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盛唐挽歌 > 第637章 战场如考场

盛唐挽歌 第637章 战场如考场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9: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唐代的杭州城很大,乾道《临安志》卷二引《九域志》载:隋杭州城“周回三十六里九十步。”

周长大约是唐代长安城的三分之一多点。

但是杭州城是杨素筑的,由于其并非宇文恺那样的科班出身,加之最初设计是用于军事等原因,所以杭州城先天不足的地方相当多。

第一个不足,就是杭州城的池形状呈现南北长,东西短的形态,长度起码是宽度的三倍以上。这就让城池的周长很大,但面积却相对较小,而且增加了驻守的难度。

第二个不足,是缺水。

听起来很荒谬,却又是不争的事实。

没错,杭州城可以说四面都是水,无论是淡水和海水都不缺,甚至可以说是个“泡在水里的城池”。

但是城内却是缺淡水。

普通百姓取水要去城外,城内虽然有井水,但并不足以给全城人使用。

至于“淡水咸化”的相关问题,都是百姓之苦,不提也罢。

第三个不足,也是最关键的一点。

杭州虽然是运河的重要节点,但和开封一样,运河在城外,不在城内。没法安全的接受来自运河上游的补给。

方重勇前世历史上,杭州是在安史之乱后,才从中枢到地方,从德宗时期到唐末,有许多官员参与建设,对这座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建与完善。增加了很多基础设施。

这才有了后面富甲一方的杭州。

如李泌、白居易等人,都对杭州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所以此时的杭州城,如果以后来的观点来看,可以说烂到了极致。

本身有十分的潜力,却连一分都没有发挥出来。

当车光倩顺利在杭州以北的滩涂登陆,顺利接管杭州的防务后。

他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为什么城中的守军,居然如此听话顺从的将兵权交出来了。

实在是因为杭州这里的坑,真的太大太深了!

此时此刻,车光倩站在杭州城北面的城墙上,观摩着城外的贼军,正在三三两两,懒洋洋的挑土,试图将唯一进入城内的河流填平,忍不住一声长叹。

“方大帅居然也会坑人,这是车某第一次遇到。”

车光倩忍不住对副将刘文喜吐槽了一句。方重勇以前的军令都是很靠谱的,但这次不同。

非常坑人。

“那……车节帅,难道我们接下来撤回登州?”

刘文喜一脸惊诧问道。

“要是回去,车某这张脸还往哪搁?”

车光倩像是看傻子一般看着刘文喜反问道。

他懒得搭理自己的副将,眼睛始终盯着城外。

“贼军想渴死我们,堵住了清湖河,城内便没有足够的水可以用了,必须解除包围才行。”

车光倩眉头紧皱,喃喃自语说道。

“车节帅莫慌,末将有一计,可破袁晁。”

刘文喜一脸嬉皮笑脸的,凑过来小声说道。

“计将安出?”

车光倩顿时来了兴趣。

“可以这样子。”

刘文喜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下。不得不说,他的鬼点子还是很多的。

“言之有理,那今夜便可以行动。”

车光倩微微点头说道。

袁晁的软肋,其实是明摆着的。

这位“义军”首领想在短期内绞死杭州城内的守军,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那末将这便去准备!”

刘文喜对车光倩抱拳行礼道。他不积极办事不行,因为现在是守城战,稍稍大意,就可能会兵败身死。

那必须得拿出十二分的力气去拼才有活路。

……

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杭州城西的湖面(即西湖,此时刚刚形成不久,还未命名)之上,袁晁麾下贼军的小船,正在来回巡弋。而东边杭州城的城墙,则是令袁晁摇头叹息。

真踏马难搞啊!

在湖中“水寨”中坐镇的袁晁,忍不住长叹一声。

杭州城东面靠海,南面是山,北面是平坦的陆地,而西面是湖。

除了北面外,军队根本无法展开!连立锥之地都没多少,就更别提攻城了!

按常理说,从北面进攻是最好的。

但很多时候,不能讲常理,因为官军有海船。

从北面进攻,容易被官军的海船干扰,形成被两面夹击的态势。而海船很灵活,神出鬼没的,没有什么规律可言。

在那边屯兵,也不安全,很容易被人劫营。

袁晁在陆地上,根本不知道海船什么时候会来。进攻节奏,都是被官军掌握的。

那么杭州城的软肋在哪里呢?

在西面。

如果湖面上可以走大船,那么直接把船靠到杭州城西面的城墙上,就能攻破城池。

然而,一个让人崩溃的现实是:湖水实在是太浅了,连人都淹不死,压根就不能行驶大楼船。

当初,袁晁麾下的“义军”兵分四路,东取明州(宁波),南下黄岩取永嘉,西北取越州(绍兴)剡县(嵊县),北取杭州。

其他各路都取得了成功,唯有杭州这一路,遭遇惨败。而官军的残余力量,几乎都撤退到杭州城中固守待援。

无形之中,加大了攻取的难度。

袁晁也不傻呀,既然无法攻下,他便直接选择了重兵围困杭州城,然后令其弟袁瑛,率“义军”主力北上。袁瑛也是不负众望,在攻克了嘉兴与湖州后,正在向常州挺进。

所以,拔除杭州这颗钉子,然后打出一片大后方来,变成了一件对袁晁而言极为重要的事情。

“清湖河还没有堵住吗?”

袁晁有些不耐烦的询问副将道。

清湖河是从城外直接流入城内的,也是城内为数不多的水源之一。把这条河堵住,那就是堵住了杭州城内守军的生路。

但是不知为何,填河进度居然出奇的慢!“义军”的士卒们,好像都对于挑土都不怎么上心。

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袁晁已经是所谓的领袖,他把造反当成人生中最大的事业,可底层的义军士兵却未必这么想。

若是以历朝历代农民起义军的角度看,袁晁的队伍已经算是非常训练有素了。然而随着部曲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各行其是,军纪败坏,每天都会出很多幺蛾子。

如今,袁大帅为了他的春秋大业而奋斗,可是底层士卒,只想每顿吃肉罢了。他们并没有多大的积极性。

“袁大帅,属下这便去催一下。”

副将点头哈腰的说道。

袁晁之前便已经公开发檄文,建立了“大越国”,并以台州州治临海城为都城,自封为皇帝,兼天下兵马大元帅!

他麾下兵马有十多万,还在不断膨胀之中。对外宣称五十万,实控九个州,对外宣称掌控十六个州,声势浩大!

然而,军队的气势如何是一回事,落实到具体细节,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反正袁晁对基层的士气与风气非常不满意。

却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解决。

因为兵员素质太差,训练几乎没有,所以就只能打顺风仗。而且每次打仗都是一哄而上,毫无章法!

为了攻打杭州城,袁晁作为一个地地道道南方人,他想了一个好办法。

把小船栓一起,然后在上面铺设木板,使其成为一个“水上营地”。然后将木桩打入湖底,木桩与木桩之间,用木料或者竹排相连。

使得水寨内不仅可以练兵,而且还能跑马!

这样做的好处,便是可以在杭州城西边的湖面上屯兵!而且水寨直接延伸到了岸边!等同于在湖面上铺出来一块陆地。

等攻城的时候,“营地”内的士卒,便可以直接冲上岸,用绳梯等攻城器械攀爬城墙。

要不然,西面全部都是湖水,部队根本无法展开,这仗也不需要打了,直接撤军就行。

为了夺取杭州城,袁晁亲自坐镇,督促手下人修建了这座水寨,一点都不怕麻烦的。

站在水寨中央的某个瞭望台上,袁晁摊开一张缴获的官府地图,他眉头紧皱,看着地图上的地名出神,时不时还会眺望远处的杭州城。

如今的战局,起义军的队伍就好比是一条巨蟒,正准备朝北面进击。而杭州这地方,就像是一根钉子,钉在巨蟒的身体里面一样。

卡在那非常的碍事,让袁晁无法全力用兵,总是担忧后路被抄。所以他并没有选择去前线,而是亲自坐镇杭州郊外,亲自指挥攻城。

要不然根本放不下心来。

目前袁晁麾下的“义军”,状态很好,攻势如潮。全军上下都洋溢着一股乐观的情绪,认为大唐朝廷已经是分崩离析,官军已经是不堪一击,说不定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了。

只有袁晁心里明白,江南之地,自从唐庭开始丧乱后,便一直没什么正规军,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团结兵。这些人的战斗力,其实跟起义军属于伯仲之间,直接拼人数就行了。

大部分时候都是谁人多谁就赢!

可是随着起义军一路北上,大唐的正规军正在集结之中。比如说此前起义军攻打常州遭遇大唐的正规军,就失败了。攻打苏州也被来瑱击败,还折损了几千人。

袁晁想着想着,居然在瞭望台上睡着了。

这一睡就睡到了大半夜,袁晁被深秋的寒风吹醒,忍不住用大氅裹住了自己的身体。远处的杭州城,好像是沉睡的巨兽一般,只有城墙上有些火把。

忽然,袁晁眼角余光,扫到了远处水寨的角落,发现那里居然燃起了火光。

看起来,像是有人在放火!

到底怎么回事!

袁晁又惊又怒,匆匆忙忙的下了瞭望台,遇到正在巡视的副将,晃晃悠悠的似乎喝醉了酒!

啪!

袁晁一巴掌扇在副将脸上。

“你去看看,水寨北面已经起火了,怎么回事!”

袁晁对着副将大吼道。

“起火了?哪里?怎么回事?”

副将连忙摇头,吓得酒都醒了。

如今起义军内部军纪废弛,虽说被袁晁约束着,平日里作奸犯科的事情比较忌讳,但是忙里偷闲的喝酒吹牛,却又比比皆是。

都是苦惯了人,如今混入义军之中,敞开了喝酒吃肉,敞开了吃粮。

何等快意!

他们这些野狗,不就图这些吗?谁还指望真能裂土封王不成?

袁晁知道有类似的事情,却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去约束。义军的队伍扩大太快了,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

“快去叫人救火啊!”

袁晁大吼道。

现在发现得比较早,应该还来得及。

袁晁心中暗道侥幸,多亏自己今夜待在瞭望台上。

然而,他还没庆幸几秒钟,就一脸惊骇的发现,居然连水寨南面也起火了!

不,应该说水寨到处都在着火,除了西边以外。

袁晁恍然大悟,终于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

他之前以为是杭州城内的官军,悄悄摸出来放火,现在才明白怎么回事。

杭州在海边,这个季节的风,都是从海边往内陆吹。

杭州城内的官军,只需要把引火的小船,从城内搬出来,在上面装入引火之物即可!

“唐军在火攻!快快快,擂鼓!擂鼓啊!”

袁晁一个劲的催促,但火势依旧是乘风而起,水寨四面八方都开始烧起来了,越烧越旺。

他催促得再起劲,也改变不了任何事情。

此时此刻,水寨内不少义军士卒都察觉到起火了。他们哪里见过这样的架势,哪怕听到水寨内鼓声大作,也装作没听见。

几乎所有人,都朝着西边奔逃而去,直接跳入水中,淌水到对岸。

湖水很浅,绝大部分地方,水面没有没过脖子。

现在趁着官军没有杀来还可以跑,不跑等着被烧死么?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袁大帅,快跑吧,火势抵挡不住了。”

酒吓醒了的副将对着袁晁大吼道。

他看到北面的方向,似乎有一队骑兵,举着火把,从杭州城内冲了出来,直接从桥上往西边冲过来了!

看来今夜这个亏,是吃定了。

袁晁长叹一声,顾不上找船只,脱下皮甲直接跳入湖中。他水性甚好,直接从水寨游泳游到了岸边。

“官军来了,快跑啊!”

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那些惊魂未定从湖中游上岸的义军士卒们,如同惊弓之鸟一般,撒腿就跑!

袁晁环顾四周,发现西南面的凤凰山,黑漆漆一片。他不做他想,悄悄的朝着那边跑了过去,找到一片茂密的竹林躲了起来。

杭州兵少,官军就是胆子再大,也不可能在城外扎营。虽然这次他们借着火势出城突袭成功,但很可能只有这一次机会。

贸然奔逃,搞不好会被追兵杀死,还不如暂且躲一下,等官军收兵回城后再跑。

袁晁想得明白,躲过今夜,应该就万事大吉了!

在唐代,能搅动一方的人,都是不能等闲视之的。

袁晁的急智,在关键时刻救了他一命。刘文喜此番出城,就是带着所有的精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然后大杀四方。

失去建制的义军,如同被赶鸭子一般,从水寨被驱赶到岸边,又被骑兵一路追击。

他们若是老老实实地在水寨内救火,官军反倒是奈何不得他们。

这便是乌合之众与精锐之师最大的区别。拼凑起来的义军,平时看着人模狗样的好像还可以使点力气,一到关键时刻,指挥调度就不灵便了,常常会失去冷静,故意往敌人设置好的陷阱跑去。

刘文喜一路杀到灵隐山的山脚下,见那些所谓“义军”的残兵败将们,都已经逃进山里,不方便骑兵追击,这才一路折返回来。

沿途他又遇到义军的散兵游勇,都是有杀错无放过,直接冲上去就是一刀。

从杭州城北门,一直到灵隐山脚下这段路,随处可见倒在血泊里的尸骸,好似一条黄泉之路。

回城后,车光倩下令刘文喜及麾下骑兵换马,这次又从南门出击,攻打位于西陵(萧山)的贼军。

西陵那边的义军,守卫本身就很松懈。

因为袁晁的亲信兵马,早就把杭州城围了个水泄不通。西陵的义军又怎么可能料到仅仅一个晚上,刘文喜就击溃了袁晁的水寨和北岸的警戒营地呢?

当刘文喜带着骑兵冲进位于西陵的义军大营时,这些之前还是农夫的士卒,连兵器都不拿,撒腿就跑,完全没有任何抵抗,士气在一瞬间就崩了!

要不是担心马力耗尽,刘文喜都想带人追到越州会稽!

第二天,车光倩派出斥候出去侦查,得知袁晁的残兵已经退到西面的余杭,南面的贼军则是退到了会稽。杭州虽然还处于三面包围之中,但好歹不至于被直接围城了。

他不由得松了口气。银枪孝节军出来的精兵,都是技战术一流的队伍,打袁晁那些杂鱼,跟大人打孩子一样,其实最怕的,反而是被人围住,蚁多咬死象的局面。

打突袭,打运动战,才是精兵的正确用法。这一战,总算是解了杭州之围,剩下的就是慢慢磨时间了。

趁着喘息的时机,车光倩动员全城百姓,男女老少齐上阵。他们不但在短短两天之内,将被淤塞大半的清湖河重新挖通了,而且还在城西开了个“水洞”,从城西的运河引水入城。

这样的话,总算是暂时解决了杭州城内的饮水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