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盛唐挽歌 > 第680章 乱局再起

盛唐挽歌 第680章 乱局再起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9: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关中朝廷,为了应对这次的军事行动,有如下部署:

南路军由李宝臣挂帅,大军主力也在这里,原本屯扎潼关,现已攻克洛阳。

北路军由马璘统领,属于偏师,计划是走轵关,趁机夺取河阳三城,但此刻仍然屯扎蒲州。

北路军须听从李宝臣号令,原定两军会师于洛阳。

而后勤基地设在华阴县,距离潼关与蒲州两地都不算远,粮道可以保证。

这种安排偏保守,四平八稳。后来的战况,证明了北路军的布置,没起什么大用。

既然是按兵不动,北路军主将马璘,自然是在蒲州内都要淡出鸟来了。他听闻李宝臣在新安县附近惨胜控鹤军,心中对这位主帅不以为然。

以多打少,还是打的残兵,打成这个样子,用“胜之不武”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但不管怎么说,赢了就是赢了。马璘不可能公开质疑李宝臣的功绩。

上兵伐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能做渔翁,怎么说也是本事。

获胜的消息传到蒲州,传到关中,传到长安,引起的反响很大。

控鹤军当年屠长安,死在他们手里的权贵可不少。如今李宝臣收拾了控鹤军,关中天龙人都是感激涕零。

只是,这不关他马璘什么事。

这天,密切关注战局的马璘,接到了李宝臣下达的军令:北路军即刻开拔,在风陵渡上船,然后顺流直下,前往河阳三城,并在此换防。

自有军队接管蒲州防务,无须马璘操心。

目前,管理着河阳三城的,是李宝臣嫡子李惟岳,麾下都是些伤残弱兵。换强军接管要地,倒也是常事。毕竟,李宝臣还要守洛阳呢。

这个命令看起来没什么问题,马璘接了令,立刻就准备开拔。然而副将孙志直,却是将马璘拉到一边,似乎是有话要说。

“马将军,这个军令有问题啊!”

蒲州城城头签押房内,孙志直面色凝重说道。

“有问题么?马某没看出来有什么问题啊。”

马璘一脸疑惑问道。

马璘三十多岁,正值壮年。他自幼便在军中,比较耿直,弯弯绕绕的那些东西懂得不多。

不过孙志直是陇右豪强出身,过往跟西域胡商打交道极多,心思缜密。

他一看就察觉到这份军令不太寻常。

“问题不在于军令的真伪,而在于李大帅的心思。

现在这个时候让马将军接替河阳三城,这可不是人之常情啊。”

孙志直不动声色的说道。

马璘顿时面色严肃起来,不像刚才那般漫不经心。

他请孙志直坐下,又命亲兵屏退周围闲杂人等,这才回来,低声询问道:“此话怎讲?”

“若是之前没有打败控鹤军,攻打河阳三城可谓是最艰险的任务,让马将军执行是应有之意,也符合李宝臣的小心思。

可是此一时彼一时也!

夺得洛阳之后,河阳三城便有了后援。西面轵关,有朝廷的兵马,西南有潼关,东南有洛阳,都有朝廷的兵马,可以互相支援。

如今安守忠授首,李怀光殒命,已经没有什么大战恶战要打了。

李宝臣将这个地方让他儿子混军功是正常的,反倒是让马将军跟他儿子换防,很不正常!

有军功,李宝臣自己拿着便是,他高风亮节送给马将军,这有可能么?”

孙志直言之凿凿说道。

有些人说话为什么能够说服别人呢?就是因为他们常常能说到点子上,直指人心。

马璘的部曲,来源都是关中人,算是关中天龙人的嫡系。而李宝臣是外来户,士卒也多半是关中以外的人。

李宝臣不出手收拾马璘,便是考虑到政治平衡与自己的事业大局。但不收拾已经是极限了,指望李宝臣对马璘掏心掏肺,十分关照,那是不可能的。

这不符合最基本的政治原则,也违背了人性。

道不同不相为谋,不是一个圈子的人,利益就不可能一致。

就算李宝臣是个傻子,真这么做了,马璘也不敢相信啊!

所以,李宝臣这份军令,在孙志直看来十分可疑。

要么,河阳三城将会遭遇重大变故,比如说迎来强敌,爆发恶战之类的。

李宝臣想送马璘去当替死鬼!

要么,则是李宝臣要谋取蒲州,需要把马璘的部曲调离关中。

二者里面总有一个是真的,甚至两个都有可能是真的。

换言之,在李宝臣看来,关中人只要知道他能打就行了。最好马璘是个草包,什么也不会,这是最好的。

否则,李宝臣能干的事情,马璘若是也能干。那关中天龙人,为什么要指望宝臣大帅的保护呢?

想明白这些细节,马璘后背瞬间湿透了,全是冷汗!

这份调令,只怕是……不怀好意啊!

马璘心中阴搓搓的想道。

然而拒绝也不好拒绝,因为李史鱼在华阴,管着粮仓,负责调拨粮秣。一旦马璘不听军令,马上断粮,然后以宰相的名义罢免马璘的官职。

那时候,要不就鱼死网破,要不就认栽,马璘可以选的路子也不多。

这支军队,是“朝廷”的军队,而非是他的私军。真要闹起来,马璘不占理。

“孙将军,你有何良策?”

马璘面带愁容问道。

“马将军修书一封,就说黄河浪急,时不时还能见到浮冰,乘船有些危险,走水路实非良策。

不如走轵关,陆路安全。

大帅既然已经平定洛阳,末将晚几天也不打紧。”

孙志直嘿嘿冷笑了一声,接着说道:“倘若李宝臣杳无音信还好说,他若是再写信或下令催促,则必定有诈!马将军东行走慢点,少带点人。末将以为,李宝臣就是想控制蒲州!”

潼关已经在李宝臣的控制之中,若是蒲州也被控制,则关中通往东面的入口已经被堵死。

李宝臣是想做什么?

马璘不寒而栗。

之前长安出的那些事情,还没过去多久呢!

他也不是想为某些人豁出性命,只是,李宝臣如果要做什么,马璘被殃及池鱼是难免的。

他如何能当做没看见?

“如此,会不会不太好?”

马璘有些不确定的询问道,老实说,这些都是他和孙志直的推断而已,而李宝臣只不过是“正常”的下达军令而已。

如果一切都只是他们两个的猜测,事后也会授人以柄,搞不好还会掉脑袋!

这件事不好办了。

“这样吧,你带五千兵马,走轵关。

马某带五千人留守蒲州。

看看李宝臣到底搞什么鬼。”

马璘点点头说道。

孙志直无奈,这种搞法两头不靠,无论如何都会吃瘪,又是何苦呢?

李宝臣摆明了是想血洗长安啊,要不然不可能把马璘支出关中。

但他不是主将,说了也不算,只能长叹一声。

很快,孙志直便领兵五千,前往轵关。他打算等到轵关后,再视情况,决定要不要跟河阳三城的守军换防。

而马璘则是跟李宝臣写了封信,水路送到洛阳,信中把他与孙志直商议的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全都说了一遍。

总之就是:我已经派副将,带了一部分兵马过来,算是执行了军令。但蒲州十分重要,不如等你派兵来蒲州后,我再出发。要不然蒲州丢失的责任,我马某人担当不起。

……

北中城城头,李惟岳看着父亲李宝臣给自己派来的一些残兵弱兵,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内心充实着不满。

在李宝臣计划中,此刻战争已经结束,关中朝廷也达到了既定目标:即收复洛阳与河阳三城,收拾安守忠,收拾李怀光和控鹤军。

可以算是全胜收场。

如今这些战略目标都已经达到,至于收拾邺城的李归仁,乃至跟汴州那边掰掰手腕,那不是这一次出征可以办到的。

战争准备都不够,也无法长期维持出兵的状态,浪战必败。

此事还要从长计议。

河阳三城,相对于洛阳而言更安全,而且更加狭小,更容易防守。

李宝臣将这次大战后的伤兵,还有军中羸弱者,都一股脑的塞到北中城,其实也是有意锻炼一下嫡子李惟岳。

让他可以找个机会收买人心。

说实话,李宝臣对这个嫡子有些失望。因为对方的能力与心智,明显不如庶长子李惟诚,眼高手低办事浮躁。

此番已然获胜,接下来的,都是些打扫战场的活计,收拾残兵之类的善后事宜。李宝臣觉得可以放开手脚,让嫡子好好熟悉一下军务,锻炼一下能力了。

繁琐是繁琐了点,不过没有危险,最适合李惟岳这样的人。

毕竟,这位嫡子将来是要继承家业的,怎么能不学无术呢?

可惜李惟岳理解不了父亲的一片苦心,他只觉得李宝臣是在折腾自己。

“李将军,大帅军令,即刻起出兵怀州城,夺取怀州。”

正当李惟岳在城头愣神的时候,一个传令兵走上前来,将李宝臣的军令递给他。

理论上说,怀州城现在应该是“无主之地”,但也不能排除,有些李怀光或者安守忠的残兵在此。

这些散兵游勇不成气候,士气已经被打崩了,军心涣散。随便什么成建制的军队都能收拾他们。

这是一个简单任务,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是真正的简单任务。

历代战争,通常数百士卒就能干这样的事情,甚至有过十多个人接管城池的战例。比如李宝臣本人,当初只带十六骑,就接管了一座城池。

五千老弱残兵接管一座城,绰绰有余。

在很多人看来,李宝臣为了培养嫡子,可谓是操碎了心。

从众多军务里面找一个很简单,听起来却又很敞亮的,有时候确实不太容易。

攻克怀州,不明就里的外人,肯定觉得非常困难,毕竟是攻城拔寨嘛。

但实际上,如果是空城一座,直接去接管就好了,一点也不麻烦。战报里面再来一点春秋笔法,给儿子镀镀金,人之常情。

“知道了知道了,快滚快滚!”

李惟岳不耐烦的对传令兵呵斥了两句,心情烦躁。

手下这点老弱,去干接管城池的事情,倒也恰如其分,只是听起来不那么威风罢了。

他点齐了两千五百步卒,五百骑兵,合计三千人,漫不经心的朝着怀州进发。

唐军编制,有“一骑顶五步”的说法。

也就是步骑混编的时候,骑兵百人为一队,与五百人的步兵,也就是“营”级单位同级别。军官调任,粮秣辎重调拨同例,算是同级调动。

一切为了管理方便。

一个正规的野战军,包括四千骑兵编制,与两万步军编制,合计两万四千人。

当然了,开元时代都是边防军,编制是根据驻地承载力来的,没有什么参考价值,都是因地制宜。马匹多的地方骑兵编制就大。

这五百骑兵是李宝臣派来保护李惟岳的精兵,那两千五百老弱,就是地地道道的鱼腩了。

李惟岳肯定不想搭理这些鱼腩,领着骑兵走在前面,步骑很快便拉开了距离。

北中城继续向北,有一条黄河的支流,春汛还未到来水很浅。李惟岳没当回事,领着骑兵淌水过河。

因为这个区域不太可能会有什么危险,唯一有威胁的汴州军,也不可能出现在这里,因此李惟岳很放松,感觉和春游差不多。

老爹还是向着自己的。

想着这接管怀州这个“简单任务”,李惟岳在心中自我安慰了一番。

怀州城在一连串山脉的北面,山道并不崎岖,也不是什么天险,但这里显然不适合骑兵在此大规模机动。

站在蜿蜒看不到头的山道入口,李惟岳犯了难。

直接穿过山道,距离非常近,今日便可抵达怀州城。

如果绕路,那得先到孟县,绕过一连串的山脉,估计明天日落前能到就要偷笑了。这一连串的山脉,也是河南府与怀州的行政分界线。

走近路,还是绕远路?

年轻气盛的李惟岳,瞬间便选择了直接走山道。

这绕远可不是一般的绕,路线远了三倍不止,关键是传出去很丢人。

他爹李宝臣披坚执锐,一鼓作气收拾了安守忠和李怀光,结果他儿子李惟岳接管怀州城这样的小事都要选择绕路,说出去也不太好听。

李惟岳哪里丢得起这个人啊。

五百骑兵变化序列,两三骑一排,走入了山谷之中,队伍瞬间拉得很长。

李惟岳缺乏用兵的经验,因为是在“家门口”,连斥候探路的程序都省了。

他没发现的是,山道两旁,鬼影攒动。

山坡茂密的树林里,风一吹,弓弩与甲胄便若隐若现。

有个新入局的玩家,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