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盛唐挽歌 > 第313章 百无一用是天子

盛唐挽歌 第313章 百无一用是天子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9: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葡萄酒的后劲真是大,喝的时候没感觉。”

夜深了,沙州老宅的卧房里,方重勇一边眯着眼睛看西域地图,一边对身旁端茶倒水的阿娜耶抱怨道。

这小宅院是当年方有德小时候住过的,如今都算是沙州的“名人故居”了。方重勇婉言谢绝了沙州刺史王怀亮的邀请,执意住到这间条件相当简陋的宅院里,体会着当年方有德骤然从唐末五代回魂到盛唐时的心境。

为了自省,方有德特意给自己起了个表字叫“全忠”,足见对灭唐的朱温怨念之深!

“阿郎在想什么呢,一脸沉重的样子。当年吐蕃人围沙州也没这样吧?”

阿娜耶用粗糙带老茧的小手抚摸着方重勇的面庞,一脸关切的询问道。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不提也罢。”

方重勇叹了口气说道,不想继续这个话题聊下去。

如今边镇兵力过多,耗费财政过大的问题,已经在朝廷内引起热议,感觉好像问题都是边镇地区带来的,裁军的议题只怕会被提上日程。

但以方重勇所知的,起码在天宝年间,大唐的边镇,包括安禄山所控制的河北北部边缘,都是朝廷政策执行较好,民生治理较好的地方。

用最简单的逻辑去反推,如果安禄山治下真的民不聊生,那他要“清君侧”的时候,只怕早就被当地人绑起来送长安了,还造个毛的反啊!

真正出问题的,反而是唐庭直接统治的“非军事区”。包括但不限于以洛阳为核心的河南,以贝州、博州、魏州为核心的河北南部地区,以长安为核心的关中!

这些地方民生负担极为沉重,百姓对朝廷怨气极大,又都是人口极为稠密的地区。

说到底,大唐的终极矛盾,还是人多地少,养不活那么多的人口所致,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这三个地方,在安史之乱后,形成了以宣武镇为首的防御型藩镇群,以魏博为首的河朔三镇,以及关中神策军藩镇化以后的“宦官藩镇群”。

将“非军事区”军事化,可不就是变相镇压了可能爆发的民乱么?军事格局的转变,一直都与经济基础和政治生态密切相关!

类似情况,跟糖尿病的杀人原因一样。

身体内糖多了看似问题不大,实则引起部分机能失调,得糖尿病的人都是死于并发症,而非糖尿病本身。

简而言之,大唐将要面临的惊涛骇浪,全都在满朝文武视野所见的水面下,没有谁真正看到问题在哪里!既然连问题在哪都不知道,就更别提对症下药了,未来大乱是必然,谁也挡不住,想这些都是没用的。

头痛不能只医头,脚痛也不能只医脚。

将来要怎么收拾局面,要如何在乱世中生存,才是方重勇现在思考的问题。

这种事情,别说阿娜耶只是個懂医术的年轻女子了。就算她在朝中为官,方重勇把自己的忧虑说出来,估计对方也只会以为这是在危言耸听。

一个人力所不能及,却又头脑清醒,是一件很困苦的事情。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方重勇忍不住再次叹息说道。

“何求何求?

你不就是眼巴巴望着那些又骚又媚的胡姬嘛!

我不管你了,你爱找谁找谁!”

阿娜耶狠狠的拍了一下方重勇的肩膀,扭头就走,却又被对方死死拽住胳膊。

“发什么脾气嘛,我是在心忧国事。”

方重勇让阿娜耶坐在自己腿上说话。

“唉,其实你也用不着这样哄着我。男人嘛,都是那样的,妾身也知道。

阿郎前一刻还在心忧国事,这一刻手就伸到妾身衣服里面了。”

阿娜耶眼神幽怨的瞪了方重勇一眼抱怨道。

“看来不教训教训你真的不行了。”

方重勇让阿娜耶跪坐在自己身旁,在桌案上铺开大纸,让对方帮忙磨墨。

等一切准备就绪,他在纸上写道:艰难的年代造就勇者。

“这就是大唐立国之时,太宗皇帝横扫天下,甚至敢于杀兄夺位,不勇敢,不能吃苦,就会死。

所谓优胜劣汰,不过如此。”

方重勇的眼神很是认真,阿娜耶被他的气势所震慑,只得轻轻点头,不再去想那些男欢女爱的事情。

接着,方重勇继续在纸上写道:勇者创造安逸的年代。

“太宗开创贞观之治,高宗武后虽有争议,但大唐国力总体向上,国家兴旺繁荣,社会安定,这个没有问题,对吧?”

阿娜耶微微点头,她虽然对这些不太懂,但感觉方重勇现在好厉害的样子,充满了男人雄健又睿智的魅力。

“可是,美好的年代,会让人变得软弱。

如今长安权贵爱俊俏美少年,好文恶武,沉迷享乐。

官场渐渐腐化,无能之辈比比皆是,不正是如此么?”

方重勇又在纸上写下:安逸的年代产生弱者。

“是不是还有一句?”

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阿娜耶知道大唐的诗句,多半都是四句八句十六句之类的,四句至少为一个段落。

方重勇没说话,只是在纸上写道:弱者重返艰难的年代。

“现在的大唐,大概就在这第三句和第四句中间。第三句已经完成,第四句尚未开始。

但那也是迟早的事情了。

我所虑者,便是这个。”

听到这番话,阿娜耶不仅没有皱眉,反而哈哈大笑。她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好不容易才收敛笑容反问道:

“阿郎,妾身可是一直都陪在你身边的,好多年了。

未来如何不知道,但起码你爽过了不是么?节度使女儿与你为妻,伱还想如何?

妾身不也一样么,没遇到阿郎的话,现在妾身还不是白天在地里干活累死,晚上还要被人玩得死去活来。

现在这种生活,过去妾身是想都不敢去想的。

将来阿郎的子嗣们都年长了,要争家产,各种破事少不了。妾身到时候年老色衰,也伺候不动阿郎了,到时候要如何自处?这些难道不烦心?

可是现在想这些又有什么意思呢?

只要妾身现在过得好,过得舒坦不就好了?

反正天下大乱的时候,倒霉的又不是我一个,大不了一起苦熬。

妾身就算当个农妇,要是能看到帝王皇子的妃嫔,沦落为青楼妓馆的粉头陪人睡觉,那我心里也舒服啊。

幸福都是跟别人比较出来的。就算运气不好要死,难道死的就只有我一个?那么多人陪我一起死,怎么也够本了,妾身现在又有什么好忧虑的?”

听到这话,方重勇一愣,这才想起阿娜耶是在凉州本地长大的。她从小就四处采药,在医馆里干活,一身的边镇彪悍习气,压根就不是长安那些娇滴滴贵妇们的思维。

与其说她想自己过得好,倒不如说看到别人过得差,她心里更舒坦些。反正又不是没吃过苦的,那时候也没觉得苦啊!

“真是怕了你了。”

方重勇哀叹了一句,其实阿娜耶的想法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大唐普通人的想法。

日子过得不错,心态比较豪迈,不担心明天怎么样,很符合这个时代的主流精神面貌。

总之一句话就是:明天死是明天的事情,老子今天要爽个够!

“节帅,张氏派人来了,在堂屋内等候。您要去见一见吗?”

正在这时,门外传来何昌期的声音。

“让他们在堂屋内候着,本节帅睡醒了就去。”

方重勇不耐烦的应付了一句。

说完,他直接吹灭了桌案上的蜡烛,将阿娜耶拦腰抱起放到床上。

门外的何昌期会意,不动声色的退下了。

“不去……会不会,嗯,不太好呢?”

黑暗中,阿娜耶在床上喘息着呢喃道。

“张弥算个什么东西,耽误老子把妹,让他在堂屋吹一晚上冷风再说。”

方重勇笑骂了一句,如饿狼一般朝阿娜耶扑了过来,撕咬着对方修长的脖子。

……

“你们怎么就五百人?”

看着面前躬身行礼的高适,基哥面色黑如锅底,语气不善的质问道。

他强夺兵权,领着神策军到泾阳县的时候,就发现泾阳县以北的神策军大营是个空营。

虽然旌旗招展,不少人忙进忙出,砍树造木筏,一副热火朝天的模样,但却真的只有五百士卒。

“回圣人,方大将军带兵绕路,从小道偷袭邠州后方。下官在此地不过是作为疑兵,迷惑叛军的斥候。

此地并不是很安全,若是有山洪爆发,则营地容易遭遇水灾,还请圣人移驾到泾阳县暂避。”

负责打理大营的高适,低眉顺眼说道,态度非常谦卑。

基哥对他的态度很满意,微微点头不置可否,面色稍缓。

他热血上头过后,现在剩下的就只有担忧与后怕。让他带兵北上攻打邠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天子又岂能犯险?

去是不可能去的,最多装装样子!

在得知方有德带兵绕路攻邠州后,基哥心头的火气也消弭了。最起码,事情没有演变到不可收拾,只是方有德为了保密,严密封锁了消息,连他这个皇帝都不知道!

当然了,皇帝知道就代表身边的太监也知道。而基哥身边的太监,谁敢保证就一定没有跟皇子悄悄勾结在一起呢?

方有德的谨慎,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与他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

正在这时,基哥那昏花的老眼,猛然间看到泾水上似乎飘着一个什么东西,顺着湍急的河水流下来了。

隔得太远,没看清楚到底是什么!

“高适,朕命你带人去看看那是什么东西。”

基哥指了指远处河面上的某个物体说道。

其实不必他说,神策军负责警戒河面的士卒,已经把那个“东西”搬到岸边了。这是一具被水泡肿了的尸体,衣衫破烂,头上的发辫,不像是中原款式。

“这是一个契丹青壮。”

基哥带人走过去观摩的时候,高适指着对方头上的发辫说道。他是河北人,对契丹人的发型一点也不陌生。

契丹男性的发型,通常包括剃除头顶部的头发,而在两鬓或前额部分留下少量的头发作为装饰。这些头发可以自由地垂下,或者编织成小辫。

和普通大唐百姓的发型完全不一样,几乎是一眼可辨。

基哥微微点头,悄悄松了口气。他最怕这具尸体是神策军士卒的,那就坏菜了。

很快,泾水上出现第二具尸体,第三具,第四具……一副令人悚然心惊的画面出现了,伴随着泾水的湍急水流,一具接着一具的契丹青壮尸体顺流而下。

半个时辰不到,就已然达到了数百!毫无疑问,这些契丹人尸体出现在泾水,只能是邠州那群叛乱的契丹奴隶。因为其中有些人,背上还插着箭矢。

但更多的人,身上并无多少伤痕!

这尼玛怎么回事?

基哥皱起眉头,他隐约感觉,方有德应该是打赢了叛军。只是为什么叛军尸体会大量出现在泾水呢?

“圣人,那边有人划着皮筏子过来了!穿着唐军军服,正在跟我们打手势不要放箭!”

高适指着不远处的泾水河面说道,语气难掩激动。

流经邠州到泾阳的这一段泾水,有几个地方水流相当险急。从邠州乘坐皮筏子“漂流”一百多里南下,这真不是一般人干的事情。就是在精英辈出的神策军中,也是水性过人的浪里白条了。寻常人可不敢干这么疯狂的事情。

皮筏上那两人看到皇帝的伞盖也在,连忙跳下船,不顾身上湿漉漉的衣衫,上前对基哥行礼道:“圣人,卑职是神策军斥候。得方大将军之命,特来禀告军情。我军已经攻克邠州新平县,卑职离开的时候,方大将军刚刚攻克三水县,正在收尾,请圣人勿虑。”

说完,他将腰间挂着的一个竹筒交给鱼朝恩,这是方有德要他们二人转交给基哥的亲笔信。

原来已经结束了啊!

在场所有人听到这话都松了口气,没参战战争就结束,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事情了。

高适压住内心的喜悦,他知道自己那一份功劳跑不掉了。

而基哥脸上更是多云转晴,这几日以来头一次露出笑容。他拆开竹筒上的火漆,一目十行将信纸上的字句看完,悬着一颗心终于落回肚子里。

方有德告诉他邠州已经基本拿下,有些契丹俘虏逃走了,他正带着神策军四处抓人,务必不留隐患。

“听朕号令,拔营起寨,全军返回长安。”

基哥哈哈大笑下令道。

一天后,数千神策军无惊无险的回到长安,并屯扎在玄武门,接管了长安要地的防务。而基哥则是回到了兴庆宫,见到了高力士,二人都是唏嘘不已。

基哥带着高力士来到勤政务本楼的御书房,就忍不住询问对方:他这个大唐天子不在长安的这段时间内,城内有没有发生什么大事。

然而高力士的回答却让基哥大吃一惊!

长安城内无事发生!甚至比基哥在的时候还要平静一些!

没有什么皇子造反,没有什么百官慌乱如热锅蚂蚁,更没有什么政务停滞国将不国!一切都正常运转!甚至金吾卫还特意打开了金光门,允许西域胡商带着商队出城。

只出不进,一切都是井然有序,仅仅是检查特别严格而已。

简单说就是,除了基哥和高力士比较担心政局以外,长安城内从权贵到百官再到升斗小民,都是该吃吃该喝喝,该干嘛干嘛。

完全没有什么皇子朝臣大串联,要搞大阴谋颠覆大唐之类的破事,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基哥离开了长安!

一开始,基哥对此非常欣慰。邠州叛乱的事情有惊无险的渡过,可谓善之善也。

但在细细思索之后,基哥却感觉到一股发自心底的异样恐惧!

平叛不需要他这个天子操心,长安日常的政务不需要他这个天子操心,边镇军务也不需要他这个天子操心。就连皇子们都不来闹事,权贵百官们更是安安分分的各司其职,没听说谁要跟他这个天子对着干的。

如此的“安定祥和”,那不就意味着,他这个天子,压根就没有存在感,有他没他大唐都一个样么?

这该如何是好啊!太可怕了!

基哥猛然间发现,现在大唐已经变成百无一用是天子了!天子的存在,貌似就只有名分而已!压根就不需要他做什么!

那他作为帝王,大唐的最高统治者,要如何自处呢?

这件事如同一片密不透风的乌云,开始笼罩在基哥心头,弥久不散。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