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盛唐挽歌 > 第682章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盛唐挽歌 第682章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9: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登州,蓬莱港,这边风景独好。

海船停泊在海港内,鳞次栉比。船帆互相依靠,遮天蔽日。

海鸟在海风中飞舞,一派祥和景象。

海港的栈桥上,一队又一队的税警团士卒上了海船。

这次他们出征的军令,是去渤海国,找某些逃税的海商讨要税赋!

至于渤海国国内政局如何,他们去渤海国的真实目的是什么,那就没必要说给这些丘八们听了。

等到地方以后,再宣布亦是不迟。

大钦茂站在方重勇身边,看着这些精壮的士卒,内心一片火热。这些丘八的战斗力,他是亲眼见过的,这都是汴州朝廷拿军饷日夜操练喂出来的精兵。绝非是从什么地方随便招募的雇佣军。

这次回国夺位,机会很大!

这也是他人生之中最重要,也是最后的一个机会了。

眼看要上船,大钦茂这才跟方重勇告辞,他叉手躬身九十度,行了一个大礼说道:“官家,微臣这便去渤海国了,请官家保重身体。”

大钦茂自然是不敢邀约方重勇同去的,毕竟,这位掌管汴州的大帅,还要回去主持大局呢!

大钦茂也很清楚,如果没有汴州朝廷的支持,渤海国新政权就无法获得长远的利益,那样的话,他也就无法稳住基本盘了。

底下人的人支持大钦茂,是因为这一位可以从大唐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花花轿子人抬人,你吃肉大家跟着喝点汤,都挺圆满自在的。

没好处的事情,没人愿意去做,起码得有长期的利益能笼络人才行。

“渤海国这些年以文治国,商贸发达,鲜有刀兵相向。

你若为国主,也要以发展民生为要务,莫要穷兵黩武才是啊。”

方重勇告诫大钦茂说道,如同长官训诫下属。

大钦茂无不称是,恭敬告辞。

待他上船后,方重勇又将崔乾佑叫来,告诫他道:“渤海国土特产极多,在当地并不值钱,唯有运回中原方能卖出价来。你去那里之后,切记要约束军纪,莫要扰民。封赏之事,待回登州后绝不怠慢。”

“得令,末将明白的。”

崔乾佑抱拳行礼道,面色十分郑重。

其实这些不需要方重勇特别强调,因为渤海国的有些土特产非常不好携带。即便是抢了,当地也没什么地方好消费的。

简而言之,不如将战功记账,回登州后再兑换,拿到手的一定不少。比如说陶瓷品,特色稻米,良马,这些渤海国的玩意士兵们压根就没有抢的价值,只有运回登州才值钱。

“渤海国之策,运筹数年,影响以数十年计,造福两国百姓。

崔将军此行,必定名垂青史,莫要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好粥啊。”

方重勇长叹一声,用力拍了拍崔乾佑的胳膊。

造不造福渤海国百姓崔乾佑不知道,但是肯定造福大唐百姓,这个没什么好说的。

他点点头,抱拳行礼,转身离去。

很快,海船便启航离港,一艘接一艘鱼贯而出,消失在了海天尽头。

与崔乾佑同去的,除了税警团的士卒外,还有很多海商的大海船,他们也是跟着过去碰碰运气的。

渤海国会割让“东京”龙源府的事情,已经在小范围内流传,大家都看到了机会。

渤海国国内也是说汉文的,服饰与生活习惯都仿照大唐,原先极端原始的经济与政治模式,以飙车的速度在更替,只三代人时间,便俨然是一个除了没有武德以外的“小唐”了。

这个地方对于海商们来说,吸引力很大。

扶持渤海国,就可以压制契丹。压制了契丹,就等于是缓解了大唐北境的一大威胁。事实上,辽国的发家,正是利用渤海国的尸体,极速成长起来的。

通过实控龙源府,实现间接控制渤海国。

通过控制渤海国,来稳定大唐以北的各个半农半牧的游牧民族。

方重勇觉得自己这一招,应该能换取幽州五十年和平吧。至于更远的,他已经没有办法了,只能祈求“后人的智慧”。

他离开港口,回到登州府衙。刚刚一进来,就看到大聪明似乎是有急事的样子。

方重勇连忙叫住他询问道:“你父亲今日登船,你似乎都未去栈桥送行,这是何故?”

大聪明吓得一抖,连忙叉手行礼答道:“属下要留在府衙接公文,不敢擅自离开。”

“你们父子二人,倒是很忠橙啊!”

方重勇意味深长的吐槽了一句,大聪明不知何意,只好弯着腰低头不语。

“说吧,什么事。”

方重勇也不想逗他了,直截了当询问道。

“官家,车节帅的信,刚刚送到府衙来的,就在书房案头。属下不敢离开,又等不到官家,故而着急。”

大聪明低声说道。

方重勇点点头,直接来到府衙书房,果然有一封厚厚的书信。

他拆开信一目十行看完,心中暗道:果然如此。

校长有句话叫:攘外必先安内。

李宝臣出兵旗开得胜没问题,但关中内部不稳,那就很有问题了。

韦坚虽然可以算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但是,既然将他看成是政敌,总不会以为身体没力气的人,就掌握不了兵权吧?

李宝臣大概还没昏聩到这般程度。

方重勇此前就估计,李宝臣会退兵回关中,处理掉韦坚和一干不服他的关中天龙人。李宝臣现在唯一不知道的,是汴州朝廷已经有谋取洛阳的计划。

仅此而已。

“打点行装,我们准备回汴州了。”

方重勇对大聪明招招手道。

“得令,属下这便去准备!”

大聪明激动坏了!登州这边他早就待着淡出鸟了,想早点回汴州,看中原大地,各方势力会如何鏖战。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何等波澜壮阔!

总比在登州这边数海鸥要强啊!

作为方重勇的贴身文书,大聪明也知道:安守忠与李怀光已经出局了,李宝臣看样子要丢洛阳,李归仁和田乾真不知道会如何。史思明收拾了儿子史朝义,也可能把兵马从平卢调到河北南面。

在他看来,汴州这边可谓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要是再不回去,就赶不上趟了!

方重勇不急他都要急死!

“怎么,你很想打仗么?”

方重勇看着大聪明,似笑非笑问道。

“打,倒是不想打,就是想……比划比划。”

大聪明面露难色,做了个“小小的”手势。

方重勇秒懂。

不知道战争可怕的小年轻,总以为自己掌管兵权后,纸上谈兵派别人打仗,如何微操一下,就能大破敌军。

可真正的主将,却知道战争的残酷,一人一条命,不能读档,死了就游戏结束,重新投胎。

当几百人,几千人,几万人的性命,都被一人所决定,这个人在做决定的时候,没法轻松快乐得起来。

除非是那种完全不在乎生死的战争狂人。

“打仗,从来就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止戈为武这句话,你要好好领会,以战止战,方为武德。”

方重勇拍了拍大聪明的肩膀,转身便走。

……

怀州城内,李归仁手里拿着汴州那边派人送来的军令,还有车光倩的亲笔信,一时间竟然感觉颇为无可奈何。

这道军令,是命令他们三日之后,攻打河阳三城。

是三日后开打,不能早更不能晚。至于大军什么时候开拔,军令里没说,反正就是只看结果。

而车光倩的亲笔信,内容就多了。

第一个,他告诉李归仁,李宝臣大军精锐已经撤走,往西面的陕州方向而去,估计是要回长安。

第二个,李惟岳人在汴州,已经通知了李宝臣派人来接。

第三个,你们若是不遵守调令,之前的承诺全部作废。如今李宝臣大军已经撤走,你们即使不去打河阳三城,汴州军也不在乎,攻下洛阳十拿九稳。

“汴州那边,好像没上当啊。”

刘龙仙叹息道。

他和李归仁一样,都以为李惟岳是硬牌。什么李宝臣嫡长子啊,什么派系继承人啊之类的,名头很响。

汴州那边将其咔嚓了,两边斗起来,想想都美得很。

然而,车光倩直接把这张牌废了,甚至都不想去打!

这让李归仁他们很是失望。

这招祸水东引不成,那就只能硬上了。

车光倩其实也是在告诉李宝臣:洛阳这边,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你,而且你儿子还在我手里。

你乖乖回关中去办你的事情,你儿子也会顺利回归。

你要是咬着洛阳不放,那可别怪路上盗匪多,你儿子在回归的时候死于非命!

现在这兵荒马乱的,一切皆有可能。

“节帅,那这份军令该如何处置呢?”

刘龙仙有些挠头,语气显得很心虚。

毕竟,汴州那边承诺的好处,是让他在河阳三城建节,最大的好处是他得,而不是李归仁。

如果李归仁跟汴州那边翻脸,损失最大的人,其实是刘龙仙。

反正汴州朝廷也从未管理过河阳三城,更是没有收过一文钱的河阳关关税。

自然也不存在什么损失,顶多是没得到而已。

李归仁看了刘龙仙一眼,见对方眼巴巴的望着自己,忍不住长叹一声。

“明日开拔,攻打河阳三城。现在已经是打明牌了,不存在偷袭的可能。不如早做攻城准备。

李惟岳那家伙说了,他的精兵就五百骑,已经被我们伏击,剩下的都是老弱。

汴州那边,之所以拖时间,便是想洛阳能增援河阳三城,减轻他们攻城的压力。”

李归仁冷哼一声道。

这位车大帅,也不是省油的灯啊,私底下不撕破脸的小手段一套一套的。

“那末将这便去准备。”

刘龙仙对李归仁抱拳行礼道。

刘龙仙转身离开,没有发现李归仁正眼神深邃的看着他的背影,脸上似有深意。

哪怕是李归仁,也不得不承认,汴州朝廷这一手分化策略,当真是击中软肋,防无可防,破无可破。

如果他磨洋工,那么刘龙仙肯定明白,自己不希望他发达,二人之间的裂痕会持续扩大。

翻脸也就是朝夕而已了。

如果他不磨洋工,刘龙仙确实满意了,但是汴州那边要的是洛阳,对河阳三城暂时没什么想法,不过顺水人情而已。车光倩等人,不过是希望有人分担压力,顺便隔绝河阳三城的增援。

他们又没什么损失!

将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龙仙变成了刘节帅,跟李归仁平起平坐。

二人还能如从前那般同心同德,抱团取暖?

人心,是会变化的,甚至可以变得很快。未来会如何,李归仁已经预料不到了。

或许,还有第三个选项。李归仁眼中寒光一闪。

心中生出一股恶念来。

……

李归仁在想什么,车光倩并不知道,他只能做好自己的事情。

银枪孝节军,已经屯扎于荥阳城西北面的汜水城。因为虎牢关已经不复存在,所以这里几乎可以看成是虎牢关的平替。

位置没差几百米,可以屯兵,但没有守住隘口的能力。

此时此刻,车光倩也来到这里,总揽军务。

打仗的活计,前期准备,包括使用计谋,离间敌人,都类似于足球里面传球和带球,无论玩得多么花里胡哨,最终都需要射门。

也就是正式出兵,一锤定音!

“李将军,李宝臣确定撤走了么?”

汜水小城的城头,车光倩眺望西面,询问身边的李嗣业道。

“回大帅,确实如此,斥候已经反复确认过,我们一直在跟踪李宝臣的队伍,现在他们已经离开陕州城,准备去潼关了。”

李嗣业老老实实的答道,虽然他心中有些埋怨车光倩太过于小心,但是斥候反复确认过的情报是不假的。

李宝臣确实带兵离开了洛阳,而且完全没有调转回来的趋势。

这个时候,已经可以基本确认李宝臣是返回关中了。

“明白了,待李归仁攻河阳三城时,我们就立刻动手攻洛阳。

确认李宝臣没有援兵了么?”

车光倩最后又问了一句。

李光弼想了想,最后还是说道:“轵关最近有一支约莫五千人的军队换防了。这支军队从距离上看,够得着河阳三城。”

“呵呵,这正是李归仁的用处!”

车光倩冷笑道,并不打算将这个消息告知李归仁。

“传令下去,夺取洛阳后,只守住含嘉仓等府库即可。不要分守各处。

李宝臣指不定杀一个回马枪的。”

车光倩对李嗣业强调道。

“得令,末将这便去准备。”

李嗣业领命而去。

等他走后,车光倩这才面色凝重起来。

这支军队,是意料之外的变数,可不能大意了。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