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盛唐挽歌 > 第692章 兵变技术哪家强

盛唐挽歌 第692章 兵变技术哪家强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9: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面对田乾真抛来的“橄榄枝”,方重勇的回复只有一个:我们提供除了实际援助以外的一切帮助。

至于配合田乾真在河北发动兵变收拾史思明的方案,则完全不考虑。

方重勇写了封密信,让人带去洺州交给田乾真作为回应,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不是他不相信田乾真的诚意,而是邺城现在还在李归仁手中,汴州军并没有办法直接攻打幽州。

并且李归仁现在心思难测,只怕跟汴州朝廷翻脸,已经是箭在弦上,随时都可能爆发了。

安守忠还在时,李宝臣欲出关中时,李怀光还在泽州虎视眈眈时,李归仁是需要汴州朝廷庇护的,他不敢翻脸。

倘若翻脸,四周皆敌,又无外援,此乃取死之道而已。

可是现在李宝臣退回了关中,洛阳被汴州军所占据,安守忠与李怀光皆死。一下子次要矛盾上升为了主要矛盾,汴州朝廷四周不听号令的刺头,仅剩李归仁一个而已。

并且李归仁的部将刘龙仙,如今是河阳三城防御使,也实质性背叛了他。

方重勇相信,一旦汴州朝廷要对史思明做什么,李归仁都会在其中使坏的。为了一个田乾真,不值得这么做。

远交近攻,先收拾身边不听话的,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至理名言。

至于田乾真要投诚,其实对方也未必是诚意满满,估计也是投石问路罢了。类似这般的藩镇军阀,想让他们放弃手中的权力,不亚于扒了老虎身上那一身虎皮。

但凡有路可以走的军头,都不会轻易走这条路。

这件事只是一个小插曲,田乾真也不可能说动手就真的动手,他也要找寻找合适的机会。

不过汴州朝廷,或者说方重勇的魄力,确实远远超出了史思明的预料。

在天下尚未平定之前,方重勇居然要裁汰禁军,这是包括史思明在内,很多人都没想到的。

就在李偒登基之后没几天,汴州朝廷颁布了《伤残老弱士兵安置法》,开始清理自汴州政权建立以来,因为历次大战产生的众多伤兵。

尚未婚配的,官府负责牵线,出礼金,帮他们成家。

已经婚配有子女的,每个月可以到官府领一点钱当补贴,发到子女成年为止。有几个子女就发多少份。

愿意返乡的,在当地授田,让他们安心务农。不愿意返乡的,联系汴州商贾帮扶,替这些伤兵老弱置办产业,对半参股,安排工作。

总之,官府是把安置的细节做到位,确保伤残军士都有后路可以走,并不会一刀切的赶人。

一时间,军中感恩戴德之声传得到处都是。这些丘八们看到那些老弱伤残都喜笑颜开的离开军营,而且朝廷居然都可以细心安置,把他们当人看。

那自己以后上阵杀敌,也不会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他们的待遇再差,不可能比伤兵还差吧?

这一招“千金买骨”,让军心稳稳当当,消除了所有可能的待遇而不公而造成的隐患。

人无信不立。

方重勇颁布的《伤残老弱士兵安置法》,让所有官员,所有汴州的百姓,都看到了改革的决心和意志。

那些退役的伤残士兵,逢人就猛夸官家仁义,言而有信。

这天一大早,方重勇正在府衙书房内办公,安排起草新的《商法典》。为了搞活经济,商税要开始分层,扶持普通百姓销售自己的农产品,丰富市场货物。

一方面要对大商贾加税,一方面要对小商贩减税,这一进一出,要如何把握调整的幅度,很考验施政的水平。

“还是得跟刘晏好好商议一下,先在汴州本地试行一年,然后再推广。”

方重勇将笔放在笔架上,叹了口气。

封建时代很多规矩都是约定俗成的,哪怕往前推进一小步,都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也会遇到难以想象的阻力。

还是那句,任重而道远。

方重勇可不认为他要给某些既得利益者放血,那些人会一点都不反抗!

这些人就算不敢明着来,阴搓搓的搞事情,还是可以的。

正在这时,张光晟心急火燎的走进府衙书房,对方重勇抱拳行礼禀告道:“官家,银枪孝节军哗变了,已经堵了皇宫正门!”

哈?

方重勇一愣,以为自己听错了。

现在这些丘八,只有良心被狗吃了的,才会哗变吧?都已经是非不分了么?

“慢慢说,到底怎么回事?”

方重勇沉声问道。

“官家,卑职说不明白,您还是自己去看吧,反正皇宫也不远!”

张光晟急得满头大汗的,又嘴笨说不明白。

二人叫上亲兵队数十人,快马在开封城内疾驰。出了城便往东走。

待抵达皇宫的时候,方重勇发现皇宫南门已经围满了人。

不过不是丘八,而是看热闹的本地人,也有不少外地的商贾和旅客。

张光晟虽然着急,可是现场的人却一点也不急,在一旁嬉笑不止,还指指点点的。

这踏马是在搞什么?

正当方重勇翻身下马的时候,不远处传来一声大吼,吓得他一个踉跄,差点没摔倒在地上。

“天子无德,退位让贤!

官家圣明,当为天子!

汴州各军恳请天子退位,让于官家!”

“天子退位!”

“天子退位!”

“天子退位!”

皇宫正门前,数百个不是断腿就是断手的伤残退役士卒,对着宫门大喊。

声嘶力竭,吼声震天!

而宫墙上值守的丘八,似乎是在跟他们打配合,就当做没看到一样。

或许乐见其成也说不定。

反正,就是不驱赶这些伤兵,背后的弓箭都懒得拿在手中。

而围观的人群,则是看热闹不怕事大,人越聚越多!

方重勇下令在汴州实施的言论宽松政策,让这些好事之人觉得他们应该不会被处置。

如果今天能看到天子当场宣布禅让,这牛能吹一辈子!

完了,用力过猛了!

方重勇一拍脑门,千算万算,没算到丘八们的脑子都很简单,性格都是很纯粹,也是很容易被人利用的!

他颁布了退役安置的法令,那么这些丘八就会认为,方重勇的利益,跟他们是绑定的。假如李偒真的掌权了,如今实施的安置法,还能维持么?

恐怕是不能的吧!

唯有方重勇登基称帝了,他的一系列政策才能持续,才能改进。

于是,李偒这个人就显得有些碍眼了。

在一众丘八们看来,既然李偒不干事,那把皇宫让出来给方重勇住,也是很合理的吧?

你看,官家现在在汴州的宅子多小啊,库房里连浮财都没几根。

他劳苦功高,搬进皇宫里面住,也是很合理的吧?

这个时候,如果出现某个有脑子的人,稍稍鼓噪一下这些人,他们便会很快串联起来搞事情。

搞什么事情呢?就是类似郭威和赵匡胤搞过的那种:

黄袍加身,取而代之。

现在是伤残退役士卒在鼓噪,不过试试水温,投石问路,下次很可能就是正规在役士兵了。

宫墙外面是伤残退役士卒在闹,宫墙里面,是现役的士兵在装傻。不知道李偒此刻作何感想,反正方重勇是没看到他出来劝退这些闹事的伤兵。

此时此刻,方重勇惟愿李偒能够男人一点,出来呵斥一下这些伤兵。然后他就可以顺势从台阶上走下来,向天子请罪。

而李偒不出来,这出戏就没法唱。方重勇主动劝退这些退役士兵,会寒了军心。

城门口的叫嚷逼宫还在继续,然而,李偒就像是死了一样,完全没有任何动静。

他很是干脆的当缩头乌龟装死!或者让旁人以为他不在宫里。

在场的吃瓜群众,就这样看着退役伤兵在皇宫门前逼迫天子退位,而这位天子,却连露面都不敢。

不由得失望透顶。

“太宗一人,吸干了李氏的英雄气。”

方重勇忍不住叹息道。

李偒这么怂,是他没想到的。再怎么说也是天子啊,难道这些丘八还敢把他怎么样不成?

这一波试探,可是把李偒的深浅给试出来了!

本来没什么事情的,现在变成真有事了!

方重勇在心中大骂李偒无能无耻。

“你去把元结叫来,他不是京兆尹嘛,汴梁城的事情归他管。这些老兵目无法纪,喧哗扰民,按之前制定好的办法来,一人罚一文钱,将他们驱赶了吧。

本官就不出面了。”

方重勇摆了摆手,翻身上马便走。

“只是目无法纪,喧哗扰民么?”

张光晟还没转过弯来,疑惑问道。

按他的理解,现在这一出,怎么说都算是兵变了!如果要闹,可以闹到无限大,闹到李偒退位!

结果方重勇居然就……就找了这么个轻飘飘的借口,一人罚一文钱了事。

汴梁城虽然还未建立起来,但是管理的法度已经提前颁布了。比如说谁谁谁喝醉了酒在街边闹事,被衙役逮住,就是罚一文钱了事。

如果他没犯其他事情的话!

方重勇无奈反问道:“你不是当了好几年的左金吾卫中郎将嘛,这点小事还用我教?”

很多时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是一种不能明说的态度。

张光晟恍然大悟。

这些人闹事没有被重罚,而是仅仅罚款一文钱,已经说明了一切。

即便他们看不懂,也有人能看懂的!

“明白了,卑职这便去办。”

张光晟对方重勇抱拳行礼,随即翻身上马离去。

方重勇回头看了一眼那些在嘶吼的退役伤兵,没有一人退缩,好像这就是战场一样。他顿时明白了,这些人,其实也是在争取自己的利益。

封建王朝的上限太低,统治者们但凡把底层的人当个人看,替他们想一想,江山就没有不稳固的。

人们都会保护属于自己的利益。

一边把底层当牛马,一边又在出事的时候,期待让这些牛马为国捐躯。

牛马们不当场反杀,已经是很讲道理了。

“人心向背,其滚滚大势如江河汇聚,人力怎么能挡得住?”

方重勇忍不住摇头叹息,悄悄策马离去。

……

伤兵们在皇宫前鼓噪,逼迫李偒退位的事情,就像是一滴水滴入池塘一般,没有溅起半点水花。

甚至没有在官场层面被人提起过!

然而很多事情,潜移默化是无形的。很多改变,是静悄悄,却又坚定不移向前推进的。

那一天,李偒连出宫都不敢,连面对聒噪的退伍伤兵都不敢,连呵斥他们的胆量都没有。

不仅中枢的官员们看到了,许多汴州百姓,许多外地商贾和旅客,也都看到了!

哪怕事后没什么人主动去提这件事,但李氏天子的威严已经彻底扫地,许多人的胆子也大了起来,完全不把李偒,甚至不把汴梁城的皇宫当回事了。

一时间,皇宫周边的小摊,如雨后春笋般的涌出。这些摊子东一处西一处,乱七八糟,杂乱无章,搞得皇宫周边跟民间的“草市”差不多了。

按照过往,这些地方,属于防御重地,是绝对不允许商贾小贩们靠近的。

然而,现在谁也不怕了!大家都知道天子是什么货色,都知道汴州是谁说了才算数!

见此情形,方重勇大手一挥,在皇宫四周规划了四条商业街,允许商贾小贩们有序经营。每五天调整一次铺位,不许有人长期占据,定时清退轮换。

总之,百姓们喜欢在这里做生意,因为离运河渡口很近,所以方重勇“顺应民意”特批了。

谁也说不出个什么来。

朝廷增加了税收,来往商贾旅客多了方便,本地百姓多了营生。

似乎没有什么不好的。

皇宫嘛,修得这么好,上面的军士,看起来又是人畜无害的样子,只当是游玩的景点好了。来汴州做生意商贾,游玩的旅客,要是不到汴梁皇宫去“打卡”,那都算是白来了汴州。

时间一晃,一个多月过去了。

梅雨季节到来,伴随而来的,是黄河汹涌的洪水!

为了漕运,方重勇入主汴州后,朝廷大规模引黄河水入汴河。虽然带来了漕运的便利,也将黄河的水患,一并带到了汴州。

严峻的防汛抗洪斗争开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