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盛唐挽歌 > 第664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盛唐挽歌 第664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9: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漆黑的夜,弥漫着大雪,这是新年的第一场雪,预示着这一年会有个好收成。

大概,如果农夫们有时间去耕种的话,应该会是这样。

汴州的皇宫内,张灯结彩,许多宫外请来的工匠,正在为上元节做准备。

上元节看花灯,是大唐的保留节目,如今汴州朝廷蒸蒸日上,虽然天子李璘没钱,但朝廷还是很有钱的。为了天子那最后的一点点体面,李璘不得不节衣缩食,把剩下的钱拿出来办花灯。还拉下脸来,找朝廷“请”了一点钱。

在方重勇看来,皇宫内办花灯这是多此一举。然而在李璘看来,这只是“基本需求”,他比基哥的排场差太多了。

都是天子了,为什么不能讲点排场?

李璘心中很愤恨,却又说不出什么来。因为方重勇平日里也很节俭,吃穿用度能省就省。

两相对比之下,他就不好意思说是因为自己没有权力,所以就无法享受奢侈的生活。

“陛下,外面风大,还是回御书房安稳些。”

高尚走上前来,给李璘披上黑色大氅,小声建议道。这位傀儡天子依旧是站在宫墙城楼上,眺望皇宫内的灯笼,心中没由来的一阵阵烦躁。

“朕派刺客把方清给杀了,你说成功的希望大不大?”

李璘忽然凑过来低声询问道。

高尚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最近一段时间对方是没有说起这件事了,只是从前的时候问过不少次。

他还真是念念不忘啊。

“陛下,奴只能说,希望很渺茫。”

高尚言语中透着无奈还有疲惫,他甚至都懒得去反驳一下了。

把方清杀了,怎么接手汴州这一摊子局面呢?

高尚心里很清楚,李家并不是没有聪明人,但方清要的便是天子是蠢货。不如此,不足以让天下人失望透顶。

可是,李璘如果只是一般蠢,那没有问题。可要是蠢到谋刺方清,恐怕总有对方无法容忍的一天。

那时候会如何,高尚已经不愿意去想了,总之肯定不会有好事。

“哼,朕身边都是方清的人,当然不可能成功。”

李璘碎碎念了一句,就这样当着高尚的面说身边人如何如何。也不知道高尚怎么想的,反正从他脸上也看不出来。

正当李璘跟高尚抱怨方清如何跋扈的时候,远处传来盔甲摩擦的声音,伴随着兵戈的碰撞。

铿锵!铿锵!咔嚓!咔嚓!

密集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李璘面色微变,此时他看到披坚执锐一身戎装的何昌期,带着银枪孝节军的士卒上了城楼。这些人都是老卒,脸上刺字“银枪孝节”,是方清的铁杆!

“何将军,这……这是作甚?”

李璘有些惊慌的问道,心中暗叫不好。看这架势,不会是要废帝吧?

“高尚,带陛下回御书房!马上有贼人要来刺驾,出了事情,有你好看的!”

何昌期压根就不想搭理李璘,直接对高尚呵斥了一句。

刺驾?

就这位也配么?

高尚一愣,完全不明白李璘到底有什么地方,值得刺客去捅一刀的。

只是看何昌期的面色又不像是作假,他赶忙拉着已经处于呆滞状态的李璘,二人在几个银枪孝节军士卒的护卫下,来到御书房内安坐。那几个禁军一直守在门口,脚步都不曾挪动一下。

高尚有心想问一下,却不知道要怎么跟那些丘八搭腔,貌似问了也不可能得到什么回答。

“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璘压低声音问道。

此时此刻,他竟然觉得,是真有人要刺杀自己。因为方清如果想搞出什么事情来,完全不必费这么大的劲。

“啊……”

正在这时,不远处传来一声惨叫,回荡在空旷的宫城内。坐在龙椅上的李璘,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然后便是一阵沉寂。

不久以后,到处是喊杀声、兵戈碰撞声,以及杂乱的脚步声。

李璘走到御书房门前,想出去看看,却是被门口值守的几个银枪孝节军士卒给拦住了。

“陛下,外面很危险,还请稍安勿躁。”

丘八言语中带着客套,但面色却是一点都不恭敬。看到这些丘八们的嘴脸,李璘悻悻的退回龙椅上端坐,无奈叹了口气。

这样的日子当真是半点都由不得自己,跟坐牢差不多。

淡淡的血腥气,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若有若无。惨叫声时不时的传来,好像真的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

李璘与高尚二人面面相觑,最后还是一句话也没说。

很久之后,何昌期这才大大咧咧的走进御书房,手里还提着两个鲜血淋漓的人头!

“陛下,贼人已经伏诛,共计五十二人,这两人是领头的,何某要带回去复命,其他的事情,陛下自己料理吧。”

说完,他便大踏步的迈出御书房的门。手中人头还在不断滴血,在雪地里留下一串殷红的星星点点。

伴随着何昌期的离去,那些禁军士卒,也走得一个都不剩下。

至于这些刺客是什么人,是谁主使的,是什么时候潜伏到皇宫里面来的。李璘什么也不知道。

只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方清掌控着大局,全部的,从整体到细节。

那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掌控力。

李璘感觉或许连自己今天袍子里面穿的什么衣服,方清都是一清二楚的。

那一位只是不说话,不吭声,但肯定什么都知道。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李璘疑惑问道,像是在问高尚,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奴也不知道。”

高尚低眉顺眼的说道。他其实已经隐约猜到了一些事情,只不过没必要去跟李璘说罢了。

二人走到紫宸殿外的广场上,只见这里横七竖八的在地上摆着几十具尸体,他们身上穿着的都是粗布衣衫,似乎是临时来皇宫内负责张灯结彩搭架子的帮工。

这些人是高尚去请的,无甚稀奇。高尚甚至不知道这些人为什么会被杀。

汴州这里,有很多漕工,他们负责上货卸货。在开封城内有商铺可以漕运的接单,也接一些杂活的单子,比如说帮某个大户人家搬家,泥瓦匠苦力活什么的。

高尚就是联系了这样一家商铺,这家商铺联系了漕工。他不管具体的事务,请的什么人,也不过问。

至于这些人怎么就成了刺客,高尚也是一头雾水。

“你在这里处理吧,朕回去歇着了。”

李璘有些疲惫的摆了摆手,转身就走,甚至懒得多看一眼地上的尸体。上元节前看到这一幕,真他娘的晦气。

……

在乱世,“穿鞋者”往往比“光脚者”更紧张,更加如履薄冰。

因为在残酷的优胜劣汰机制下,贪图享乐者多半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能活下来的人,或许很坏,但一定不蠢。

就在汴州皇宫里挂花灯的时候,汴州府衙的书房里也亮着灯。方重勇并没有多少闲暇的时光,已经夜晚了,他还在批改公文,安排即将到来的春耕,以及农业方面的改革事宜。

方重勇很明白,这世上并不存在所谓系统。无论多小的事情,也得具体的人去一件一件的完成。

“官家,刘晏求见。”

门外响起了大聪明的声音。

“让他进来吧。”

方重勇将笔放在笔架上,揉了揉酸胀的眉心。

待刘晏进来以后,他将一叠奏折的草稿递给对方说道:“这些事情,你都看看,哪些能办的,速办,出细则。不能办的写个回执,告诉我哪里不好办。”

刘晏也没废话,将这一叠奏折接过来,一页一页的翻看。

“这个三渠制,下官有所耳闻,没想到官家也听说过。”

看到这一页刘晏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好像明白了什么。

“开渠灌溉是必须的,但不能乱开。把渠分为三级,三级渠引二级渠的水,二级渠引一级渠的水,一级渠引河水江水。

道理是不错,不过如何操作,倒是要研究一番。”

他显然不是啥也不懂的,只不过政令颁布下去以后,具体怎么执行,执行到什么程度,还要再看看。

这不是一两句话的事情。

“无农不稳,百姓吃不饱饭,那是要揭竿而起的。

这天下到处都是压迫百姓的富贵人,官府要是不为他们想出路,那就没有人为他们说话了。

真要到了那一天,百姓们就要举起刀,用刀剑去讲道理。”

方重勇轻叹一声说道。

“官家仁义,百姓们必不会对您横刀相向。”

刘晏对方重勇叉手行礼道。

“罢了,都是些闲话而已。深夜来此,有什么事情么?”

方重勇伸了个懒腰,好奇问道。

“出兵渤海国的粮秣已经备齐,河面上的冰雪消融后,便可以转运登州,沿途各州的常平仓分运。

官家带兵到登州,粮秣就可以转运到登州。”

刘晏面色平静禀告道,像是在说一件寻常小事。其实,这在大唐支离破碎后,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事情了。

“嗯,辛苦了,去歇着吧。”

方重勇轻轻摆手,对此并没有很在意。

这就像是优等生参加考试一样,平日里的功夫已经做足了,根本不需要临阵磨枪。

见刘晏欲言又止,方重勇问道:“还有事?”

“近日,市井之中有流言说官家欲行禅代之事。下官以为官家似乎并无此意,故而有些奇怪。”

刘晏想了想,还是把自己心里拿不住的事情说了出来。

年关前后,汴州谣言四起,说方清欲废帝自立,取而代之云云。

有人说并无此事,因为方清啥动作也没有,自古就没见过要废帝自立还这么淡定的。

但也有人说李璘废物一个,鸟用没有。这种辣鸡货色被扶持起来,就是将来一定会被废掉的。

方清当皇帝实在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根本就不必奇怪。

不得不说,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哪一个也不能压倒另外一个,于是坊间众说纷纭。

“都是些无稽之谈罢了。”

方重勇摆了摆手,不想谈这件事,也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

“如此,那是下官多心了。”

刘晏不动声色的行礼告辞,等他走后,方重勇的面色这才阴沉下来。

玛德,这是有人想搞事情啊!

方重勇心中暗骂。

现在这个时候,正是潜龙勿用,积累人望的时候,怎么能废帝自立呢?

慢慢扩张地盘,经营地盘,搞好民生,笼络亲信,掌控军队。到时候,很多事情就是水到渠成的,根本不必折腾。

“去问问何老虎回来了没有,他回来了,让他立刻来府衙见我!”

方重勇对大聪明吩咐道。

他站起身,在书房内踱步,思考着关于未来的很多事情。

半个时辰以后,何昌期急匆匆的赶来,身上的盔甲都没脱,上面还沾着血迹。

“事情处理好了么?”

一见面,方重勇就直接问道。

“回官家,都是些小蟊贼而已,都处理好了。”

何昌期小心翼翼的禀告道。

“没有留活口吧?”

方重勇又问。

“没有没有,直接斩杀,共计五十二人,两人领头的。

开封城内那间商铺也被控制起来了,掌柜说是一个关中口音的人给的定金。

若是行刺官家,他们肯定不敢,但是行刺天子……末将也不好说,李璘在民间啥名声,不提也罢。”

何昌期没好气的抱怨道。

“哼,这便是幕后之人的聪明之处。”

方重勇冷哼一声,心中极为不爽。

虽然他的处置并无问题,但还是让那人得逞了。很快,方清要取而代之的流言,就会配合这次刺杀,愈演愈烈。

这就跟癞蛤蟆扔脚上一样,不咬人却恶心人。

“官家,那……”

何昌期手足无措,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以他那有限的智慧,尚且无法参悟幕后之人到底想做什么。他只觉得一点意义也没有,李璘这厮就跟一条癞皮狗差不多,杀了也就杀了。

“去歇着吧,上元节还没到,还在休沐期。”

方重勇长叹一声,有些疲惫的抬起手。何昌期如蒙大赦,退出了府衙书房。

“这都还没出征呢,就有一大堆破事。”

方重勇忍不住暗骂了一句。

所谓树大招风,他再也不是原来的小透明了。基哥倒了,大唐崩了,方重勇掌控的汴州朝廷,就成了个头最大的那个。

有很多人,特别是方重勇的亲信,其实是对“禅代”这样的事情,有心理预期的。

或者说简单点就是乐见其成。

方重勇把事情办了,也就不必他们站出来倡导禅代,只需要“顺水推舟”即可。

在大方向上,所有人的最终利益是一致的。只不过具体到一些细节上,大家的利益又不完全相同。

“当个屁的皇帝,老子才不想被你们架起来当个吉祥物!”

他忍不住骂了一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