义军,不能留在朝鲜,把他送倭国灭倭就是。”张居正提醒皇帝,小心朝鲜凝聚出新的核心。

大明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最终给李舜臣做了嫁衣,那大明皇帝岂不是做了赔本的买卖?怎么跟大明内部交代?

“朕记下了。”朱翊钧点头答应了下来。

“让京堂势要豪右纳捐兴办师范学堂之事,办的如何了?”朱翊钧说起了化缘的事儿,朝廷没钱了,皇帝都想举债发展了,势要豪右却不为皇帝陛下分忧解难,这是不忠!

张居正俯首说道:“没有人抗捐,上次潞王殿下把人折腾的心有余悸,这次每家认捐五千银,真的不算多了。”

皇帝做事很讲道理,潞王做事蛮不讲理,他上次让西土城豪奢户每家认捐五万银,不给就破门,把豪奢户给折腾怕了,相比较之下,皇帝最多只要五千银,还给立块碑表彰其功业。

五千银真的换不来一块青史留名的碑文。

大明在,中国在,京师师范大学堂就在,碑文就在,校志就在,这些豪奢户生生世世都会被记得,甚至可能会被立个雕像,真的不算贵了。

有些人扼腕痛惜,在陛下眼里他们家太穷了,只给一千银的认捐份额,立碑排名都只能排在后面。

一旦涉及到了打榜这种事,势要豪右也很难冷静下来,而且还是这种立碑立名的榜。

张居正面色古怪的说道:“西土城豪奢户姚家,希望能把这师范大学堂的二百万银全都认下来,不求别的,只求留名。”

事情的发展出乎了张居正的意料之外。

王崇古有条崇古驰道,那个皇帝亲笔写的碑文,比他们家祖宗牌位还要重要!年年先去碑文处上香。

姚家的意思也很明确:拿走你的银子,冠上我的名字!

“王希元不肯收,最后只拿了二十万银,承诺师范大学堂里,有座楼可以叫姚兴楼,姚家人乐的放了鞭炮,摆了三天的流水席。”张居正补充了细节。

二十万银,买得到文脉的香火情,这些个大家族,能千年不断绝,绝对不蠢,就是坏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