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盛唐挽歌 > 第715章 那边风景独好

盛唐挽歌 第715章 那边风景独好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9: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哔哩啪啦!哔哩啪啦!

离汴梁皇宫不远,临近运河的街道上,一个新的商行正在开业。爆竹声不绝于耳,门前张灯结彩,引得众多路过的旅客围观。

说是商行也不尽然,叫钱庄或许更贴切一些。这家钱庄专注于“小额贷款”,只服务于本地户籍,且准备经营小产业的人,譬如马车行,砖瓦行,酒肆等等。

汴州朝廷的发展方略很明确,就是把汴州打造成一个新的商业中心和物流中心。既然汴州有五条河可以漕运,并且汇聚于此,条件得天独厚,那么将这些优势发扬光大,也是应有之意。

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因势利导罢了。

钱庄门前的匾额上,用烫金大字写着“汴州开发商行”。刚刚开业,门前就已经排起了长队,都是等着贷款的人。

其中不少人,都是军中退伍的丘八。

这家商行是汴州大商贾“自发”出钱筹办的,专门对口帮扶那些退役丘八,为他们置办产业提供无息贷款,这也是方重勇落实自己的裁军政策而设。

官家办事,那就是一板一眼不忽悠,如此方能一呼百应。

所谓权威,就是这样一点点的攒下来的。

此时此刻,汴州开发商行门前,方重勇看着正在排队的丘八,都是一脸喜色,这才心中暗暗松了口气。

自古精兵裁汰就是老大难的问题,官府妥善解决他们的实际难处,既是给已经退役的丘八们找好退路,也是做给正在服役的丘八们做表率。

这看似只是一件小事,实则是影响军心的大事。

自从开始裁汰老弱病残开始,方重勇就一直关注军中动向。直到自己颁布的政令都被真正落实,没有引起什么波澜,他这才松了口气。

“何百万啊,此番你出力良多,本官记住了。

对于拥戴朝廷的商贾,朝廷准备授予他们员外的散官头衔,以后有什么政策,会优先跟他们合作。

你就是汴州的第一个员外。”

方重勇拍了拍何百万的肩膀,眯着眼睛笑道,那模样当真是人畜无害。

只不过,方重勇可以没架子,何百万却不敢拿捏,他连忙叉手行礼道:“官家客气了呀,这都是草民分内之事。”

“好说好说,今日弓箭手考核,何员外有没有兴趣同去呀?”

方重勇哈哈笑道,似乎心情很好的样子。

何百万心中暗暗叫苦,这是方清在给他展示军威呢。

要知道,他们这一众商贾办的事情,都是跟军队退伍安置有密切关系的。

方清让他跟着一起去观摩汴州的弓箭手选拔,显然是想让他何某人好好掂量掂量,不认真办事究竟会有怎样的后果。

二人来到离郭桥不远的校场,只见这里几乎是人山人海,把校场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的。

看热闹的人不少,当然了,也有一些考生的家属,同来呐喊助威的。

方重勇是官家,自然不可能跟那些人一样挤进人群里看射箭。在张光晟及一众亲兵的开道下,方重勇带着何百万来到校场高台。等会每个参加考核的弓箭手,都要从他这里领号码牌,凭号牌参加考试。

今日被录取的“弓箭手”,将来很可能就是军中骨干。对这些人而言,这场考试非常重要。

何百万看着一个又一个诚惶诚恐的面孔,从方重勇面前经过,然后毕恭毕敬的从对方手中领到号码牌,似乎明白了什么。

所谓权威,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明明白白的摆在那里,任何人都能感觉得到。

某个人没有称帝,但他的权威,在汴州已经无限接近于皇帝。

这些参加弓箭手考核的佼佼者们,都是从各州初试里面选拔出来的善射之人。换言之,今日的考核,很可能就会决定他们未来在禁军中的前途。

当年的大唐长安不给这些人出路,这些人就只能投靠藩镇的节度使,成为其牙兵骨干。而现在方重勇给了他们出路,他们自然是跟着“朝廷”走,往待遇更好的地方走。

人心向背莫不如是,从来都是真金白银,不是空口白话。

“考核开始!”

考官王难得大喊了一声。

秋阳将不远处的校场青砖晒得发烫,第一批二十名披着赭色箭衣的考生,在朱漆木牌前排成两列,准备参加考核。

王难得掀开黄绸,露出三张桑柘木硬弓,这是第一关,也是考校臂力的一关。

没有什么花巧可言,但是很考验个人实力!

“陈三郎,开五石弓!”

黑脸汉子应声出列,虎口刚搭上牛筋弦,监考的王难得突然泼出一碗凉水在弓上。

这一手很是意外,也很“歹毒”。

战场上情况很复杂,如果外界有点干扰就不会开弓了,这种人不要也罢。

浸透的弓臂陡然沉重,陈三郎脖颈青筋暴起,箭袖刺啦裂开道口子。弓开七分时,柘木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呀声,两根弓弭居然齐齐崩断。

“下一个!”

王难得用朱笔在名录上一勾,倒也没说合格还是不合格。

考生一个接一个上场,绝大部分都是毫无压力。

接下来开始考射固定靶,也是炫技的开始,考官并不禁止炫技,不过倒也没说炫技会加分什么的,总之,王难得不会当场表态。

轮到一位白净少年上场时,场边香炉已燃过三寸,前面好多人都射过了。

此人挽弓的姿势颇为奇特,左臂缠着防滑的麂皮,右手三指扣弦如拈花。箭出时恰有西风掠过,雕翎箭在空中划出一道轨迹,稳稳钉进百步外的箭靶上。

他有意卖弄一下箭术,又换了一只手,再射一箭,又中靶心。与刚才那一箭,几乎是脸贴脸。

整个过程如同行云流水,没有任何阻塞。

“好个左右开弓!”

王难得拍案而起,喜上眉梢。但接下来仍然只说了一句:“下一个!”

何百万在看台上看傻眼了,之前那些都还算正常,左右开弓的人以前也不是没听说过。

然而他后面还看到了“拐弯箭”“空手接白箭”等花活,如同杂耍一般的箭技。

也不知道那些人是怎么练出来的。

“看到了吧,射术乃是君子六艺之一。汴州武德昌盛,尔等放心经商便是。”

看台之上,方重勇脸上带着神秘微笑,意味深长的对何百万说道。

他相信今日想表达的意思,何百万应该已经领悟到了。

老老实实的经商,这些丘八就会保护他们不被贼寇劫掠。若是不老实,方重勇也不介意让这些人明白什么叫“君子六艺”。

被捆起来当靶子射,肯定不是什么好玩的活计。

……

豫章城南,是荆襄军大营所在。

秋雨绵绵下个不停,一阵雨之后,气温就要往下降一点。此刻在中军大帐之内,青瓷烛台上凝结着蜡泪,好似哭泣一般。

淋成落汤鸡的颜真卿摘下斗笠,蓑衣还在淅淅沥沥往下滴水。

鲁炅上前抱拳行礼,随即挥手屏退亲兵,帐外顿时响起兵戈碰撞声。穿着蓑衣的亲兵们不惧雨水,将大帐围成铁桶,不许闲杂人等靠近。

二人落座之后,鲁炅这才面露苦笑,点燃了炭盆给颜真卿烤火。

“颜相公一路辛苦了,只是,您何苦蹚这浑水呢?”

鲁炅抓起炭盆里烤焦的胡饼掰开,递给颜真卿一半。焦黑碎屑落在鄱阳湖的水寨布防图上,他无奈叹息道:“卢杞那奸贼弄出来的童谣,陛下居然真信了?陛下怎么连这么拙劣的谣言都没看出来呢?”

鲁炅言语中带着强烈的不满。

颜真卿没有搭腔,他凝视着地图上鄱阳湖汴州军水寨所在的位置,那是这些时日鲁炅命麾下斥候反复侦查确认过的。

两军对垒,明面上都没有什么破绽,看来这一战有得打了。

颜真卿哀叹一声,将三枚新铸铜钱拍在案头,惊得炭火噼啪炸响。

“这是今早在城中黑市收的,不是为了这钱,颜某还不至于淋雨。”

颜真卿指尖抚过钱币边缘的毛刺,继续说:“铸造工艺一般但含铜九分,比官钱重三钱分。若在洪州流通三月,百姓便会自发毁官钱铸私钱。如今豫章百姓皆言此钱乃是你所铸。你说此事要如何收拾呢?”

唐代的铜钱,是一个很奇妙的物件。

朝廷可以铸,权贵大户们可以铸,节度使可以铸,甚至不怕死的商贾们,逼急了也能铸,行业门槛极低,更不存在什么技术问题。

市面上也混杂着各种朝代的铜钱,大家都是以“有铜无铜”作为评价标准的,币值如何是有个很“弹性”的尺度,不能一概而论。

历来朝廷都有“铸大钱”和“铸小钱”的行为,民间也有各自的应对办法。

铸大钱就是铸造精美且含铜量极高的铜币,一枚抵得上十枚百枚普通钱币。南陈的“叉腰钱”就是典型。

而铸小钱则更普遍,就是把原本的铜币缩小,减少含铜量。像南梁直接铸铁钱,已经是完全不装了,公开抢劫。

这些都是官府掠夺民财的粗暴手段。没什么技术含量,全凭手里握着刀。

唐代著名的“开元通宝”,便是在铸大钱与铸小钱之间寻找了平衡之法,于是成为了广为流传的著名铜币。

卢杞这一招的毒辣便在于此,操作很小,影响很大,而且会坏事!

看到这三枚铜币,鲁炅无言以对。这种事情,要证实不容易,要证伪却也很难。朝廷固然不能确定是鲁炅办的,但鲁炅也没办法证明不是自己做的呀!

这种事情越描越黑,他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辩解。

“颜相公应该知道鲁某的为人,若是要反,不必等到现在,当年便多的是机会。”

鲁炅叹息说道。

“陛下有陛下的难处。如今唯有打赢这一战,一切谣言便会不攻自破。”

颜真卿摆摆手,阻止鲁炅继续说下去。现在说什么都没用,直接拿战绩说话,卢杞这种小人,便没有发挥的空间了。

“想赢汴州军谈何容易啊。”

鲁炅从桌案上镇纸下面抽出一张纸,递给颜真卿。

这是斥候侦查到鄱阳湖西岸的情况,以及李光弼麾下水军的底子。

“当初,方清将汴州水军的骨干,交给了李光弼,与李光弼麾下骑军对调。所以我们现在面对的,并不是什么北方汉子不通水性不识舟楫。”

鲁炅面色肃然说道。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就是因为知道李光弼麾下有一支强大的水军,所以才不能贸然动手啊!

“原来是这样。”

颜真卿恍然大悟,这么重要的情报,他们之前居然都不知道!

“再有,李光弼是王忠嗣义子,而方清是王忠嗣女婿,所以李光弼此战必定是出死力,为他自己的前程谋划。

用计策分化拉拢,只怕也很难奏效。

以末将愚见,想要赢唯有拖时间。

越拖到后面,末将麾下这支水军便越强。而李光弼的人马,不过是汴州朝廷的偏师,短期内是不会再增加了。

末将说不能仓促开战,便是因为这个。”

鲁炅耐心的跟颜真卿解释道。

他很清楚,自己已经陷入到朝廷文官集团的内斗之中,卢杞已经是不择手段的搞事情。

这时候只能跟颜真卿说实话,把道理说明白,两人同舟共济,才能获得一线生机。

要不然,外有强敌,内有奸臣,这一战输定了。

“明白了,那颜某再回襄阳一趟,说服陛下吧。”

颜真卿站起身,脸上满是愁容。

其实,此时此刻他也明白了一个从前没有参悟的道理:李璬在害怕他!

没错,李璬这个皇子,是颜真卿扶持起来的。

于是乎,既然颜真卿有扶持李璬的能力,那自然也可以扶持别的宗室。如果没有颜真卿,现在的荆襄朝廷怎么能立得起来?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颜真卿此刻才回过神来,他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个被他搀扶起来的皇帝,却未必真心感激他。

感激或许有,但更多的,则是担忧和恐惧。

自古权臣要保命,就要远离权力,不然必死无疑。然而一旦远离权力,那如何“为国尽忠”呢?

李璬现在不仅是依赖于颜真卿,更是在害怕他行废立之事。

所以才有卢杞这样的小人上蹿下跳,因为李璬不敢重用和颜真卿关系密切的人,他必须依赖卢杞这样的小人。

将来,摆平了一切之后,拿卢杞这样的小人祭旗,正是合适不过。

李璬并非不知道卢杞是小人,只是小人有小人的用法罢了。

“鲁将军,国事艰难,你要多多担待些。颜某回襄阳了,你也保重。

守好洪州,此战一定不能失败。”

颜真卿拍了拍鲁炅的肩膀,转身离去。他穿好还未干透的蓑衣,又要风里来雨里去,为了荆襄朝廷而奔波。

一时间,鲁炅很为颜真卿感到不值得。如果颜真卿投靠方清的话,他一定可以混得很好。只不过,方清那家伙,是一定会篡位了,或者说他本身就是在扶持傀儡皇帝。

这让有“道德洁癖”的颜真卿不能接受。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便是如此。

“颜相公,当年你说李璬乃是先帝诸子中最贤明的那个。为何,如今他会开始猜忌你呢?”

颜真卿刚刚一只脚迈出军帐,就听到鲁炅在身后发问。

“颜某非是为了李璬,而是为了大唐,其心日月可鉴。”

颜真卿转过身,对着鲁炅笑道:“颜某只求一个问心无愧,个人得失是无所谓的。”

“方有德下场如何,颜相公是看不到么?”

鲁炅又问。

颜真卿无言以对,只得轻轻摆手,转身便走,那模样带着一丝狼狈。

“唉,何至于此!”

看着颜真卿的身影消失在雨幕中,鲁炅长叹一声。

这仗还有什么可打的,还没开打就输了一半!

鲁炅在心中大骂不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