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盛唐挽歌 > 第31章 漂洋过海来看你

盛唐挽歌 第31章 漂洋过海来看你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9: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方重勇坐牛车去华州郑县找未来老婆,日子过得还不算太糟心。

房子找到了,虽然不太宽敞,但好在地段不错,在长安闹市区,跟李隆基的住所一墙之隔,还算凑合。

票子三千贯,虽然这点钱不算啥,在长安根本排不上号,但起码温饱无忧。

马子也找到了,虽然要过好些年才能娶回家,但基本上也是铁板钉钉跑不掉。不至于像前世好些年轻人一样,只能等到不得不结婚的时候,才能接盘一个“玩累了”的小仙女。

而且如今大唐的问题虽然多如牛毛,但却一根也没落到方重勇本人头上,因此他还觉得日子过得下去。

然而,长安城内某些身居高位的人,却感觉日子好像要过不下去了。

兴庆宫的勤政务本楼内,李隆基正在与几位重臣商议大事。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空出来的那个相位,到底谁来坐比较好。

开元年间,唐庭高层基本上已经形成某种约定俗成的定制,宰相就是2-3人,不会多,更不会少。基本上每过个三四年的样子就要换一茬。

如今裴耀卿被罢相,再选一個人接替他的位置,也是理所当然的。

为什么开元年间的宰相隔几年就要换一批呢?

很多朝臣们认为是李隆基害怕相权过大尾大不掉,但也有些臣子认为,开元年间大唐虽然国力强盛,可问题也不少。每次出了问题,都需要宰相出来背锅,引咎辞职。

总不能说这一切都是天子的错,都是圣人的错吧?难道不换宰相换皇帝?

所以换一个宰相,就等同于卸掉一些黑锅,然后大唐天子就永远是那个从来不会犯错的圣人,这似乎更符合现实的逻辑。

今日李隆基不想再拖延下去了,他让李林甫与张九龄二人拿出自己的方案,各推举一个心仪的人为新宰相,也就是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个职务该授予给谁。

群相制度虽然是一个天子配几个宰相,但这些宰相其实按默认的规矩,也是分大小的。中书令最大,简称“右相”;侍中排第二,简称“左相”;同中书门下三品乃是皇帝需要自己喜欢的官员可以破格提拔,以制衡左相右相,因此只能排第三位。

现在张九龄与李林甫占了两个位置,他们提名的那个人,就变得举足轻重,其权重足以影响朝局了。

类比一下,这个人选的分量,可以跟楚汉之争时拿下河北以后的韩信相提并论。

“微臣推荐严挺之入相。他是中书侍郎,熟悉政务,可以快速接替裴耀卿罢相后的空缺。”

张九龄对着李隆基深深一拜说道。

“哥奴,你以为如何?”

李隆基微微皱眉,看着李林甫问道。很显然,严挺之这个人并不是李隆基心目中的第一人选,至于原因很简单。

当初,张九龄、裴耀卿、李林甫这个组合搭伙,张九龄是负责总揽北方的军务还有屯田的相关事宜,而裴耀卿负责改革漕运,李林甫负责捞钱,以及精简朝廷机构,开源节流。

如今裴耀卿不在了,其他两人都还在,那么朝中其实缺乏一个管理经济运行的大臣。

而严挺之与张九龄是一个衙门出来的,所擅长的政务,亦是与张九龄高度重叠。那么如果严挺之入相,张九龄就必须滚蛋,因为严挺之就是弱化版的张九龄。

“微臣以为,严挺之轻佻,不可为相。”

李林甫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倒是引起了李隆基的兴趣。

李林甫反对这个建议不稀奇,稀奇的是他找的理由很让人无语。“轻佻”算是什么理由呢?

“何出此言?”

李隆基看着李林甫询问道。显然对方要是不给他一个满意的回答,那这件事根本不算完。

“回圣人,严挺之先有妻裴氏,与其和离。后又有妻周氏,又和离。再往后有妻吴氏,亦是和离收场。如今严挺之妻乃崔氏。

除此以外,还有其八岁子杀其妾阿英,闹得一时间沸沸扬扬。

治国先治家,严挺之先后和离四任夫人,又有其子杀妾,足见其治家无方。这样的人,再有才华,亦是不能为相。

治家无方者,何以治国?”

李林甫说完,亦是躬身对着李隆基深深一拜说道。

这个角度好刁钻啊!

张九龄一时间被怼得说不出话来。不用说,李林甫早就做好功课了,严挺之那些破烂事肯定是真的。当然了,这点脏水还不至于说把严挺之搞下去不能当官,但是阻止其入相,恐怕已经足够了。

你换老婆换得这么勤快,五十多岁了还在换个不停,难道不是生活作风有问题么?八岁儿子都敢杀小妾,难道不是当爹的没有教育好么?

张九龄也不得不承认,严挺之的家风确实有问题。

李林甫的恶意吐槽不一定能奏效,但最起码,李隆基现在对严挺之这个人的印象只怕不会太好!

“这些事情无关痛痒,中枢事务繁杂,哥奴不要顾左右而言他。”

李隆基不耐烦的呵斥了李林甫一句。

他虽然这样说,但其实已经把李林甫的话听进去了七八分,事后找人稍微打听一下,严挺之的婚姻状况与家庭状况很容易被打听出来。

和离了不是稀奇事,但和离了再娶,娶了又和离,三番四次如此折腾,这个人肯定是有问题的。

方重勇前世的某些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升迁的时候也要做背景调查,那种短期内离婚结婚再离婚的人,肯定会被重点调查,这些其实都是人之常情而已,古今无二。

至于未成年的儿子就敢杀爹的小妾,就更能说明家教有问题了,所谓“子不教父之过”嘛。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的搞不定,后面的肯定搞不好。李林甫攻讦严挺之不假,但他也不是毫无顾忌的在瞎说,起码整件事还是属于“叙事扭曲”的合理范围,而不是凭空捏造事实。

这一波,张九龄被李林甫打了一闷棍,可谓是猝不及防!

“回圣人,如果严挺之只是因为家里的一些事情,那微臣倒也不至于将其拿出来说道。可是除此以外,严挺之还徇私枉法,请圣人明鉴,这样的人不仅不能入相,反而还要贬官治罪才行。”

听到这话,张九龄额头上直冒冷汗。他左想右想,也不知道严挺之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只能耐着性子等李林甫说完。

“哥奴虽为左相,也不能信口开河!”

李隆基正色说道,摆明了是不信李林甫的一面之词。

“王元琰,蔚州刺史,贪赃枉法被纠察,如今戴罪之身,正在接受朝廷审查。

王元琰前妻裴氏,乃严挺之前妻。此女为王元琰向严挺之求情,严挺之利用手中职权,赦免了王元琰。

这么大的事情,圣人竟然完全不知。严挺之欺上瞒下,包庇徇私,并非在下胡言乱语。

而且王元琰曾经是忠王府(李亨)参军,严挺之如此回护王元琰,如果不是因为前妻求告,难道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李林甫一字一句的反问道。

张九龄额头上渗出冷汗,连忙拱手对李隆基说道:“圣人明鉴,严挺之前妻,如今已经与王元琰和离并改嫁,此事,恐怕并非如左相所言那般。”

“等会派人查一查严挺之,看哥奴之言是否有夸大之嫌。”

李隆基对身边的高力士吩咐道。

“哥奴有推荐的人么?”

虽然在心中已经给严挺之判了此生无望入相的死刑,但李隆基表面上还是表示出一副“虚心纳谏”的模样。

“河西节度使牛仙客,政务精熟,亦是从基层一步步到节度使的位置,其人在河西广受赞誉。牛仙客为河西节度使的这些年,河西藩镇粮草满仓,府库充盈,军备齐整,想来此人可入中枢为相,以调理民生。

新任河西节度使之崔希逸上表,亦是盛赞牛仙客有宰相之才。因此微臣推荐牛仙客为宰相,请圣人定夺。”

听到这话,李隆基微微点头,李林甫这样子的,才是识大体的宰相。

严挺之是张九龄的人,而且现在还在同一个衙门办公,用鼻孔想都知道这两人穿一条裤子的。什么叫任人唯亲结党营私?

张九龄这种就是!

而牛仙客,远在河西,显然不可能是李林甫的亲信。而且崔希逸还盛赞牛仙客的才干,足以见得李林甫是大事为重。

只要事后查一查严挺之与牛仙客是什么样的人就明白了。

想到这里,李隆基心中已经有了定论。

“二位相公都回去歇着吧,朕再想想。”

听到李隆基这么说,张九龄还想再多说两句,最后还是无言以对,躬身行礼告退。他要去找严挺之好好问一下,王元琰那边到底是怎么回事。

等二人都离开后,李隆基转过头问高力士道:“力士以为如何?”

“奴以为,张相公私心甚重,但牛仙客亦非宰相之才。”

高力士小心翼翼的说道。

“朕自然也知道这些。牛仙客在河西做得不错,但能不能胜任朝中事务,尚且未定。

只是,严挺之甚失朕望,绝不可为相,你要好好查一查,他与王元琰案是什么关系。

对了,王元琰贪赃,是不是跟忠王府有关系,严挺之跟忠王府是什么关系,你也顺便查一查。”

李隆基说了一大通,这才从惊惧中缓过神来,觉得自己小题大做了。

对于他来说,他那些儿子都是渣渣,哪怕是自己最宠爱的寿王李琩,他除了有个武惠妃当老母,还有啥啊?

唯独忠王李亨,暗地里的势力惊人,能量之大,让李隆基也不得不小心应对。

韦坚、皇甫惟明、王忠嗣……这些人都是李亨的亲信甚至就是小舅子,自己那些皇子里面,有谁能网罗这么多能干的臣子?

这次因为贪腐而落马的王元琰,同样是忠王的人。

现在要搞清楚的问题是,李亨那边还有多少个“王元琰”?分别在什么位置?有多大能力可以造反。

李林甫那句“王元琰曾为忠王府参军”,直接戳到李隆基的肺管子了。

……

如果说王忠嗣在长安的宅院看上去很寒酸的话,那么华县老家的房子,则充分说明了“逼格”二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目测占地面积不下大几百平方米,不仅如此,朱门白墙青瓦,一副贵族气派。

不愧是太原王氏与陇西李氏搭伙过日子的组合。去长安了那边高物价只看财帛,丝毫都体现不出世家的真正实力在哪里。

家乡的土地、佃户、物产、宅院,等等。这些才是世家大族的实力所在。

真要算起来,如今在幽州被称为“方节帅”的方有德,只怕在王氏这边只能算是个富不过三代的暴发户。

叫门,入堂,说明来意,一套流程走完,方重勇连传说中那个,青梅竹马的萌妹王韫秀的影子都没见到。

反而是被虽已中年,却貌美不减当年的李氏反复审视,气氛一时间陷入尴尬的沉默当中。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如今方节帅在幽州可谓是位高权重,还深得圣人信任。而我家阿郎被贬东阳,不知道何时才有出头之日。

郎君不来悔婚已经是重信重诺之人,难得还千里送信,请受我一拜。”

看完信之后,李氏就对着方重勇深深一拜。

“不必客气,不必客气。”

方重勇连忙客套道,那可不能真让岳母对着自己跪拜行礼啊。还有,跑了上千里才来到这里,我的萌妹老婆呢?

方重勇想提这一茬,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婚约之事,白纸黑字,自然是顺理成章。但郎君尚且年幼,倒还不必想太多这样的事情。

至于我家阿郎起复之事,妾身不妨有话直言。忠王已经派人来跟妾身提过这件事,他会派人从中斡旋运作,待圣人气消了以后,阿郎自然会起复,恢复往日官职。

郎君虽然聪慧过人,但……还不太适合干涉此事。”

李氏婉拒了方重勇的建议,哪怕王忠嗣在信中告知她一切听从方重勇安排。李氏乃是世家女出身,并非是完全不懂政事的人。

方重勇不过是方有德的儿子,十岁都不到。他来运作王忠嗣升官的事情,怎么运作?

求官要不要求人?

要不要送礼?

要不要找门路?

这些东西,方重勇搞得定么?

而李亨就不同了,他是皇子,而且跟王忠嗣相交莫逆,从小就在一起玩的。李亨不仅有资源办这件事,而且也能办得好。

至于这门婚事,李氏作了两手打算。

要么与忠王府联姻,未来成为王妃。如果行不通,再让方重勇当女婿也不迟。谁知道方有德可以风光多久呢?先拖着亦是不迟。

在李氏看来,方有德不过是一个混了从龙之功的人罢了。没有家世,没有根基,全依赖李隆基的宠信而已,说不定哪天就从天上跌落凡尘了。

李氏觉得,方重勇不是良配,哪怕这孩子看起来聪明得不像话。既然王忠嗣想当好人,那就让她这个“丈母娘”当“恶人”吧。

“既然如此,那恕在下冒昧打扰了。”

方重勇将写着王韫秀生辰八字的红纸交给李氏,深深一拜之后,转身便走。李氏犹豫了一下,没有派人阻拦。

等方重勇出来以后,门外正在喂牛吃草的张巡疑惑问道:“郎君这么快就出来了么?”

“对,回长安!”

方重勇面色平静的说道。

还指望李亨来救命?

你们现在赶紧的多笑一会吧,到时候看你们的泪水会不会流干!

绝对有伱们哭的!

方重勇在心中狠狠的骂了一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