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我快亏成麻瓜了 > 第734章 终身成就奖(月票加更29/41)

所以说,这个失误林老板也有责任。

毕竟人家之前非常敬业的彩排了一整天的《任逍遥》,突然被要求换歌,多多少少有点不太适应。

“很好听的歌,多年来一如往常,虽然有了一点小小的意外,但是瑕不掩瑜。”

撒明灯和蓝雨一起走上舞台。

请注意,他们没牵手,全国人民都能替他作证,就算是李白来了,他也是保持了足够的距离。

“是的,我听任老师的歌长大的。”蓝雨接话。

“还真是这样,他出道的时候,你还没出生,他唱《心太软》的时候……”

“我好像五岁。”

“你这么一说,我都觉得我老了,我和齐哥只差了十岁,”撒明灯说道:“齐哥不仅是一位歌手,还是一个演员,曾经饰演98版的杨过。”

“我其实好奇的算了一下,今天到场了这么多演艺圈朋友,这里头究竟有多少个杨过呢?”

“接下来有请我们的杨过们登场。”

林冬身边的黄达岸站了起来,走上台去。

与此同时。

在嘉宾席上走出了一个个或老或少的演员们。

他们都曾经诠释过“杨过”这个经典角色。

一共十一位。

可惜有两位已经离开了人世。

其中一位傅声先生,由他的女儿抱着相框登台。

而另外一位张国荣先生,他的遗像由古少龙抱着登台。

古少龙出狱后没多久,被张国荣先生推荐去饰演了当时新版本的杨过,从此走上了成名之路。

很快台上就站了十位嘉宾。

十一个饰演过杨过的人,以这种特别的方式,齐聚在舞台上。

年岁最大的已经八十岁。

现场的掌声从第一个杨过站起来开始,到他们站到一起,没有一刻的停止过。

很多人热泪盈眶。

有些已经泣不成声。

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很感动。

即便林冬这种外来户其实也挺喜欢这个荧幕角色。

“谢谢大家,也感谢克莱斯特,能够让我们见证这一特别的时刻,接下来有请杨过大侠们,为我们揭晓……”主持人一番话之后,开始进行接下来的节目,撒明灯拿出了一个信笺,递给年岁最长的谢闲。

谢闲接过来之后,打开了信笺,然后传示给其他人,依次的传过去。

最后落在了最年轻的杨过手里。

这位2014版的杨过看了之后,又打算传回去。

谢闲阻止了他,让他宣读就行。

这就相当于一个传承。

从1960年第一版,到现在,已经拍了十一版的杨过,这其中口碑有好有坏,但是在今天这个场合,一切都不重要了。

年轻的杨过用一种有些颤抖的声音宣读道:

“第四届克莱斯特文化盛典,终身成就奖,金庸先生。”

台下很多人这才明白,让十一位杨过给金庸先生颁奖,果然是惊天大手笔。

这个奖项也算名至实归。

尽管老爷子写东西也经常掺杂自己的私货,有些东西我们今天看来还挺膈应。

但是人无完人。开心

不去讨论金庸先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不去讨论他在香江的地位。

单就说他在娱乐圈的地位。

可以说,他养活了半个娱乐圈!

林冬在了解这位先生的时候,竟然还看到网上有人提问,范雪雪和金庸谁的娱乐圈地位高。

简直目瞪口呆。

无知原来真的可以如此的肆无忌惮。

如果林巫师当年有这个勇气,他早就成为霍格沃茨校长了,哪里还用得着惦着个小魔杖到处和黑巫师死磕,一不小心就跑到这边回不去了。

略显严肃的一个颁奖过去,舞台上迎来了一个很新奇的节目。

不是在现场舞台表演,而是通过大屏幕切换到了场外。

克莱斯特文化盛典有不少民间传统文化的表现方式,对于舞台、环境、道具都有比较苛刻的要求。

所以偶尔也会切换到场外,这种不排除是提前录制好的。

和作假没有关系,会加上一些镜头效果。

主要的目的是一种表现和传承。

接着上来的节目是“打铁花”。

也叫做铁树银花。

打铁花主要流传在中原一带,是通过击打燃烧到通红的铁水来表演。

打铁花虽然在民间历史悠久,深受人们喜爱,但是却渐渐失传。

要做到完美地表演,需要极高的身体素质,还要有多年的表演经验,要掌握精确的击打位置,和击打力度,要确保铁水能在空中分散成微小的铁屑并冷却。

稍有差池,铁花四溅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意外,从而轻者烫伤皮肤,严重时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目前,河南确山的打铁花已经被列为郭嘉非物质文化遗产。

也曾到全国各地,甚至世界的舞台上去表演。

但是由于表演者年龄越来越大,年轻一代很少愿意从事此类工作,所以打铁花一直处于濒危状态,或许,数年之后,最终将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

M站有一部网络大电影《铁树银花》即将上映。

在这个舞台上呈现,也算是一种宣传了。

有些东西,或许我们阻止不了它的消亡,但是在它还没有消亡之前,确实应该好好地珍惜它。

这一次的晚会,很大比重的出现了这些民间传统技艺。

除了打铁花,还有皮影戏,变脸等等。

喵粮文化基金最大的手笔就是幸福小学了,但是实际上,王硕干的事情远远不止于此。

他们也会去帮助一下民间技艺去传承。

比如帮忙改善一下这些人窘迫的收入,比如安排一些对这些有兴趣的山村孩子跟着学习。

而且王硕还在筹备一个民间艺术博物馆。

里面将会陈列一些民间技艺的工具、书籍笔记,还有视频影像,他努力的说服手艺人把这些技艺通过影像的方式留存下来。

让后来的人至少知道曾经有过这么一样东西。

如果有人感兴趣的话,也能够通过这些视频影像进行复原学习。

知识的传承不仅仅是文字。

口口相传的方式应该有所改变,不然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东西淹没在时间的长河里。

“实在是太精彩了,希望这些民间传统技艺能够留存下来,继续发扬光大。”主持人回归舞台。

“是的,辛苦这些表演者们了。”撒明灯表示赞同。

“其实,撒老师您也是一个有绝活的人。”蓝雨笑眯眯的说道。

“别听他们瞎说!”撒明灯笑容逐渐凝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