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盛唐挽歌 > 第693章 天作孽,尤可为

盛唐挽歌 第693章 天作孽,尤可为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9: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轰隆!

外面电闪雷鸣,倾盆大雨像是不要钱一般的哗啦哗啦,在空中形成一道水幕。

整个汴州,都笼罩在雨水之中。

汴州府衙的大堂门柱上,挂着一个竖着写的临时牌匾,名叫:汴州防汛指挥部。

方重勇正坐桌案前办公,周围的桌子也坐满了人。

写政令的在写,画地图的在画,还有传令的人进进出出,异常的忙碌。

“贾郎中,还没有标注出来吗?”

方重勇瞥了一眼正在地图上描线的贾耽,语气中带着催促。

“官家,好了,就快好了。”

贾耽慌忙不迭的回答道,眼睛却一直盯着大地图。整个汴州,五条运河,包括黄河在内的诸多河道,都在图上画得明明白白,甚至连河流宽度都标注出来了。

“元府尹,巡视河堤的人还没回来么?”

方重勇看向元结问道。

“快了快了,换班的时间还没到。”

元结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他知道方重勇现在火气很大,只是大家都没办法而已。

自古黄河水患就很严重,不过在王莽之后,汉明帝刘庄派大儒王景来治理黄河,情况一度得到了改善。

后者在分析了水灾形成的原因之后,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治水方案。

王景的办法,今人看起来无甚稀奇,但当时却是创举。

他采取了两个办法并举来解决问题,即挖掘新河道分流和建造水门堵泥沙。

对于河道淤积的问题,王景提出开辟新的黄河河道,通过挖掉淤积的泥沙,缓解了河道通畅性的问题。

而面对上游带来的新泥沙,王景则是筑造了一系列的“水门”,将泥沙在沿途进行清理,减少黄河主干道的积沙和淤积。

这些创新的措施在当时无疑会为治理黄河带来成效。

然而唐代时,王景的福利已经吃完了。黄河水到了中游,也就是洛阳附近的时候变得舒缓,大量泥沙沉积于此。

而且汴州的水患,本不该如此严重。

只是因为开发运河,大量引黄河水入汴河,又将开封附近各河道连通,改变了本地河流的生态,导致汴州各河段水位皆大幅上涨。

一时间,危堤处处都是!

往年雨水不丰沛的时候,还看不出什么来,零星问题很快就能处理。今年的雨水特别多,于是汴州的情况就……爆炸了。

是天灾,也是人祸,是开发汴州所付出的代价。

享受了运河带来的经济发展与商业繁荣,就要承受水患造成的损失,上天一直都是很公平的。

“何百万那边怎么样,赶制的麻袋能不能及时送来?加固河堤不能没有麻袋,填上去的土,被水一冲就散了!”

方重勇又看向刘晏催促道。

“官家,昨夜才送来一批,已经运到河堤上去了。新的一批,只怕要到今晚才能送来。已经是日夜不停的在赶工,所有的工坊都在加班加点的编织。”

刘晏有些无可奈何的说道。

“来不及了,去开封城,及皇宫周边的住户家里收购,只要是能装土的袋子,哪怕是用竹子编的箩筐,也给本官找来用!

现在我们就是缺的时间,一旦汴州被洪水冲进来,多年发展的成果也就付之东流了。

挨家挨户的动员人力,现在不是偷懒的时候了,汴州遭灾,无人可以幸免!”

方重勇再次催促!

他是真着急了,无论如何,要把今年的汛期挺过去。一边堵缺口,一边开始修石头堤坝,但是这需要时间。

刘晏对他叉手行了一礼,随即大步离去。外面的雨还在下,丝毫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银枪孝节上了没有?他们现在人在哪里?”

方重勇看向李筌质问道。

“回官家,已经全部出动了,分成了几批,在几条运河周边巡视。

包括其他各州在内,已经动员了十万民夫抢修河堤,开新渠引水分流。”

李筌满脸无奈答道。

方重勇太紧张了,或者说,太把洪水当回事了。

历代很多统治者,他们也不是没经历过洪水。但无论洪水怎么肆虐,也绝对是淹不到他们头上的!

“那就好。”

方重勇长出了一口气,只要禁军出马了,那就是真的尽全力了,再逼迫办事的人,也没有任何意义。

“叫人送点饭食过来,先歇一歇吧。”

方重勇招呼身边的大聪明说道,他们这些人已经在衙门吃住了好几天,一个个都累得精疲力尽。哪怕是晚上,大家换班值守,也保证至少有一半的人在。

有什么突发状况,可以随时处置。

不一会,简单的饭食被端了上来,都是些类似胡饼,饽饦之类好拿又方便吃的东西。

方重勇抓着一个饽饦往嘴里送,看着贾耽在地图上描绘,诸多河流如同血管一般,只是周边打着不少“补丁”。

那些都是旧有的河堤,是原本就地势较低的地方,已经出现过水患。

这些地方,其实并不令人担心,麻烦往往出在“未标注”的位置。比如说昨天,通往巨野泽的白沟,有一段就发洪水了。

数万人前往那边,堵了一晚上,到今日午时才勉强堵住。

“请官家放心,下官绘制地图的时候,已经把比较危险的地方,标注出来了。

现在运河基本上不会出问题,其他河流水量不大,即便决堤,也不会一溃千里。”

贾耽安慰方重勇说道。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汴州各条河流,都是疥癣之疾。就算大水漫灌,也翻不出什么浪来。

真正的麻烦在于黄河,其水量是运河的数十倍不止,黄河岸边要是哪个地方决堤了,后果不堪设想。

这个情况谁也没有说,此刻说出来也改变不了什么,反而是动摇军心。

“官家,您可别光顾着防洪救灾啊,还有件大事没办呢!”

严庄小心翼翼的走过来,压低声音说道。

“还有什么事情,能比救灾更重要的?”

方重勇面带不满之色质问严庄道。

“您可别那么说,今年洪水泛滥,又恰逢新天子继位。这是上天在示警呢。

天子若是不下罪己诏,难道要百姓们议论上一任天子是如何驾崩的么?而且,会不会有居心叵测之人,把矛头指向官家您呢?”

听到这话,方重勇无言以对。

严庄看问题的角度十分新奇,然而,却又完全符合这个时代普通人的价值观。

天子代天牧狩,如今洪灾是上天降下惩罚,那定然是天子做错了什么!

如果天子不下罪己诏,那是不是说……朝中有奸佞,只手遮天,蒙蔽圣听了呢?

这个就不能深究了。总之,让李偒下个罪己诏,把“黑锅”接住,是很必要的。

他不接这个黑锅,那就会有人把矛头指向方重勇。

用愚昧的手法去对付愚昧的精神debuff,这也算是魔法对轰了。

“把罪己诏写好,让李偒去盖玉玺!现在防洪正忙,别跟他废话!”

方重勇非常干脆,一点也不纠结,直接大手一挥,从善如流。

他就是这点好,听劝不头铁。只要谋士们的意见是中肯的可以用的,马上采纳。

“下官这便去办。”

严庄叉手行了一礼,继续说道:“官家也歇一歇吧,洪灾乃是命数,自古黄河便有三年一决堤,十年一改道的说法,这是人力所不能扭转的。”

“本官把百姓们当人,待汴州有难时,他们便愿意出死力。你去办事即可,不必多言。”

方重勇摆摆手道。

发展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但可以把代价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不能任由代价无限扩大。

通过抗洪,可以把汴州本地的组织架构重新梳理一下,把汴州朝廷的官员们,也梳理一下。

大浪淘沙,人才总会冒出来的!

总之,不白忙活!

正当严庄转身打算走的时候,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车光倩,带着两个亲兵来到衙门大堂。

那两个亲兵,还捆着一个全身湿漉漉,已经被打得鼻青脸肿的汉子。

车光倩把斗笠丢到地上,连蓑衣都不脱,直接对方重勇抱拳行礼道:“大帅,末将带兵巡视黄河,看到有一伙人,正在挖掘河堤!麾下士卒愤怒不止,末将约束不住,将这些人全宰了,就只剩下一个留着问话。还请大帅恕罪!”

“挖河堤?黄河?”

方重勇瞪大眼睛,心跳都漏了一拍。

他们修河堤都来不及,加班加点的赶工,动员的民夫十万以上。结果这时候有人在挖河堤,想淹死他们!

方重勇上去就是一脚,将那汉子踹倒在地上!

“饶命啊官爷,不是我们要挖的啊,是李归仁逼的,不挖我们杀全家啊!妻儿老小还在邺城,不挖不行啊!”

那汉子跪在地上哭诉道,声泪俱下。

“这人就知道这么多,其他的什么也不知道,跟我们说的也是这些。家人被李归仁控制,然后夜里乘船渡河,开挖黄河河堤。

据他说的,已经挖了几日了。”

车光倩一脸无奈说道。

李归仁这一手可真是够毒辣的,不派丘八派民夫,以这些民夫的家人为人质,威胁他们去干这些断子绝孙的缺德事。

然而,即便是抓到了人,即便是现场把人控制起来了,又能如何呢?

李归仁完全可以说他根本不知道这件事,都是河北的刁民发了疯,想祸水东引。

毕竟,只要黄河南岸遭灾,北岸就安全了,这个其实也不难理解的吧?

这些挖河堤的河北民夫虽然是被逼迫,但心中也未尝没有“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心思呀。

“现在堤坝如何?”

方重勇看向车光倩询问道。

“回大帅,已经派人抢修了,暂时无大碍。只是,末将只听说有千日做贼的,没听说有千日防贼的。

这伙人是在濮州的黄河河堤上挖掘,离得近恰好被我们撞见。

但若是还有没撞见的呢,黄河沿岸,离开封县不远的就有郑州、滑州、濮州,远一点的还有齐州与济州。

千里大堤多少人也不够巡视的。

再说了,如此下去极为被动,最后总会防不住的。”

车光倩忧心忡忡的说道。

方重勇做事有底线,不代表其他人做事也有底线。比如说李归仁就没什么底线可言,黄河南岸淹死多少人都不关他事。

这一类起于草莽的军阀,就是做事百无禁忌。把他们逼急了,什么缺德事都干得出来。

“李归仁,留他不得了。”

方重勇伸出一只手,做了一个劈砍的手势。

在场众人也都是频频点头。

不得不说,李归仁的所作所为,已经超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心理底线。

这个人,这个势力,必须予以坚决歼灭。要不然,谁也不知道黄河岸边会出什么幺蛾子。

或许,李归仁此举,就是在故意刺激方重勇和汴州朝廷,引他们来攻。这些都是很难说的。

只不过,哪怕是陷阱,哪怕有困难,也没办法退却了。

天灾洪水,外加添乱的军阀,双鬼拍门之下,汴州指不定要出什么大乱子。

“官家,李归仁既然敢做初一,我们那我们就能做十五。

派人去黄河北岸挖壕沟,引黄河水入黄河故道,此道入口在滑州白马对岸。

黄河若是走此道,则直接走相州,过邺城,冲滏水;途经洺州,最后冲到幽州,一口气淹死李归仁和史思明这两个王八蛋!”

严庄阴恻恻的在方重勇身边建议道。

还是你踏马够狠啊!

方重勇面色古怪的看了严庄一眼。

黄河汉代以前是走河北的,也叫所谓的“北道”,后来又不走了,跑去跟济水平行流动,变成了所谓的“东道”。

北宋末年的时候更猛,因为某些原因,往东南走了,被称为“南道”,也叫“淮泗道”。

如今的黄河流向总体而言算是“东道”,不经过传统意义上的河北。

黄河改道,濮阳附近的两岸,算是“河腰”。河腰上游异常稳定,河道千年如此。河腰下游则多灾多难,如同被扫把扫过的地面一样,经常变道。

严庄的意思很简单,方重勇也学李归仁,派人在濮阳对岸的河北地界,找到黄河故道(很好找),一铲子下去,在黄河河腰上踢一脚!

黄河便会瞬间改道!

相州、洺州、冀州、幽州的人,迎接史无前例的黄河大洪水吧!旧河道早就被填得七七八八,有些还是良田,周围都住满了人。

这一招的威力有多大,想想就会感觉害怕。

众人都看向方重勇。

汴州在濮州的上游,反正不管怎么闹,也影响不到汴州的生济。

“畜生可以学人,人不能学畜生。”

方重勇摇摇头,没有采纳这条毒计。

“带着他,去汴州各街各坊磕头认错,让汴州的百姓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做好了这些,就饶他一条狗命吧。”

方重勇疲惫的摆摆手说道,长出了一口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