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盛唐挽歌 > 历史网文到底是什么玩意?

盛唐挽歌 历史网文到底是什么玩意?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9: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最近听到一些不好的消息,可是又不能说出来,实在是令人感觉糟心。你们也别问了,懂的都懂,不能说就是不能说。

但是有些可以说的话,不吐不快。

可能很多读者不信,我这个人,很少去扫榜。或者说哪怕扫榜看小说,我也绝对不会去看历史文。

历史文应该是网文里面我看过最少的类型了。

老王那本《重生野性时代》,第一卷写完后被和谐了部分剧情,被“约束写作”,以至于后面的主线副线如同嚼蜡。当时有人评价:有的书还在更新,但已经完结。

随风轻去的上本书,也是嘉靖昏迷后,写了跟没写一样。依然有人评论:有的书还在更新,但已经完结。

其实评论都没说错,因为那之后,作品已经失去了灵魂。

我不想写一本没有灵魂的书,所以一直都很在意这种事情。

网文作品,经常会在某个时刻,失去灵魂,让读者感觉前面订阅的钱都打了水漂,后面的只是一个大结局的念想。

所以我特别在意行文的逻辑,常常都会将事情说得非常明白。让绝大部分读者都可以看得懂。

知道我到底想写什么。

为此,书中加入了大量的“旁白”。因为不加旁边,大部分读者就真的看不懂了。

如果现在依然有人读得云里雾里,那只能说明,我高估了读者的接受程度,写得还不够通俗。

网文的未来,一定是严密的更严密,小白的更小白,上下分层。

又要信息密集,又要不“水”,还要大部分读者能看懂,还要展现出古风古貌,以及详实的历史信息。

说实话,我自己都感觉有点“既要又要”。

其实很多人不明白,历史网文跟普通网文是有一点不同的,从它比较难影视化就知道,历史文天然是带一点严肃性的。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任何族群的芸芸众生,都有义务,去传承自己所在族群的历史,不让它“断代”。

这很稀奇么?

不稀奇,举個例子。

自苏联解体后,“二战是美国打赢了德国”的言论,已经逐渐甚嚣尘上,这才过去多少年,历史就被涂抹得面目全非了。

很多人忽略了一点,历史其实是需要维护和传承的,它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烙印,是他们的骨子里的深刻记忆。

一段历史,如果维护和传承它的族群已经消失,或者已经决定隐藏和改写那一段,那么它就真的会消失。

要么就是被扭曲成不可描述的样子。

比如李林甫的“野无遗贤”,基哥一日杀三子的“武惠妃陷害”,就是已经被实锤的“历史发明”。古人“发明历史”很多时候是迫不得已,我们作为后人就别将这传统“发扬光大”了。

所以写网文的作者,有必要去了解一下,那时候究竟发生了什么,然后将尽量真实的东西写出来。

而不要因为追求爽文,本末倒置。

写书是为了赚钱不假,可是人的双眼,不能钻进钱眼里。

历史文和其他网文一样,是一种娱乐。但它又不完全是一种娱乐,它是天然带着使命的。

历史网文,有义务让读者更加了解那一段历史风貌。当然了,是有理有据的风貌,而不是创造发明的风貌。

一本好的历史网文,常常比枯燥的教科书,传播范围更广,影响力也更广。

你怎敢信口开河?

作为写历史小说的写手,天然背负使命在身。不要玷污作品,因为那样不仅是侮辱读者,更是在侮辱自己,侮辱印刻在民族精神当中的深刻记忆。

人要知耻才能前进,不知耻的人,永远只配在低洼的泥坑里面打滚。虽然这书没有火到打榜的地步,但我是一刻都不敢随意的。

说了这么多,想问一下各位读者老爷,“挽歌”阶段的剧情,你们想看点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