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盛唐挽歌 > 第299章 国家养兵百五十年

盛唐挽歌 第299章 国家养兵百五十年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9: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徐祛病带着他的残部,离开了亹源。为了报答方重勇的大度仁慈,他告诉了这位河西节度使一个少数吐蕃人才知道的秘闻。

从亹源出发,顺着大通河一路南下,不到五十里地,有一条吐蕃人与大唐商人的走私小路,被双方昵称为“茶马小道”。

因为陇右地区被唐军长期封锁,贸易不通。所以长安来的商人,并不会去鄯州,而是喜欢走到兰州以后,顺便在去河西走廊去西域之前,先搞点“外快”。

主要是获得路上必须要用的廉价马匹。

而亹源与大通地区的吐蕃人,也需要将自己放牧的牛羊卖出去,换取其他的生活必需品。于是这条直通大通地区的茶马小道便应运而生。

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

亹源这边的大通河两岸非常狭窄,不方便货运,但可以走人。所以吐蕃人便将货物,也就是那些牛羊甚至是乳酪制品“打包”好,固定在木筏上,然后让这些货物顺着大通河一路流向下游。

简单说就是,货走水,人走道,互不干涉。

在茶马小道的入口处,有一个规模不大的渡口,还有一个几十户人家的镇子,在这里专门负责接运,转运,卸货这些事情!

大唐商人通过这条路,将手里不值钱的茶砖茶饼卖给吐蕃贵族,而大通与亹源地区的吐蕃东岱,则是将畜牧产品在这个集镇上销售。都是瞒着两国官府的。

当然了,从兰州到茶马小道的入口,需要逆流而上,还是很费事的。不过考虑到茶砖茶饼的重量与体积不大,还有这些物品的价格奇高,找纤夫逆流拉纤,用木筏托着货物,也就不算什么大成本了。

徐祛病所在的东岱,就是玩的这一手。因为他的先人来自大唐,在大唐也有些私人关系,所以亲手操持这条走私线路,定期走私。

方重勇回想了一下当初他在沙州当刺史的时候,跟恩兰达扎路恭之间也玩走私,顿时心领神会!

要不怎么说英雄所见略同呢!

杀人无法创造任何价值,但是走私却可以!大唐与吐蕃打得热火朝天,可那又跟两国民间的商贸有什么关系呢?

毕竟,大唐的茶叶,在吐蕃贵族里面是刚需。甚至某些吐蕃贵族,还专门收藏大唐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茶叶。其种类之丰沛,让长安权贵都自叹弗如。

这里头要是没有走私的功劳,那就真见鬼了。

“茶马小路啊。”

方重勇看着大通河急速流淌的河水沉吟不语。

大唐官方的地图,都不会标注这些道路,可是当方重勇带兵到这里的时候,却发现这里可以大规模行军。

其实不仅仅如此,就连亹源直通大通地区的小路,起码都有五条以上。

问题只在于:大部队能不能骑马过去,能不能携带辎重过去,能不能维持长期的补给。

然后方重勇得到的结论是:这些小路,只能让三千人规模的队伍轻装到大通,附带七天干粮。连盔甲和重兵器都带不过去,更别提马匹了。

所以当初方重勇压根就没考虑过这件事。亹源到大通的路,就只有行军谷道这一条。

不过现在徐祛病提供的这個消息,给他打开了一个新思路:能不能利用大通河那不健全的漕运,通过“人货分离”的模式,让军队穿过茶马小道,从大通地区的侧后方给吐蕃人整个大活呢?

如果不是因为从大通河逆流而上到亹源太过鬼畜,大规模行军根本无法想象,方重勇都要担心吐蕃人走这条路给自己打闷棍了。

似乎是在印证徐祛病的说法,方重勇在亹源最西边的大通河渡口岸边,发现了很多制作粗鄙的木筏!是吐蕃人通过大通河往亹源运送辎重以后留下的。

这些木筏不会回收利用了,需要的话就直接劈柴烧了,或者当做制作拒马的木料,平日里都是堆在岸边晾晒。当然了,这些也可以当做走私工具来使用。兰州的黄河上还有漕运呢,对于船只和木料的需求量很大。

所以无论如何,这些木筏总有销路。

看到眼前密密麻麻堆起来的木筏,方重勇忍不住叹息道:“吐蕃对于自己国家的管理,还真叫一个粗放啊!”

亹源附近的吐蕃东岱,算是把“损公肥私”这一条玩到极致了!不仅给大唐走私马匹与牛羊等牲畜,还把运送军粮的木筏也给卖了!

吐蕃高层对此真的一无所知么?

方重勇感觉未必如此,或许是有什么不可说的原因吧,毕竟这样的事情在大唐也很常见。

“节帅,做拒马的木料不够了,我们要把这些木筏都拆了么?”

何昌期看方重勇抱臂沉思,指着眼前堆集的木筏疑惑问道。

“那倒不缺这点木头。”

方重勇轻轻摆手,似乎是在自言自语,盯着这一堆木筏出神。

……

吐蕃人在后勤基地亹源丢失的第三天,就已经知道那里被唐军占领。

于是负责攻打鄯州北路的吐蕃军,作出了一个后来让方重勇感觉迷惑不解的操作:固守大通,堵死亹源通往大通的那条行军谷道,并在出口处埋伏了重兵!

就等着唐军突袭的时候打闷棍。这个操作跟方重勇在谷道那一头做的事情如出一辙,可谓是麻杆打狼,两头害怕。

方重勇这些唐军将领们不了解的是,亹源虽然是吐蕃人的后勤总基地,但吐蕃军也有自己前线所属的囊霞,物资需要从亹源转运。算是一种分散部署,分散风险的做法。

而且大通本地还有耕地,有牧场,可以提供相当一部分军队口粮。对北线吐蕃军影响最大的事情,反而不是粮草,而是亹源储存了很多军械,包括箭矢与铠甲,这些已经没办法送往前线了。

由于吐蕃北路军军械缺乏,并且暂时无法补充,陇右河源军驻地感受到的军事压力骤然一轻。吐蕃军退回大通守碍口去了,只留下数百游骑侦查唐军动向,驱赶唐军零星斥候,转入被动防守之中。

虽然北线的压力暂时减轻,但南线的吐蕃人却加大了对石堡城的攻势!

亹源丢失几日后,重整旗鼓的吐蕃人气势汹汹朝着石堡城山头对面的定戎城而来,并一举拿下。留下三千精兵在石堡城外扎营,跟定戎城的吐蕃军互为犄角,围住石堡城不进攻。

又过了一日,南线吐蕃军一万人冲击安戎城(湟源县),与唐军在城外野战,小败后不疾不徐退回石堡城外营寨,等待唐军来攻。

唐军没有追击。

王忠嗣严令陇右镇各部不许擅自出战,只有吐蕃人冲到安戎城外,才可与之对阵。

两日之后,吐蕃军再出一万人冲击安戎城,再次与唐军在城外野战,再次不敌,再次退回石堡城外营寨。

傻子都看得出吐蕃人想干啥,但就是拿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除非把自己这边人命填进去绞肉。

面对不把士卒人命当回事的吐蕃军,跟他们拼消耗是最笨的办法。吐蕃人与大唐对阵,几乎每一次,包括大唐惨败的时候,都是吐蕃这边阵亡的人更多。

但胜利与否,那是要看战略目的是否达到,而不是数斩获人头数量。

见唐军不上当,吐蕃军开始一波一波派人攻石堡城,每次五百人,打完以后撤回来补充够了再上,日夜不停十班倒的攻城!

这下王忠嗣也坐不住了。

他急令在湟水县休整的李光弼,带着建制不完整的天威军,火速前往安戎城。

等李光弼带兵抵达后,唐军在安戎城已经集中了三万以上的兵力,可以在大非川以东的这条狭长又宽阔的山道上,跟吐蕃军从容决战了。

又过了两人,王忠嗣亲帅天威军八千精锐,外加陇右各部生力军五千人,一路奔袭石堡城,大破吐蕃营寨,斩首两千,解除了石堡城之围。

吐蕃军并未溃败,而是且战且退,一路退回了大非川。

鉴于当年在大非川的痛苦记忆,唐军追到已经废弃的宛济城就停了下来,并再一次退回前线大本营安戎城。

此刻王忠嗣内心十分忧虑,他已经用上了最后的预备队,而且陇右镇几乎所有的精兵,都在安戎城附近,和吐蕃军争夺石堡城。

他连一支兵马都不敢调走,因为这样会破坏脆弱的军事平衡。后方只有河源军这一支被打残了的孤军,真能保住后路不失么?

……

方重勇前世的时候,门源盆地以南,有一条驴友们都很爱走,也很安全,风景还很优美的古道。它在北宋的时候,被蒙古人称为“祁汉开沟”,寓意为“白色的小路”。

因为这里在北宋时,已经是兰州以西走私马匹与茶叶的专用通道,于是也被各族亲切称为“茶马小道”。

这天夜里,方重勇领着三千银枪孝节军步卒,牵着马走在这条茶马小道之中。他头顶上是银色的月光,在谷道内的山泉中映照着,耳边是哗啦哗啦的流水声,身边是大片的密林,时不时传来不知名鸟儿的啼叫声。

他们这些人,不像是来行军的,倒是很像在此地探险,众人心情都比较放松。

“方节帅,您这一招,还真是妙啊!吐蕃人做梦也想不到,您会从茶马小道,绕到大通背后给吐蕃人来一刀。”

身边的何昌期忍不住拍马说道。这话不完全是拍马屁,事实上在被人提醒以前,银枪孝节军当中没有一个人想到这一点。

“谢你吉言啊,某也觉得吐蕃人不太可能想到这一点。”

方重勇嘿嘿笑道,平日里他都跟千年乌龟一样四平八稳的,此刻难得露出得意之色。

他们这一路,是用木筏“托运”辎重,事先派兵攻占了茶马小道的渡口,然后在那里接货。其他的兵马,都是穿着军服,轻装走了一天,沿着大通河岸边一面靠山的山路,行军到了这里。

无负重行军,简直不要太爽了,跟旅游差不多!

而这条茶马小道,因为是“走私专用道”,其路况比预想的要好很多!要不是因为地上拳头大的石块比较多怕把马腿折了,这里都可以走骑兵了。

方重勇心中十分得意,郭子仪已经带着赤水军赶来接替了亹源的防御,后路无忧。

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莽一波,银枪孝节军作为尖刀中的尖刀,就是不用来填线的。

“停!有大队人马过来了!”

何昌期前面的辕门二龙,用长槊挑起马灯举到高处,两千多人的队伍立马停了下来。

只见不远处有密密麻麻的一支队伍,正跟他们迎面而来。这支队伍同样是领头的几个人点火把,其他的全员静默,黑咕隆咚的只能看到人影子。

推己及人,方重勇感觉这支队伍不太寻常,顿时打起来十二分精神。

“让行军向导用吐蕃语问一句。”

方重勇对何昌期小声交代说道,现在两支迎面而来的队伍相隔一箭之地,不约而同的停了下来。

“你们是哪个东岱的兵马!”

唐军的向导问道,此人是论弓仁家里的亲兵,对吐蕃军的相关常识十分惗熟。

“托岱东岱,隶属于赞普的第二禁卫军!你们是哪个东岱的队伍?”

对面用吐蕃语询问道。

“方节帅,是达扎路恭的嫡系人马。”

那个行军向导对方重勇小声嘀咕道,手都在发抖。

马德,怎么老子走一次夜路就能撞到鬼啊!

方重勇在心中大骂达扎路恭不按套路出牌,这支吐蕃军精锐走小道还走夜路,一定所图甚大!

“把老子的神器拿来!”

方重勇对何昌期说道。他想了想,又对行军向导说道:“就说我们是纳雪小东岱的囊霞。”

纳雪小东岱是隶属于孙波茹,也就是苏毗区的一个东岱。

前面加个“小”字,是因为户口不够多,行政级别低半个档次,故而加个“小”字以区分普通东岱。

“我们是纳雪小东岱的囊霞。”

行军向导对远处喊话道。

“把你们的口粮送过来,滚到一边不要挡路。”

吐蕃禁卫军那边喊话道,一开口就信息炸裂。

方重勇心中暗想,要是给一点口粮混过去也不是不行。可是马匹上还托着盔甲,那么多马匹显然不是这个什么什么小东岱可以有的,到时候必然露馅。

正在这时,何昌期将方重勇经常用到的铁喇叭递了过来。

方重勇一只手举着盾牌防止吐蕃人打乌朵偷袭,另外一只手拿着铁喇叭。他将喇叭放到嘴边,转身对一种银枪孝节军士卒高声喊道:“国家养兵百五十年,封妻荫子就在今日!弟兄们,杀啊,富贵就在眼前了!”

辕门二龙一听这话,想都没想条件反射一样的直接吹号角!

呜呜呜呜呜呜!

吐蕃禁卫军还在愣神的当口,银枪孝节军的士卒就像是虎狼看到猎物一般,不要命的直扑过去!

本有马匹可以骑乘的银枪孝节军与吐蕃禁卫军,在茶马古道无法骑马。

本有盔甲可以穿的银枪孝节军与吐蕃禁卫军,行军时为了节省体力,什么防具都没穿。

双方的重兵器,如狼牙棒和长槊这一类的东西,都挂在马匹上来不及取下来。

唐军与吐蕃军中最精锐的两支部队,竟然在一个本不该相遇的狭长谷道内相遇,在这个月朗星稀的夜里,展开了血腥厮杀!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