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盛唐挽歌 > 第346章 豪门夜宴(上)

盛唐挽歌 第346章 豪门夜宴(上)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9: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太子这是什么意思呢?他是只给本王提个醒,还是给每个吊丧的皇子,都提醒了呢?”

回到泾阳县的府邸以后,永王李璘在书房里一边踱步,一边对身旁的高尚询问道。“吊唁”太子妃不过是个幌子,李琩这么做的真正原因,只怕就是为了传递消息!

回府以后李璘的脑子才转过弯来,发现此事并不简单。

他丝毫不怀疑字条上的事情是真的,但李琩为什么要这么做,却也是令人费尽思量。

“殿下,太子这么做,不过是想祸水东引,让诸王们先出手,他黄雀在后罢了。”

高尚将手里的字条看了又看,总共也就十六个字,多一個也没有!

狗×的李琩,多写几个字会死啊,非得做谜语人!

高尚心中将李琩骂了个半死,却也不得不承认:这位朝不保夕,地位岌岌可危的太子,其聪明才智远在永王之上。

可是聪明又有什么用呢?

非得是李璘这样的废物,才能对自己言听计从啊。换个聪明的,可就不好操弄了!

“真的是这样么?可是,太子手里无兵,甚至连幕僚都没几个,平日里见幕僚,还得给圣人报备,形同蹲监牢。

李琩要黄雀在后,他配吗?本王手里还有些家奴可以用呢!”

李璘有些迷惑不解的询问道。别看李琩是太子,他手里连一个受自己控制的兵马都没有。守卫东宫的神策军,全都是天子掌控的私军!

当然了,私底下收买不算。然而太子也只是名头大,手里根本没几个私房钱,他拿什么收买亲信呢?

这也是李璘感觉困惑的地方。

要说李琩有杀天子的心,他是信的。可是李琩那点虾米大的力量,对付基哥就是以卵击石,他也配么?

他图个什么呢?

看到李璘一脸困惑的模样,高尚恨不得上前给他几耳光才好!

什么叫李琩没有资本,太子这个职位,本身就是最大的资本!这是大唐帝国法理上的正统继承人!

天子驾崩的时候,太子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天子。会有无数想要混从龙之功的人,会跟在他身后,为他保驾护航!

鹿死谁手,还未可知呢!

高尚对李璘这个木鱼脑袋已经彻底无语了。

“殿下,太子本身,就是李琩最大的资本。只要天子突然驾崩,他就手握大义,操作空间要比殿下从容得多,躲进神策军大营就有了兵马。

然后一步步拉拢朝臣,组建新的朝廷中枢即可。

而一般皇子想在神策军高层里面安插亲信,何其难也!唯有兵变可以跟李琩抗衡。

李琩此举,不就是要让诸王先行试探么?”

高尚痛心疾首的解释了一番,李璘这才恍然大悟。

“对对对,本王也是这样想的。所以,现在要如何应对呢?难道就当做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吗?”

李璘语气急促,甚至有些急不可耐。

“过几天,就是圣人的寿宴。

虽然请帖还未发过来,但皇子不参加圣人的寿宴,反而能证实李琩所言非虚。

若是请了诸王参加寿宴,则可以仔细观察圣人的仪态。

只要是得了病,总有蛛丝马迹可循,殿下到时候仔细观摩便是。

殿下想探究这件事的影响,那就必须要先确认这件事的真伪,不然就毫无意义。”

高尚不动声色说道。

“确实如此。”

李璘微微点头说道。

天子到底是不是“身患绝症”,那确实要亲眼确认一下才行。不过也真如高尚所说,天子要是不请李璘这样的皇子们赴宴,这有悖人伦太过怪异,反而是实锤了李琩的说法。

“殿下,圣人派人送来请帖,三日后在华清宫举办寿宴。送请帖的宦官已经离开了。”

正当李璘跟高尚商议大事的时候,书房外面有个宦官提醒了一句。

“那个老不死的果然有问题!”

李璘面露兴奋之色,紧紧握拳说道!

如果不是心里有鬼,为什么传旨的宦官扔下请帖就走?这必然是担心被诸王反过来询问送请帖的人,怕有什么秘密被探知。

“殿下,事关重大,奴以为,有必要派人去一趟幽州了。相信这个消息,会改变某些节度使的想法。”

高尚抛出了自己的杀手锏。

本来他都已经跟安禄山谈好了,结果这厮居然死在路上了。可是幽州那边,难道就只有安禄山么?

天子得了重病的消息,足以让很多野心勃勃的人躁动起来了。毕竟,谁还不想混个从龙之功呢?

“还不急,等宴会后再说。”

李璘轻轻摆手,还是感觉高尚的主意太过激进了。

引边军入长安,这就跟当年董卓入洛阳一个性质。这究竟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如果有禁军可以用,谁还会没事去引边军,来帮助自己政变呢?

李璘确实不太聪明的样子,但他当初毕竟被寿王坑过一次,多少也长了点心。

之前勾结安禄山,是因为他知道安禄山也需要一个靠山。更重要的是,那时候的李璘很明白,天子究竟还能活多久,这个变量太大了。

他不引边军入长安赌一把,那就永远没机会,而且人心和大义也不在他这边。

而现在时移世易,天子如果得了病,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其实不必那么激进,也可以想别的办法呢?

李璘已经拿定了主意,他决意先在这次天子寿宴上,先观察一番再说。

然而李璘不知道的是,和他相似的故事,此刻还在其他成年皇子身上演出。这些皇子也和李璘一样,找来自己的亲信幕僚,商议对策。

有人茫然无知,不知道要怎么应对;

也有人比李璘想得更多,甚至已经实锤了某些关键的事情。

毫无意外,他们都接到了天子的请帖,三日后必须来华清宫赴宴。

基哥诸子当中,唯有太子李琩没有接到请帖。

……

三天时间一晃而过,这三天时间总体而言,长安城内的局势是波澜不惊的,但还是发生了一件大事!

一件事关民生的大事!

当初,朝廷提出“交子借贷”,为贫困的自耕农提供启动资金。农户们用这笔钱购买了农具与种粮,感念基哥恩德。朝廷体恤百姓。

然而,现在秋收了,农户们需要按照当初签订契约的“官府指导价”,将自家的粮食换成交子,然后再拿着交子去还债,这样就把整个流程走完了。

然而,如今的情况,跟当初已经是大相径庭了。

长安交子大幅度贬值,手握粮食的自耕农甚至借了青苗贷的地主,大可以将粮食的一小部分换成交子,用来还债,剩下的留给自己用。

这等于是薅羊毛薅到官府头上了。

于是关中各地府衙县衙,但凡实行了“青苗法”的,都拒绝接收长安交子,而是强制要求自耕农,甚至某些大地主,按照契约完成交易,将粮食上缴以后,官府再给他们长安交子。

然后这些人再拿着交子去还债。

也就是说,你拿交子还青苗贷是可以的,但不能直接拿长安交子还,必须得有粮食交接的“文书”,才能办这个!

平心而论,官府有自己的考量,并且理由充分。

当初借给你们交子的时候,是签了契约书的。现在秋收了,按契约书办事就好了,该什么价就是什么价,现在你们想按市价来还债,明摆着是违反了契约,你们这群刁民是想造反么?

可是农民和某些地主也有话说啊。

我这粮食拿到长安城里面去卖,分分钟就能平账,还能多不少剩余的。我拿来为家里置办点物件,存点钱以备不时之需难道不好么?

我凭啥吃这个哑巴亏呢?

利益在眼前,契约算个屁啊!那破纸擦屁股都嫌硬!

你说契约什么的,反正我就一句话:不听!不听!我就不听!

似乎有人在暗中怂恿一样,关中各地农民成群结队的在本地府衙、县衙门前请愿,日日静坐,要求朝廷允许他们在长安市集上将粮食售卖,然后再将得来的长安交子用以偿还青苗贷!

不同意的话,他们就不让本地官府正常办公!

这些人拦又拦不住,劝又劝不走,甚至还有很多本地的大户,悄悄在其中推波助澜!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

很多大户都暗中谋划好了,只要朝廷肯开这个口子,他们就可以在长安城内低价收购拿下现在狗都不要的长安交子,再用这些交子,从自耕农那边“高价”购买粮食,让这些人拿着长安交子去还青苗贷。

这等于是本地大户和农民一起薅官府的羊毛。朝廷吃了亏,大户们当了好人,何乐不为呢?

一时间关中各地群情汹涌,居然还出现了农民组织起来,冲击县衙的咄咄怪事。

在华清宫的基哥,听说了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以后,破口大骂那些闹事的农民忘恩负义,不识抬举!可一时之间,他也想不到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除了派兵镇压以外,似乎也没有其他的好方法了。

毕竟这涉及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几十贯在权贵眼里就是一顿饭钱,可是在农民眼中,这些钱可以是几年的花销。

官府说不要就不要啊?

平时很“讲理”的百姓,现在突然“不讲理”起来了,明明是他们不守契约嘛!

基哥心中充满了烦躁,寿宴又在眼前,他根本就无心政务,于是就将这个包袱抛给右相李林甫了!

现在基哥的日子是过一天就算一天,他压根就不想花心思去处理这些烦心事。那些刁民们不守契约,他们还有道理了?

基哥给李林甫下了死命令:今年秋收,一定不能出乱子,不管是用什么办法!若是出了乱子,到时候你这右相也别干了!

李林甫得到消息以后,也是一脸懵逼。

这“青苗法”刚刚出台的时候,确实反响极好。农民们拿着低息贷款,在各地官府的监督与协调下,购买农具、种粮等必需品。此举让关中地区的经济更加繁荣了。

有钱,就能拉动消费。有了消费,就能制造繁荣。

这个道理李林甫明白,但他不明白的是,长安交子贬值太快了!快到政策已经跟不上变化!

当初的政策蜜糖,如今反过来成为了政策砒霜。得了便宜的农民们,现在要他们吃亏履行契约,结果这些人彻底不干了!

无奈之下,李林甫只得将户部交子司的司曹刘晏叫来商议对策。

“如今群情汹涌,本相亦是束手无策,敢问刘司曹有何良策呢?

太府尹杨慎矜是指望不上了,本相对你寄予厚望。”

平康坊的李林甫宅院某个小书房内,李林甫笑眯眯的看着刘晏询问道,亲自给对方煮茶。让刘晏一脸受宠若惊。

“右相,以卑职之见,毁约后患无穷,此风断不可长。这个口子一旦开了,我们面对的就不是那些自耕农了,而是大量投机取巧的地主豪强。”

刘晏接过李林甫递过来的茶杯,小心翼翼的回复道。

“你说的情况本相何尝不知,只是,计将安出?”

李林甫目光灼灼的看着刘晏询问道。

“右相,可以让百姓在长安售卖粮秣。但是,官府这边只收河西交子,不收长安交子。当初签订契约的时候,也没说必须要用什么交子还债,对吧?

借多少钱,还多少钱,这是天经地义之事。朝廷体恤百姓,百姓也要知道朝廷的困难才是。”

刘晏小声建议道。

李林甫微微点头,随即他想到了一件事,反问刘晏道:“朝廷为何不收回河西交子的发行权?将河西交子印好,送到凉州发行,也不碍事啊。”

“右相,这件事要是办了,河西交子必然大幅度贬值。到时候与西域胡商交易的时候,我们就会势弱。而河西交子一旦变成了下一个长安交子,河西边军哗变怎么办?

交子不互通,实为烧林断火也!有了阻隔,一地乱了,不至于全国都乱,卑职以为留着河西交子的独立性是必要的。

卑职近期也是在寻思交子革新之策,待构思完备后,再报与右相。先暂用河西交子,以解燃眉之急。

长安交子名声日坏,将其废除,换上新交子,恐怕已经不可避免。”

刘晏尽量用比较委婉的措辞,向李林甫描述自己的办法。

他的办法说简单也简单,就是用现在长安市面上比较保值的河西交子,来当官方货币替代物,允许农民们在长安市集上卖粮食,但必须上缴河西交子。

或者就按朝廷的办法,采用“内部消化”的办法,用粮食平账。

怎么选都只有这两条路。

要是朝廷已经给了办法,到时候还有人想薅羊毛占便宜,那就是妥妥的刁民,可别怪神策军铁拳打得肉疼了!

“嗯,此法或可一试。新的长安交子要如何,伱真的想好了么?换汤不换药是没有用的。圣人怪罪下来,你我都要倒大霉。”

李林甫无奈叹了口气,忍不住提醒刘晏说道。

现在出问题的又何止是长安交子啊!

交子的剧烈贬值,本质上还是财富被朝廷疯狂的榨取掠夺。若是不改制,新的“长安交子”,还是会走老路的!到时候损害的是朝廷的制度威严!

“请右相放心,卑职已经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一定不会让右相失望的。”

刘晏信心满满的叉手行礼道。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