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七百四十四章 治强易为谋,弱乱难为计

皇家理工学院的绘测望远镜,可是格物院提供的,是精密制造的光学仪器。

起初,这玩意儿造价极为昂贵,也就是这两年,磨玻璃的工匠多了,才提供给理工学院的院生们实践使用,之前全都是专人保管,而且是三人共同取出放置。

一个绘测望远镜,即便是万历十四年,买一个就要二百银之多,理工学院一共就三十台,近四千理工院生共用,宝贝疙瘩一样的东西,当仪器被国子监的监生推倒时,院生直接血怒,和监生大打出手,打了起来。

“陛下,这些国子监的监生,对理工院的院生多有羞辱,只要遇到就会辱骂,骂理工院生背弃了先王之道、仁义之心,监生们一定要表现出讥讽和嘲弄的神情,以此来表示自己对不行正道、异类的抵触,标榜自己是仁义之士,兼爱天下,不和这些催急之辈为伍。”冯保告诉皇帝,这不是第一次冲突,而是长久以来的矛盾。

一群不事生产的儒生,瞧不起钻研万物无穷之理的理工院生。

冯保继续说道:“如果只是言辞上的冲突,理工院的院生只觉得自己卑贱,所以不会理会,但这次监生推倒了他们的仪器,本来就有的怒火,才变成了行动。”

在这场新旧学的冲突之中,院生是弱势方,总是在避免和监生发生直接冲突,非常简单,监生是有功名的,而院生没有,真的冲突起来,多少有点以下犯上了。

但这次,监生们推倒了仪器。

朱翊钧点头说道:“所以是监生犯错在先,他们因为有功名的身份,嚣张惯了,变本加厉的对忍辱负重的院生欺辱,才有了这次的冲突。”

“而监生是秀才,革除功名,废除他们的特权,会遭到所有士大夫的抵制,这做起来,确实会比较困难。”

“那就反其道而行之,给咱们皇家理工学院的院生们功名,等同秀才,一体恩荣。”

朱翊钧在这件事上,拉了偏架,即便是打了人的理工院生也不做处罚,甚至提高了院生的社会地位,给了他们功名,等同于监生的待遇,日后再面对的时候,这些院生们,也不至于落于下风。

“嘴上说着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朕从这件事上,看不到这十个字里的任何一个字!”

“他们标榜自己是儒学士,却没有任何的德行,这些学子还很年轻,对万事万物的认知皆来自于师长,这种狂妄的态度,大约是他们老师的言传身教。”

“下章翰林院、国子监询问: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兴则国兴,朕将举国之少年,托付太学,何故有如此狂悖之徒?”

朱翊钧眼睛微眯,选择了严肃处置,问责翰林院和国子监的头头脑脑,他们就是这么教育学生的吗?皇帝把太学交给他们,还能放心吗?

冯保告诉皇帝,这是理工院生们一次忍无可忍的反击,若非珍贵的仪器被推倒,他们还会继续忍耐,直到整个大明都意识到了理工之道的重要性,他们身上‘下贱’、‘不务正业’、‘奇巧淫技’的这类标签才会被去掉。

冯保面色十分凝重的说道:“若是这些监生在闹呢?或者说,国子监的学正、学录们,仍然挑唆学子们哄闹呢?毕竟这次监生的确被打了,平日里无理搅三分,现在吃了亏,决计咽不下这口气。”

朱翊钧想了想说道:“朕已有处置,仍然不听,自是不忠,那就把他们送到辽东,辽东有学堂,缺少老师,让他们去辽东教培三年,才能返回京师,从监生到祭酒,全都送去。”

封建帝制是有局限性的,以皇帝好恶为准,也就是完全的人治。

朱翊钧听闻此事,第一问就是是否死了人,若是人命官司,会非常的麻烦,但好在没出人命,那皇帝在这件事上的就是完全的自由裁量,再闹全送辽东支持边方教育建设!

三年时间不够,那就六年九年,这是训诫,给他们长长记性。

“臣遵旨。”冯保俯首领命。

朱翊钧想了想说道:“哦,对了,让国子监把打坏的绘测千里镜给赔了,作价五百银,让国子监祭酒日落之前,送到理工院去。”

绘测望远镜的内部价格是两百银一台,但是往外卖就五百银了,所以皇帝索赔五百银,而且要求国子监限期送去。

“臣遵旨。”冯保再俯首说道。

小黄门把皇帝批阅的奏疏送到了文渊阁,已经长期在文渊阁坐班的王崇古,打开了奏疏看了半天,看完后,瞟了好几眼正襟危坐的张居正。

“王次辅若是对陛下的处置有意见,就自己写浮票封驳便是,一直看我作甚?我同意陛下的处置。”张居正放下了笔,看向了王崇古。

显然,次辅的小动作,张居正注意到了。

王崇古连连摆手说道:“我当然不是对陛下的处置有意见,一群贱儒而已,我为何要为他们声援?我可是工党党魁,工党的未来,可在这理工院身上呢,勘探矿脉要地师、鼎工大建要建筑师、修桥补路要制图师、舰船设计要船师等等,每一个都是我们工党的宝贝疙瘩。”

“陛下拉偏架,我当然双手双脚同意。”

画大明堪舆总图的每一个制图师,都是十分宝贵的,他们的算学极好。

培养制图师不容易,主要是学起来非常的困难,要修六体术,也就是比例、方位、距离、地势、倾角、曲直,曲直就是道路河流山脉的蜿蜒曲直,每一项都是非常难学。

制图师学徒,在理工学院也只有不到五十人,不是理工院不想扩招,王崇古恨不得在皇家理工学院起大厝,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皇家理工学院的第三期工程已经完全建成。

理工学院招生本身就难,有点天赋的人,都奔着科举考取功名当官去了,而绘测需要极强的算学天赋,算学这个东西,不会就是不会,这制图师学徒才只有这么一点儿人。

“那你看我做什么?”张居正眉头一皱。

“没什么,我就是看到陛下要国子监赔钱,就觉得有点稀奇。”王崇古老神在在的说道。

张居正笑了笑,没搭理王崇古,经年老吏立刻听明白了王崇古的阴阳怪气。

一来,国子监这群士大夫们什么时候吃过这种亏?陛下做出了这种决定;

二来,就是皇帝连五百银都看得见,还专门强调,无愧尚节俭的凶名。

做出这样的决定、尚节俭,在大明士大夫心里,都是张居正教育出来的怪胎,但其实张居正很清楚,这不是他教,是陛下自己的性情罢了。

“礼部上奏说下一科会试,要考韩非子了,已经把注解好的韩非子发给国子监了,王次辅以为呢?”张居正询问王崇古的意见。

“善莫大焉。”王崇古非常肯定的说道:“只是这韩非子全篇,居然一字不差不做删减,这些儒学士们,恐怕又要认为是羞辱他们了,哎。”

“次辅是担心五蠹篇吗?”张居正思索了片刻问道。

王崇古点头说道:“然也,韩非子在五蠹篇,指名道姓的骂了他们。”

张居正想了想回答道:“韩非子骂的也是贱儒,又不是把所有的儒生都给骂了,谁跳脚,不就是把贱儒的这顶帽子,带到自己头上了吗?也挺好,贱儒自己跳出来了。”

“再说了,他们就是跳脚,也改变不了什么,这是必然。”

“元辅所言有理。”王崇古认可张居正的想法,并且在浮票上落印,下一科的科举,要考《韩非子》了。

现在考举人要考算学,而考进士要考的东西很多,原来儒学的权重,正在逐渐的降低。

兴文教和振武事,是万历维新关于文化方面的重要部分,以科举为引,改革教育,这是大势所趋,这些个贱儒们就是再不满意,陛下活着的时候,他们只能憋着。

有本事就把皇帝杀了,没那个胆量和能力,就只能受这个气。

张居正和王崇古讨论的具体问题,就是韩非子里有一篇文章,叫做《五蠹》,说的是国朝的五种不得不除的害虫,首当其冲,第一害虫就是喜欢法三代之上的贱儒。

韩非子是法家,最讨厌的就是这些守旧的儒生了。

用韩非子的话说:古今社会风俗不同,新旧的政令自然也不同,若一味的追求宽大和缓的政令,去治理巨变时代的民众,就像是不用缰绳和鞭子,驾驭烈马一样的可笑,这是不明智的祸害。

古时候,万民为何不争?因为人少,即便是不耕种,打猎和采集就可以完全够用了。

三代之上所谓的宽缓之政,本身就虚无缥缈,经不起推敲和考证,真假不提,古人轻视财物,并不是因为仁义,而是由于财多;今人互相争夺,并不是因为卑鄙,而是由于财少。

(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

今天急世之民,为何争抢?因为人多。

一个家庭有五个孩子不算多,而五个孩子还有五个孩子,大父还没死的时候,就有二十五个孙子了。

三代之上,先民才多少人?而现在民多而财寡,即便是费尽了所有的力气去劳作,依旧是无法供养这么多的人,所以万民皆争,不争就得挨饿受冻,而朝廷的政令,加倍地奖赏和不断地惩罚,结果仍然免不了要发生混乱。

(是以人民众而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而在这个时候,这些个儒生们,只知道愚昧的称颂先王之道、宣扬仁义和道德、讲究衣物的华美、用诡辩、巧辩、言辞来抨击今日的政令,用先王时代的法度,来扰乱今日的法令,动摇君王的决心。

(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盛容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

这是韩非子抨击的第一蠹虫,学者。

而韩非子抨击的第二种蠹虫,言古者,就是假借纵横家之名谋取私利的人,弄虚作假、指鹿为马、颠倒黑白,借助国外的势力来达到私人的目的,自己放弃大多数的人社稷利益,还要鼓噪他人放弃集体利益,扰乱国朝的公序良俗。

(其言古者,为设诈称,借于外力,以成其私,而遗社稷之利。)

五种蠹虫不除,国家灭亡,就不奇怪了。

儒家的至圣先师荀子骂贱儒,韩非子也骂贱儒,实在是这些贱儒,是真的招人恨,比如那监察御史李植,就不满大明朝的万国城政策,请求放开,彰显天朝上国的气度,被皇帝在皇极殿上否定了。

气度?这种事真的不能讲天朝上国的气度,当年南宋就讲这个气度,后来泉州蒲氏,把老赵家的宗亲杀了大半去,剩下的都打包送给了忽必烈,还是朱元璋以‘导元倾宋之罪’,给老赵家报了这个仇。

而这个泉州蒲氏,就是泛舟而来的回回商人,正经的异族人。

大明有祖宗成法在,是决计不可能开这个口子的。

极端保守派、保守派和复古派,完全不是一个派别,复古派、托古派,并不比保守派保守,但一定比极端保守派还要极端。

是上千年前的荀子和韩非子,都要批判的国朝害虫。

万历十四年五月,在开沽点检的酒香中,大明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美酒节,还没有到月末大评比的时候,但无数的酒商们,带着自己的美酒,来到了北衙,共襄盛举,希望能够博得一个好名次。

在盛夏的酒香里,来自泰西的大帆船,也顺利的抵达了松江府新港,来自泰西的使者,在通州下榻报闻之后,使者在四夷馆住下。

“今年为何只有二百万两白银,往年都有六百万两白银,并没有听说这次航程,有帆船沉船。”陈学会眉头紧蹙的询问着面前的这个泰西人,费利佩二世的宫廷秘书,佩德罗·费尔南德斯。

佩德罗的眼睛是黑色的,有一头棕红色的头发,打理的极好,脖子上带着一个环状领,环状领是泰西贵族不可或缺的装饰物,理由是:戴上环状领,就强制自己表现出一种高傲的、高大的、尊贵的、不可一世的姿态,我们从不低下头颅。

“富饶银矿发生了暴动,去年白银产量严重不足,所以只有二百万两白银,用于海贸了,我们也是抵达了秘鲁之后,才得知了这一情况。”佩德罗不卑不亢的说道。

佩德罗当然不能说,西班牙的物价已经企稳,不需要那么多的大明货物了,这样显得非常的野蛮,大明是天朝上国,不能轻易开罪,所以这次大帆船船队,找了个看得过去的理由。

圆滑,不仅仅是大明的特色,只有野蛮人,才会不加掩饰的暴露自己的意图。

陈学会不紧不慢的说道:“今年大明的远洋商船已经出发,携带了大约七百万银的货物,使者若是所言属实的话,那大明岂不是要把货物带回来?”

泰西大帆船和大明远洋商队,每年会给大明带来九百五十万两白银的流入,这次大帆船少带了点,正好,大明的远洋商队多带了点。

“那岂不是浪费了船只的运力吗?”佩德罗面色变了变,看似关心,实则不情不愿的说道。

大帆船不把白银带来,大明就带着货物亲自去取。

陈学会颇为平静的说道:“应该不会,如果西班牙和葡萄牙无法消耗掉足够的货物,我想,法兰西、尼德兰和英格兰十分乐意消耗掉这些货物,你很清楚,大明的货物颇受欢迎,并不愁销路,里斯本集散货物,云集了很多的商人,包括奥斯曼。”

“运力并不会被浪费。”

大明在泰西也不是什么支点都没有,里斯本的货物集散,每次都会引起各个地方的商贾蜂拥而至,包括了西班牙的生死大敌奥斯曼王国。

陈学会在提醒西班牙的使臣,不要跟大明赛脸!

老老实实的把白银拉到大明来,你好我好大家好,非要卡着不肯给大明,大明有的是手段。

佩德罗思索了下,开口说道:“因为英格兰女王颁发了私掠许可证,现在海上的海盗们,比以前要多了十倍有余,海上的环境,变得恶劣了起来。”

“很多船只,看起来只是商船,但也有可能是海盗,大明远洋商船不远万里,抵达了泰西,但也有可能受到这些海盗的袭扰,我国王表示抱歉,没有创造出一个安稳的环境,可是大西洋的风暴,阻拦了我王征伐的脚步。”

私掠许可证破坏营商环境,这的确是事实,但佩德罗的话里,有着非常明确的威胁含义,陈学会要是连这个都听不明白,他也别做这个礼部右侍郎了。

西班牙不给,大明主动派商船前往,出现了什么意外,可不要怪他们的国王了,这些海盗可能占岛为王,可能是英格兰的海盗,也有可能是西班牙的海盗,这谁说得准呢。

西班牙海军也养海盗,佩德罗虽然一句刺话没讲,但句句都是威胁。

在一旁听了很久的高启愚听闻,笑了笑,他坐直了身子,思考了一番说道:“我这里有个故事,说于特使。”

“在大约一百七十年前,大明遣西洋特使郑和,带着大明船队,在西洋的锡兰国停留,锡兰国王亚烈苦奈儿,贪图我大明商队的货物,邀请特使郑和上岸,这国王却下令自己的儿子,围攻我大明船只,意图抢劫货物。”

“国王为一国之主,发动了军兵五万余人,而我船队,仅仅不到两千余人,你猜,结果如何?”

佩德罗眉头一皱,疑惑的问道:“结果如何?”

“恰恰是这两千余众的大明军兵,趁着夜色突袭了锡兰王城,生擒了国王和他的家眷,并且带回了大明,献于宫阙之下。”高启愚看着佩德罗说道:“成祖文皇帝之英武,永乐旧日之风采,今日不能及,但大明远洋商船,也是仗剑行商,不会落了祖宗威风。”

“就不劳烦使者担心了。”

威胁大明?问问船上的三十六斤舰炮,答不答应!

“中国有句古话,治强易为谋,弱乱难为计。”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朝安定强盛,无论如何谋事都特别容易成功;可是国朝衰弱混乱,即便是再强的计谋也无法实现。自万历维新以来,陛下殚精极虑、群臣鞠躬尽瘁,大明恒强,故谋成。”陈学会的话,同样非常不客气,甚至有些教训的口气。

大明是天朝上国,把各国使者当孙子训,按照永乐年间《藩国仪注》,大明使者前往四方,国王要跪着和大明使者奏对,也就是陛下反复告诉大明上下内外,不得傲慢,陈学会、高启愚他们才收敛了一点。

佩德罗听闻,本来想反驳,但他还是郑重的说道:“外交大臣所言之事,我一定用心记下。”

“在来到大明的路上,我听闻,大明的部分商船,已经出现在了瓜亚基尔,我的国王,并没有给这些商船许可,他们不应该出现在这些地方贸易。”

瓜亚基尔,就是大明口中的鹏举港,显然佩德罗知道了大明打通了这个航线,大明商船抵达鹏举港的事儿,是无法瞒得住佩德罗的。

毕竟佩德罗只要到了鹏举港,就能看到大明的货物,看到大明的商贾,甚至能看到大明发行的海外通行宝钞。

要隐藏大明商队打通了航线这件事,就像是一头大象要躲在一棵小树的后面,根本藏不住。

“我们的商队,并没有用火炮炸开水门,而是极为顺利的入港,并且完成了交易,我不知道使者在指责什么,如果瓜亚基尔港不允许的话,我们的船队也无法进入才对。”陈学会把这个问题推了回去。

怪大明商队?大明又没有用大炮打开水门,是遵纪守法的交易,佩德罗真的要怪罪,真的不准大明船队前往,不应该约束瓜亚基尔总督吗?

跟大明哭有什么用,去把瓜亚基尔的总督给杀了。

“这是非法的!我自然会请国王训诫,并且严令禁止没有许可的贸易!”佩德罗大声的说道。

陈学会理所当然的说道:“好,若是瓜亚基尔港不肯交易,那就把船开回来就是。”

“但西班牙本土如此不顾总督府的需要,粗暴而且蛮横的干涉总督府的自由交易,短时间内,总督府还会遵守,但时间一长,恐怕政令也是形同虚设吧。”

“按照我们大明自由派的观点认为:世界各地,应该致力于生产对于本身而言,成本低、效率高的商品,来交换那些无法低成本生产的商品,这样一来,才是互利互惠,才是最理性的选择。”

陈学会打出了自由贸易的大旗来,费利佩二世蛮横的干涉总督府的贸易,恐怕是得不偿失,禁止不了贸易,还容易离心离德。

“这是谬论!”佩德罗深吸了口气,十分坚定的反对自由贸易论。

哪怕是这个理论如此的完美,几乎没有瑕疵,他也要反对,因为大明拥有绝对的商品优势,而西班牙并没有商品优势,信这一套才是信了鬼话。

大明有非常完整的自由贸易理论,是建立在生产分工上的,分工能够提高劳动者对自己分工的熟练度,即熟能生巧,提高工作效率;分工有利于劳动者发明、创造、改进生产工具,即巧能生精;而国际贸易,自然而然会诞生地域分工。

似乎只要遵循着这一地域分工的定理,就可以完成劳动效率的提升。

减少对贸易的阻碍,降低关税、减少货物的禁令、增加货物周转的速度,对所有参与贸易国都是有利的。

这个理论,表面上是没有逻辑陷阱的,但问题出现了,大明什么都能自己生产,除了白银、原料,几乎没有什么需求,真的直接国门大开,自由贸易,只会把自己脆弱的手工作坊彻底摧毁。

大明拥有绝对的生产优势和成本优势,他们西班牙脑子有病,才会信奉这一套自由贸易论。

“我们要提高关税!要对大明来的货物加征60%的关税!”佩德罗站起身来说道:“如果再不加征关税的话,西班牙仅剩的一点手工作坊,也会倒在大明的货物冲击之下,所以我们要禁止大明的棉布进入西班牙。”

佩德罗是梅斯塔协会的贵族,这是个由牧羊人组成协会,大明的棉布很显然冲击了梅斯塔协会的利益。

高启愚十分正色的说道:“你们要加征关税,这些关税只会摊派到西班牙的平民头上,而不是大明的商贾头上,便宜的棉布无法广泛使用,衣不蔽体的是西班牙的平民。”

“你这话说的,就像是用力的插了自己两刀,弄得血淋淋的,可是在大明看来,真的非常奇怪,不是吗?”

自由贸易论,在大明看来,就是秦始皇照镜子,双赢。

高启愚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罢了,大明在万历初年禁止了生丝贸易,到现在,生丝禁令依旧没有解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