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盛唐挽歌 > 第697章 人生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

盛唐挽歌 第697章 人生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9: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史思明在夺取了邺城之后,马上就离开了。

这位狡诈的北方胡人,以前在邺城吃过大亏,觉得邺城是所谓的“不祥之地”。所以他把李归仁送走后,就直接屯兵魏州,把主力往东移了一点点。

还是在黄河北岸,却又虚晃了一枪。

事实上,史思明并不鲁莽,也不打算现在就渡河劫掠汴州,因为时候还没到。

人算虎,虎亦算人。

史思明没有能力去组织秋收,特别是非占领区的秋收。就算他现在打下了汴州,百姓逃亡,民生凋敝,依旧是解决不了问题。

史思明是想等汴州人把粮秣都收割好了,准备过冬的物资都入库了,他再来一波带走,省时省力省心。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政治往往是由经济因素决定的。

史思明不笨,有着游牧民族特有的精明强干。

他不会生产,但很会抢劫。

结果正因为史思明去魏州了,让前来送礼的元载跑了个空。待打听清楚史思明的行踪后,元载又不得不跑去魏州州治元城拜见史思明。

与之同行的,还有一船铜钱与绢帛。

这天,元载来到元城郊外,派人入城给史思明送上拜帖后,很快便得到了对方的接见。

史思明的脾气很暴躁,不过伸手不打笑脸人,元载又是送礼又是低姿态,这让史思明在部下们眼中很有面子。

“这么远从汴州来,你有什么要跟朕说的啊?”

史思明蹲在魏州府衙大堂的主座上,眼神犀利看着低头行礼的元载。

“鄙人带着官家的诚意与善意而来,感谢陛下将李归仁送到汴州,此乃礼尚往来也。”

元载对史思明叉手行礼道,不经意间瞥了对方一眼,心中立刻冒出来一个词:沐猴而冠!

此刻的史思明,像极了一只壮硕的猴子,有座位却不坐,偏要蹲在上面。

那样子滑稽又可笑,他自己却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多年以后,元载才弄明白史思明当时为什么不坐那个位置。

据史思明的亲随回忆,这厮当时就是觉得给刺史坐的位置,不配给他这个大燕皇帝坐,所以宁可蹲在上面。

顺便表达对汴州朝廷的鄙视,事后还对身边人炫耀。

“哈哈,李归仁这龟孙,朕早就看他不顺眼了。

随手就把他收拾,不足挂齿。

朕看这礼单,你们官家很有诚意嘛。既然这么有诚意,何不渡河而事之,做朕的臣子?

难道朕还比不过李家的狗皇帝么?”

史思明皱眉反问道。

这是一道送命题,答不好,那是真的有性命之忧。

“陛下说笑了,官家麾下精兵十万。要当皇帝自己就当了,何必来北面当臣子?”

元载义正辞严的驳斥道,看上去十分生气,几乎要怒发冲冠。

然而,他的双腿,却抖动个不停,无情出卖了自己此刻的心情。

那就是难以抑制的恐惧!

听到这话史思明一愣,随即他发现了元载的窘态,故意冷脸威胁道:“你再说一遍,朕平日里可不在乎杀不杀人!”

“陛下,官家麾下精兵何止十万,要当皇帝自己就当了,何必来北面当臣子呢?

陛下就算再问一千遍,鄙人还是会这么回答!”

元载虽然害怕,却咬着牙驳斥道。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史思明一边笑一边手舞足蹈,从元载的态度来看,他已经探知了很多想知道的事情。

至于杀元载,那怎么可能!

杀了元载,汴州那边一定会抓紧时间备战,对河北兵马异常警觉。

那样的话,秋收后,还怎么渡河去劫掠?

“你果然是个忠臣,朕适才相戏耳。你们官家的善意和诚意,朕收到了,你回去复命吧。

李归仁既然已经被灭,朕会撤走黄河沿岸的兵马,不必见疑。”

史思明脸上露出难看的微笑,即便是在笑,也显得有几分狰狞。

元载这才若释重负,对史思明拜谢而去。

等离开元城后,元载来到一处僻静之地,随即立刻脱下官袍,换了一身农夫的粗布衣,快马加鞭往南面跑路,几乎是逃命一般的回到了汴州。

之前史思明在演戏,元载又何尝不是在演戏。没想到这一演,就演出许多状况来了。

元载看出来史思明在故作轻松,故意说要把黄河北岸的兵马都撤走,故意装出一副愚昧无知的样子。

好像缺心眼一样。

然而实际上,只怕这位所谓的“大燕皇帝”,早就打定主意了,他要带兵渡河,南下劫掠汴州。

元载非常笃定,史思明心思很深,他更怕史思明发现自己看出来了,派兵追杀。

直到进入开封县城后,元载悬着的心这才落了下来,有种劫后余生的庆幸。

此时方重勇并不知道元载在魏州的遭遇,他正在自家的府邸书房内,看着何大富送来的一对瓷瓶发呆。

“官家,这瓷器可有不妥?

是按照您的吩咐烧制的,釉料都是取自西域的矿石,和长安产的青花瓷大有不同。”

何大富小心翼翼的说道。

搭上了官府的线,是件好事,但也要小心做人,勤恳做事,夹缝中求生存。

这种所谓的“新青花瓷”,是按照方重勇的吩咐烧制的,和原本的青花瓷瓶很不一样。

此前的青花瓷,有很多问题没解决,一直不能上台面。

一个是造型不够精致圆润,二个是图案太简单,三个是蓝青色的釉料质量不太行。

前两个问题不是不能解决,而是被第三个卡死了。

釉料质量不太行,那么就烧不出好看的青花瓷。既然不好看,那就不能上档次,不能上档次,那就没必要花功夫做那么精致。

而此刻方重勇手中的青花瓷的瓶,则是敦厚饱满,给人以稳重、大气之感。

大气之中,又不失精致。

这是一套青花瓷中的一对花瓶,整套包括罐、瓶、盘、碗等,数量有几十件。盘子的形状较大,底盘稳重,线条流畅,而花瓶则是高耸挺拔,线条优美。

刚健中带着一分柔和。

那种感觉,就好像射箭的弓手,将弓弦拉成新月一般。

赏心悦目的美感中透着一股暴力的蓄势待发!

“青花瓷,青花瓷……”

方重勇喃喃自语道,看着手中的瓷瓶发呆。

他好像回到了那年看春晚的时候,头昏脑涨熬夜到迷迷糊糊,忽然耳边响起那首熟悉的歌: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方重勇忍不住长叹一声道: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这是《春江花月夜》中的一段,此诗乃是初唐到盛唐之间的作品,流传甚广,何大富自然也听过。

他只是不知道方重勇为什么有如此感慨。

何大富叉手行礼,再次询问道:“官家,这青花瓷可是有什么不妥么?”

此刻何大富脸上带着疑惑,他本以为方重勇看到这对瓷瓶后的表情,应该是失望,又或者欣喜。再不济上位者的修养在那里,面无表情看不出喜怒,也实数情理之中。

却不知对方为何一脸惆怅感怀。

“很好,这正是本官想要的。

本官想在汴州建一个官窑,专门烧这种青花瓷,以后再慢慢的扩大种类,销往整个大唐。

你做得好,本官记住了,以后有什么活计,会第一个想到你。”

方重勇收敛神色,对何大富郑重承诺道。听到这话,眼前这位汴州巨富才松了口气。

上位者们,都是吃人的老虎。替他们办事,跟“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差不多。

何大富很明白,别看现在方清很好说话,也不像是什么疯狂的人,做事一板一眼的很讲规矩。

那是因为,现在方清驾驭得住汴州的局势,他可以把这里的环境搞宽松点。

但以后如何,可就不一定了。现在是现在,以后是以后,小心驶得万年船。

“鄙人一定竭诚为官家办事,在所不辞,在所不辞。”

何大富点头哈腰说道,脸上堆满了笑容。

“嗯,本官还有事,你自去便是,本官就不送你了。”

方重勇意兴阑珊的摆了摆手,似乎心情起了些许莫名的变化。何大富不知道为什么,却也不方便去探究。

他行礼告辞离去后,方重勇才又将桌案上的青花瓷瓶拿起来看了又看。

“回不去了啊!”

他忍不住长叹一声,站起身走到书房的铜镜前。

镜子里是一个身材壮硕的汉子,与文雅不搭边。衣着与发型,跟前世古画中的唐人打扮,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压根看不到前世的任何痕迹。

悚然之间,方重勇意识到,他其实早已踏上了一条有去无回的古人之路。

前世的一切,已经是渐行渐远。

哪怕现在还能复现前世的某些物件,也不过是让他想起当年的自己罢了。

再见……不如怀念吧,他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正当方重勇精神松弛下来,感怀过往的时候,门外大聪明禀告道:“官家,元载回来,说是有要事求见!”

“让他进来吧。”

方重勇将青花瓷瓶放在桌案上,坐回软垫,挺起腰杆。刚才脸上的惆怅已经消失,现在换上了一张波澜不惊的政客脸。

粗布衣都来不及换的元载推门而入,对方重勇叉手行礼道:“官家,史思明已经将大军主力移防到了魏州,故意卖了个破绽。而他本人也在魏州州治元城,下官已经将礼物送到了。”

听到这话,方重勇脸上并未显露出什么惊讶的神色。

事实上,史思明虽然是兵不血刃夺取了邺城,但李归仁的部众俱在。这些人表面上投诚,实际上心中如何想法,谁也不知道。

如果史思明真的坐镇邺城,那他才叫不正常!

一群不是自己亲信的兵马在城内城外晃悠,怎么可能安全呢?

而史思明不回幽州,滞留黄河沿岸不走,其实想干什么,已经是明摆着的。

“秋后,史思明必定带兵南下劫掠。”

方重勇沉声说道。

元载松了口气,听到这话,他就知道自己判断得没错了。

“官家所言极是,下官急急忙忙赶回汴州,便是为了禀告此事。会面的时候,史思明故作痴愚,还说什么要撤走黄河北岸的兵马,下官就感觉不对劲了。”

元载连忙禀告道。

“你说得对,史思明会打仗不会治理。现在汴州洪灾,官府上下都忙得不可开交,本该是史思明进攻的最佳时机。

可是即便是现在攻下汴州,史思明也捞不到好处。

当前汴州粮仓空了一大半,很多都是送去灾区了。我们明白,史思明自然也明白,他就是等着汴州的百姓,把地里的庄稼都收割好了,他再来直接拿呢!”

方重勇嘿嘿冷笑道。

这就是史思明的弱点,如果是方重勇自己,即便是现在,他也有能力在打下汴州以后,稳住本地的局面。史思明没有这种能力,但他脑子不糊涂,所以只能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办法。

双方手里的牌不一样,打法也就不一样。

“官家,不如把诸位尚书相公们召集来议事,既然已经确定了史思明的意图,应对起来也有办法。”

元载对方重勇叉手行礼道。打铁趁热,这次参议他也参加,正好是露脸的时候。

方重勇赏罚分明,有功必赏,现在元载都是铆足了劲的办事。

因为他知道,只要他继续立功,这宰相的位置迟早是他的。

毕竟,方重勇以后是要当皇帝的人啊!只要登基了,以前出过死力的亲信,一定也能跟着升官发财!

“嗯,明日便军议。此番辛苦了,这是赏你的。”

方重勇指了指桌案上的那一对青花瓷瓶说道。

“官家,这……是不是太厚重了?”

元载大喜,强压内心的兴奋,故作为难道。

这东西不在于有多贵,而在于以前自己没见识过,肯定是新玩意。赏赐给他,说明看重他!

“不必多礼,这是你应得的,回去歇着吧,明日来军议便是。”

方重勇温言笑道。

元载这才跟个地主老财一样,一条胳膊抱着一个瓶子,喜笑颜开的出了书房。

看着他离开的背影,方重勇失笑摇头。

很多时候,如元载这样,不知道“答案”的人,他们其实是幸福的。

因为未来有着“无数的”可能性。

恰恰如方重勇自己这样的“先知者”,感受不到诸如此类的快乐。

他一眼就看到了未来可能的结局。

如何从荆棘遍地,歧路无数的未来中走出一条康庄大道,是他面临的最大问题。

方重勇觉得,史思明比他轻松多了,无知才是最快乐的。

“对了,明日公审李归仁,去看看热闹也好。”

方重勇忽然想起这一茬来,他很想看看李归仁在面对汴州百姓千夫所指时,会是怎样一种表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