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七百六十六章 天有多高,皇帝就有多远

申时行真的有点无助,他天不怕地不怕,他连还田令的困难都不怕,现在有了皇帝的圣旨,那是如虎添翼,现在,他有点想去杭州府门前敲鸣冤鼓,他想告诉所有人,他冤。

可想到了杭州知府是阎士选本人,申时行放弃了这个打算。

他如果晚来一步,哪怕是在路上多耽误一会儿,台州府三江营闹出民变的事儿,他就没有责任,毕竟他之前一直在松江府。

但是他下车了,一只脚踩在了永昌门前的地面上,那这件事,他就得把锅背好。

申时行立刻开口说道:“民乱具体是什么情况?大概是因为什么闹起来的?范围有多大,三江营做什么?有三江营的军兵参与吗?台州知府在做什么?让罗木营斥候,前往台州,帮台州知府把情况快速搞清楚。”

“立刻通告台州府诸县,紧闭城门坊门,封锁道路,防止事情进一步恶化。”

“告知台州知府,想方设法确定民乱的诉求,轻用兵,不要制造冲突和事端,只要能够稳住对方的情绪,一切都好说,最好不要出现流血死亡,如果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死亡事件,也要做好应对。”

“如果台州知府搞不清楚这些情况,让他找个井跳吧。”

“立刻前往宁波府双屿港,将情报通报给水师驻军。”

申时行下了一连串指令十分清晰的命令,具体到人,这种群体事件,越早应对,越是简单。

无数匹的快马,在杭州和台州地面来往,源源不断的消息,通过驿站传到了杭州府。

经过了一日一夜的发酵,事情已经大致梳理清楚了,出身杭州府的举人沈仕卿,带领由佃户、船夫、运河力役、纤夫等三千余穷民苦力,在三江营,揭竿而起,三江营一千五百兵,也在其中。

事情已经恶化到了一定的程度,乱兵和乱民合流,到这个地步,就不能速速驱散了。

而且在短短一日一夜的时间里,攻破缙绅家门四十余家,烧死缙绅、走狗数百人。

是真正的民乱,而且人数不断的扩大。

“台州知府李弘道没说实话。”阎士选看了半天,对着申时行说道:“按李弘道的说法,就是一群贪得无厌的刁民,索求无度,台州府实在无法满足,才聚啸作乱,焚劫巨室豪门,烟火满城,火满烛天,万民号哭之声达旦,恳求朝廷发兵平定。”

“如果是一两百人,五六百人,这话还能信,但这是三千人,占了三江营拒敌,咱大明这些百姓,除非心里的火,实在是压不住,不至于闹出这等事儿来。”

台州府仅仅三江营一个地方,居然有三千野心勃勃的刁民,还是各色人等齐聚,阎士选不信,这里面一定有什么天大的冤屈,才不得不如此。

申时行将手中的塘报用力的扔在了地上,厉声说道:“李弘道有问题!让墩台远侯前往三江营,询问清楚,到了这个时候,李弘道还在撒谎,还想捂盖子!他捂得住吗?”

“愚蠢至极!”

阎士选一愣问道:“抚台,我有点愚钝,这为何确定了李弘道有问题呢?”

没说实话和有问题,是两个性质的事儿。

“民乱的三千众,占了三江营后一动不动,坚守不出,你看这是要对抗的架势吗?”申时行非常确信的说道:“他们要讨个说法罢了,不能再等了,立刻备车,前往三江营。”

一个师爷面色凝重的问道:“抚台,这时候乱哄哄的,抚台前往,是不是有点太危险了,万一…”

“备车吧。”申时行摆了摆手说道:“这要是从三江营蔓延到整个台州,恐怕事情不得安宁。”

天蒙蒙亮,申时行带着罗木营一千五百人,向着三江营出发了,乱兵和乱民已合,民恃兵强,兵恃民生,一个处理不好,能把浙江炸上天。

申时行路上一直有点担心,因为这个挑头的是个举人,沈仕卿。

会不会是因为举人无法科举,故此妖言惑众,才闹出了这等动静?那陛下这带着宽宥的圣旨,岂不是来晚一步?

申时行忧心忡忡,在前往三江营的路上,终于弄清楚了情况,墩台远侯不带武器,倒骑驴进入了三江营,问清楚了情况,倒骑驴就是表示我没有武器,也没有恶意,将背后露给你,不要攻击,是使者。

这个过程很难,墩台远侯进入不是很顺利,遇到了极大的阻力,阻力不是来自于叛军,而是来自于台州府。

墩台远侯出了三江营后,快马加鞭,直接把消息送到了申时行的手里,因为墩台远侯认为台州府衙不值得信任。

塘报奏闻:真不是举人没法科举,聚啸作乱,陛下把人给逼反了,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举人真的要闹,也就是搞搞哭坟的把戏。

发生这么大的事儿,是因为还田,朝廷要还田,当地缙绅就搞长租,朝廷禁止长租,当地缙绅收买了台州地面官员,玩起了张冠李戴,就是名义上这些田分给了百姓,实际上还是在缙绅手中,到这一步的时候,台州地面已经闹出了一点民乱来。

大约三百多名佃户,撕毁了榜文,入城告状,这个时候如果台州知府李弘道妥善处置的话,事情不会闹大,李弘道下令讨乱,衙役截街断路,在台州菜市桥、清河坊埋伏了这些佃户,佃户被打出清河坊后,逃到了台州东湖书院。

而杭州籍举人沈仕卿就是这座书院的教谕,沈仕卿收留了这些佃户,把门堵住,不许衙役闯入,数百名佃户被打的遍体鳞伤。

不是沈仕卿挑的头,但他的行为影响很大。

如果这个时候,台州知府李弘道愿意谈一谈,其实也不会进一步扩大,但李弘道选择了一意孤行,强行撞开了书院的大门,沈仕卿见李弘道如此一意孤行,带着佃户向南逃窜,抵达了崇和门外。

三江营救驻扎在崇和门外,是当初胡宗宪组建的浙江九营之一,沈仕卿请求托庇,三江营打开了营门。

事情到这里的时候,已经完全超出了李弘道的控制,因为三江营对李弘道也非常不满。

三江营本来有官田六万亩,这些官田就是他们的口粮田,李弘道不哄着也就罢了,还把这些官田很早就租了出去,这些口粮田没了,吃的喝的,都得台州府衙门给,台州知府就能拿捏三江营了。

“谁给他的胆子!疯了吗?罗木营入城剿匪之后,他居然还敢这么干?”阎士选也是知府,他都想不出谁给李弘道的勇气!

罗木营当初哗营可谓是弄得天下沸沸扬扬,暴力最直观的体现,阎士选难以理解,这李弘道脑子灌大粪了吗?还在为难三江营。

申时行将塘报递给了阎士选说道:“在陛下大驾玉辂离开后,不甘心失去田土的缙绅,打出了还乡的名义,纠集了土匪、恶霸、游手好闲之徒,开始下乡收田,每一家人数在五十到两百不等,就是这些人,给了李弘道底气。”

李弘道手里最少有三千五百人的还乡匪团,再加上衙门里的一千衙役,暴力在李弘道的手里,至少李弘道是这么认为的。

在佃户进入三江营后,李弘道下令衙役、还乡匪兵对三江营进行了‘平叛’,矛盾进一步激化,本来三江营一千五百兵只是给佃户、东湖书院教谕、书生提供庇护,这直接攻打营门,立刻引起了反击。

三江营把总方荣兴开始反击,攻陷了崇和门,将奉仙坊、广文坊、迎仙坊、清河坊、永靖坊等坊市攻破,抓走了缙绅40多家,而后收兵回到了三江营。

这是被迫收兵,李弘道那些还乡匪团们涌了上来,三江营一共就一千五百兵,守不住那么大的地方,会被各个击破,被迫缩回崇和门外大营。

阎士选看完了塘报,眉头紧蹙的说道:“杭州府地面,怎么没有这些还乡匪,那些个缙绅们还田,虽然哭爹喊娘,但可不敢这么干。”

申时行没好气的说道:“你这不是废话吗?罗木营哗变的时候,你跟罗木营把总马文英一道,抓了浙抚吴善言。”

“杭州地面有了还乡匪团,你还不得给他们挨个剿灭?这些缙绅哪敢这么做,你也是油盐不进,仗着罗木营给你撑腰,根本不理这些缙绅号丧。”

“也是啊。”阎士选忘记了罗木营哗变的时候,他也是反贼之一。

“情况已经非常明朗了,三江大营被李弘道带着还乡匪团给围困了,破营在旦夕之间。”申时行面色凝重。

李弘道没有疯,相反他非常冷静,继续进攻,只要攻破了三江大营,他就是赢家,他就可以把刁民作乱的叙事继续讲下去,人都死了,死无对证,只要在朝廷反应过来之前,把事情摆平,事情的真相,就任由他打扮了。

但不进攻,束手就擒,只要朝廷的军队抵达,那他就只有死路一条。

毫无疑问,这些还乡匪团背后的东家们,也是这么想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已经彻底绑成了利益共同体,李弘道输,朝廷绝对不会放过他们这些缙绅,相反李弘道赢,这就是又一次成功平定民乱,只要事后,稍微给一点好处,让这些佃户不再闹腾。

那台州地面的还田令,就能有名无实的执行下去了。

李弘道把事情摆平了,申时行如果不想以五品郎中巡抚松江浙江的话,申时行也要帮忙打掩护,毕竟朝廷真的怪罪下来,申时行恐怕又要被官降三级。

其实这个时候,申时行、阎士选、双屿水师,最好的应对是作壁上观,等着李弘道破营,等着李弘道以平叛叙事表功,这是对所有官僚们最有利的办法。

而且李弘道在准备对佃户下手的时候,就已经截街断路,台州百姓就是传言再多,也不知道真相。

只要李弘道能把盖子捂下去,那官吏们就会出于利益趋同的前提下,一起帮忙把盖子捂下去。

当初阎士选跟着罗木营一起作乱,那是没办法了,浙抚吴善言甚至要把阎士选一道杀了,阎士选没得选,他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天高皇帝远,天有多高,皇帝就有多远。

皇帝也不可能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儿,下次南巡指不定在什么时候,甚至有没有下次南巡还两说。

“抚台,还要去台州吗?”阎士选面色凝重的问道。

“去!”申时行晃动了下脑袋,面色冷厉的说道:“我还不信这个邪了,你还能把我克下去不成?!我要做首辅!一定要做!”

当首辅的前提,就是陛下信任,台州的事儿,就是真的捂住了盖子,陛下也会对他申时行本人产生怀疑,只要陛下有一个念头,台州的事儿,真的是这样吗?他申时行就做不了首辅。

申时行很清楚的知道,陛下不好糊弄。

相反,他哪怕是五品郎中回京,只要陛下信任他,他依旧可以以五品的身份入阁,爬到最高的位置去,因为所有的大学士,也是五品。

给阎士选当上司,一定要硬,硬到能顶住一切风波。

事情闹到这么大,沈仕卿是关键人物,他在东湖书院开了院门放了被打伤的佃户入院,他在三江营说服了把总,让把总庇护。

在申时行前往台州的路上,三江营的情况也是一波三折又三折,三江营被连续攻打了数日,已经岌岌可危了。

一个以出巡抗汛为主要目的的客兵营,在没有口粮田之后,军兵生活其实很苦,武备废弛,有火铳没有火药,有弓没箭,长短兵倒是有一些,但还乡匪团和衙役们,也是有真刀真枪的。

本来,三江营就要被攻破了,但因为一股势力的意外加入,让事情发生了转机。

李弘道很清楚三江营没多少实力,哪怕这里是戚继光当年在浙江抗倭的大本营,可是抗倭都多久的事儿了,二十多年快三十年了,李弘道不怕三江营兵,他比较怕台州府稽税房。

利益趋同,只要李弘道摆平了,官僚们就会给他打掩护,可是台州稽税房可不会,这稽税房说是只管稽税,万一稽税缇骑,多嘴一句,告诉了皇帝真相,他李弘道怕是逃到泰西去,陛下也要把他大卸八块。

所以李弘道对稽税缇骑出手了。

台州稽税房一共有稽税缇骑二十七名,在李弘道看来,这么点人,那不是手拿把掐,只要下令就是手到擒来的小事吗?

李弘道下令了,李弘道差点就死了。

这个时候,李弘道才意识到什么叫拥有独立武装力量,李弘道以为缇骑和三江营兵一样的弱,但出身墩台远侯、海防巡检的缇骑们,战力极其悍勇。

没点本事,你还想收税?

张居正说皇帝稽税是山大王作风,是收保护费,黎牙实说皇帝的税票不是税票,是赎罪券,想收保护费,想卖赎罪券,没点实力,怎么收?怎么卖?

李弘道一个进士出身,而且打心底里瞧不起丘八,也没见过打仗的读书人,真的不知道缇骑的战力。

甚至在李弘道心里,火器和烟花爆竹没什么区别。

稽税缇骑一共二十七名,按照最新的圣旨,稽税缇骑每人只能带五十个弓兵,虽然仓促之间,稽税缇骑只召集了不到三百人,但足够用了,而且这三百余人就是打杂的。

缇骑二十七人出动,九个小队,在不到三里的街道上,依靠楼阁地形,挡住了近五百人的冲击。

不仅如此,这二十七员缇骑,甚至展开了反攻,差点就拿下了台州府衙,缇骑们一共进行了七次试探性的进攻,都没什么效果,那李弘道爬上了墙头查看情况,就看到了一门已经点燃了药捻的九斤火炮!

李弘道发誓,他这辈子都没听过那么大的响声,震耳欲聋并不夸张。

但缇骑最终没有攻入台州府衙门,放完炮之后,缇骑耀武扬威的奔着崇和门去了,三江营岌岌可危,缇骑们知道矛盾关键就是三江营,三江营绝对不能被攻破,除此之外,缇骑攻破府衙,有造反的嫌疑,毕竟那是陛下的衙门。

缇骑们前往了三江营,火枪火炮骑兵,三人一队,直接把缙绅们引以为傲的还乡匪团给打的找不到北,解救了三江营。

等到申时行赶到的时候,缇骑、三江营已经把台州府衙团团围住,态势完全反转了。

“拜见巡抚。”稽税千户苏承平带着二十七名缇骑,接到了连夜赶来的申时行和阎士选等人。

“这是发生了什么?”申时行有些迷茫,他听到的战报是三江营被围了,但他看到的局面是,台州府衙被围了。

苏承平是四川人,他七岁的时候,跟着父亲到了关中,后来父亲做了雁行人,就是出关去河套种地,秋冬回到关内的雁行人,十七岁那年他投了军营,后来在大同府入了墩台远侯,做了三年墩台远侯后,遴选成为了缇骑,因为算账算的明白,做了税骑。

苏承平将情况一五一十的告诉了申时行。

“我听说当初项羽带着二十八骑从垓下突围到了乌江,杀了数百人,我还听说,刘裕奋长刀逐万人,以为都是戏说,没想到是真的啊。”阎士选听到仅仅二十七名缇骑,就对战场造成了如此大的改变,也是大感震惊。

精锐这么厉害的吗?

苏承平笑着说道:“这不算什么,以前,我们仨在草原上,也曾经三个人追着几百人跑,这主要是士气吧,乌合之众罢了。”

少数精兵追着数百乃是数千人跑,历史上不断地发生,真的不是夸大其词,这方面两宋的战绩最多。

冷兵器交战,之所以会有这种现象,是因为三个原因。

第一就是甲胄,有甲打无甲,那就是碾压,无甲根本没法打,这也是历朝历代刀枪剑戟弓不禁,也要禁甲的原因,无故穿甲面圣,就是谋反。

第二个原因,就是有效打击,看似是五百人打二十七个人,但其实一个人最多只需要面对几个人,其余只能等前面人倒下才能接着上,不是五百人都能同时打到这二十七个人。

第三个原因,是士气,战场上,如果敌人有一百个,前面十个杀的快,后面九十个杀的更快,因为十个人就那么如同割麦子一样倒下的时候,恐惧就会蔓延,士气就会瓦解,恐惧支配下,逃跑就成了必然。

缇骑们标配了铁浑甲,训练有素,有火器有火铳,还有街道等地形优势,敌人一堆还乡匪团,乌合之众,才有这样的战果。

这也是线列火枪阵可怕的地方,火炮轰击、平夷铳点名披甲之人、鸟铳大面积杀伤、轻骑骚扰之下,冷兵器为主的军团,根本不是对手。

阎士选颇有些感触的说道:“这李弘道好生生的,惹稽税缇骑作甚。”

苏承平左右看了看,低声说道:“申巡抚还要替我们美言几句,我们这是反击,这李弘道不知发了什么疯,先打的我们,后来听说这三江营被围了,只能去救了。”

缇骑们反击没问题,甚至炮轰府衙都没问题,但跑去三江营解救三江营军民,是超出了稽税缇骑的权责范围,稽税院只管稽税,这是铁律。

但苏承平是个人,他被灌输的理念里,下救黔首就是上报天子,保持地方稳定,就是保证陛下的皇权稳固,所以他下了平叛的指令,带着缇骑们,解了三江营被围的局面。

这一定会有人拿这个说事,这个时候,作为浙抚的申时行,能够美言几句,台州稽税房就不会那么被动了。

申时行思索了下说道:“李弘道攻击稽税院这是谋反,在谋反发生的时候,一切武装力量参与平叛,是应有之义,税法正在修,我会写奏疏到京师,说明这件事。”

“谢抚台!那我就先撤了。”苏承平这才松了口气,带着缇骑们离开。

李弘道应该做的是收买稽税房苏承平等人,而不是要把稽税房一窝端了,这是个极其错误的命令。

但稽税房又很难收买,因为你收买稽税缇骑,很容易成为稽税缇骑的指标,稽税缇骑的头等难题就是找出偷税漏税的败类。

稽税院也是有考成的。

“进去抓拿李弘道吧。”申时行挥了挥手,身后的罗木营军兵冲进了已经被轰烂的台州府衙门,申时行还以为有场恶仗,结果自己来了,只需要挥挥手就可以解决了。

大明的强纠错机制,以一种诡异的方式生效了。

罗木营军兵在后山琴心亭,抓到了正在上吊自杀的李弘道。

申时行一直在思考,稽税院稽税缇骑参与平叛是否合理,他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合理,因为稽税院的稽税是为了国朝延续,平叛也是为了国朝统治。

如果在谋反行为发生时,一切武装力量理当参与平叛,授予稽税院平叛的权力,那稽税院权力就会扩大,就必须要求稽税院这支武装力量的纯粹,才能真正成为地方的压舱石。

但是稽税院的暴力失控了,就会成为地方上最大的危害。

比如,掌握这支武装力量的皇帝本人,一旦不再英明,这稽税院就可以打着为皇帝平叛的名义,在地方肆无忌惮的强取豪夺烧烧抢掠,因为一切都是合法的。

申时行在军兵抓人的时候,想了很久,最终觉得还是不要写成成文法的好,而是以潜规则的形式存在,一旦皇帝真的不再英明了,也可以直接禁止,防止稽税院的暴力失控。

“你就是沈仕卿?”申时行看到了另外一个案犯,被五花大绑的东湖书院教谕沈仕卿,杭州籍举人,不是他,事情闹不到这个地步。

“是!”沈仕卿情绪十分激动,他大声的说道:“要杀要剐随你便!我不后悔!阎太守,告诉我娘,我不是孬种!”

沈仕卿不认识申时行,但他认识阎士选,毕竟举人已经可以为官了,可以见到知府,很显然,沈仕卿没有搞清楚状况,他觉得自己也被抓了,是申时行要给李弘道平事来了。

不后悔是真的,让沈仕卿再来一遍,他还是要打开院门,放佃户进来,但说不怕死,那是假的。

“挺好。”申时行露出了个阳光灿烂的笑容,满是感慨的说道:“很好啊,先生总是跟我说,汉室江山,代有忠良,确实如此啊。”

“陛下说: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有确信,不自欺,才能撑起一片天。”

“你很好。”

沈仕卿很年轻,和陛下一样的年轻,二十多岁,这就是希望,世间所有事,最怕的就是后继无人。

申时行不止一次担心过,他们这些人都走了,那陛下独自一个人,能撑多久,能走多远,但现在申时行没有这种顾虑了,陛下的身旁,不止他们这一批的追随者。

沈仕卿做出了选择,并且在这次选择中受益,日后,他就会这样这样选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