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盛唐挽歌 > 第257章 “副本”版本更新

盛唐挽歌 第257章 “副本”版本更新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9: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从凉州武威到长安,沿途官道共一千八百里路。普通官员赴任或回京述职,朝廷要求一个月内到位。

但这只是正常情况下赶路的要求,时间很充裕。

如果是快马传递消息或送信,最快只需要六天时间便能到达。

就在方重勇在凉州节度使衙门,跟本地大户开完会,却没有取得任何共识的时候。岑参从长安送信回来了,还被基哥封为了监察御史,顺便到凉州宣布朝廷的旨意。

那就是:方重勇被基哥任命为“御史大夫”、鸿胪卿员外置同正员、敦煌县侯食邑千户。

虽然御史大夫只是挂职而已,并不参与御史台的日常管理。但被封为御史大夫的节度使,便意味着天子会将其作为正式镇守一方的地方军头来看待,肯定其能力,不再是蜻蜓点水一般的“过渡性”人物。

这是一条不起眼的官场潜规则,但却又实实在在的运转着。

王忠嗣、安禄山等人身上,皆有“御史大夫”的头衔。反倒是方有德卸任岭南经略使,回长安掌控禁军后,不再担任御史大夫。

河西目前所面临的军事压力并不大,因为吐蕃苏毗区的动乱和方重勇在陇右打的那一闷棍,与河西地方所对应的吐蕃军区实力大损,已经无力在苏毗最北面向河西发动进攻,侵占凉州外围与大斗拔谷了。

现在大唐西部的军事压力,都被积压到了陇右鄯州一线。下一步吐蕃人会集中兵力,与唐军争夺石堡城一线的吐谷浑故道。这已经是大唐朝野的共识。

在这样战略明朗的情况下,基哥却坚持要授予方重勇“御史大夫”之职,来强化他河西节度使的权威。

这只能说明一点:这位缺钱的大唐天子,对于方重勇在河西捞钱的计划寄予厚望!

方重勇名义上是河西节度使,实际上他要做的事情,则更接近于河西支度使。

当然了,该给的官职给了,该给的爵位给了,地方上的财权、地权、人事任免权给了,几年后要是交不出满意的答卷来,那基哥可是要发飙的!事情没办好,罢官都不见得能打得住,搞不好要流放岭南!

得知自己加了一大堆乱七八糟,又没什么实际用途的头衔后,方重勇不但不开心,反而更加玉玉了。

……

“去了一趟长安,才知道节帅圣眷之深厚,那真不是外人能比的。下官亦是沾了光,要不然这监察御史之职,起码还要苦熬十年才能落到某头上。

下官在此拜谢节帅。”

河西节度使的书房里,岑参对着方重勇恭敬行礼说道。

方重勇不说话,眼睛直勾勾的看着岑参不说话。

“方节帅……”

岑参被方重勇看得心里发毛,一阵困惑。按说方重勇家里娇妻美妾,外加裴秀这个皮肤白皙细嫩的小三,怎么说都能解决男人的生理需求了。

没必要玩些奇奇怪怪的花样吧?

“岑御史,本来呢,某是很希望你能留在身边,为我出谋划策办事的。

但是吧,某身边可以信任的人并不多。有件事,需要有可信而得力之人,能长期驻留长安办差。

某一直在考虑,究竟是让你去办,还是让严庄去办。某想听听你的看法。”

方重勇轻叹一声说道。

岑参是文人,个人形象好,便于在长安鼓吹自己在河西的政绩,但政治斗争经验欠缺。

严庄就不说了,为人奸诈狡猾,缺点在于跟士族清流搭不上话,很容易让自己在河西被中枢的某些人诟病抹黑。

方重勇思来想去,他又不是安禄山忙着要造反,确实犯不着让严庄在长安活动,还是岑参更可靠一些。酒好也怕巷子深,这年头文人墨客就是专门用来为权贵们打广告,提高社会影响力的。

方重勇在河西要做的事情,说好听点叫“金融创新”,说得不好听那就是变着法子为皇帝捞钱。

怎么看怎么觉得岑参挺合适这个官职的。

毕竟,岑参可是会写诗吹捧边将的人!历史上的封常清,就是他吹出来的“战绩”之一。方重勇很想让岑参驻留长安,为自己鼓吹一下地方政绩!

“请节帅吩咐,在下万死不辞!”

岑参一脸激动说道。

“那伱先看看这个。”

方重勇将桌案镇纸下面的一叠文稿递给对方,也不多说,就这样静静的低头不说话,像是在思考什么问题。

“进奏院?”

岑参一脸古怪看着方重勇,有些不明所以的询问道。

这封写给基哥的奏章草稿,跟他原本预想的东西完全不一样。方重勇提的事情跟钱无关,倒是有些稀奇。

但岑参仔细思索了一番,又觉得似乎一点也不违和,这确实是方重勇职责之内的事情。

在这份草稿里面,方重勇提出了一个叫“进奏院”的新机构,属于“中枢编外”,确实是属于京官编制,但却由地方提供官员人选给中枢批准,也是由地方提供财力支持。

简单概括一下,这就类似于“节度使驻京办事处”,其运作费用自己搞定,不需要朝廷额外出钱,可谓是十分贴心了。

那么,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进奏院呢?

方重勇在草稿里面说得明明白白:“自开元起,边镇事务繁多,兵部不堪应对,开进奏院驻京以为交接”。

随着边镇设立,府兵制度解体,以及“天宝十大节度使”的正式确立,大唐内部的军事机器已经发生根本性变革。

大唐中枢原本的“三省六部制”,已经无法应对日常的边镇事务。这个问题不止是基哥看到了,甚至地方上的某些节度使也看到了。

他们虽然没有提解决方案,但却抱怨过很多次,说中枢对于边镇事务反应极慢,很多时候,都需要节度使自己拿主意。

中枢的命令比乌龟还慢!

然而中枢官员也有话说,慢有慢的道理,你着急也没用!

我大唐自有体制在,该走的流程就必须要走。慢的不是官员,而是官府!

这种“小事”,以前经常扯皮扯到李林甫这边,然后在高力士那里被过滤了,没有传递给基哥。

方重勇提出设立进奏院,便是让边镇这边熟悉地方民情的官员,长期驻扎在京城,定期轮换。

边镇那边有什么动静,比如说人事调动,大的财务支出,募兵和军事调度,都由进奏院内专人与朝廷的相关部门对接!

或主动汇报,或有问必答,反正有事便能第一时间与朝廷中枢沟通。

这样,便等同于皇帝的命令,在中枢朝廷内部转了一圈后,跟节度使这边的专人对接上了。这样就不会出现边镇出事,皇帝找不到责任人的情况。

不管边镇有什么幺蛾子,皇帝直接找进奏院的专人即可。而边镇一旦出事,传递消息的,同样也是进奏院的负责人。其他人无论怎么传,无论说什么,那都不是“官方消息”。

方重勇的建议,便是请朝廷在长安城内选一个不起眼的位置,先开河西节度使进奏院。

如果试点效果好,那便继续开其他九个节度使的进奏院,推广河西经验。

若是效果不好,撤销这个机构,也不至于大动干戈。

同时,这样操作的话,可以使得各节度使防区内的消息相对保密。更进一步说,皇帝亦是可以绕开中书门下省,直接跟进奏院对接,以此巩固皇权。

不得不说,方重勇这一条建议确实是针砭时弊,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岑参以他从政多年的经验看,这份奏折被采纳的可能性很大。

只是其中会有些不好明言的问题:进奏院的官员,究竟是听节度使的,还是听朝廷的?

如果听朝廷的,在长安为官倒是无所谓。但节度使岂会甘心被人多一道枷锁掐住脖子?必定会百般刁难进奏院的相关官员,从缺钱缺粮,到阳奉阴违,这样进奏院的模式压根就不可持续。

如果不听朝廷,而听节度使的。那进奏院自然是可以得到地方上的全力支持,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可这样一个地方节度使的眼线机构,在长安大摇大摆的活动,朝廷能忍得下去?

当然了,地方节度使坐大虽然是长期趋势,眼睛不瞎的人都能看出来。但目前来看,朝廷调换节度使非常频繁,倒还不至于有这个担忧。

起码目前为止,地方节度使还算不上是军阀,边军将领甚至节度使本人,都可以被朝廷随意调度。

“岑御史很适合在长安担任河西进奏院的进奏使,某会向朝廷举荐。当然了,监察御史之职就没办法担任了。

不过究竟何去何从,还请岑御史自己考虑,某不会强求。”

方重勇不以为意的说道。

“进奏院,是要为节帅办一些机密之事吧?”

岑参不动声色询问道。

“确实如此。”

方重勇微微点头,没有说破更没有否认。

“方节帅,下官有些私密话,要跟方国忠说,但又不能让河西节度使方节帅知道。

您说下官要怎么开口呢?”

岑参压低声音询问道。

“但说无妨,这里没有方节帅。出了这个门,某就不记得岑御史说过什么了。”

方重勇轻轻摆手说道。

“这是颖王李璬交给下官的亲笔信,想给方节帅保个媒。说妻家有女年方十六,很爱慕节帅年轻有为,自愿为妾室给节帅暖床。

便让下官给节帅带个话。

下官不敢怠慢此事,又怕朝廷追究,便提前拆开信看过信了,并无其他要害之事。就算万一有事,某也能替节帅顶罪。

此女乃是独孤礼的十三女独孤氏。

值得一提的是,李璬之妻,乃是独孤礼的十二女。换句话说,就是李璬妻妹。

除此以外,李璬派来的人,也没对下官说什么其他的事情。”

岑参从袖口掏出一封信,交给方重勇,信封已经被拆开了。

方重勇接过信,一目十行的看完,顿时明白李璬到底想干啥了。

有个未出阁的世家贵女爱慕你,你高不高兴,欢不欢喜?

人家不求名不求利,就是看上你了,要跟你上床,你接不接受?

要的话,很好,以后你跟我颖王李璬就是连襟了,那咱们不得亲近亲近?

不要的话,你个渣男不识抬举!你是给脸不要脸,别怪自己名声坏了!

“真是会玩啊!”

看完信,方重勇忍不住感慨叹息了一句。

他原本很好奇当初推裴秀上床的时候,对方居然一点都不反抗。现在看来,跪求被他推倒的世家女,那都要排队啊!裴秀又怎么可能反抗呢!

这年头,世家女不是稀缺资源,年轻的节度使才是!

“岑判官是想跟某说什么呢?”

方重勇一脸无奈询问道。

“节帅,圣人如今的年纪已经很大了。一旦圣人驾崩……天下大乱便在顷刻之间了。”

岑参压低声音说道。

方重勇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岑参说这话,只能证明他的政治素养是合格的,因为这一条不仅他看到了,大唐中枢很多人都看到了。基哥驾崩之日,便是诸多皇子各自联合边军将领,起兵夺嫡之时!

天下岂能不乱?

“不错,岑御史目光如炬。”

方重勇微微点头,没有表态。

“节帅如今身居高位,看似圣眷无边。但圣人一旦不在,那节帅岂不是失去了最大的靠山?

将来节帅要如何自处呢?”

岑参继续询问道。

方重勇沉默不语。

事实上,安史之乱虽然爆发得很突然,但大唐矛盾积压将要内乱,却又是众多臣子的共识。

如果基哥早死几年,大唐也一样会来一场夺嫡之战。皇子勾结边镇节度使“勤王”的戏码,对于大唐子民来说,接受程度比安禄山头铁造反要高多了,到时候至少北方的这些节度使都会参与进来。

而且还很可能一个皇子得到一路边镇支持,一路人马成功夺取长安后,其他各路人马该站队的站队,该挨打的挨打,权力重新洗牌。

“岑御史想说什么呢,别绕弯子了。”

方重勇叹了口气说道。

“下官以为,方节帅要早做准备,有备则无患。

进奏院,恰好是一个可以提前布局的机会。下官能力有限,并不擅长这些,所以还是留在节帅身边办事为好。

李璬的小伎俩,节帅不必理会,可以货比三家再来定夺。

独孤家的小娘子,也不见得是最美的,节帅当然要好好瞧瞧再说。”

岑参壮着胆子建议道,脸上露出暧昧的笑容。他相信方重勇一定明白自己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他们这样的官员,如果站出来造反砸李唐的摊子,则一定没这个意愿和胆量。

但若是有机会混个从龙之功,这些人则跑得比谁都快,比谁都积极!

基哥刁民害朕思维的根源便在于:唐朝自上而下,都不觉得换皇帝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只要还是李唐这块牌子,哪个宗室当皇帝根本无所谓!

太宗都是逼迫父亲退位,杀嫡亲兄弟上位的,还有什么伦理纲常可言?

在这种社会思潮的前提下,也就不存在国家框架下的忠诚了。臣子对皇帝的忠诚,全依赖私人关系。对国家忠诚的人,或许正日思夜想搞死基哥。

“岑御史言之有理,那进奏院的进奏使,某便让严庄担任了。

他现在还在沙州敦煌县当县令,某已经派人让他来凉州了,估计明天就能到。”

方重勇微微点头说道。

情况确实发生了变化,基哥的子嗣们在脱离牢笼后,已经开始悄悄行动起来了。

方重勇有些感慨,他自己想悄悄做完的事情,居然被岑参一语道破,看来确实是不能小瞧古人的智慧。

进奏院并不是简单的“节度使驻京办”。在中晚唐历史上,便有进奏院官员根据节度使命令,刺杀朝廷中枢官员的案例。

这个机构的复杂程度,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甚至外交,其重要程度远远超过当时人的想象。

李璬的这封信,说明权力场上的新局面已经打开,岑参的能力,的确不能应付这样的复杂状况,需要一个心机更为深沉甚至是毒辣的人物。

非严庄莫属。

“对了,李璬不是说这位独孤娘子爱慕我嘛,那就让她来凉州来游玩一下骑一骑骆驼。再跟某这个粗人睡……见一面,住几个月玩够了再回长安嘛。”

正当岑参要起身离开的时候,方重勇忽然皮笑肉不笑的提了一嘴。

“诶?”

岑参一愣,还可以这么玩吗?感觉自己被方重勇刷新了认知。来凉州玩玩,那自然还是要回去的,方重勇可谓是反将一军。

“那下官这便写一封信。”

看到岑参错愣的模样,方重勇失笑摇头,暗骂李璬是个大沙比。

李璬玩这种暧昧套路也太瞧不起人了,凉州是什么地方,他方衙内这个河西节度使要什么女人弄不到手?

哪怕是西域小国的公主,只要他想搞也是信手拈来,而且还可以挑。李璬以为送个女人就能把他方衙内拖下水,真是吃饱撑的,还是洗洗睡吧。

方重勇不屑想道。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