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盛唐挽歌 > 第506章 文攻武赫

盛唐挽歌 第506章 文攻武赫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9: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河北,信都城是数得上号的大城,历史极为悠久。西汉末年刘秀初入河北,处境极为艰难,便是靠着信都一郡,力挽狂澜,最终才勉强拿下河北。

此时此刻,冀州刺史苏遏,正一脸紧张站在城头。护城河南面不远处,有几个游骑鬼鬼祟祟在那晃悠。他们似乎是见信都城大池深不好对付,转悠了一番便走了。

“终于走了,走了。”

苏遏用袖口擦了擦额头上细密的汗珠,忍不住长舒一口气,双手扶住女墙,几乎站立不稳。

他是关中扶风人,当年便素有才名,在家闭门读书。

皇甫惟明搜罗天下不得志的有才之人入幕府,苏遏也在其中。

当了两年幕僚后,苏遏得皇甫惟明赏识,旋即外放冀州为刺史。当然,这其中免不了后者从中运作与推荐。

由于他是皇甫惟明幕府走出来的刺史,当自家主公起兵造反后,苏遏自然是积极响应。于是他还是继续担任冀州刺史,并坐镇信都城。

唐代都有“改名言志”的习惯,为了表示与“旧朝”,或者是某些人划清界限,于是苏遏改名为“苏有德”,暗示“神器有德者居之”,此为天意。

对此皇甫惟明很高兴,给了苏有德募兵之权,封他为“冀州都督”。苏有德也不含糊,招募了三千团结兵,日夜训练,由明威将军李钦凑统一指挥。

“使君,贼军已经游荡到信都,我等要如何处断?”

李钦凑走到苏有德身边,低声询问道。

他有点看不起苏有德,因为这位好像是手无缚鸡之力,一点兵事都不懂。

可是没有办法,苏有德是皇甫惟明所属幽州幕府出来的人,二者颇有私交,关系很好。换言之,李钦凑在冀州浴血奋战皇甫惟明不见得能知道,但苏有德背后打小报告说坏话,皇甫惟明则一定可以知道。

所以哪怕李钦凑看不起苏有德,也不得不恭顺侍奉,心中是有苦难言。

“贼军会不会攻城?”

苏有德面色平静询问道,虽然他看起来还算镇定,但发抖的双手已然说明了一切。

李钦凑摇了摇头,非常肯定的答道:“绝不可能攻城,信都城高三丈,护城河深七尺,周长十八里。贼军不过数千,要如何攻打如此大城?”

如果以方重勇前世的眼光看,信都城的面积不值一提,随便拎出来一个县城城区面积都比它大。但以唐代城池的规模看,信都已经算是数得上号的大城了。

若不是城池大,皇甫惟明怎么可能给苏有德募兵之权?

“不攻城就好,一旦攻城,难免生灵涂炭啊。”

苏有德假惺惺的说道,暗暗松了口气。

正在这时,一个亲兵走上前来,将一根绑着信纸的箭矢递给苏有德说道:“使君,这是贼军刚刚射上城墙的信,请过目。”

什么时候的事情?

苏有德一惊,不过还是保持着面上的淡然,伸手接过信纸。

由于信都城很大,苏有德不可能对四周的情况都了如指掌,他这边没看到敌军游骑射箭,不代表信都城周围就没有这种事情。

三千团结兵看似很多,但信都城大,如果死守,未必能守得住。事实上,就算这三千人都站上城头,也只能稀稀疏疏的站一排。

苏有德深吸一口气,将信纸从箭矢上拿下来,一目十行看完,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方重勇在信中说:为了避免冀州百姓生灵涂炭,三日后约战苏有德于信都母亲河绛水故渎。识相的就来,倘若不到,破信都后必杀尽冀州军政官员。

此河原本是绛水旧道,北魏时改道,又成为漳河支流。绛水故渎是《水经注》中的说法,信都本地叫“绛水”“岚水”的,什么名字都有。

绛水故渎是信都城南面防御的一部分,距离信都南门仅数里地而已。要说远,还真不是很远。

去,还是不去呢?

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联想到自己细胳膊细腿的,苏有德瞬间便绝了带兵出城的念头。

“你自己看吧。”

苏有德轻叹一声,将信交给李钦凑。

后者看完,一脸疑惑看着苏有德,似乎是在酝酿情绪。

半晌之后,李钦凑才用尽量平和的语气建议道:“使君不必理会此獠的威胁便是,方贼乃是孤军深入,此刻不过虚张声势而已。”

苏有德失望的摇了摇头说道:“信都城高池深,自然是不惧贼军攻城。但冀州枣强县已然陷落,武邑、阜城、武强、堂阳、南宫等地皆城小少兵!冀州都督是要保冀州之安危,而非是信都一城之安危啊!”

李钦凑只管带兵就完事,但作为“冀州都督”的苏有德,要考虑的事情就很多了。

如果冀州大乱,他们啥也不管。哪怕最后能守住信都,苏有德这官也当到头了。

现在地里的青苗要不了多久就会成熟,如果让方重勇和银枪孝节军在冀州随便浪,搞得人心惶惶。

到时候秋收了,谁还有心思去田里收割呢?谁知道收割好的粮秣,是不是便宜了别人呢?

苏有德只是不会打仗而已,对于民政和管理地方还是很熟悉的,他要是没点本事,那也不可能进皇甫惟明的幕府。

由于皇甫惟明起兵速度很快,实施的政策也比较平和,再加上河北之前并不是战区。

所以各州刺史,多半都是如苏有德这般的民政官员。

很多甚至干得相当不错。

可如今战火已经烧到河北,这些人就有些控制不住场面了。

“使君,信都兵马,守城尚可。倘若出城,如何能与边军中选拔出来的银枪孝节军对抗?”

李钦凑差点给苏有德跪了,这位脑子不清楚的刺史,竟然还想带兵出城与银枪孝节军打野战,他到底是在想什么呢?

“反正隔着河,河水又未结冰,半渡而击不行么?”

苏有德小声问道。

一时间李钦凑竟然急得说不出话来!

因为苏有德这话槽点太多,破绽太多,让他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

只能说打仗这样的事情,只能跟同行讨论军略。跟一個外行解释,那是怎么也解释不清楚的。

“使君,您或许有韩信之能,白起之威,但下官是没有的。

若要与那方清对决,使君自去便是,下官负责守城。”

李钦凑撂下一句狠话就走了,气得苏有德浑身颤抖。

然而令人没有料到的是,第二天就出了大事,前一天还在赌气的李钦凑瞬间就萎了。

府衙书房内,苏有德将一封战报直接塞到李钦凑胸口,暴喝道:“你自己看看!”

战报上写着:信都东南面的武邑县,被方重勇麾下的银枪孝节军攻破。县令和县尉被“礼送出境”,直接送入了信都城内,已经下狱。而武邑县的府库被打开,和枣强县的情况一样,贼军给本地百姓放粮,发兵器以及军服等。

方重勇还送来一封信,告诫苏有德不要给脸不要脸。若是不肯赴约,他们便一日破一城,把信都周边各县县城都拿下。

不要以为装死不派人接洽,就可以当做约定不算数。

“怎么办!你说要怎么办!”

苏有德气得,不,应该说吓得浑身发抖,只好把怒气撒在李钦凑身上。

李钦凑也是没料到方重勇猛成这样,一日破一城,这话他也真踏马敢说啊!

其实李钦凑他们不知道的是,武邑县的城门,是本地皂吏打开的,而非是银枪孝节军攻破的。

因为这些人都知道之前枣强县到底发生了什么,皂吏人数众多,跟本州各县关系密切,甚至是盘根错节。

在这些人看来,抵抗不仅没有正面意义,反而是在耽误大家发财。朝廷如何,高层如何,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谁统治这里,都离不开他们。

“使君,出城野战则必败无疑啊。”

李钦凑对着苏有德抱拳行礼道,腰几乎弯到了九十度!

府衙书房里静寂无声,苏有德沉吟片刻,无奈长叹。

出城还是不出,这是个问题,不能轻忽,不能草率,更不能装作不知道。

正在这时,一个亲兵急急忙忙冲进来,对着苏有德大喊道:“使君,大事不好,衡水县被贼军攻破!不,应该说是衡水县县令开城投降了!”

“哈?”

苏有德一声惊呼站起身,吓得眼珠都要突出来了。

衡水县县城,比冀州其他县稍大些,府库里东西也更多。

明明本钱更雄厚,衡水县县令怎么就降了呢?

不过回想之前那封约战的信,苏有德似乎也回过味来了。

方重勇既然可以威胁他,让他这个刺史都坐立不安,吃饭都吃不好。

那怎么就不能威胁衡水县县令呢?

苏有德有点明白银枪孝节军为什么可以在冀州横行霸道了。

河北这边的野战军不在冀州,无法御敌于外。本地又有人开仓放粮,各县的县衙内就那么几号人是空降的,其他都是本地人。

谁敢保证这些有职无官的本地书吏皂吏们,没有其他心思呢?

今天这个书吏对县令劝说一番,明天那个本地大户跟县令商量一下,谁顶得住这样日夜不停的劝说?

要知道大唐统治河北也有一百多年了,皇甫惟明起兵也没几年,甚至把当节度使的时间都算上,十年就顶破天了。

本地对他能有多大认同?

战火没烧来的时候无所谓,大家都不想伸头去接石头,没事找茬。然而战火烧到身边的时候,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要不,派人去跟方清接洽一番,看看他们想要什么。

只要不占信都城,要什么给他们便是,让他们去德州也好,去沧州也罢,总之不要来烦我们,你看这样如何?”

苏有德小声跟李钦凑商议道。

“使君此计甚好。”

李钦凑点点头,他也是没辙了,总不能说让他带兵来个“半渡而击”吧?会死人的。

信都周边县城接二连三的陷落,如今已经丢了三城。苏有德等人都是把方重勇和他麾下的军队当瘟神一般,打是不可能打的,要是能送走就好了。

只要不在冀州,随便对方怎么浪都行。

“不行不行,光这样是不行的。”

苏有德摇摇头,沉吟片刻说道:“我们必须向皇甫大帅求援,否则此事败露后难以收拾。”

一边向皇甫惟明求援,一边向方重勇妥协。

不得不说,苏有德这刺史当得真是两头光。李钦凑在心中感慨,难怪人家能进幕府得皇甫惟明赏识,还在冀州担任刺史呢。

光这长袖善舞的姿态自己就学不来。

……

信都城南面绛水故渎南岸,便是银枪孝节军的营地。

该说不说,要是苏有德胆子大点,带着城内团结兵深夜渡河突袭,谁胜谁负当真难以预料。

当然了,很多人中了计,都不知道自己已经中计,依旧是被敌人牵着鼻子走而不自知。

方重勇大大方方将营地设在信都城旁边,广竖旗帜,作出一副“你要来便来”的嚣张姿态。便是典型的“不能示之以能”,吃定了苏有德不敢出城野战。

那封“约战”的信,更是心理战术,唯有不惧生死的勇者可破。

实则这个营地里只有两百人银枪孝节军士卒而已。其他人,都是冀州本地百姓穿上军服假扮的。

而真正的主力,则是四处出击,对信都周边县城文攻武赫!虽然有武强县县令这种硬茬,不开城门要决一死战的,但还是有不少墙头草开了城门。

有些是县令顶不住压力,亲自下令打开的;有些则是本地人“替他”打开的。

入夜之后,几路人马都陆陆续续返回了大营,几乎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得意的笑容。

“节帅,您这一招还真是厉害啊!”

刚刚进入帅帐,何昌期就对着方重勇竖起大拇指说道。

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之上也!

让银枪孝节军在前,本地“套皮”青壮在后,在县城外列阵,逼降的气势就出来了。

不要怪本地人短视,很多时候,底层就指望着那口饭,不知道王侯将相们的宏图霸业。谁给粮食他们就跟着谁,他们就帮谁,这是很朴素的道理。

方重勇的秘诀就是发动群众,要不然,本地人这粮秣也太好领了,多多少少总得做点事吧?

“武强县没攻下来么?”

方重勇轻轻摆手,不想听何昌期那拙劣的马屁,他看向车光倩询问道。

后者一脸懊恼说道:“末将怕武强县县令看出虚实来,便带兵退回大营了,请节帅责罚。”

“你的应对是没错的,那时候打肯定要露馅。

但恩威并施才是王道,如果谁不开城投降最后还没事,那我们也就不用混了。

那些拿了粮食的本地人,最终也会出卖我们的。

传本节帅军令,即刻起全军出击奔赴武强县,明日天黑之前,我要看到武强县县令的人头,摆在我帅帐桌案上。

去吧。”

方重勇将鱼符递给车光倩继续说道:“此战你指挥,本节帅守大营。”

“节帅何不跟我们同去?”

车光倩疑惑问道。

“若是苏有德的使者来大营,不见某坐镇,他们便知道我们的虚实了。”

方重勇摇摇头,示意车光倩快点出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