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盛唐挽歌 > 第331章 不缺那三瓜两枣

盛唐挽歌 第331章 不缺那三瓜两枣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9: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大唐的外交史上,使用“银弹攻势”,向他国官员行贿,都是基操,不值一提。

嗯,不用问谁谁谁干过这事,只需要问问谁谁谁没干过就行。因为在外交过程中送礼收礼,或者叫行贿受贿,基本上都是潜规则。不能摆上台面的烂活而已,没啥好说的。

高仙芝带着大唐“天兵”,去帮吐火罗某些部落争权,收拾另外一些部落。要说他和边令诚没收吐火罗使者的好处,谁会相信呢?

恐怕他们的手下都不信吧?

他们不收,吐火罗那边的使者也不可能安心。

此时此刻,高仙芝与边令诚二人面面相觑,都是面色尴尬,不知道方重勇提这一茬是为了什么。当然了,这件事也搪塞不过去,因为方重勇只要把那几个吐火罗使者喊来,随便问一问就能知道真伪。

这件事是瞒不过去的,就不必说什么“没收礼”这种侮辱智商的话了。

且不说高仙芝心中如何做想,单单说边令诚,他就没少拿方重勇的“孝敬”。

边令诚很是疑惑,能送礼的人就能收礼,方重勇逮着收礼这件事穷追猛打,又有什么意思呢?

“方大使,其实吧,这也不是受贿,只是礼尚往来而已。”

边令诚讪笑辩解道。

收钱办事,与人情往来,很多时候都是发生的事情是一样,只不过解读不同而已。边令诚与高仙芝二人收了吐火罗使者的黄金,这个是铁板钉钉的事情。

但这到底是收钱办事,还是人情往来,恐怕还要看方重勇怎么去理解。方重勇要是写一封奏折回长安禀告基哥,说边令诚与高仙芝合谋,曲解圣旨,肆意妄为。

不需要说得太明白,只需要稍微提一嘴就行,到时候估计还真够二人喝一壶的,不死也要脱层皮!

高仙芝知道自己嘴笨,无奈看着边令诚,还没想好要跟方重勇怎么解释。他确信这位西域经略大使是在故意找茬,可对方就是抓住了这个小辫子,压根不跟你谈出兵吐火罗到底可不可行。

其他先不提,你就说你有没有受贿吧!把收礼物这事谈清楚了再说别的。

方重勇攻击他们的角度,不可谓不刁钻!

“边内侍腿脚勤快也吃得苦,就是古往今来的故事读得少,把收礼的事情想得简单了。

岂不闻《后汉书》中有第五伦拒收千里马之事?如今朝中那位第五琦,还是他的子孙后代呢。感情第五伦可以拒收千里马,你们收吐火罗的礼物就理所当然对吧?

罢了,本大使连日赶路昼夜兼程,现在也确实有些累了,马上要去歇着。

二位无论有什么大事,都等到明日再说吧。

安西军是圣人的兵马,听圣人的号令。出兵吐火罗事关重大,那可不是二位私相授受便能决定的。”

方重勇一脸漠然说道,摆了摆手,随即自顾自的走出了房间。

等他离开后,高仙芝与边令诚二人面面相觑,皆感觉大事不妙!这位方大使可谓是话中有话,他这是玩哪一出呢?

“边内侍,您看这件事……怎么处理呢?”

高仙芝小声询问道。

礼物收了,退是不好退的。再说,退给谁也是个问题。

“据咱家所知,方大使人情世故十分练达,非常会做人。刚才这番话肯定别有内情。

不如这样,高副都护找個信得过,又聪明的幕僚询问一番便是。

咱家现在也是心乱得很。”

边令诚帮高仙芝出了一个馊主意。

听到这话,高仙芝那英俊的面孔,顿时从紧绷中松弛下来。他轻轻点头说道:“幕府内确实有一人平日里足智多谋,本都护这便去问他一问。”

……

“十处投人九处违,家乡万里又空归。

严霜昨夜侵人骨,谁念高堂未授衣。”

伊逻卢城内城的一间院落内,刚刚返回龟兹镇的李栖筠,正坐在院子里赏月吟诗。一杯葡萄酒下肚,满胸的惆怅已经快要溢出身体,直教人唏嘘不已。

这首诗是他当年考进士的时候找人行卷时所作,诗篇里满是怀才不遇的悲凉。

当然了,这都是以前的事情。

谁也没想到,李栖筠考上进士后,便时来运转,一步步做到了安西都护府的节度判官。虽然这个职务属于朝廷外放官员,品级不高。但在安西本地实权极大,可以轻松影响本地民政与军务。

为什么李栖筠发达了呢?大唐有才华的人何其多,为什么就他突然改变了命运呢?

因为李栖筠得到了一个李唐宗室的赏识,这个人就是信安王李祎的长子李岘。

嗯,也是阿娜耶同父异母的长兄。

这也是当初李栖筠肯跟着李嗣业签那份“投名状”的原因之一。如果他实在是不想签,阻止方重勇搞事情或许办不到,但自己脱身还是有办法的。

回想起自己的仕途,李栖筠领悟到了一个关键心得:一个人有才华,只不过是获得了进入官场玩游戏的“必要技能”而已。

并不是每个有能力的人都能出头,他必须得有人引路,有大腿可以抱住,才能获得进场玩游戏的入场券!

玩游戏的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最关键的却是入场券!

没有入场资格,甭管你有多少天纵之才,也只能在一旁看戏!十年寒窗,不如贵人一夕相助,这就是冰冷残酷的现实。

“叔父,高副都护与边内侍来访。”

一个年轻人,跟李栖筠长得有几分相似,走过来对他低声说道。此人名叫李叔度,是李栖筠兄长之子,来龟兹镇给他打下手的。

大家族就是这样,一旦出了一个排得上号的官员,这个人就会提携自己的子侄辈,有机会就要带他们出来历练。

所以长此以往,官宦之家出来的子弟,做官能力与人脉都远远强于布衣之家出来的人。能走科举之路的就准备科考,一路都有人照拂。不能走科举之路的,就门荫入仕,一路打通关系。

所以官僚的后代也是官僚,做官是一种家族传承的职业。哪怕官员和他们的家人赋闲在家坐吃山空,也不会下地耕田,更不会如贩夫走卒一样去市井讨生活。

这种情况还有个专有名词,叫“养望”。

“等会你回避一下。”

李栖筠轻轻摆手对李叔度说道。

不一会,高仙芝与边令诚联袂来访,被李叔度引入庭院。火把照耀下,二人脸上都没什么笑容,甚至显得有点愁苦。

李叔度退下后,李栖筠指了指院子内那张简陋桌案上摆着的简陋菜肴笑道:“下官刚刚吃剩下的,也不好意思请高副都护与边内侍入席,不如喝点葡萄酒吧。”

“李判官客气,喝酒就不必了,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请书房一叙。”

边令诚面色肃然说道。

看这两人表情凝重,李栖筠也收起笑容,微微点头,命下仆收拾院落里的菜肴,便领着高仙芝与边令诚二人来到书房。

三人落座之后,边令诚也不客气,直接将方重勇那番话,一个字都没漏没改,全部复述给李栖筠听了。

重复上级,包括天子的原话,乃是宫里宦官的基本功,记不住记不准的人,都被内卷到爆炸的宫廷环境所淘汰了,剩下的都是“速记王”。

边令诚便是其中佼佼者。

听完边令诚的叙述,李栖筠顿时陷入沉默之中,心中五味杂陈,半天都没说一句话。

一个丘八,一个宦官,果然还是听不懂“文化人”绵里藏针的“体己话”啊。

李栖筠忍不住在心中感慨,现在正在伊逻卢城内“主持大局”的那位方大使,还真是个智勇双全的妙人啊,可惜媚眼抛给瞎子看了。

边令诚与高仙芝若是此刻不来找自己问询,保管二人压根不懂方重勇那番话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

“李判官,方大使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高仙芝有些急切的询问道。

“高副都护莫急,方大使的意思其实十分明白,从《后汉书》那个第五伦的故事就可见一斑,二位请安坐,待下官与你们细说。”

看到高仙芝急得要站起身,李栖筠连忙摆了摆手说道。

见对面二人都已经平静下来,李栖筠这才解释道:

“第五伦拒收千里马这件事,关键不是在说他拒收礼物,而是说后面的事情。

方大使故意没说后面如何,是希望高副都护与边内侍可以自己想明白。”

“何为后面的事情呢?”

边令诚疑惑问道,在皇帝身边当差的他,自然是很清楚,言外之意这种事情,绝对要吃透了才行。

不然严重的时候,会让自己死无葬身之地!

可边令诚只是个宦官而已,那些典籍故事什么的压根不知道啊。他虽然不是不学无术,但肯定不像方重勇这种“文化阴阳人”,对典故了如指掌,说话一环套一环的。

“第五伦拒收千里马,不久以后,恰好遇到可以处理送礼那人的相关事迹。第五伦确实没有收千里马,却依然对送礼的那个人印象深刻,同时也感受到了对方巴结自己的善意。

最后,他还是网开一面,作出了对送礼那个人有利的决定。

所以第五伦就在感慨,送礼之人的礼物虽然被退回来了,但对方其实还是间接达到了目的。这便是送礼的妙处所在,无论收礼的人收或者不收,只要意思送到了,都达成了目的。

礼物本身贵重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谁送的,送给谁,表达了怎样的意图。”

李栖筠侃侃而谈说道。

原来是这样啊!

边令诚与高仙芝都不是蠢到家的人,一听李栖筠这么解释,就彻底明白怎么回事了。

自古以来的中国社会,送礼从来是一门高深的学问,绝不仅仅是收钱办事而已。

吐火罗使者送礼给边令诚与高仙芝,这不但是表明了求办事的态度,更是拉近跟二人之间的私人关系。要不,他们直接把礼物送大唐天子不就好了么?何必多此一举呢?

送高仙芝与边令诚,不就是“县官不如现管”的道理嘛。说不复杂,那也真不复杂。

而送礼带来的人脉,也是互相的,不是单方面的。

将来,若是大唐有什么需要,高仙芝一声令下,如果不违背吐火罗部落的自身利益,那么吐火罗雇佣兵也要听其号令行事。

这便是隐藏的政治资源,不可轻忽。

郭子仪在安史之乱后,便有与回纥叶护把酒言欢的交情。这份交情后来还用在了“单骑退回纥”的事情上。所以很多时候,手里的牌没有好坏之分,只看怎么用,什么时候用而已。

无论是什么牌,能捏手里,是断然没有白白浪费,送给别人的道理。

就更别说是被人窃取了。

现在高仙芝与边令诚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在于:西域军务上的事情,是高仙芝一言九鼎么?是他在总揽大局么?是边令诚这个宦官监军说了算么?

答案显然不是这样!

你们两个人收礼,把我方某人放什么位置了?

西域经略大使这个官位难道只是拿来看的?

难道将来吐火罗各部,只认高副都护,不认方大使?

既然我说话不好使,那这西域经略大使让伱高副都护来当,我现在回长安好不好?

如此一来,问题的性质便严重了。

这不是收不收礼的问题,也不是要不要出兵吐火罗的问题,而是西域的军务,谁来主导的问题!

权力的最核心属性,便是谁听谁指挥!这个问题哪里有妥协的余地啊!

方重勇难道缺吐火罗使者那三瓜两枣么?他在意的是自己的权威不容挑衅!

出兵吐火罗,甚至出兵小勃律,也不是不可以商量。

但必须是方大使下令出兵,必须是方大使收吐火罗使者的礼物,并且拿最大的那一份才行!

方重勇不拿,高仙芝与边令诚就不能拿!

并且还不能是二人将礼物转交给方重勇,而是要吐火罗使者当着安西军政大员的面,将最重的一份礼物,亲手交到方重勇手里。

礼物要送到,好话要说到,仪式要做到,流程要走到。

这才叫把事情办妥了。

有这个前提,安西军出兵吐火罗,才可以放到桌面上讨论。

要是没这个前提,那出兵的事情,就是一三五停水,二四六间歇性供水,周日还要报一个检修!只要方重勇在任西域经略大使一天,就永远没个准信!

总之,方重勇绝对不会稀里糊涂下达出兵吐火罗的军令。谁敢悄悄准备,他绝对要杀鸡儆猴,一板一眼的死扣军法,抓几个典型出来。

方重勇星夜兼程从伊州赶往龟兹镇,吃了一路的沙子,为的不就是权威二字么?

对此李栖筠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这位方大使沿途风餐露宿可是吃了不少苦,难道这一位就是来龟兹镇,看高仙芝怎么在自己面前耀武扬威,然后把自己架空?

高仙芝与边令诚都是收了礼物的当局者迷,而李栖筠这个外人却是看得一清二楚。方重勇很给高仙芝与边令诚面子,已经是抱着极大诚意在解决问题了。

要是这两人不明白利害关系,那将来被方重勇收拾了,可真别怪这位西域经略大使辣手无情。人家给了面子,脸是你自己丢的。

“高副都护,边内侍,下官说句实在话,这件事不妥善处置真不行。

方大使之所以没有说透,便是给二位留了面子,没有撕破脸让你们下不来台。

明日下官牵线,请方大使吃个饭,你们也参加,再把吐火罗使者也叫来,相信解决这件事并不难。”

李栖筠对高仙芝等人行礼说道。

“如此,便谢过李判官了。”

高仙芝与边令诚一脸苦笑,对着李栖筠还礼说道。收了的礼物还要吐出来,活了几十岁,这大概也是头一遭了。

二人告辞离去之后,李栖筠悄悄的出门,借着夜色掩护,朝着方重勇所居住的别院而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