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季汉彰武 > 第四十三章 曾照彩云归

季汉彰武 第四十三章 曾照彩云归

作者:陈瑞聪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19:14:03 来源:小说旗

熹平六年的初夏,天气和熙暖人。在经历了一场微微的细雨之后,整个邙山都萦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雾气,而旭日自此时射出白金灿烂的光辉,无意间在其上渲染出了一道朦胧的彩练,沿着邙山的山脊不断向天边延伸,加上山道上岚风轻拂,绿林成浪,无论远看近看,皆令即将登山的少年们心旷神怡。

这群少年多是一副儒生打扮,身穿各色长衫锦袍,头顶头巾幞头,脚上踩着一双刚换了草绳的木屐,每个人都神采奕奕。除此之外,还大约跟了六名苍头仆役和两匹驮马,驮马背上的包裹装得满满当当,走一两步,就能听见其中晃荡的酒水声。

年岁最长的袁本初站在最前。他面目本就俊秀出众,而在华丽的锦绣衬托下,更显得他此刻光彩照人,仿佛昆山白玉。跟随在他身后的几个少年,也都差不多打扮,但年纪要稍小一些,其中年长一些的曹操、许攸已在太尉袁隗府中挂职郎官,其余少年儒袁术、张邈、鲍信等人,都还没来得及元服,故而就将头发盘在头上,用发髻定住罢了。

他们此时显然是要到邙山之上去玩乐,路过邙山下的关卡时,守卫道路的兵吏一眼就看出他们非比寻常,只是草草看了路牒以后,就放手让他们踏上山道。等他们走远了,为首的官员不禁讨论说:去年陛下扩大了党锢的范围,令多少名族郡望枯锁家中,可这些少年们还能自在地在邙山周遭玩乐,想必再过十年二十年,他们都将是朝中举足轻重的大人物吧。

少年们不会在意这些白身说了些什么,他们此时风华正茂,只在乎自己的想法。而此次登上邙山,也不过是曹操一时兴起,对袁绍提议说,要来瞻仰古人先贤的墓冢,并欣赏邙山远眺的奇景。

不过少年到底是少年,在满是坟墓的山道间行走了一会,他们很快便厌倦了。毕竟古冢再多,在他们眼中也看不出差异,也更不会产生出感慨:就是一抔黄土,又不能从中瞻仰到先贤的伟岸,又有什么可以敬仰的呢?!想到这些后,少年们开始在山道上奔跑起来,他们狂欢一样地迈开步子,不断地越过身边一个个曾经改变历史的名字:伊尹、伯夷、叔齐、张仪、苏秦、吕不韦……这些已被青草包围的土冢,沉默地注视着少年们的脚步,目送他们一路奔上邙山的山脊。

那天下午,曹操已经跑到了最前面。他虽然个子矮小,但身体里却似乎怀有无穷的力量,使得他灵活地穿梭在各种枝杈下。等到所有人都被他抛之身后,他便生出一种难掩的快乐,想一直奔跑下去,仿佛自己已经化身为风,所有的林木都在随自己的节奏摇曳。直到他浑身力竭,气喘吁吁停下的时候,他回头去望来路,发现丛丛灌木已将其遮蔽了。这使曹操有些自豪,而后再眺望左右,才发现自己已经快爬到邙山山顶,而在几十步外,就雒有一块大石,周遭没有树木遮挡视线,正可以做俯视南北的平台。

曹操费力爬了上去,站直了身子后,汗水因清风变得凉爽,他往北面看去,正看见浑浊的黄河从西面奔涌而来,不断地拍打着两岸,继而激起一道又一道雪白色的浪花,许多小船正在其中摆渡,无论掌舵的是多有经验的渔夫,船只也难免因激流而起伏摇摆。可无论河中的动静如何变化,两岸的柳林却完全置身事外,只对清风做着微小的回应,成群结队的大雁从头顶飞过,更是司空见惯一般,并不为此稍作盘旋。不知为何,这种动与静结合的场面令曹操心旷神怡,他居高临下地看了许久,忽然自言自语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不料这时候,身旁传来一个声音说:“周公可没有埋在这里,你应该悼念伊尹。”这话说得如此突兀,吓得曹操几乎以为是山怪跳出来了。但寻声看去,说话的竟然是一个少年。原来他坐在大石的另一边,曹操方才爬上来时并未发现。曹操见着少年大概和袁术一般年纪,就想摆架子训斥他几句,但撞上少年带着笑意的柔和眼神,他却不知怎么开口了,仿佛其中有什么令人惊异的力量。

曹操只好说:“邙山的人物都殊为无趣,所以我才凭吊周公。”

可这少年却还不依不饶,追说道:“周公是武王的胞弟,所以才能吐哺天下,阁下莫非是什么汉室宗亲吗?”

这质疑倒让曹操恼怒了,他反驳道:“我确实不是什么汉室宗亲,但难道就不能匡扶社稷了吗?言志从来不看出身,说起来,我的志向比周公还要大哩!”

“哦?不料今日竟然遇到一名奇士?阁下有什么志向?”

听到少年将自己吹捧为奇士,曹操未免有些飘飘然,但是说到具体的志向,他又有些吞吞吐吐了:“我,我打算做大汉的征西将军,就像段太尉那样,为国家平胡攘夷。先破西羌,再翦三韩,屠灭交趾,立功鲜卑!留美名于青史,护万民以太平!”开始时还有些胆怯,但曹操说着说着,情绪又兴奋起来,他的声音越来越大,到最后好似雁鸣。

然而少年的反应却出乎曹操意料,他并没有不屑一顾,也不是出声附和,而是注视着自己,以一种极为沉静的咏叹语调说道:“为国征战,为民请命,都是很好的志向,就是做起来太难了。”

这话让曹操顿生知己之感,他跳下大石,拍着少年的肩膀笑道:“你年纪比我还轻,怎么说话这么老成?正值青春年少,就该意气风发!此时要是不做梦,等老了还有什么可怀念的呢!”

少年没有回话,他转过身,回望邙山南面。曹操跟着望过去,正看见阳光下的雒阳城。此时阳光斜照这座千年名城,可见群山环绕间,数条宽阔的官道从中贯穿而出,连带出许许多多数不清的阡陌,一道道将雒阳盆地划成网格,而许多黑点一样的房屋就在其间星罗棋布。初夏的麦子已经长起来了,可以看见茂盛的青色麦浪,而纯白的炊烟正从民居间杳杳升起,而许多辛勤如蚂蚁般的农人们还在田野间劳作,一切都很平静美好。

这种似乎将持久为永恒的祥和感染了曹操,使得他产生了一种想法:这世上真的有过那么多伟大的将领和会战吗?难道人世之间的生活,不就应该像眼前这样,几万年前如此,几万年后也如此吗?但他随即又想,正是因为有过那些人物,所以才有这样伟大又平凡的景象。

这时曹操把目光投向身旁的少年,发现他的眼睑微微低垂,瞳孔中透露出一股若有若无的忧伤。他有些好奇,直接问道:“你在想什么?”

少年看了他一眼,说:“我没有想什么,只是喜欢这里,所以我经常会来这里远眺。”

曹操便改了个问法,他又问:“那你的志向是什么?”

少年这下倒愣住了,他低头沉吟了一下,显然在思考是否要回答这个问题。但看见曹操诚挚的眼神,他还是答说道:“我的志向,就是希望这一生走过后,我能无愧于心吧!”

这句话让曹操大失所望,他摇头说:“这算什么志向?莫非你是想当隐士?”他继续眺望南面葱郁的熊耳山与流云,指着天际说道:“天地如此气象万千,好比千军涌过,你看了,胸中莫非能不生出块垒,不长出英雄之志吗?”

少年却说:“你不懂呢,做英雄可比这个简单。项羽破釜沉舟,隳灭暴秦,垓下一败,就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世宗拓土壤夷,威加海内,老年丧子,后为巫蛊而心伤;更别说小白饿死高墙,祖龙驾崩沙丘,白起受诏自裁,吴起百矢加身。古往今来,多少英雄人物?都难有一个如意的结局。所以我才说,能一生无愧于心,就是我的志向。”

曹操原本意气风发,但听少年数落这些人的结局后,他很快就变得气馁,他发现有人描绘出了一个他过去并未细想的画面,就是这条道路上到底有多少荆棘,也许比他过于以为的要残忍很多。但他很快反应过来,眼前的少年比自己还年轻,怎么语气这么老气横秋?于是笑问道:“你还是没有说,你到底想做什么?”

少年见他笑了,自己也跟着笑了,他说:“我也不知道,所以说得空了些。只是希望等我老了,还是现在这个我,不会改变吧。”

曹操这下有些理解了,其实少年是在说坚持理想,永不放弃,于是他拍着少年的背说:“那我跟你是同道中人!”

这时,远方隐隐传来袁绍的声音,大概是跟丢了曹操,正在着急地呼唤同伴吧!曹操知道自己要回到队伍去了,他一面朝来时的方向回应,一面一脸歉意地看向少年,要中止这场莫名其妙展开,又莫名其妙结束的对话,他道:“我姓曹名操,字孟德,是大鸿胪曹嵩的儿子,你叫什么名字?”

少年瞪大了眼睛看他,良久才回复说:“在下姓陈名冲,字庭坚,家祖是太丘长陈寔。”

曹操“哦”了一声,他飞快地爬上回去的路,一面走一面向陈冲挥手说:“陈庭坚!我记得你了!”

青年曹操的动作很大,他跳到石头的另一边,双腿开出一条明确的草痕,周遭的灌木随之簌簌摇动,好像抖落了一地珍珠。而他的声音更大,在邙山山顶不断回荡着,就像少年人的意气一样,似乎要刺破厚重无尽的天空。陈冲目送他直到身影被林木遮挡住,又缓缓回头看向雒阳上空的夕阳,茫茫彩霞印照在曾经纯洁的云朵上,仿佛就是天空对少年呼唤的回应。

此情此景,令十六岁的陈冲笑了笑,但他很快又愣愣出神,忍不住想道:明天,又有谁与我并肩此地呢?

(全书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