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盛唐挽歌 > 第272章 无利不早起

盛唐挽歌 第272章 无利不早起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9: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父亲……”

李林甫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在府邸门口碰到了欲言又止的长子李岫。

“如今你已经官至将作监,是有什么事情要吞吞吐吐的?”

李林甫皱起眉头低声呵斥道。有方重勇这个参照物在,他所有的儿子都变成了辣鸡。

“父亲,那个方重勇来家里等了很久,现在还在堂屋。”

李岫压低声音说道。

果然!

李林甫脸上阴沉的表情稍稍缓解,点了点头说道:“嗯,知道了。你现在就带家中子弟和下仆去郊外春游,不要干扰我办事。”

听到这话李岫心领神会,行了一礼便转身走进宅院。

李林甫随即也走进自家宅院,并在堂屋内见到了正目不斜视,低头沉思的方重勇,连忙拱手行礼笑道:“是什么风把小方节帅吹到本相家里了,来来来,咱们书房详谈吧。”

要不是一个时辰以前看到李林甫在基哥面前是多么谨慎,方重勇此刻绝对会认为这位大唐右相就是这样挥洒自如不拘一格的。

他连忙起身行礼客套说道:“右相真是客气了,某来此只为一点小事,小事而已。”

李林甫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做了个请的手势。

二人来到一间狭窄的密室内落座,李林甫就开门见山揶揄道:

“小方节帅真是好兴致,与常人大不相同啊。

花萼相辉楼金碧辉煌,那时候小方节帅有话不想说;

本相这里茅屋草舍,方节帅此刻反倒是有话要说了,这当真是让本相摸不着头脑啊。”

李林甫一边说一边自顾自的煮茶,手法非常娴熟。

“如今朝廷的收入一年不如一年,为了多收税,右相悄悄改租庸调,在很多地方实行三司税法,为此还特意设立了一个差事叫三司使,来专门干这件事。

为了天下人,右相可谓是日夜操劳,绞尽脑汁啊。”

方重勇装出一副不以为意的模样,在一旁啧啧感慨说道。

李林甫那只正在搅动茶汤的手立刻就顿住了,脸上露出僵硬的笑容,微微一笑道:

“确实如此,小方节帅倒是对政务很熟悉啊。”

“岂敢岂敢,略知一二罢了。右相为朝廷的政务可谓是操碎了心,某也是钦佩之至啊!

如右相这般勤政之人,我大唐大概是找不到第二个了。”

方重勇打着哑谜,随即与李林甫对视了一眼。

看到眼前这位年轻的节度使似乎并无恶意,李林甫这才稍稍心安。他紧张是有原因的,因为三司税法的运转出了大问题,现在李林甫是骑虎难下!

什么叫“三司税法”呢?

其实这并不是正式名称,而是方重勇给起的名字。这项制度原则上还不能叫“税法”,最多只能算是“税制改良”,不过是大唐的中央财政,对于租庸调制度逐渐转向崩溃的垂死挣扎罢了。

毕竟,到开元末天宝初的时候,随便拉一个在长安城内户部当官的官员询问一下,都可以得出租庸调制度已经人憎狗嫌的结论。

只是这种祖宗之法不好改,基哥也没有心力去折腾了。除非来一次全国范围的动荡,让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们“天然”失去土地,为改革提供绝佳的客观条件,否则就只能小修小补。

现在改租庸调,小改会出大乱,大改可能亡国!

真要头铁去触碰那些世家豪强的利益,大唐就会顷刻间出现安史之乱十倍烈度以上的动乱,顷刻间便会出现堪比前苏联刚刚解体后,陷入休克疗法那种程度的速死!

所以李林甫在基哥并未完全理解内情的情况下(基哥不管细节执行),颁布了一个“小小的”土改方案,也就是方重勇口中的“三司税法”。

按照以前的税法,租庸调里面的租和调,农户必须按固定数量缴纳粮食和布匹,也就是所谓的“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

具体的就是:每丁每年要向国家交纳粟二石,称为租;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为调;庸就是徭役,早就没按原规定执行了。

而改“三司税制”后,现在朝廷不按固定数目收“租庸调”了,而是按比例和等级收!某人家中田里产出多,那就多交;产出少,那就少交!

这样可以在理论上减轻普通百姓身上的税负,缓和社会矛盾。

比如说某一户家里产出了多少粮食,那么三司使麾下的官员,就会来这一家里面去定他家产出物的“等级”。按照官府所规定的等级制度,按事先定好的比例,收取田里的产出。

同时亦是按比例收取所编织的布匹。不再按固定数量收税了,也不再单单收谷物了。

也就是说,哪怕是同一个地方甚至同一个村子。只要土地里产出农作物的种类和品质不同,家里编织的布匹品质和材质不同,那么官府收的租调比例,也有可能完全不一样。

对于选择不同农作物耕种的家庭来说,经济压力也可能完全不一样。

至于品质等级如何定,不同种类农作物(包含水果)的税收怎么定,中枢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按各地的民情来。

或者说中枢给了标准也是白给,其中可以上下其手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这种收税方法,别说是在唐代了,哪怕到了方重勇前世那个时代,也完全没有可操作性!

不出乱子是不可能的!

李林甫的本意是好的,他想通过将固定数额变成固定比例,再把农副产品也加入税收的行列,从而调整民间不同阶层的赋税压力。

但他没想过唐代这种吏治水平,要实行如此繁杂的税法,到底现不现实。

方重勇可是对基层政务非常熟悉的官员,对于李林甫搞出来的这个“三司税法”,到底有没有减轻农民负担,他心里可是清楚得很。

朝廷确实是税收更多了,但穷人也过得更苦了!越是有操作空间的政策,那些在地方上有权有势的大户们就越方便操作。

征收比例既然按农产品的等级分,那可操作的地方就太多了,某些大权在握的人,有的是办法减轻自己身上的税负。

李林甫一听到方重勇说“三司税法”,他就面色僵硬。这自然是因为这种税法推行的效果很差,而且被不少地方官府抵制。被方重勇当面调侃,让他这位大唐右相脸上很不好看。

“大唐看起来花团锦簇,可这土里的肥力,也是一年比一年少了。

本相为圣人操持国家,也是战战兢兢。某些事情没办好,那也在所难免嘛。”

李林甫轻描淡写的打哈哈说道,随即将刚刚煮好,已经加了盐的茶水递到方重勇面前。

“此法不可行,趁现在还没造成大乱,不如废掉,改为实行两税法。”

方重勇轻轻摆手说道。

“那么何为两税法呢?”

李林甫好奇问道。

“国家以地税和户税为主,将各项税收都划分其中,统一征收,不再征收租庸调了。

其中税款分夏、秋两季征收,所以某将其称为两税法。

朝廷以后只收两税,其他的苛捐杂税都不再征收。在征收两税的同时,发行交子,让百姓们以交子来交税。

朝廷根据贫富评定等级差科,确定户口等级。

根据等级不同,两税征收比例也不同。富户多收,贫户少收,仅此而已。”

方重勇以平淡的语气说出了石破天惊的话语!

对!就是这个!就是这个啊!

李林甫激动得一把揪住方重勇的袖口,死死不放!

他改革大唐的税制很多年,小修小补了很多,比如说降低租庸调的比例,增加地税的比例,其中都是朝着方重勇刚刚说的所谓“两税法”的方向在发展。

只是没有对方做得那么彻底,或者说想搞也没法搞,缺乏改革的客观条件。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旦要改“实物税”为货币税,其他困难先不说,首先面临的问题便是“货币”的数量奇缺!

朝廷要改“收钱”,那起码得社会层面有铜钱吧?连钱都没多少,朝廷哪里收得到钱呢?

如果官府要收铜钱,只会有一种结果,那便是经济崩溃。只要朝廷定下收税的时间,那么“铜钱”的价格会在收税期内汹涌膨胀。

而交税的百姓,则需要捏着鼻子,把自己的农产品贱卖换成钱。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就会损失一大笔财富,最后这些财富会被手里握着大量铜钱的世家豪强们,通过操纵市场价得到。

普通百姓和朝廷都是输家。

而白银、黄金等物一样奇缺,大唐不缺的只有绢帛。要是收绢帛作为税收,那就又走回租庸调的老路了!改革等于没改。

然而现在朝廷如果发行交子,就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地方上的世家豪强想操纵物价,怎么搞得过可以无限制印钱的朝廷呢!

李林甫很容易就想明白了这个关键。

当然了,如果真的这样改革……李林甫丝毫不怀疑,他大概活不过一个月,税法大概也没办法顺利推行下去。

谁是富户谁多收税,显而易见,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被定为富户啊!

更何况现在很多世家豪强都是免租庸调的,他们现在只交地税户税而已,负担很轻。而实施所谓的“两税法”,就是红果果的从他们口袋里捞钱!不加任何掩饰!

比如说京兆韦氏,再比如说京兆杜氏这些人,他们在长安郊外有大量田产,根本不交租庸调。

如果把这些家庭定位为“超级富户”,按所占有田产的实际面积征收,而且还按最重的比例去征收的话。

结果会如何?

用脚指头去想也知道,新税法怎么可能推行得下去啊!

最后只会让这些贵族们发动他们在朝堂上的代言人搞事情,如果不能达到目的,他们甚至会联合起来叛乱!

这些地方上的世家豪强,那可都是大唐的基石啊!把这些基石给拆了,大唐这座房子可还能存在么?

大唐天子李隆基,可以安安稳稳的坐在兴庆宫里面潇洒过日子,便是因为他得到了这些贵族们的鼎力支持。

一个政治人物首先要认清的事情,便是弄明白“谁是我的朋友,谁是我的敌人;谁需要收拾,谁可以拉拢”。

很显然,无论是基哥也好,李林甫也罢,他们都是现有政治经济体系的最大受益人,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革自己的命。

那不叫改税制,那叫全家集体自杀!

想到这里,李林甫缓缓松开方重勇的袖口,拍了拍自己衣袖上并不存在的灰尘,脸上虽然带着笑容,但那笑容怎么看怎么无奈。

他讪讪笑道:

“租庸调乃是太祖太宗定下的国策,前朝大隋亦是运作了几十年。你说的那个两税法,还是过于轻率了。

治大国如烹小鲜,这种虎狼之药,不提也罢,不提也罢。”

“下官只是有此一说罢了。在其位谋其事,某要负责的事情,在于千里之外的安息和小勃律。

本就是披坚执锐的丘八,当兵吃粮而已。

要怎么收税,要对谁收税,要收多少,都是朝中诸公要考虑的大事,某岂敢妄言啊。

那是不妥当的!

某所虑着,唯有边军的军饷军粮而已。”

方重勇微笑说道,已经暗示了自己无心政务。

“方节帅真是多虑了。

伱带兵远征小勃律,朝廷岂能让将士们饿着。

放心,本相会力保方节帅出征没有后顾之忧。”

李林甫摸着下巴上的胡须笑道,不知不觉中已经改了称谓,去掉了方节帅前面那个“小”字。

“有右相这句话,那某就可以放心了。”

方重勇点头说道,然后陷入沉默之中。不说话却也不离开,那样子似乎是在等着李林甫先开口。

这场面对峙了很久,最后还是这位大唐右相先沉不住气,开口询问道:

“在长安及河南、江南诸府发行交子之事,圣人已经全权委托给本相处置,大小规则本相可以一言而决。

而此法乃是方节帅率先在河西实行,方节帅自然是对此最熟悉的人了。

不知道节帅有没有什么经验教训可以告知本相的呢?”

李林甫不是不知道谁先开口谁就会被拿捏,然而方重勇已经提前表达了无心干涉交子的意图。换句话说,这位已经置身事外,油盐不进了!

所谓无欲则刚,李林甫要是不开口,方重勇可以在这个书房里面坐到天荒地老都不吭声!

反正着急的又不是他!

“右相,发行交子的成败,不在于大略,而在乎细节。可谓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右相日理万机,恐怕无暇分身,必须要找得力之人实操,才能保证交子的发行稳中有序。

当然了,那个人也不可能是某。过两天某要回凉州,准备出征小勃律了,军务第一不能耽搁。

右相不妨尽快选几个得力之人操办此事,某再与他们面授机宜,也是集思广益。

再由这些人写出发交子的细则,交给右相过目,可谓事半功倍也。”

方重勇叉手行了一礼说道。

李林甫沉默良久,最后还是点点头说道:“明日本相在杏花楼设宴,到时候方节帅到场便是。”

“如此甚好,那不打扰右相休息,在下告辞了。”

方重勇站起身,对李林甫拜谢说道。

“本相允许方节帅继续在凉州发行不同版的交子,不必时时向朝廷报备。

而其他州府并无此专制之权,需要由中枢统一调配。”

方重勇一脚迈出书房门的时候,传来身后李林甫那悠远的声音。

“谢右相。”

终于拿到了自己想要的,方重勇转过身,毕恭毕敬对李林甫深深行了一礼。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心,他都不需要提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李林甫就自动给他补上了。

当然了,如果李林甫今天不提,那明天杏花楼吃酒,方重勇也一样会提的。

“交子之事若是能妥善处置,必能将我大唐带上史无前例的巅峰,而右相也必能因此名垂青史。”

方重勇不动声色的恭维道。

“谢你吉言吧,有了交子,确实也不需要端着三司税法了。”

李林甫疲惫的叹息说道,心中悬着的石头落了地。

要是方重勇什么都不想要,他还真担心这是个巨大的陷阱。既然方重勇要的是在西北独立发行交子的权力,那么对方今日前来府邸说这么多话,也就可以理解了。

毕竟,无利不早起才是人间常态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