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盛唐挽歌 > 应邀写一篇不算历史网文教程的历史网文科普

这一篇事出有因,有资深读者在问,所以我就在此作答。与本书剧情没有任何关系,也不针对任何读者,任何作者,任何作品。

如果对上号了,那只能说明我分析得是对的,与其他事情无关,我也不会承认,所以请放下无关的猜想。

……………………………………………分割线……………………………………………………………

有很多读者都在说,某某书,小白文,侮辱智商。某某书,作者傻逼,把读者当傻子等等。

这样的话呢,先不去说对错如何。首先问一句:为什么很多读者会这么说?

如果不找原因,那么就不可能有问题的答案。

所以现在我就能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很多历史文看起来,既不“历史”,也很“幼稚”。

首先给一个前提,那就是人类接受外界信息,强烈相信视觉,并且视觉信息占到接受外界信息的极高比例。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眼见为实”。

同意了这个前提,那么就可以继续看下去。如果有人非得说听觉触觉才是主要信息源,那就不必再往下看了。

为什么要强调视觉呢?

因为人们强烈相信视觉信息的真实性,所以往往会忽略,很多东西是真实存在,却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甚至是很抽象的。

换言之,看不见的东西,或者规律,或者事物,往往存在,甚至存在感极强!

只是因为不能直接看到,所以被有意无意的忽略了。

同意这一点的,就继续往下看。

那么,现在就可以切入正题。为什么有的书,看起来让读者觉得“是那么回事”,有些又会让读者觉得“很假,简直侮辱智商”呢?

这一切是怎么产生的呢?

里面就暗藏了一个重大原则,即:现实映射原则。

这就联系到我一开始说的那個理论,现实映射,不仅包括可以看到的,而且还包括很抽象,不可捉摸又真实存在的。

读者在现实中可以感受到的东西,如果作品里可以映射,哪怕是扭曲的,那么作品看起来就会有一定的真实感。

反之,则假的不行。

这在都市文里面好理解,比如说写21世纪国内文娱的,你非写街上没什么车,城市里马路特别狭窄,人们普遍都是骑自行车上下班,那就很假。

因为读者所知的“现实”,从书里面“映射”不出来,那必然无法产生真实感。

可是历史文不一样,因为读者是没有去过古代的,他们也不知道“古代”是个什么模样,甚至还不排除以前历史课教材因为太过粗浅,而造成了偏离历史朝代轨迹的叙述,以至于造成错误印象。

衣食住行这个是古代吗?

之乎者也这个是古代吗?

还是说有皇帝宰相的就是古代?

什么才叫古代?什么才叫历史?

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理解,把汉唐元明清的不同特征拼凑一下,不就是“古偶”的背景么?

古偶的背景就是古代?古风的背景就是古人了?

我看到很多读者对所谓古偶、古风,很是鄙夷啊,不是一个两个了。这说明读者的认知水平是在不断提高的。胡乱拼凑的碎片,这只能代表作者对于历史的肤浅理解,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因为每一个民俗,每一个古风中的细节,都有它的演化历史,和当时的生产力,文化,时代潮流,都紧密相连。

扯远了,我要说的是,历史文里面藏着没说的,一个是“历史背景的真实感”,另外一个是“社会运行逻辑的真实感”。

两者是不一样的,又是互相关联的。

唐代以前的贵族政治有它的一套社会逻辑;而唐代以后的平民政治,又有着截然不同的社会逻辑。

这还是最基本的划分,而类似的划分,是多维度多角度的,一句话,很复杂,不在这里展开。

因为历史背景真实感缺失,所以会导致哪怕将背景换一个地方,也照样能说得通。这个很多人都理解,我不多说,重点要说一下“社会运行逻辑的真实感”。

这是什么意思呢?

好比说你在现实中,你是一个公司的员工,管理了两三号人。平时对他们不错,但这些人经常给你找麻烦。好像他们都是白眼狼一样,有好处要拿,有麻烦甩给你。

结果你看了一本书,这本书的主角对完全不认识的人,施加一点小恩小惠,那些人居然最后都肯为主角出生入死了!

这不由得让伱想到,你昨天早上给单位看门的王大爷一根烟,结果今天你被绑架了,王大爷居然冒着生命危险,打退了几十个歹徒来救你。

这不是现实里的王大爷,很多亲爹都做不到这种程度。

然后你会不会觉得这本书很“严谨”?

答案应该是很明白的,这个就是社会逻辑的严重扭曲。而所谓的社会逻辑,你是看不见的,这是开篇就说过的,人类过于迷信视觉信息,但是有些东西存在感极强,却又是看不见的。

很多作者也常常忽视这种社会逻辑。

我举几个例子:

1、博弈最优原则:合作双方在共事的时候,行动时只有在自身目标的前提下倒退一步,并达成共识,才会是博弈利益最大的情况。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双方各退一步的,才是好买卖。

好处占尽的情况,常常都是不对等的掠夺。而可以不被掠夺,却对主角完全不反抗的人,就是所谓的“降智傻逼”,而博弈最优,才是应该追求的首选。

2、身份差距原则:任何一个群体,哪怕只有两个人,这些人里面也一定能按照某种规则排一个座次高下。在座次差别极大的情况下,高位者往往对于低位者有着碾压的态势,低位者无法反抗。

高位者对低位者差得太多,往往会采用很粗暴的手段打压。

这个在生活中例子就多了,比如说小仙女和舔狗。舔狗经常给小仙女买早饭,好像是一种规则。可是有没有小仙女给别的男人买早饭倒贴的情况呢?

答案是不仅有,而且还很多。这里面就有看不见的运作规则:到底是谁求着谁,谁又想从谁那里获得什么?

接着这个例子说,如果有一天舔狗成战狼了,不想当舔狗了,那么跟小仙女之间的博弈规则改变,甚至还能翻过踩小仙女一脚。

这里头就涉及到社会规则的转变。

比如说大集团的董事长,对实习生,往往一句话就能决定去留,不必绕什么弯子。

再比如还是那个例子,某些书里面,主角和高位者博弈的时候,好处拿全,坏处都丢给别人,而高位者居然同意,不从主角手里摸好处。

这就很明显违背身份差距原则。

3、过程控制原则:任何想法,落实起来都需要一个运作渠道和运作成本。而这些往往比构想要复杂千倍百倍。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

比如说某些书里面在古代开银行啊,一两千字,银行就开起来了。没有官方保驾护航,没有技术支持,没有人力资源等等等等。失去了过程控制,就是空中楼阁。

这就好比说,明天英国国会通过新法案,宣布所有的国家资产,都无偿捐赠给我,对,就是作者我本人。

请问就光这一条法令,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没有,我去英国还得办签证,还得自己买机票。

这就是个笑话,因为我缺乏接管这些资产的渠道。当然了,这本身就是个极端例子,类比于一些历史文中的夸张操作而已。没有渠道,什么都不是,这也是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

类似的原则还有很多,都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历史文作者不去考虑这些社会原则,那写出来的东西就……呵呵了,对吧?

…………………………………………分割线…………………………………………………………

话题还可以继续细说,不过到这里也就可以了,看明白的读者可以举一反三,无须我废话。

感谢阅读,近期即将启程前往新疆采风,感谢读者老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