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盛唐挽歌 > 第590章 敢问路在何方?

盛唐挽歌 第590章 敢问路在何方?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9: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咸阳县城规模不大,此刻正如临大敌,城墙上站了不少禁军士卒,防备着控鹤军的突袭。这些禁军都是陆陆续续从长安逃出来的“小机灵鬼”,当这些人发现郭子仪等人在城内,才算是重新找到了主心骨。

但饶是如此,城内也不过收拢了数百人而已,根本抵挡不住控鹤军的雷霆一击。

好在天子李琩的死,让控鹤军上下都心有惴惴,李怀光等人更是忙着掌控长安的大局,暂时没功夫搭理逃到咸阳的颜真卿、郭子仪等人。

看起来,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似乎告一段落了。

只不过嘛,暂时的安稳,解决不了长安陷入混乱,天子死于乱兵之手的大问题。

这才刚刚入夜,咸阳县城头的签押房里,颜真卿等人正面色凝重,商议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屋外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似乎预示着这场灾难,才刚刚开了个头,还远远没到结束的时候。

“颜相公,郭某想问一问,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郭子仪沉声问道。

李琩死于控鹤军之手,神器意外旁落。现在长安无主,谁能收拾残局?

郭子仪不知道这个答案。

但是他很清楚,光他们几个人,哪怕再召集一支勤王大军,恐怕也是收拾不了残局的。

若是李琩还活着,或许还有一丝可能。

当然了,就算李琩还在,要做到这一点也是很困难的,毕竟,他是个弑父杀君的天子,没有什么号召力。

比如说在场的这些人,也远远谈不上对李琩忠心耿耿,更多的只是为了维持一个“大局”罢了。

现在长安很多人,他们并没有铁了心支持谁上位。这些人只是希望大唐不要再继续乱下去罢了,他们根本就不是李琩的亲信或者死忠。

比如郭子仪就是抱着这样一种想法。对于将来哪个亲王当皇帝,他本身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大唐现在已经很乱了,不能再乱下去。无论是谁站出来都好,只要不让世道继续乱下去就行。

“族弟,我觉得现在最要紧的事情,是通知蒲州的李光弼,潼关的高仙芝。让他们回长安勤王。

二人手里合起来还有三四万兵马。只要他们肯回长安勤王,就能稳定大局。”

颜杲卿说话的语气十分坚定。

他又看了看郭子仪询问道:“郭将军以为如何?”

郭子仪很是礼貌的摆了摆手没有说话。但从他脸上的表情看,想说什么,其实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

“就算高仙芝与李光弼等人回援,也不见得能击败控鹤军。

就算他们击败了控鹤军,长安还是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啊!

没有天子在,势必人心惶惶,谁能保证不会出第二个李怀光呢?

难道随便立一个李家宗室上位,天下局势就能稳定下来吗?”

颜真卿长叹一声说道,现在他们遇到的情况,很麻烦。

因为手中没有关键的“主牌”,即身份合适的亲王。不管怎么样,最起码得是基哥的子嗣吧?

没有可以扶持上位的“后备天子”,他们怎么可能稳得住关中的局面呢?

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则事难成。

就靠所谓朝廷下发的军令,就能确保李光弼和高仙芝的人马,乖乖在长安待命么?

既然已经有控鹤军失控在前,后面会不会出现第二支控鹤军?

这个严肃的问题,颜真卿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他也猛然意识到:在场众人或许已经把哗变的控鹤军与李怀光恨到骨子里了,希望马上就能把那群乱臣贼子都搞死。但想要将这场叛乱彻底扑灭,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起码,平叛时间不是按天算的,至少也要按月来算。

“颜相公,我们可以去汴州。”

郭子仪从嘴里吐出一句话来。

“我们拥戴永王殿下入关中登基,这是最快恢复秩序的办法。”

郭子仪顿了顿,环顾众人说道。

“绝对不行!绝对不能去汴州!”

颜真卿猛的一挥手,语气严厉。刚刚说出口,他又担心激怒郭子仪,于是无奈叹息解释道:

“永王殿下在汴州,被方清控制,形同傀儡。且不说此行能不能成功,就说李宝臣盘踞洛阳与河阳三城,汴州就不是个好地方。

控鹤军与李怀光的事情,是一个教训。若是拥戴永王,只怕将来还会有变生肘腋之事发生。

况且,就算方清将来愿意拥戴永王,他的部下也未必肯。之前方大帅麾下的控鹤军从不讲什么条件,方大帅隐退后,不也变成这样子了么?”

颜真卿一脸沉痛说道。

方重勇是什么想法,他早就摸透了。

从个人角度出发,颜真卿觉得方重勇怀有异心,确实是情有可原。毕竟,基哥干的那事,只要是个人就会想自保。方重勇只要没有自己称帝,大肆屠杀李姓宗室,那么他就不算什么乱臣贼子。

但从国家大义来说,颜真卿不能接受李璘成为天子以后,还被方重勇如同玩偶一般的摆布。

这种事情已经超过了他的底线。

“唉!那这件事就难办呐!”

郭子仪长叹一声,不说话了。

他只是个提建议的,很多话不好听,却也是事实摆在那里,不是说某些人不喜欢就可以当做不存在的。

颜真卿愿意听就听,不愿意听就算了。

如今的世道,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忠”与“奸”往往都只有一线之隔。

比如说方重勇,你说他是拥兵自重倒也没问题。但只要他还没打出篡位自立的旗号,你就不能说他是个“奸臣”。

再比如说李璘麾下的谋士,他们为李璘出谋划策,显然为了也是拥戴李璘登基。而李璘现在不过是个藩王而已。

那他们是忠还是奸?

评判的标准开始变得模糊起来。

乱世之中,权力会自动向有能力的人手中聚集,这是明摆着的。

方重勇如果不抓权,无以掌控地盘,就会有人替代他,干一样的事情。

至于说永王李璘是个傀儡……此前在长安的李琩,又何尝不是个傀儡呢?

在郭子仪看来,无论如何,要先恢复国家的建制,让一切都走上正轨再说。至于说方清一家独大的问题,到时候他想玩权术斗争,自然会有人站出来跟他斗,那都是以后的事。

只不过颜真卿完全是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显然是跟郭子仪这种“实用派”谈不到一起去。

颜真卿认为一开始的时候,“准天子”都没掌控到权力。那么登基以后,也必定受制于人,这是属于先天不足。

“李光弼是王忠嗣义子,方清是王忠嗣女婿。若是颜相公不愿意扶持永王殿下,那李光弼必定会投方清,跟我们分道扬镳。”

郭子仪满脸无奈说道。这句丑话,他不得不说在前面了。

众人默然,郭子仪的话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

长安无主,神器失位。李光弼又跟方重勇拐着弯是亲戚,他带着蒲州的兵马投奔汴州而去,拥戴李璘,这绝对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至于回长安……那种事情就别想了,无论是李光弼还是高仙芝,都不可能带着本部人马回长安勤王的。

李琩都死了,还勤个屁的王啊!

到时候连大军行军需要的粮秣都没人供给!

“颜相公,如果,末将是说如果你真想再造一个大唐,需要重整山河。

那么,在襄阳招兵买马的颖王,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只不过那样的话,就只能以长江以南为界,先收拾半个大唐,不去管北方如何了。

何去何从,你自己思量,郭某已经把能说的都说了。”

郭子仪又给颜真卿提了一条建议。

老郭是个厚道人,颜真卿找他寻求意见,他就真的给意见!给真知灼见不忽悠!

“确实,哪怕再不济,也可以先占荆襄,再整合江东,再北上两淮,未必不能再造一个新大唐。”

颜真卿微微点头,赞同郭子仪的看法。

因为占据荆襄还有个好处,那便是可以从这里走武关道进关中。这条路很难走,但它是一条捷径。只要进入关中,那好事便成了一大半。

颖王李璬跟永王李璘比,有两个巨大的优势。

第一个是他现在占据的荆襄,可以“背刺”关中,又相对偏远,避开了那些激烈纷争。

可以“徐徐图之”。

第二个是他不像是李璘,被强力节度使给架空了。

当然了,麻烦事自然也有,而且还不少。比如说李璬麾下精兵很少,兵力孱弱,没有什么能打的武将等等。

另外若是以荆襄起家,想一统天下,那便如同文火熬汤,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成果,很可能得五年十年,才有机会整合天下。

想恢复盛唐气象,又谈何容易?

“郭将军,你想去什么地方呢?”

颜杲卿忽然有些好奇,此刻的郭子仪十分镇定,颇有大将之风。不知道他是怎么为自己谋划的。

“大唐在灵武还有一支精兵,我想去灵武试试看,能不能召集有识之士勤王。”

郭子仪对颜真卿与颜杲卿兄弟抱拳行礼道。

他这话就说得比较含蓄了,勤王是勤的哪一位呢?郭子仪不说,恐怕这个问题,需要其他人给答案才行。

灵武那边一直比较安静,但朝廷之前派人去,也是杳无音信,不知道是使者被扣押了,还是路上出事了,总之就是没有回信。

朔方军一直不入局,不代表他们将来不会入局。或许,天下的局面稳定以后,朔方军的兵马就会进入关中了。

很显然,郭子仪不太看好颖王李璬,不愿意跟颜真卿一路。

朔方军总是会缺少有能力的将领,郭子仪在其中立足不难,至于拿到指挥权就别想了。说白了,他就是不想再参与皇族之间的内斗而已。

“族弟,不如这样吧。”

颜杲卿长叹一声,对颜真卿说道:“某去找李光弼,若是他想去汴州,那某便与之同去。他若是不想去,那某便随他去别处,劝说他以大局为重。族弟去找高仙芝,劝说高仙芝带兵入荆襄支持颖王殿下。至于郭将军想去灵武,那便去灵武吧。”

至于控鹤军啊,长安百官与宗室啊,乃至洛阳的李宝臣会如何,颜杲卿提都不提。

大概,也就那样了吧。很多话即使他不说,大家心里也是明白的。

现在关中的局势,已经糜烂了,救不回来了。李宝臣带兵入关中,想来是必然之选,至于他来了以后会如何,似乎也不需要去考虑了。

让李怀光去操心吧,或者叫狗咬狗也行。

此时此刻,颜真卿感觉到一股深深的疲惫,那是来自灵魂深处的失望与倦怠。

关中的局面,就如同雪山崩塌一般,好似排山倒海。

看似强大的朝廷,前一天还能顺畅的传达军令,但当控鹤军在长安兵变后,就已经在瞬间就土崩瓦解了,现在甚至连勤王的军队的找不到。

世道沦落至此,究竟是谁的过失?

……

太极宫大殿内,张韶目光阴冷的,死死盯着面前站立的长安县县尉。

“崔器,你若是能办这件事,李节帅便提拔你当宰相,如何?

长安死了许多人,不差你一个。”

张韶一边说话,一边用横刀在崔器胳膊处的绿色官袍上,擦了擦刀上的血迹。

将那件绿色官袍的擦拭部位染成了红色。

崔器不答,他虽然只是长安县县尉,但对方要他做的事情,极有可能是要抄家灭族的。

连叛军都不愿意做的事情,那能是好事么?

“你不要不识抬举。

如果你不做,你,还有你全家人,都死!

做了,你就是宰相,谁敢把你怎么样?

即使你不做,我也可以让万年县县尉来做。

他不肯,那就换万年县县令。他也不做,那就长安县县令,你觉得,我会缺办事的人么?”

张韶红果果的威胁崔器说道,一点都不讲客气。

“需要我做什么?”

崔器沉声问道。

他虽然已经猜到了大半,却不知道对方要求的,是不是跟自己所想一样的。

“让皇帝一脉的宁王李琳,将会是新天子。

除了他们这一脉的人,其他滞留长安的宗室子弟。

女眷留下,其他的统统杀掉!听明白没有?”

张韶面色阴沉吩咐道。

这么严重么?

崔器大吃一惊,叛军的凶残,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

“那……”

崔器面色犹疑,顿了半天说不下去。

“你不干,多的是人干。

你要是不情愿就自尽吧。

你的家人,等会我们会打听下住址收而杀之,让他们也下黄泉与你团聚的。”

张韶哼哼了两声,语气不善的威胁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