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盛唐挽歌 > 第50章 国事如儿戏

盛唐挽歌 第50章 国事如儿戏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9: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兴庆宫门外,方有德看到火把照耀下,寿王李琩脸上的表情,在不断变换着。

时而落寞,时而狰狞,时而愤慨,时而畏惧。

从他脸上,方有德似乎看到了一幕幕人生悲喜剧。

“天色已晚,长安宵禁。寿王何故在兴庆宫外停留不去?”

方有德看着李琩,似有深意询问道。

寿王李琩脸上闪过一丝恼怒,略带尴尬勉强解释道:“母亲过世,圣人忧伤过度。我为皇子,自然是心忧圣人龙体,故而在此停留不去。”

老实说,这虚伪的说辞,连条狗都骗不了。就连狗都能闻到他身上悲伤的味道。

方有德面无表情微微点头,便不再搭理寿王李琩。

不一会,陈玄礼一脸羞愧的走出兴庆宫,拱手对方有德小声说道:“圣人现在……有些不方便。不过高将军说,明日圣人一定会见你,然后不吝赏赐。”

陈玄礼若有所思的看了寿王李琩一眼,既没有跟对方说话,也没有赶他走。

现在圣人床上的那个女人,应该就是寿王妃吧。

嗯,很快就不是了。

陈玄礼在心中揣摩了一下,忽然感觉当李隆基的皇子,似乎也挺可怜的。

有的当了二十年太子,然后被赐死在城东驿的大堂内。

有的夫人被老爹搞上床,还得强颜欢笑当做无事发生。

就算那些侥幸什么事情也没碰到的,也不得不如同牲口一般被圈养在十王宅内,不许发展自己的势力,不许明面上跟外朝臣子往来。

李隆基自己就是阴谋政变上位的,因此他对于诸多皇子的防范,已经到了自大唐开国以来无以复加的程度。

“全忠老弟,你看圣人已经歇着了,不如先回家修整一番,明日面圣,这样如何?某有公务在身,不敢怠慢……”

陈玄礼面露难色,看着方有德说道。

他还要在长安城内巡夜,职责所在,显然没有时间跟方有德继续套近乎。

“不了,幽州边镇契丹人蠢蠢欲动,此番吃了大亏,势必不会善罢甘休,我还是先回幽州城好了。

献俘的队伍一两天后就能抵达长安,到时候你来接洽便好,用不着我在场。”

方有德眼神忧郁,看着兴庆宫的大门,摇了摇头,叹息说道。

“你家可是在兴庆宫后门啊,真就过家门而不入?”

陈玄礼惊讶问道,说话时就看着方有德的脸,完全把一旁的寿王李琩当成了透明人。

“圣人需要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此处不过是一个宅院罢了,我去或者不去,又有什么区别呢。”

方有德摇了摇头,面上有失望之色,却又不知道是因为什么而失望。

陈玄礼虽然认识他多年,二人也曾经共患难过,但却一直对这个人看不透。

有私心的人,在别人眼里其实也是一眼可以看透的人,因为他想要什么,一目了然。

但方有德想要什么,好像除了圣人以外,就真的没人知道了。

“那我送你出城吧。”

陈玄礼点点头,方有德没有拒绝这個提议,二人走在前面,赵堪、白真陀罗、崔颢等人紧紧跟在后面,都不知道要说什么才好。

一行人朝着春明门的方向而去。

幽州节度使没有调令擅自回京也就罢了,没有经过兵部同意,就擅自将契丹俘虏送回长安也就罢了;甚至深夜回长安要求面圣这种怪事也可以不提。

为什么来了长安,却连家都不回呢?

陈玄礼搞不懂,但方有德这次很失望,那纠结的神情是写在脸上的。

崔颢一行人也不明白,方有德到底是因为什么而失望,刚刚入主幽州担任节度使就有如此战绩,两战皆胜,难道还怕以后不会升官发财?

“终究还是迟了一步。”

方有德自言自语般感慨叹息了一声。

“全忠贤弟可是还有事?”

陈玄礼发现方有德闷闷不乐的样子,疑惑问道。

“是这样的,本来想向圣人求人,如今见不到圣人的面,你帮我转达一下如何?”

方有德恳求道。

“我还当是什么大事呢,伱只管说便是,我帮你传个话还是没问题的。”

陈玄礼拍拍胸脯打保票说道。

“是这样的,听闻京兆颜氏,有兄弟颜真卿、颜杲卿二人,学富五车,为人正直,才干不凡。如今幽州节度府里急缺人才,契丹与奚人时不时就过境袭扰,我要带兵出征,无法打理幽州政务。

看朝廷能不能将颜氏兄弟二人调到幽州,反正都是给朝廷做事的,我想问题应该不大。”

方有德很是谦虚的建议道。

听到这话陈玄礼一愣,随即叹息道:“这等小事,想来圣人不会在意的,哪怕你推荐你的下仆去幽州当小吏,圣人都会应允。真就只有这点事么?你不为子嗣求个一官半职?”

“真就只有这么一点事,至于其他的,某没有想那么多,顾不上了。”

方有德不以为意的说道。

听到这话,陈玄礼与身后崔颢等一行三人皆不由得肃然起敬!

“全忠贤弟,人呢,有时候谋事是必须的,立身之本嘛。

但有时候也要谋身,为自己准备一下后路才行。

十几年前圣人大病险些驾崩,前前后后发生的那些事情,你难道忘记了么?这天有不测风云,圣人在的时候是一个天,圣人要是不在了,这天可就要变了。

到时候,你如何进退自如?”

陈玄礼凑过来,压低声音在方有德耳边小声问道。

“以国为家,顾不得了。”

方有德淡然说道。

“你呀你呀,总是这句话,经常让圣人生气,还拿你没办法,哈哈哈哈哈。”

陈玄礼哈哈大笑,方有德这个人确实是只会做事不会做人,但是却可以让周遭的人由衷的敬佩。就算哪天死了,脊梁骨都是挺立着的。

这也是为什么他愿意帮方有德传话的原因之一。

方有德求的事情,绝对是公事,他从来不为自己谋福利。他的官位、圣眷,都是靠自己的拳头,一步一步打上去的。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如果当初方有德是太平公主的家奴,那么现在大唐是怎样一副光景,还难说得很。

这样一个人,你恨得起来么?

“对了,你儿子进了弘文馆,还挤掉了忠王(李亨)长子的名额,圣人亲自督办此事的。圣人还听说忠王的另外两个儿子似乎对此有怨言,把这两人也赶出了弘文馆。”

陈玄礼憋着笑说道。

方有德一愣,随即无奈苦笑道:“那样的痴愚童子,何德何能入弘文馆?圣人不能因为宠信我,而放纵了国家的制度啊!

这样吧,麻烦陈将军你再给圣人多言一句,将犬子革除弘文馆学籍即可。我这个御史大夫还不至于让儿子饿死,他去弘文馆丢人现眼做什么。

若是圣人不肯,那我便只能辞官回家种田,以全忠义了。”

有这么坑儿子的么?

陈玄礼一脸古怪,想说什么,又感觉以方有德的逻辑,这么说似乎也是情理之中。

“圣人恐不喜……”

陈玄礼小声提醒道。

“顾不得了,国家典制,乃天下人之典制,非我方有德一人之门路。

圣人给皇子恩典,那是皇恩浩荡自不必提;但给某这样的恩典,某却不能受。

若圣人真想恩赐于某,不若封赏幽州边军将士们,抚恤孤寡,以安军心。此战虽胜,但北疆局势依旧不容乐观,需要长期经营,不可懈怠了。”

听到这话,陈玄礼连忙拉住方有德,对他躬身行礼深深一拜说道:“全忠贤弟一心为国,某一定将话带到。若是圣人有异议,某也会劝一劝的。”

他们身后的崔颢等三人,亦是再次刷新了对方有德的认知。

圣眷浓厚,为人方正,体恤下属……他们忽然觉得这次入长安也不是什么收获也没有了。

只是,这种圣眷真的会一直持续下去么?

他们亦是为方有德的方正感到忧虑。方有德或许可以一直当个优秀的封疆大吏,可天子圣人,能够一直保持清明,不会昏聩么?

……

第二天,李隆基亲自将喊了大半晚上,嗓子都哑了的杨玉环送上了一辆华贵的牛车。此刻他脸上春风得意,像是年轻了十多岁一般。

而寿王,就这样站在兴庆宫门口,看着李隆基搂着杨玉环的腰出门,半句怨言都不敢有。

“王妃昨夜弹了一夜的琴,今日有些乏了,你就不必打扰她,专心给你母亲守灵就可以了。”

李隆基走到寿王李琩面前,摸着下颚的胡须微笑说道。

“谨遵圣人旨意……”

寿王李琩压住内心的愤怒,平静叉手行礼道。

李隆基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轻咳一声,掩饰自己的尴尬,将心中早已盘算好的事情讲了出来。

“是这样的,寿王妃一心向道,无心尘世,想与玉真公主为伴,朕亦是深以为然。

即日起,寿王妃出家为女道士,暂住玉真公主府。嗯,朕已经想好了,左卫勋二府右郎将军韦昭训第三女韦氏,以贤良淑德闻名长安。朕就安排韦氏为你的新王妃吧,此事已定不必再议。”

李隆基面有得色说道。

杨玉环也被寿王享用过几年了,不也够本了么,还想怎么样?

现在“以旧换新”,好像没什么对不起这个不肖子的吧?

李隆基丝毫不觉得有什么对不住李琩的,按照朝臣们对武惠妃喊打喊杀的态度,他想整死武惠妃与寿王,再不动声色把杨玉环收入宫中,岂不是顺理成章之事?

如今这么厚待李琩,已经是很给面子了。当然,这都是他自己的想法。

“谢圣人恩典!”

李琩大喜,连忙躬身行礼拜谢道。

“嗯,如此甚好,退下吧。”

李隆基心满意足的点点头,寿王李琩如此知情识趣,倒是省下了他一番功夫。扒灰毕竟是丑事,特别是武惠妃尸骨未寒,就马上扒灰她儿子的媳妇,这件事传出去,影响太坏。

哪怕李隆基本身脸皮厚如城墙,这么玩也有些吃不消。

不得不说,高力士那个主意出得好。让杨玉环先出家当女道士,然后再让她暂时跟玉真公主住在一起,到时候,李隆基便可以打着看望亲妹妹的皇子跟杨玉环私会,不会引起什么非议。

接下来,等寿王李琩与韦氏女成亲之后,等风声没那么紧了,再想办法把杨玉环招入宫中,逐渐让其在公众场合露面。

这个计划简直完美。

目送杨玉环的牛车离开后,陈玄礼小心翼翼的走了过来,一声不吭,躬身对着李隆基拱手行礼。

“可是有什么要事?”

李隆基看到陈玄礼,微微皱眉,心中略有不悦。

跟杨玉环在床上忙了一夜,他现在只想美美的睡一个回笼觉。

“禀圣人,方节帅昨夜入长安献俘,在兴庆宫外等候。听闻圣人已经就寝,于是又返回幽州了,献俘的大部队过两日就到长安。”

“全忠回来了?人呢?”

李隆基大喜,一把抓住陈玄礼的胳膊说道。

“人已经走了啊,幽州军情紧急。这次方节帅孤军五百,深入敌境大破契丹,俘虏敌酋。北地边镇可以安静好几年了。”

陈玄礼趁机为方有德说了句好话。

“唉,全忠也真是的,什么都不要,这是要让朕被天下人看不起么?”

李隆基故作不悦的说道,心中却是得意极了。

“圣人,不止于此。方节帅不为自己谋利,听闻独子入了弘文馆,还求末将给圣人进言,要求取消其子在弘文馆的资格。其意甚为坚决。”

有这种事?

李隆基一愣,随即感慨的摇了摇头。

“既然全忠都这么说了,那就依他所言吧。对了,他还说了什么没?”

李隆基追问道。

“方节帅还请求调京兆颜氏出身的颜真卿兄弟到幽州节度府当差,说二人经文通武,乃是国之干城。”

陈玄礼没有忘记方有德的嘱托,将平调颜氏兄弟的事情跟李隆基说了。

“就这个事情么?准了。他就没说要给自己升官什么的?”

李隆基总觉得不赏赐点什么好像会被人看不起。

“他还说了别的么?”

“方节帅还为幽州边镇将士请功,抚恤伤亡。”

“都准了。就这些?”

李隆基刚刚把念想已久的杨玉环连皮带骨的吞下肚,心情正好,总觉得方有德的提议太卑微了,完全不能显示自己这个皇帝的慷慨与皇恩浩荡。

“确实就只有这些,方节帅说幽州边镇军情不稳,不能麻痹大意。”

陈玄礼小声说道,他已经把方有德交代的事情说完了。

听完这番话,李隆基沉吟不语,似乎是在思索着什么。

“平卢节度使乌知义,去年就有朝臣弹劾他尸位素餐不懂得经营边镇。

这样吧,让方有德兼任平卢节度使,两镇毗邻,可以互相支援,兵马从容调度。

命乌知义滚回长安受审!

方有德可以击敌五百里扬我大唐军威,乌知义却只能小心翼翼整天被动挨打。这种蠢猪一定问题不小,待他回长安后,让御史台和大理寺对他好好审审。”

李隆基若有所思的说道。

在一旁听戏的高力士顿时吓坏了,连忙拉住李隆基的袖子恳求道:

“圣人不可啊,方节帅虽然忠心,可他又不是担任一辈子幽州节度使?他被调任后,难道继任者也兼任幽州与平卢二镇节度使么?

圣人将乌知义调离回长安述职即可,平卢节度使的人选,可以再议。”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是想让朕苛待功臣么?”

李隆基被驳了面子,对着高力士大怒呵斥道。

“圣人,可以给方节帅之子升官,比如千牛卫中郎将之类的职务。至于一人兼任二镇节度使,此例一开后患无穷啊。”

高力士拉着李隆基的袖口苦劝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