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盛唐挽歌 > 第636章 慈不掌兵

盛唐挽歌 第636章 慈不掌兵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9: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二天一大早,方重勇就把扬州城内的武将与幕僚,都叫到府衙大堂来开会,商讨出兵江南的事情。

渡江是肯定要渡江的,无论是什么方案,战火都不能烧到长江北岸,这是原则问题。

但出兵哪里,怎么行动,就很有讲究了。

“没有人说说么?”

方重勇环顾众人,发现没有人愿意第一个站出来。

他也知道,其实这些人心中都是有想法的。比如说,就连何昌期都看出来了,这一战是围绕着杭州城的争夺来打的。

何昌期认为:什么无锡啊、苏州啊,只要方重勇带着精兵渡江南下,便能立刻扭转战局。

袁晁的兵线,拉得有点太长了。从一开始发动叛乱的台州,到现在与来瑱对峙的前线,按直线距离算,都已经超过了六百里不止。

这些贼军就是凭着一股气往前冲,一直冲到这里的。击败他们不难,但全歼这些人,却又很不容易!

“大帅,高某有一言。”

高适站出来,对方重勇抱拳行礼道。

“你是行军参军,请讲吧。”

方重勇微微点头道,面色沉静。

这其实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毕竟昨夜他们就已经约定好了,今日高适会当面将自己的计划讲出来。

当然了,高适愿意第一个站出来说,还是令方重勇感觉有些意外。

“是这样的,袁晁现在明显是在准备围点打援。如果我们贸然过江,与来瑱汇合,那么就是正中袁晁下怀。”

高适还没说完,何昌期就打断他道:“磨磨唧唧的,你到底想说什么?”

一副很不耐烦的模样。

因为李琦的表现很拉跨,这让从前在他麾下的官员,也被牵连,受到了鄙视。

“何老虎,有什么话,你等高参军先说完。”

方重勇面无表情提点了一句。

何昌期悻悻闭嘴,不动声色退后了一步。

高适轻咳一声掩饰自己的尴尬,随后继续说道:“我们应该乘坐海船,走海路在明州(宁波)登陆,将贼军一分为二的截断。”

接着,高适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

此番需要带多少兵马出征,走什么路线,补给怎么维持,都说得很具体。

他似乎是昨晚回去以后,又完善了一下自己的计划,所以今日说得格外详细。

在场众将都是一言不发,低头沉思。他们在权衡利弊,判断高适的方案是不是有可行性。

以及自己在这个方案里面,可能会担任什么角色。

等会应该怎么提建议。

“高参军,如果袁晁不是傻子的话,你的方案基本上不可能成功。

我们在明州登陆,表面上看,是我们将叛军一分为二的截断。

但是反过来看,也可以认为,是我们陷入了叛军的两面夹击之中。

战局的发展,或许不像你认为的那般乐观。

袁晁若是反应得快,从前线调兵回防,绝对来得及。”

元载毫不客气的说道。

方重勇眼神一亮,忍不住微微点头。

元载之言,可谓是一针见血。高适这个方案的最大问题,就是想当然的把袁晁和他麾下的军队,全都当成了草包。

或者说是将这些人当成了不会思考,不会应变的石头人。

“高参军,若是何某带兵,在袁晁军中当差,想来回援明州也是来得及的。

你莫要轻敌啊。”

何昌期这回说话的语气,显得格外的软。

可能是他也看出高适是个有点水平的幕僚,并不是只会耍嘴皮子的花架子。

“如果有人能拖住袁晁在前线的精锐就好了。”

方重勇忽然开口,说了一句让在场所有人,都为之一振的话!

是啊,问题可不就出在袁晁究竟能不能回防上么?

按正常情况,袁晁知道明州有官军登陆,而且那帮人正在疯狂攻城略地,他便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

做到这一点有个前提,就是袁晁和他麾下的精兵,处于“正常情况”。

也就是想走便可以走。

那要是遇到不正常的情况呢?

比如说,被官军的一支精兵拖住了脚步!根本无法后撤!

那么袁晁必定不敢贸然撤退,否则拖住他的官军,就会在身后亡命追击!如附骨之疽一般。

很可能撤退就演变成了溃败。

“如果有人能在常州拖住袁晁,另外一支主力绕后在明州登陆,想必打赢这一战是没什么问题的。”

方重勇一脸正色说道。

在场众人都低着头不说话,他们虽然心中都是跃跃欲试,但谁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因为瞎说话而倒大霉。

“诸位,谁还有更好的方略?”

方重勇沉声问道。

何昌期等武将都不愿意开口,按照过往的规矩,这个时候方重勇便已经是定下策略,不会轻易更改了。

除非你有更好的办法,可以说服他。

方重勇看向元载,他觉得这一位应该是有想法的。

“大帅,属下有一言,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元载果然站了出来,对方重勇抱拳行了一礼。他看上去十分自信,显然是对自己的方案很有把握。

“此乃军议,无论说什么方略,都不算过错。

如果建言有罪,那试问将来谁还肯出谋划策?

你但说无妨!”

方重勇轻轻摆手说道,显然是觉得无所谓。

“大帅,属下建议,让来瑱带兵撤回润州,将常州让给袁晁。

同时,执行坚壁清野的战略,将几个州的百姓,全部撤到长江沿岸,将府库里的粮秣辎重全部水路运到江边的城池。并且烧毁这几个州所有的船只。”

元载咬了咬牙说道。

“退出常州?坚壁清野?”

方重勇心中一惊,元载这个手笔可不小啊!

常州是江南的最后一道防线,若是弃守常州,那么就意味着袁晁已经打到长江南岸来了。

隔着一条江,便是扬州城了。方重勇在江北,说不定都能看到贼军的军旗!

这么做的风险,元载是没考虑过么?

“说说你的理由,本帅想听一听。”

方重勇对元载点点头说道,大堂内其他人,亦是同样一副“洗耳恭听”的表情。

“大帅,诸位将军。

元某想问问你们,如果你们是贼军将领,原以为会面临一场苦战。结果官军不战而逃,放弃了常州,以及润州南面的土地,龟缩到长江岸边的城池里固守。

你们会不会觉得,胜利在望了?会不会觉得是官军不堪一击,朝廷腐败无能,自己强大得无可匹敌?”

元载环顾众人询问道。

何昌期与王难得等人,脸上出现思索的表情,随即微微点头。

不得不说,元载的话很有道理。

“当这些叛军狂妄自大,又继续向北走了一两百里的路,企图一鼓作气攻克润州的时候。他们离自己起兵的老巢台州,只怕已经不下一千里路了。

贼军的粮秣还有多少,供应辎重的人有多少?

他们是贼军,不是训练有素的精兵。这个时候,他们就凭着一口气,想横扫江南!

而那个时候我们如何呢,扬州就在江北,无论是供给粮秣,还是支援兵马,速度都远远强于袁晁麾下的贼军。

这个时候,如果有一支精兵,在明州登陆了。袁晁拿什么去救援?

跑一千里路,他们要不要跑断腿?”

元载一字一句的反问道,他双拳紧握,面色看上去有些狰狞!

“确实如此。”

方重勇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元载的计谋,非常凌厉,而且够狠!这一招玩出来,袁晁必败无疑。

当然了,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官军让出常州等地,收缩战线,损失肯定是免不了的。

对于整体的士气也会有影响。

“诸位以为如何?”

方重勇面沉如水,环顾众人询问道。

高适叠了一个buff,叫“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元载又叠了一个buff,叫“示敌以弱,诱敌深入”。

若是能把袁晁麾下的贼军,引到常州以北,长江以南这片区域。消耗他们的锐气,让他们持续攻润州而久攻不下。

然后在明州的这一锤子,就能把袁晁给锤死!

慈!不!掌!兵!

这一战,定然有人要当沙包挨打的!

“谁愿意远征明州?”

方重勇高喊道,他已经不打算询问部下的意见了。

军议,就是民主集中制。

部将与幕僚建言献策的时候,是民主。

等到下决断的时候,是集中。把意见集中起来,然后方重勇一人说了算。

极端情况,哪怕他站在所有人对面,也在所不惜!可以独断专行!

这就是手握军权的威严。一旦下了决心,便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挠和更改!

“末将愿往!”

何昌期出列,对方重勇抱拳说道。

“谁把来瑱替换下来,守润州。”

方重勇再问。

这下众人不淡定了。

王难得询问道:“大帅,守润州难道不是来瑱的军令么?他直接从常州退到丹徒就行了啊!”

如王难得这般想法的人,不是一个两个,甚至就连高适也是这么认为的。

“来瑱并未在本帅手下当差,此战守润州事关战役胜败,本帅不敢将身家性命交给来瑱。

王难得,本帅给你两千精兵。配合撤回来那几个州的团结兵,给本帅守好丹徒。

你敢不敢接令?”

方重勇看向王难得询问道。

“有何不可,末将接令!”

王难得上前抱拳行礼说道,声如洪钟!

“大帅,那来瑱将军和他麾下兵马如何安置?”

高适有些疑惑的询问道。

“哼,让他带兵回扬州修整,等养足了锐气,便是我们全线反击的时候。”

方重勇冷哼一声说道。

高适退回原位,不说话了。

追击的任务重要不重要?很重要,捞战功就在这一波,但却不致命。

相反,守润州是最艰苦的,战功却不多。

如果以斩首计战功的话,肯定对王难得很不利。

方重勇宁可把战功,甚至是生擒袁晁的机会让给来瑱,都要力保润州不失!

足以见得这个人别看用兵很大胆,然而心却是非常的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是尽可能的求稳。

高适心中暗想,果然没什么成功,是浪水打来的。

方清有今日之成就,便可洞中窥豹,可见一斑。

“高参军,你把扬州本地的大户们都组织起来,让他们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帮助官军运输军粮,提供团结兵的兵员。

谁要是不肯配合,那便以袁晁党羽论处,休怪本帅铁腕无情。”

方重勇对高适吩咐道。

此前元载的上策,他虽然没有采用,但是有句话元载说对了:

为了平息叛乱,最终,还是要杀贼首以安民心,要杀土豪劣绅以平民愤。

江南的民变,如星火燎原一般不可阻挡。肯定有一些底层被压迫太狠的原因。

本地一些作奸犯科,名声不好的大户,必须把他们当典型揪出来,杀掉这些人以平息民愤,顺便执行初步的授田,以缓和贫富差距。

为将来的江南土改做铺垫。

这件事交给高适来做最合适了。早年间,高适便在幽州当过幕僚,对于怎么跟基层的各路神仙打交道,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

“下官领命!”

高适抱拳说道,心中没有任何波澜。

“元载,你带着段秀实,领五百精兵去烧船。

当然了,能够迅速渡江的船只,就让船夫们来江北停靠。

实在是没法进长江的船只,那就一把火烧了,一条船都不留给袁晁。”

方重勇继续下令道。

随后,一些附带的杂务,也一条一条颁布下来,交给专人处置。大堂内众人领了军令的都直接离开,赶忙去办事了。

最后大堂内走得只剩下方重勇一个,外加在一旁当记录的大聪明。

刚才的军议,每一个事项都被记录在册,事后有据可查。

“大帅,不如到扬州唐罗城里面去逛一逛吧。军令已经颁布下去,接下来只是等着了。”

大聪明小心翼翼的建议道。

这次方重勇就是坐镇扬州,调配兵马,总揽大局。

无论是去前线驻守,还是带兵迂回,都不需要他打头阵。

事实上,无论如何,都确实不需要方重勇如从前一般亲力亲为。万一出现什么意外,不止是他的妻妾们,就算是跟着他打天下的亲信们也受不了。

只要方重勇呆在扬州城内,何昌期、王难得甚至是车光倩他们,心里都有底,都不会担心身后出什么乱子。

“如此也好。”

方重勇点点头,他也想看看扬州的经济如何,有什么商品产出。

和很多人想象不同的是,扬州虽然在江北,却是江南的经济中心。

唐末江南的开发,简单说,就是围绕着太湖,打造一个成熟的农田水利生态,实现先进农具的配置,土地的充分开发。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大规模手工业制造。

而今,江南还不具备对应的各种条件。

或许,在此战之后,可以将北方的人口,有序有组织的进行转移,在江南开荒,着力开发太湖经济圈。

满脑子都是战局啊,经济发展啊,土地开垦啊之类的念头,方重勇心事重重走出扬州府衙,在张光晟等人的护卫下,来到了扬州的唐罗城。

扬州唐子城是沿用吴、楚、汉、晋、隋故城而建的,而唐罗城,则完全是因为经济繁荣而发展起来了,不得不建设一座规模庞大的城池,来适应工商业的发展。

顺便保护天量的财富不被盗匪掠夺。

很快,方重勇一行人便在唐罗城中穿行,惊讶的发现,城中压根就不存在正儿八经的“坊”,更别提坊墙什么的了。街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做各种买卖的商铺鳞次栉比,丝毫没有受到江南民变的影响。

这里的蓬勃朝气,与汴州有些类似,却又带着一股“天然”,不似汴州那样有明白无误的政策引导。

“经济中心向南转移,看来已经是历史的大势,任何人都不可阻挡了。

着力开发南方,迁徙人口,开垦土地,则可以为王朝续命数十年。”

方重勇忍不住自言自语感慨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