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诸天从让子弹飞开始 > 第674章 余音淼淼红楼终

诸天从让子弹飞开始 第674章 余音淼淼红楼终

作者:明少江南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18:53:37 来源:小说旗

陈昭自然不会在乎区区一个史湘云。

时间就这么慢慢流逝了。

内阁文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孝德帝的心腹重臣依旧只有三人。

英国公李长青、曹国公岳钟琪和成国公陈昭。

在孝德帝看来,这三人互相制衡,足以任自己掌控,并以他们为首组成的勋贵体系,和文官体系抗衡。

以保证皇权稳固。

这么多年的天下太平、海清河晏,边关安稳,流民减少,加上大权独揽,孝德帝变产生自己就是汉文在世、唐宗附身的感觉。

所以他渐渐飘了。

为了追求长生,开始宠信各种炼丹术士。

不过他也是有心眼的,每每不是独吃,还让大臣为他试吃。

比如李长青、比如历任内阁首辅。

于是孝德十八年六月,年仅五十岁的英国公李长青病逝。

越明年,皇后病逝。

但孝德帝似乎早有盘算,立刻提拔庄妃幼弟杨遇春为平沙侯,掌管京中禁军,为大都督府正一品都督同知。

杨遇春本就是军中悍将,先后参与数次大战,谋勇兼优,且生而沈毅,言笑不苟,在军中名气很大,升任高位,也算水到渠成。

但这就给了一些人不好的想法。

随着庄妃成为后宫之主,加上杨遇春的军权加重,太子渐渐被冷落。

他时常和皇六子璐王、皇九子福王两位一母同胞、同时被冷落的兄弟一起饮酒,最终被庄妃所知。

于是孝德二十年某一日,朝中忽有大臣上奏,弹劾太子和璐王、福王勾结,暗操兵甲,图谋不轨。

此时孝德帝在位二十年,大权独揽,说一不二,又一心想着长生不老,早就对过早立太子有些后悔,又想他和英国公家的关系,当即怒上心头,下令将太子、璐王、福王逮捕,并于当日将三人贬为庶人。

孝德帝随后召集大臣们,商议如何处置太子三人。大都督府一品都督同知杨遇春道:“此陛下家事,非臣等所宜豫。”

岳钟琪也道:“陛下家事,臣不敢妄言。”

内阁首辅林如海则据理力争。

只有陈昭站在那里,一言不发。

但孝德帝却要陈昭说话。

陈昭便淡淡开口:“陛下,臣刚才想起一些往事,有些走神。”

“什么往事。”

“唐玄宗首任太子李瑛之旧事。”

此言一出,孝德帝、杨遇春脸上同时变色。

原来大唐开元二十五年,唐玄宗李隆基一日杀三子,其中就有太子李瑛,埋下了天宝危机的祸根。

陈昭此言,分明是指责孝德帝日渐昏庸,且杨遇春是李林甫在世。

这和公开骂人没什么区别了。

看着文渊阁内所有人的表情,陈昭知道这一天终于要来了。

所以回到府邸之后,在锦衣卫甲胄骑兵的护送下,陈昭连夜带着全家离开,皇帝布置在身边的监视力量完全没有起到作用,反倒是掩护陈昭离京,安全抵达津门。

至于内阁首辅林如海一家,自然也安然离开京城。

津门是陈昭的城市,不管换了多少官员,都无法消除陈昭的影响,这里有上万全副武装的民兵以及庞大的私人舰队保护他们。

事实上,孝德帝也好,内阁和大都督府也好,根本不知道陈昭此时真正的实力。

连林如海都不知道,要不是因为女儿和外孙,他肯定不会这么干脆的离开的。

孝德帝大怒,当即斩杀太子三兄弟,免去林如海内阁首辅的职务,又将孙绍宗、张鹤青等人下狱,随即派大都督府左都督岳钟琪率禁军进攻津门。

但令人惊异的事情发生了。

禁军将领们纷纷请假,随即出城避祸。

紧接着,禁军哗然,索要饷银,还要开拔费、茶水费、上阵费,甚至还有什么冰敬费、碳敬费。

否则就不肯开动。

一群大头兵,胆敢这个时候威胁皇帝?

可是皇帝发现,自己居然没有法子压制他们。

因为皇帝不差饿兵,你不给人家好处,人家凭什么给你卖命?

而且孝德帝这几年在长生不老这个领域上耗费了太多的银钱,禁军和京营的军饷已经快要发不下去了。

臣属明确地告诉皇帝,如果津门和松江没有将每年的定例银子送来,禁军的饷银都发不下来,何况什么开拔费?

没有饷银,京城兵马会不会哗变都不好说呢。

但更大的旋涡来了。

各地军官纷纷上奏,声称陈昭为国尽忠,皇帝为何要在杀太子之后矛头指向他。

天下人这才发现,陈昭这二十年来,已经积攒了无数人才。

那些南洋杀戮敌人的豪杰去了军中,那些在海上积累金山银海的做了吏官,还有数不清的工坊、工人,各种效率奇高的机器……

无数的人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强大无匹的体系。

这个体系背后牵扯到什么样的势力,大家本来不知道,现在明白过来了,如今天下最显赫的将门,最豪富的巨商,都和他们有这样那样的密切关系,一动全动,天下皆乱。

津门和身后利益集团到现在发达的这么厉害,从士绅那边虎口夺食,抢下多少东西,如果陈昭一倒,文官集团肯定要清算回来,难道现在这么多的钱财田土,还有这威风八面的权势都要烟消云散?

利益攸关,大家的立场马上就统一了起来。

大家的奏疏都是一个态度,为何陈昭这样的重臣会离京,为何皇帝会仿效唐玄宗一日杀三子,谁是张九龄,谁是李林甫,谁又是日渐昏庸的唐玄宗……

请朝廷彻查言辞都是谦卑恳切,但奏疏里的意思很明白,朝廷如果不给个说法的话,那大家恐怕也做不安心了,不安心的话,控制不住的部队,会出现什么事情,那就不好说了。

“跟着夫君这么多年,没想到他真的算无遗策。”

林黛玉私下和薛宝钗说道。

到了这个位置,如果说陈昭没有一定的准备也不可能,所以他一旦做出决定,天底下就真的没有能挡住他的。

陈昭在京津的布置相当的周密,在京师之内就有一千铁甲骑兵护送,到达天津卫的时候,城内立刻是群情涌动,头面人物纷纷出迎,值得注意的是,知府、同知、参将、兵备道吗,大小官员和富贵人物都是出迎。

津门卫是陈昭的城市,在这里长期保持着一支舰队,其中炮舰就有三艘,全大周的火炮都不能与之抗衡。

更不用说依托正非银行的护卫队足足两万人。

更不用说,天下的海军都在陈昭掌握之中,随时可以调遣数万数十万精锐过来。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陈昭这才坐在书房之中,唤来黛玉、宝钗、探春等妻妾,一脸微笑着说道:“我本来只想和你们富贵一生,却没想到皇帝居然走到这一步!”

黛玉坚定地道:“妾身必定追随夫君,百死不悔。”

宝钗、探春也都点头。

文官体系本来以为,这是他们的机会,他们重新开始夺回国家权利和舆论。

结果陈昭迅速作出应对,文官们的动作在刀剑和金银面前不值一提,凡是做出明确表态站在陈昭对立面的官员都在一个月内破产,其他官员顿时噤若寒蝉,谁也不敢多说了。

孝德帝终于发现,威风二十年的皇帝,居然成了没有爪牙的老虎。

无奈之下,孝德帝只能向陈昭妥协。

被关在监狱的大臣们全都无罪释放,送到津门了事。

而陈昭被封为津门郡王,在津门养病休息,开津王幕府。

同时被称作“铁齿铜牙”的陈昭属下,举人纪昀纪晓岚,被安排进了内阁,排名第三。

另一个属下,举人出身的程日兴则担任工部侍郎,亦有上朝资格。

两人作为津门幕府在京城的代言人,没有他二人同意,任何利益相关的议题和政策都不可能通过。

津门成为大周的第二个政治中心。

接下来的日子,孝德帝因为年事已高,常年累月的服用丹药,加上从千古一帝的高位上跌落,身体彻底垮了下来。

于是孝德二十一年,天子驾崩,太子登基之后,改元顺津,在内外压力之下迎津门郡王陈昭入京,总览军国大事。

顺津二年,津门郡王陈昭亲统大军,两路并进扫荡北地,占据整个东北平原,并以流民、逃民、饥民、无田佃户、冗余漕工填镇辽东。

此后十余年间,无数中原百姓北向关外,至顺津十年年户部大检时,辽东汉民已逾五百万。

因为地龙的铺设,商路的畅通,汉民不断向北方开拓,斯拉夫人和哥萨克开始不断遭遇血洗……

顺津三年,津门郡王、尚书令陈昭建立‘工、智’二院,多选任匠人为师,

顺津五年,天策上将、津门郡王、尚书令陈昭建立税务总局,号称“大周之境,唯有呼吸和交税不止。”

随即几只大舰队巡视江南,江南乖乖臣服。

顺津七年,津王、大都督、尚书令陈昭鼎革科举、增设地方官塾,行脱虚务实之法,由他所建立的学堂弟子,开始走上各级官员岗位。

顺津九年,津王陈昭长子陈柳率军东征朝鲜,历时两月,灭朝鲜国,生擒君臣五千人,建立乐浪省。

顺津十一年,海军提督、乐浪公陈柳东出日本,历六月经大小三十五战,生执倭皇、倭征夷大将军还朝。割裂倭国。

陈昭大喜,对黛玉道:“柳儿如此勇武,孤还有何顾虑。”

天子遂加九锡、拜陈昭为齐王,长子乐浪郡王陈柳为齐王世子。

顺津十二年,陈昭代周而立,国号为齐,改元‘炎武’,立陈柳为太子,其余儿子均封王。

封黛玉为皇后、宝钗为贤妃,探春为良妃,若卿为淑妃。

诸王攻略南洋、澳洲,顺势征略天竺、波斯,大食,大齐的商品销售天下万国。

天朝上国的经济不断改革,不断发展,最终顺利进入工业时代,领先西方列强数十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